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保险是什么意思?
分红说白了就是你所购买的这份保单除了可以承包你的保险责任外,还有一定的分红作为储蓄,保险公司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这样有了这样一笔积蓄,客户以后可以用来养老等,这样也起到了储蓄的效果
分红型保险的基本保险金额是什么意思?
基本保额是保险合同项下计算不同保险项目之最终保险责任的基本参数,而投保金额不过是当事人约定这一基本参数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基本保额既可以被双方当事人约定为等同于投保金额,也可以被约定为大于或小于投保金额,甚至在同一份保险合同的不同保险项目中可以出现不同的基本保额。x0dx0a分红型保险的基本保额简单来说就是你交多少的保费才能保到多少保额,因为返还的生存金是按照保额的多少来按比例返还的,而不是你所交的保费。x0dx0a一般来说分红型的保额都会小于你所交的保费,具体少多少要看你买的产品而定。x0dx0a总的规则就是交的越多,返钱也就越多。
分红型保险到底有什么猫腻?
听说关注的人都得到了理赔~
本文2900字,读完约需要7分钟
1
前几天,朋友吞吞吐吐地跟我说去银行的时候遇到银行理财经理向她推销一款中国*民*寿保险公司的分红型保险,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比存银行定期划算。朋友看她确实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其口若悬河的劝说之下很动心。
接着业务员拿出十几页的保险条款,主要内容就是:这是一款分红型保险,每年都会有分红给到被保的客户。不仅可以保障被保者的意外伤害,到了规定年限可以退保和所谓的发红利……
我打断她:“那你买了嘛?”
她不好意思地说:“买了,感觉比银行定期划算,就想着买15000试试。因为不太了解这类产品,后来上网搜了一下,发现都在说这种保险坑比较深。但是网上的话嘛,真真假假的,所以来找你确认一下,帮我看看…”
我沉默了一会,心想着都9012年了,还有人往分红型保险的坑里跳。虽然她看出我不想太快说出事实让她难过,但还是想着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
“买了就买了吧,15000元也不多,长期来看还是会有收益的。”我说。
“但是,大部分打着能赚钱旗号的保险,都是耍流氓”。
2
还是有很多的人想着,买保险如果既能够保障安全,又能像银行存定期一样赚取利益,何乐而不为?所以,分红型保险仿佛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但是近些年来,分红型保险似乎成了保险业最大的黑洞之一,让人伤痕累累。
在挖这个埋了无数“尸体”的坑之前,有必要科普一下“分红型保险到底是什么”。
简单的来说,分红保险就是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以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分红保险可以采取终身寿险、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的形式。保险公司不得将其他产品形式设计为分红保险。
保险又分为了4种表现形式,即传统型、分红型、万能型与投连型。
而分红的方式有两种,美式分红(又称现金分红或保费分红)和英式分红(又称保额分红)。
美式分红又称保费分红,是以所缴保费为基础进行分红,包括现金领取、累计生息、抵交保费、购买缴清增额4种领取红利方式。如果投保人选择将红利留存在保险公司累计生息,则红利按照保险公司设定的利率按复利递增,但并不加在保额上。像是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公司的分红型产品基本都是保费分红。
“英式分红”又称保额分红,是以保额为基础进行分红,将当期红利增加到保单的现有保额之上。每年所分的红利,一经确定增加到保额上,就不能调整。这样,保险公司可以增加长期资产的投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投资收益,使被保险人能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投资收益率。投资人在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期满或退保时,可拿到所分配的红利,以保额的方式体现,即客户可以获得更高保额的赔付。
像太平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公司的分红型产品都是保额分红。
而无论是哪一种分红利的方式,都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
(1)死差益
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
(2)利差益
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
(3)费差益
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
虽然明文规定红利的分配方式,但最终能落入荷包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多,有可能少,也有可能为0,但是不能为负。
