300027股票价格(浙江板块股票有哪些)

2023-11-16 19:51:02 59 0

浙江板块股票有哪些

浙江板块的股票有:  伟明环保  永艺股份  华海*业  宁波富邦  田中精机  森马服饰  联化科技  老板电器  天目*业  千足珍珠  完美环球  三变科技  喜临门  正泰电器  世纪华通  亿利达  宁波海运  浙江世宝  通策医疗  宁波港  佐力*业  浙报传媒  宏磊股份  中坚科技  浙江美大  久立特材  大立科技  亚太*业  禾欣股份  帝龙新材  三力士  大东南  兔宝宝  海康威视  东晶电子  海亮股份  围海股份  兴源环境  伟星股份  康盛股份  圣莱达  华谊兄弟  巨化股份  电光科技  亿晶光电  晶盛机电  升华拜克  金盾股份  永创智能  迦南科极  伟明环保  永艺股份  华海*业  宁波富邦  田中精机  森马服饰  联化科技  老板电器  天目*业  千足珍珠  完美环球  三变科技  喜临门  正泰电器  世纪华通  亿利达  宁波海运  浙江世宝  通策医疗  宁波港  佐力*业  浙报传媒  宏磊股份  中坚科技  浙江美大  久立特材  大立科技  亚太*业  禾欣股份  帝龙新材  三力士  大东南  兔宝宝  海康威视  东晶电子  海亮股份  围海股份  兴源环境  伟星股份  康盛股份  圣莱达  华谊兄弟  巨化股份  电光科技  亿晶光电  晶盛机电  升华拜克  金盾股份  永创智能  迦南科技  步森股份  远方光电  天邦股份  哈尔斯  华策影视  诺力股份  济民制*  宁波精达  美欣达  友邦吊顶  金海环境  中威电子  英特集团  南方泵业  华铁科技  亚太股份  杭电股份  杭萧钢构  唐德影视  天成自控  星光农机  艾迪西  杭锅股份  华鼎股份  恒锋工具  健盛集团  浙江富润  先锋电子  乔治白  巨龙管业  宁波联合  康强电子  三江购物  杭氧股份  宁波东力  GQY视讯  新界泵业  永贵电器  道明光学  浙江金科  中瑞思创  泰格医*  浙江鼎力  永高股份  万安科技  方正电机  新海股份  慈星股份  拓普集团  步森股份  步森股份  远方光电  天邦股份  哈尔斯  步森股份  远方光电  天邦股份  哈尔斯  华策影视  诺力股份  济民制*  宁波精达  美欣达  友邦吊顶  金海环境  中威电子  英特集团  南方泵业  华铁科技  亚太股份  杭电股份  杭萧钢构  唐德影视  天成自控  星光农机  艾迪西  杭锅股份  华鼎股份  恒锋工具  健盛集团  浙江富润  先锋电子  乔治白  巨龙管业  宁波联合  康强电子  三江购物  杭氧股份  宁波东力  GQY视讯  新界泵业  永贵电器  道明光学  浙江金科  中瑞思创  初灵信息  明牌珠宝  汉鼎股份  鲍斯股份  中新科技  炬华科技  先锋新材  美盛文化  新澳股份  金卡股份  棒杰股份  温州宏丰  九洲*业  中泰股份  花园生物  栋梁新材  跃岭股份  *ST申科  聚光科技  顺网科技  迪安诊断  东方电缆  海伦钢琴  三维通信  杭州高新  思美传媒  亿帆鑫富  我武生物  华通医*  盛洋科技  大华股份  博威合金  汉麻产业  康恩贝  宝鼎重工  广博股份  苏泊尔  双林股份  创业软件  弘讯科技  宁波高发  上风高科  三星电气  民丰特纸  露笑科技  **扬  开尔新材  万盛股份  兄弟科技  初灵信息

《芳华》上映7天票房近6亿,华谊兄弟股价却现5连阴,市值缩水7.5亿……

遭遇撤档风波,二度归来的《芳华》上映7天就收获了近6亿的票房。

面对如此成绩,华谊兄弟的业绩似乎迎来了不小的增长点,然而转眼却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