天真的消费者以为反正不会亏损,买了也无碍。
实际上,分红保险的“陷阱”可深着呢。
3
常见陷阱之一:夸大保险收益
案例:销售人员在销售某寿险公司分红保险产品,,将不确定利益宣传为约定利益。将保险产品利益夸大称“持有保单10年后,就有50万至60万元,,20年起码有80万元,,38年满期有160万元左右”。
陷阱揭秘:投资型保险收益预测一般分高中低三档,,而部分营销员为了增强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在介绍产品时故意隐瞒中低档收益,只向消费者介绍高档收益,甚至介绍的收益比预定的高档收益还要高。也有部分营销员向消费者口头承诺收益。
温馨提示:根据监管规定,目前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凡是收益超过2.5%的部分都是不确定的,营销员和保险公司不允许对不确定的利益部分作出任何形式的口头或书面承诺。
常见陷阱之二:保险利益直接与存款画等号
案例:某销售人员在销售某寿险公司分红保险产品过程中,将银行存款收益与保险产品收益画等号,“介绍了银行存款收益比这个保险产品的收益要低很多”。
陷阱揭秘:这与我朋友所遇见的情境一模一样。要记住,将保险混淆成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基金,是保险销售误导的常见手法,也是“存单变保单”的先决条件。部分营销员会在投保人到银行办理存款时,向投保人推荐保险产品,并将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与银行理财产品或定期存款进行简单对比,甚至将保险产品直接解释为“银行理财产品”,或违规自制产品说明书和投资协议,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
温馨提示:根据监管规定,保险营销员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不得以抽奖、送实物、送保险等方式进行误导销售。在银行保险销售渠道,投连险等复杂品种应当严格限制在理财专属区域内销售。
常见陷阱之三: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
案例:南京市民俞老先生购买了某寿险公司的少儿保险,并将自己16岁的孙子作为被保险人。购买时,业务员介绍称该款产品每年交保费3万元,交满5年即可取出。但事实上,被保险人直到80岁才能拿到全部的本金和分红。当俞老先生的儿子发现保单时,早已过了保险犹豫期。在俞老先生向保险公司投诉时,业务员建议其再投入3万元,等到1年后会把投入的6万本金全部退还。但事实上,投入3万元只是提前缴纳了第二年的保费,并不能拿回全部本金。
陷阱揭秘:在长期的普通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中,保费缴费期限和产品的保险期限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使投保人按缴费期限缴纳了所有保费,也只是履行完了缴纳保险费的义务,保险合同的有效期仍然将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投保人此时若要提前支取,只能按退保处理,造成本金损失。但部分营销员在销售时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的概念,将两者混为一谈,告诉投保人连续缴纳几年后就能取出,致使投保人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人身保险新型产品通常具有期限较长、收益不确定等特点,投保人在购买时应认真阅读保险条款、投保提示、产品说明书等资料,在详细了解产品的保险期间、保险责任等内容并认可后再慎重签名。同时投保人一定要区分好交费期限与保险期限。对于交费期在一年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投保人在书面签收保险合同之日起享有至少10日的犹豫期。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一般扣除不超过10元的工本费)。投保人应在此期间内认真阅读保险条款或向保险公司进行咨询,若不愿意持有合同的,应在犹豫期内及时到保险公司办理解约手续。
其实,分红保险的“陷阱”远不止于这三个,然而分红险能够在硕大的大陆保险市场占据着相当地位,却并不是偶然。
远高于预期的收益水平、不切实际的演示数字、共享保险经营成果等诸多噱头,吸引着前赴后继的消费者。
但分红的不确定性、浮动等因素,却被业务员刻意弱化。当你若干年后回头看到实际的分红报告书,想退保却损失惨重,也悔之晚矣。
如果已经投保了分红型保险多年,中途急于用钱的话,建议不要退保,用“保单贷款”的方式,是一个更加快捷、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一般比银行贷款利率要低、更加方便。
投保保险的初心,应该是获得保障,而不应该是获取高的收益。
——人民理赔师
往期文章
金主爸爸王健林跑了,百年人寿还稳吗?
金字塔式代理人制度,是寿险业的金山还是坟墓?
惊呆!感冒未告知,10年后保险拒赔!港险最大的坑居然是...为何香港重疾险不赔甲状腺癌?香港保险,狂欢之后一地鸡毛49元一斤的车厘子,压垮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甲状腺癌或被重疾险“除名”,赶紧搭上末班车!
国寿新鸿泰金典版员粉导两全保险(分红型)里保险金额是什么意思?