12月20日晚,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浙江*下发的《关于对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浙江证监*表示,华谊兄弟未能对2015年合并报表范围内两家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直至2017年10月26日才对上述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和披露,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忠磊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因此,浙江证监*决定对公司、王忠磊予以警示。

王中磊表示,将主动承担责任,严格监督并亲自推动公司证券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充分履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以更稳定优异的公司发展回报广大投资者。

迟到两年才对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进行披露,似乎令人难解。对此,记者多次致电华谊公司公关人士,但截至发稿,一直未能接通。

然而即便有了《芳华》票房的加持,近一周来华谊兄弟的股价却是十分低迷。《芳华》于12月15日上映,华谊兄弟在当天的开盘价为9.07元,12月21日的收盘价为8.79元,下跌3.09%。

▲12月15日-12月21日华谊兄弟股价走势

也就是说,《芳华》上映的7天内,华谊兄弟的市值跌了约7.5亿元,而猫眼专业版给予的票房预测则是7.66亿元。

一位证券从业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单部电影对于影视公司业绩的贡献正在逐渐减弱,理性的投资者并不是只看电影票房的表现,更注重的还是公司自身的经营业绩。

警示公告中所指的两家子公司分别是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浩瀚”)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两家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分别被华谊兄弟以7.56亿元和10.5亿元先后收购各自的70%股权。

据悉,东阳浩瀚的主营业务为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制作和发行,以及艺人衍生品业务的开发和经营。收购前,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众多艺人(以下统称为“明星股东”)共持有85%的股权,睿德星际(天津)文化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5%的股权。

东阳美拉的主要经营业务则是制作、复制、发行;影视剧本创作、策划、交易;艺人经纪等。收购前,冯小刚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99%。

被华谊兄弟高价收购的这两家公司均作出了业绩承诺,承诺期限为5年。东阳浩瀚承诺2015年完成税后净利润9000万元,东阳美拉则承诺自收购日起至2016年完成税后净利润1亿元。此外,两家公司均承诺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如果业绩承诺没有达成,冯小刚和明星股东则需要以现金方式向华谊兄弟补足。

2015年,东阳浩瀚的净利润为5111.82万元,仅完成业绩承诺的56.8%。

2016年,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的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5511.4万元。东阳浩瀚又一次未完成业绩承诺,由于东阳美拉的业绩承诺期是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末,审计后此期间内归属于母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为10152.84万元,勉强达到业绩承诺。

事实上,华谊兄弟子公司的业绩承诺难达成并不罕见。

2013年9月,华谊兄弟以人民币2.52亿元的价格收购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常升”)70%的股权,张国立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浙江常升承诺,公司在2013年的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其余4年的净利润目标将在2013年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按协议约定比例增长。

然而,浙江常升在2016年的净利润只有2500.13万元,未能达到目标。

华谊兄弟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的净利润分别为6651.55万元、2748.11万元,业绩承诺完成比例为55.9%、23.9%。

显然,东阳美拉完成业绩承诺的压力山大,那么票房喜人的《芳华》是否能让冯小刚松一口气?

据相关媒体报道,《芳华》的成本约为1.3亿元。假设票房最终为8亿元,出品方可以拿到37%的票房分成,也就是2.96亿元。若东阳美拉对该电影项目的运营权为80%,东阳美拉最终的获得的净利润约为1.33亿元。

在假设成立的情况下,东阳美拉今年依靠《芳华》能够完成业绩对赌。

此外,8亿元的票房能够让持股东阳美拉70%股权的华谊兄弟增加约0.9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那么华谊兄弟本身经营如何?

华谊兄弟财报显示,公司在2015年、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38.74亿元、35.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18亿元、9.94亿元,均出现了小幅的下降,公司2016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亏损。

主营业务表现不佳或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原因。

2016年,华谊兄弟的影视娱乐业务收入为25.6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3.14%。而在影视娱乐业务中,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影片实现票房收入约31亿元,同比下降近30%。

一位影视行业人士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电视剧的利润在可控范围内,基本上卖出去就能赚钱。相比而言,电影的盈利直接与票房挂钩,风险会大很多,最严重甚至会出现电影无法上映的情况,所以公司在电影的整个制作周期内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把控。

高风险的电影发行、不稳定的票房,让华谊兄弟不得不另谋出路。

2017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税前利润和税后净利润分别为8.30亿元、6.69亿元。在8.30亿元的税前利润中,投资收益为6.87亿元,占税前利润的比例为82.77%。

此外,华谊兄弟也在财报中表示,公司会在原有三大业务板块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营业务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加速完善大娱乐生态布*。

虽然此投资非彼投资,但是能够看出,主业不怎么挣钱的华谊兄弟寄更希望于投资来获得更多的盈利。

▼好文推荐

因为这位92年女生,这场全宇宙直播宣告谢幕!

13次减持套现5.6亿!这家公司控股股东有“特殊”的技巧……

万万没想到!八喜冰淇淋和王致和成一家人了......

对于华谊兄弟股价下跌,贵公司对此有什么对策

华谊兄弟股票现在是下跌了,但是从长远看,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熊市股票下跌是一个普遍现象,股票下跌投资价值会逐渐显现,买入低估的股票将来会得到高回报,坚持等待就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假定公司市盈率不变,这笔并购对华谊兄弟公司股价会带来什么影响?

嘉定公司是盈利不变这比病勾兑怀疑兄弟公司骨架会带来影响,因为可能会上涨。

华谊兄弟股票最低时多少钱一股

华谊兄弟(300027)2012年12月03日出现历史最低点,为12.15元/股

股价开盘跌停的华谊兄弟真的是“冤枉”吗?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华谊兄弟(300027—CN)的股票受周末“阴阳”合同事件影响,周一(2018年6月4日)早上开盘跌停,整个影视板块出现大跌,那么有人会问,明星之间互撕,关华谊兄弟及A股影视板块什么事,明星的影响力有那么大吗?影视公司的“命门”就是与公司相关的艺人能否持续创造出价值,然而,“阴阳”合同事件不但涉及偷税漏税,还很有可能涉及洗钱,这对于与公司相关的艺人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金鼎智赢)

 

笔者通过对华谊兄弟的历年年报查看后发现,华谊兄弟上市于创业板,其业绩增速长期依靠于并购,并购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并购只是为了做大市值,满足股东的虚荣心,那么这就有点违背初衷了。

 

9年总资产增速近37倍

 

华谊兄弟成立于2004年11月19日,原名叫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在2009年10月14日公开发行4200万股,发行价28.58元,实际募资12亿元。2009年10月30日挂牌,挂牌当日以70.81元收盘,市值高达119亿。一个从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的公司,经过5年发展成为一家市值达百亿的公司,其发展速度则是相当的快。

 

根据公司发布的2017年报数据,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8.28亿元,同比增长2.49%;资产总额为201.54亿元,同比增长1.52%。年报数据看华谊兄弟的净利润和资产总额均增速放缓,只有营业收入勉强维持两位数增长,笔者通过对公司历年财报阅读后发现,华谊兄弟上市前一年(2008年末)资产总额为5.5亿元,营业收入为4.08亿元,截至2017年末华谊兄弟的资产总额为201.5亿,营业收入为39.5亿元,9年时间华谊兄弟的总资产翻了近37倍,而营业收入增长却不到10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华谊兄弟长期外延并购导致资产规模暴增。

 

 

(数据来源:华谊兄弟历年年报)

 

2016年、2017年华谊兄弟的的资产规模明显增速减缓,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这一块审查的比较严格,华谊兄弟不能再次通过外延并购去扩张。外延扩张被限制之后,华谊兄弟内生增长明显不足,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均不尽人意。

 

2017年末商誉资产达30亿元

 

华谊兄弟长期高溢价并购,必然导致较高的商誉资产,截至2017年末公司商誉资产为30.5亿元,占总资产的15%左右,占净资产的31.5%左右;2016年商誉资产更是达35.7亿元,占总资产近18%,占净资产达近40%。

 

注:(商誉是企业合并时,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高额的商誉主要是来源公司高溢价收购明星控股的公司,如:2015年10月22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拟以人民币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的股权。这是一家成立仅仅一天、注册资本为1000万的空壳公司。其股权结构为:睿德星际(天津)文化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目标公司15%的股权,明星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共持有目标公司85%的股权。

 

 

(图片来源:华谊兄弟历年公告)

 

这也就是说,公司收购付出去的资金基本都成为了商誉,而这种商誉能否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这或许要打打打的问号,难道就因为是明星控股的公司,承诺的业绩就应该这样吗?