国寿新鸿泰金典版两全保险(分红型)里保险金额意思是是指一个保险合同项下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即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实际投保金额。同时又是保险公司收取保险费的,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财产保险合同中,对保险价值的估价和确定直接影响保险金额的大小。
分红型保险的基本保险保额的作用是什么
[导读]:基本保险金额就是您购买分红保险时的保额。分红保险是从您交费第一年就有分红,一直到合同终止的。如果您的分红不领取继续放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还会额外再给一笔利息。还有在交费期内会分红吗?还是交完之后比如说20年再分红?专家分析分红险兼顾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使客户的获得保险保障的同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分红险以定价利率作为客户最低保证收益率,如果投资收益率低于保证利率,损失完全由公司承担,但是如果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客户可以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盈余。在目前的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有效地规避了利率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专业的投资团队和较大的资金规模,可以为客户带来比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基本保险金额是对应保费的,保费越高,保险金额越高。但以平安为例有的分红险在特定时间里(比如少儿险在孩子18岁内)赔付的不是保险金额,而是所交的保费,或者保费加上利率(年利率2.5%),再加上分红。超过时间后,可能意外赔付的是基本保险金额2倍或者3倍,再加上分红。分红年年有,一直到保单期满基本保险金额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在投保时约定,但须符合保险公司当时的投保规定,约定的保险金额将在保险单上明确标注。从交费的第一年起就开始计算利息。保单周年日有分红派发。分红型保险的基本保险金额是指您交保费之后,保险公司说给您的保障金额。在交费期内会有分红,只不过是按保费分红的产品会把所分红以现金方式打到你的账号上;按保额分红的红利累积到基本保额上,待到合同满期时一起给付,除此之外,还有一笔终了红利。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的新型产品。通俗地讲,就是除了保证保单中列明的保险利益外,客户还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经营该产品所产生的利润(即红利)的保险。基本保险金额是保单上明确标注的金额,保险金额是能拿到的保险赔付金额,有些保险条款的基本保险金额和保险金额是一致的,有些条款的保险金额是以基本保险金额为单位计算的,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基本保险金额是一个计算的数值,保险金额是一个理赔的金额。分红一般是从您合同订立时就开始按照合同的保险责任分红的,并不是说您期缴20年,等你缴纳完才会开始分红1:分红险的基本保险金额是客户在投保时与保险公司约定的一个金额以便确定保费。2:分红险在每个保障期年度内都会有分红,注意是保障期不是缴费期,因为保障期可能长于缴费期,也就是说交完费继续享受分红。3:分红险从你缴费的第一年开始就有分红,知道合同结束为止。一般是给付固定分红的基数.按照一定比例给生存金.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关于分红险你该知道的都在这!分红型年金险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次小学问君大家聊一聊年金险这个话题。其实保险行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避讳就是不怎么去跟客户详细聊年金险,就算是去介绍也是以攒钱的形式来介绍,把年金险当成一个理财产品。所以导致很多人一听到年金险就去算它的收益,然后发现收益没那么高就觉得被骗了,就开始抵触年金险,那么真实的年金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小学问君接下来就会通过一系列文章来跟大家详细介绍,希望打破你对年金险的固有印象,今天跟大家聊聊分红型年金险。
本文目录:
一、分红型年金险是什么
二、分红的红利来自哪里?
三、分红的表现形式
四、无良保险业务人员是怎么套路我们的
一、分红型年金险是什么
分红型年金险,是指保险费的缴付金额、年金领取条件及每期年金保证领取额为确定的基础上,保险公司还会根据实际运营结果给付红利,通常在年金领取期一起发放。也就是说分红型年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约定好的固定给付客户的保险金,另一部分是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给付客户的保险金,这部分不确定的保险金就叫做红利。就像我们工资是由固定工资和提成组成一样的道理。
保监会规定“分红保险每一年度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意思就是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是一千万元,最少要拿出七百万元分给客户。至于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这个就比较复杂,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收入减掉各项成本后剩下的钱。
其实一开始我国是没有分红险的,分红险是产生于英国,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0年被批准引入中国保险市场,一经引入便立即“走红”,当时的宣传标语就是买一份分红险就相当于是保险公司股东,可以参与分红,所以说分红这个词还是特别有吸引力的。
二、分红的红利来自哪里?