 

世界没有一家公司是根据股东是不是明星来定价的。如果一家公司把未来业绩依靠在一些明星个人身上,这中间本身就是有极大地不确定性,上万股东的利益由明星个人的成败来决定,这是多么的荒唐!

■ 作者|郑鹏超

■ 编辑|徐冰莹,贺秋霞

本文版权归香港财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向后台申请获取授权。

 更多精彩,尽在财华网

华谊兄弟股价下跌,A股影视商誉风险显现

中国知名泛文娱产业自媒体,行业十大新锐自媒体得主,上海市网络视听协会、上海市动漫协会成员。聚焦影视、动漫、游戏、综艺、网文、短视频、音乐产业,只提供最精华的深度价值解析。

-烹小鲜,发现娱乐新鲜价值!-

discoverthenew valueofentertainment

导语

伴随并购市场整体趋向理性,高溢价收购的审核门槛有所提高,例如2016年暴风集团收购稻草熊影业、长城影视收购首映时代均被证监会否决,而两项收购的资产增值率都高达30倍以上。

作者|贾佳

来源|数娱梦工厂

崔永元朝着影视圈开了一炮。不出意外,华谊兄弟又中枪了,还是连中两枪。

王中军在公开信中做出解释,股权质押并非抛售股票,更不等同于“套现”,指出造谣者“居心险恶”。

记者翻阅公告注意到,在2016年4月和12月,王忠军和王忠磊(公告如此)的质押股份占比已经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算上最新公告的情况王忠军和王忠磊的质押股份占比分别为83.2%和90%。突然质押股份一说的确没有根据。

考虑到2015年以来华谊加大对外投资,而在此期间影视股连年低迷,加之证监会严控影视资产重组,股份质押已经是不少影视股不得不的选择的融资方式了。

这已经崔永元爆料以来华谊兄弟遭受的第二轮舆论攻势了。在崔永元爆料“阴阳合同”后,一些媒体将目光聚焦到了华谊的高商誉上。上周,华谊兄弟股价继续下挫,跌幅达13.45%。

华谊兄弟董秘高辉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也做出了回应:截至2018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商誉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例为30.75%,“在传媒行业处于中等水平。”

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统计的样本,目前A股影视公司商誉/净资产比达到40%,商誉/净利润比达4.8倍。以华谊兄弟30%的商誉/净资产比来看,确实处于行业相对较低水平。

A股影视公司中,商誉/净资产占比最高的当属长城影视,达到149%,万达电影以84%紧随其后。

正如外界担心的,影视公司普遍面临艺人高流动性,其并购明星公司往往伴有业绩对赌协议,无论是业绩对赌失败还是对赌结束后艺人离开,商誉减值都是不小的隐患。

影视行业的轻资产特性导致巨额商誉,近3年来商誉减值损失有所扩大但尚属个例。然而,股价长期低迷的主因,可能要归结于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上。

长远来看,商誉风险被理性认知、监管审核趋紧及IPO常态化将促使影视公司的经营重心回归内生增长。但至少目前,市场的恐慌情绪还没有到头。

华谊兄弟股价一周跌去13.45%

商誉减值风险未解除?

受崔永元爆料“阴阳合同“的影响,与冯小刚深度绑定的华谊兄弟股价连遇重创。上周华谊股价跌去13.45%,创下今年初以来单周最大跌幅。

有券商传媒研究员向记者传达的观点:“影视行业股性比较脆弱,合同事件将这种脆弱性放大。阴阳合同在业内存在应该是事实,目前主要是负面情绪扩散对估值造成压力。长期股价回暖依赖于市场对于商业模式认可度的提升,单一的爆款不足以支撑估值,需要看到业绩持续向好表现。”

根据华谊2017年财报,商誉占比最大的两家公司是华谊2015年分别收购的冯小刚持股公司“东阳美拉”和李晨、冯绍峰、杨颖等一众明星持股的公司“东阳浩瀚”,账面商誉分别为10.5亿元和7.5亿元。当年公告发布后,华谊股价2个月内上涨了13.5%。

记者翻阅华谊2015年公告,两家公司当前的商誉账面余额均等同于当年支付的收购对价,说明截至目前尚未发生减值损失。

不过,未来潜在的减值风险和长期股权投资亏损可能是市场保持谨慎态度的主因。

其中东阳美拉做出的业绩承诺为2017年-2020年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基于上一年递增15%。2016年东阳美拉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根据财报,2016年东阳美拉净利润为5511万元,低于承诺业绩,而2017年净利润大幅增至1.17亿元。

业绩差异的主因应归于当年出品影片的市场表现。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票房为4.83,2017年影片《芳华》引爆市场,斩获票房14.23亿元是前者的3倍。

未来2年东阳美拉承诺利润分别为1.55亿元和1.78亿元,意味着按照此前的投资回报比,每年投资的影片票房至少需达到近20亿元。这对于冯小刚导演单部影片或是参投多部影片来说仍是不小的压力。按照2017年国内总票房和上映电影部数计算,单部影片平均票房仅为1.5亿元。

而从投资成本来看,收购标的若仅仅达到承诺利润的下限,华谊兄弟的业绩仍难获增益。根据2015年公告,华谊收购东阳美拉70%股权和东阳浩瀚70%股权的对价分别为10.5亿元和7.56亿元,按照两家公司2017年的利润水平,如果最终分别实现合计承诺利润6.39亿和6.94亿,华谊的投资亏损5年累计仍达6.76亿。这一亏损额平摊到每年约占到华谊2017年非经常损益的20%。

“商誉”双刃剑引导市场趋于理性

静待内生增长显现

不只是华谊。

2013年并购热潮带动下,A股影视公司逐渐积累起巨额商誉。

据统计,2016年,16家A股影视公司的商誉规模突破30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75%。而去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涨。

从下图可以看到,2016年A股影视公司的商誉/净资产比触及43%的历史高点,2015年以来商誉/净利润达到4.5倍以上。参考广发证券研究报告统计的数据,这两项指标在A股上市公司子行业中均位列第一。

16家A股影视公司中,长城影视和万达电影的商誉/净资产比排在前两位,2017年达到149%和84%。商誉/净利润之比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华录百纳和凯撒文化,2017年分别为17.8倍和8.8倍。

与此同时,收购标的实际业绩低于预期的现象频发,业绩面走弱引起投资者悲观情绪后,进一步影响到了股价。

记者统计,2017年16家A股影视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总和扩大至3亿元,相比2015年复合增长了10倍。

考虑到大并购热潮褪去,影视股估值水平失去资本的支撑后急速回落,2017年影视股PE更是下探至36倍的历史低点。在基本面和估值面双重利空驱动下,影视股价格陷入了长期低迷。

根据对16家影视公司的统计,2017年发生减值损失的影视公司有8家,其中减值损失达到1000万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光线、东方网络、华录百纳和新文化,光线传媒一家的减值损失占到整体的60%,达到1.88亿元。发生减值的收购公司中除了东方网络旗下水木动画之外,未出现影视行业相关公司。

不过,影视股的低迷真的都是因为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吗?

根据记者向上述公募基金传媒研究员咨询的观点:“商誉风险是影响影视股估值的一个客观因素。在现有会计准则规定下,影视行业的轻资产特性导致了商誉过高,只有当减值实际发生损害到业绩时会引发资金大幅变动。相比之下,偷税漏税行为由于和业绩直接关联反而更受到关注。”

某位私募基金研究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商誉风险我们认为仅是影视股走势低迷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1)影视剧行业产能过剩,头部剧集中度在提升,但是还没有看到能够持续产出精品剧的模式;2)由于行业高度依赖导演、明星艺人等人才要素,上市公司与人才之间难以确保稳定的绑定关系;3)2B商业模式下,行业难以出现爆发性增长;4)现金流状况较差。

例如鹿港文化因现金流状况自5月8日被监管问询后,股价接连下跌,截至今日收盘月跌幅达25.5%。根据问询回复公告,2016-2017年鹿港文化由于电视剧业务扩张使得影视业务应收账款每年增长率达1倍以上,资金周转困难导致经营现金流连续两年为负数。

在业绩对赌到期后,股东的大规模减持也成为股价的主要利空因素之一。

华录百纳2014年收购蓝色火焰100%股权进军综艺市场,业绩对赌期为3年。根据业绩承诺核查公告,蓝色火焰2014-2016年承诺利润均超额完成,而2017年计提了减值准备4216万元。数娱梦工厂统计,在2016年11月3日限售股解禁公告发布之后的3个月内,蓝色火焰原始股东合计减持3次,占总股本的3.72%,期间股价的跌幅达11.6%。

由此反映出,收购标的真实经营能力、收购主体的实际动机和整合预期始终是市场辨认影视公司外延扩张价值的核心。长远来看,商誉风险被理性认知、监管审核趋紧及IPO常态化将促使影视公司的经营重心回归内生增长。

并表利润成为主驱动力

监管抑制资产泡沫

记者根据选取的16家A股影视公司样本统计,2014年影视公司整体并表利润在净利润中占比达到25%,从中位数来看,2014-2015年并表利润占净利润比分别达到84%和94%。

也就是说,在并购高峰的2015年前,影视公司的确从收购当中获益不少。

某位公募基金传媒行业研究员向数娱梦工厂表示:“对于影视公司收购交易的态度首先关注监管风险,即交易能否顺利过会。其次,影视行业收购标的同质化是行业的硬伤,长期来看,影视公司高度倚重单一项目、演员等无法量化的风险是抑制估值上升的主因。”

在并购活跃的牛市阶段,收购带来的并表利润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基本面维度带动股价上涨。2013-2015年影视动漫(申万三级行业)指数涨幅达122%。

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往往也享受着股价迅速拉升的高估值溢价。骅威文化自2015年5月30日公布收购梦幻星生园事项,其股票复牌后一度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鹿港文化2014年5月22日宣布收购世纪长龙后,隔周股价涨幅达20.98%。

 

对于影视公司收购的审核,防范明星利用“壳”公司避税或操纵股价是监管重要的出发点之一。

伴随并购市场整体趋向理性,高溢价收购的审核门槛有所提高,例如2016年暴风集团收购稻草熊影业、长城影视收购首映时代均被证监会否决,而两项收购的资产增值率都高达30倍以上。

1

END

1

新浪微博|企鹅号|UC头条

pengxx01

一只股票的市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呀?

一支股票的市值分为总市值和流通市值,

总市值=当前股票价格*股票总股本数量

流通市值=当前股票价格*流通股本数量

以华宜兄弟(300027)2010年5月28日收盘价为例:

总市值=35.96元*33600万股=120.82亿元

流通市值=35.96元*8400万股=30.20亿元

120亿跌没了!华谊兄弟实控人要增持1个亿,能“救”股价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华谊兄弟无疑正处于多事之秋。

 

股价跌跌不休,华谊兄弟实控人要增持。同行说危机来了,影视股还要跌。

 

6月18日晚间,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忠军计划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亿元公司股份。

原因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及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同时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

5个月股价大跌40%市值缩水120亿元

从今年1月25日最高10.81元(除权),截至6月15日收盘,华谊兄弟报收6.46元,短短5个月的时间,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跌去40%,市值蒸发了121亿元;如今华谊兄弟最新的市值为179亿元,在A股传媒行业已经跌至13位,比同行的光线传媒已经低了100多亿。

市场人士分析,今年1月底以来市场调整,影视行业环境不佳,以及华谊兄弟自身内生增长乏力,过去几年并购产生商誉压力,再叠加近期各种负面信息,导致华谊兄弟股价出现大幅下挫。华谊兄弟股价下跌,本质还是市场对该公司缺乏信心。

 

就在这两天同行还在看空影视业前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危机正在到来;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表示,影视股股价还会下跌,有创造力的公司会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对于投资者询问是否起诉崔永元,华谊兄弟回应,会依法采取措施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股权质押让华谊兄弟深陷舆论漩涡

6月6日,华谊兄弟公告,股东王忠军、王忠磊向中信建投、格上理财质押2105万股,占总股本的0.75%。

 

截至该公告日,王忠军累计质押共计约5.51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比例89.97%,占公司总股本的19.86%。王忠磊累计质押共计约1.43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比例83.17%,占公司总股本的5.15%。

 

公告称,王氏兄弟质押股票的资金用途为个人融资需求,以及拟用于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等。

 

但是公告一出,有关“二王”套现跑路的传言四起。

 

至此,华谊兄弟终于“坐不住了”。在6月11日和6月13日连发两则澄清公告。董事长还专门发布公开信,表示股权质押不是抛售股票,更不等同于套现。

澄清公告称,关于实际控制人“跑路”、“疯狂套现”等传闻,经核实,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忠军、王忠磊自2014年至今未减持过公司股份,不存在抛售所持公司股份套现的行为。2015年11月24日至今,王忠军、王忠磊累计增持金额合计约6.4亿元。

 

此外,为了提振市场信心,6月13日,华谊兄弟公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根据计划,公司拟向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含控股子公司)授予的限制性股票3000万股,其中首次授予2562万股,预留438万股。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3.82元,相比于华谊兄弟目前6.50元左右的股价,打了四折。

 

不过,市场人士认为,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华谊兄弟很有可能跌破质押平仓线。一旦跌破,触发平仓风险,极易波及上市公司,股价走入恶性循环。今年已经有很多上市出现股权质押“爆仓”案例。

 

此外,巨额商誉是华谊兄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截至2018年一季度,华谊兄弟的商誉为30.47亿元,占总资产的14.69%,归母净资产的30.75%。华谊兄弟的商誉,主要来源于高价收购跑男团东阳浩瀚的和冯小刚的东阳美拉,以东阳美拉为例,商誉就有10亿多。

 

6月15日,在2018年上海电影节开幕前夜,华谊兄弟联合创始人王忠磊感慨道:“今天是华谊兄弟成立的24个年头。1994年,那一年,我24岁,是我的本命年。24年后,我迎来了我的48岁。”

 

本命年的华谊兄弟,能否“渡劫”,还留待市场给出答案。

同行大佬高调“唱空”影视业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和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同台高调“唱空”,近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两位都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和股价表示了担忧。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危机正在到来。2015年票房增长缓慢,大家都以为挑战来了,其实没有。现在的电影行业已经出现了资金大幅减少,很多电影公司出现融资难,股权质押、制作成本不断上升、版权销售不断下降等。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说,一味靠资本市场融资,来抬高电影门槛是不现实的。他表示,影视股股价还会下跌,有创造力的公司会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崔永元的微博继续开炮

华谊兄弟还面临着潜在“地雷”,崔永元老师的微博还在不停地更新,有关华谊兄弟及旗下影片和导演、艺人的相关信息。

 

崔永元近日的微博中,曝光王忠军在加拿大买了豪宅。

 

120亿跌没了,华谊兄弟实控人要增持1个亿。但崔永元又发微博爆料了。

有趣的是,崔永元这条微博喊王忠军卖掉房子来增持,没想到真的要增持了,卖不卖房子就不知道了。

多公司推增持计划“救”股价意图明显

Wind数据显示,最近一段时间来,随着股市持低迷,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持也开始活跃。

 

按公告日计算,今年5月共有271家公司涉及重要股东增持行为,合计耗资147.92亿,6月以来仅半个月的时间,已有200家公司涉及重要股东增持行为,将家数和时间对比来看,6月以来涉及增持行为的上市公司数量有增加趋势。不过,6月以来上述增持行为合资耗资50.39亿元,金额方面未较上个月有明显增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5月部分公司增持金额相对较大。

 

除了华谊兄弟外,多家公司的重要股东也披露了增持计划。

 

当代明诚称,董事长易仁涛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择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总金额不少于500万元。

 

史丹利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基于对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及对公司未来良好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为提高投资者信心,拟自本增持计划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00万元,拟增持的总股份数不低于总股本的0.5%,不超过总股本的2%。

 

亚星化学则称,股东亚星集团计划自2018年6月19日至2018年12月18日期间,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300万股至800万股。亚星集团将依照二级市场价格择机增持。

 

民盛金科、锦富技术、金力泰等多家公司重要股东也表态将进行增持。

 

总的来看,近期推出增持计划的公司多数近期股价表现低迷,“救”股价的意图相对较为明显。

来源:中国基金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网等

新媒体编辑:武兵 

华谊兄弟股票怎么样

展开全部还可以,但波动较大,属于创业板块,要买的话,你的股龄得满两年,不然买不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