红利的来源:红利的主要来源包括利差、费差和死差。
利差,指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与定价时预定利率之偏差,比如预定收益是5%,实际达到了6%,那就是赚了,如果是4%,那就是亏了。
费差,指保险公司实际发生费用与预定费用之差,并根据利率进行调整,比如预定要花费的运营成本是一个亿,结果花了一亿一千万,那就是超出一千万,那就是亏了,但如果只花了八千万,那就是还赚了两千万。
死差,指定价时预定死亡成本与保险公司实际发生死亡成本之差,比如预估会死一千人,需要理赔出去一千万,但实际只是死了九百人,只是理赔出去九百万,那就是还转了一百万,或者实际死亡一千二百人,需要理赔一千二百万万,那就是亏损了两百万。
通过利差、费差和死差这三项的综合就可以得出保险公司今年是赚了还是亏了,如果赚了那得出来的钱就是红利了。那是不是每年得出来多少红利就全部分给客户呢,不是这样的,这里有需要考虑到保险公司的一个平滑机制了。我们不能有东西吃就疯狂的吃,没东西吃就往死里饿,我们需要平衡一点,比如分红多的时候,可以把一部分红利储存起来,等来年红利不好了就把前面储存起来的拿出来一起分配。这样就可以保持一个平均的水平,保持分红可以持续健康进行下去。其实这个就很像我们以前物质生活不丰富,在收成好的时候会储备粮食,为收成不好的年份做准备,都是类似的道理。
例如,2007年寿险行业利润表口径的投资收益率达到10.8%,而2008年仅接近3%。行业主要公司在合理分配2007年度红利基础上,通过特殊红利的方式将部分超过以前年度预期的盈余分配给客户与股东,并结存一定规模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使得在2008年度仍然可以保持客户合理预期的分红水平。
三、分红的表现形式
讲完分红,下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分红会以什么形式给到我们。目前分红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
现金分红,指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可分配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最直接体现就是我们保单上会直接显示分红XX元。
保额分红,指在整个保险期间内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提高后的保额一旦公布则不得取消。比如原先保额是十万,通过保额分红现在保额是十一万。
保额分红更侧重于保障,现金分红侧重于变现能力。保额分红产品的投资收益明显要高于现金分红,并且获得的保障也越来越高,缺陷就是保额分红的红利领取方式不如现金分红那么灵活。
四、无良保险业务人员是怎么套路我们的
分红型年金险由于既有一部分固定利益,又可以与保险公司共享经营成果,比较受消费者欢迎。但分红型保险也是销售误导的重灾区,下面举两个常见的销售误导套路:
误导1:购买分红型年金险就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
这种误导显然扩大了分红型年金险共享经营成果的范围。须知分红型年金险产品的投保人享有保险公司盈余分配的权利,但该盈余分配仅仅是针对分红业务,而不涉及其他业务,购买分红保险并不等于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
假设一家寿险公司,10%的业务为分红型年金险,90%业务为终身寿险。该公司分红型年金险的收益较差,但终身寿险业务的盈利很多,则该公司的利润表应该会比较好看,股东拿到的分红较多,但分红型年金险客户拿到的分红却很少。
误导2:仅向消费者演示较高分红水平下的利益。
分红利益演示是基于公司的精算及其他假设,不代表公司的历史经营业绩,也不代表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保单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
监管机构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及其销售人员在宣传材料中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采用高、中、低三档演示分红型年金险未来的利益给付。利益演示应当坚持审慎的原则,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红保险假设投资回报率不得超过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最高限额。
今天关于分红年金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你能搞清楚其中的原理,以后明明白白买保险。
总的来说保险仅仅是一个工具,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为什么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保险是骗人的,最大原因不是保险骗人,而是部分卖保险的人骗人。
百年人寿保险分红型是什么意思
百年人寿保险公司只有你孙子辈看的见。太遥远了。最好还是实际些吧。分红型险种属于理财型保险。
保额分红是什么意思,我没有懂?
保额分红,又可以称作“英式分红”,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保险金额的额度进行分红,也就是以投保保额为基础来进行红利分配。它是分红保险当中的一种分红方式。保额分红不会直接把红利转入相应的账户,所以红利不能够现金领取,只能累积生息。
泰康汇赢年金保险分红型基本保险金额什么院空呼题殖了意思
分红型保险与一般保险不同,除了享受保险合同条款中所规定的保障,还可以通过保险产品的盈利获得相应的分红,实现资产的增值,分红型保险有一个明确的保证收益率,如果这个收益率高于保险投资收益率,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若低于保险投资收益率,投保人会在每年合同签署周年时获得分红。分红型保险的基本保额是合同中会明确标注的一个金额,即分红险的保额,是和保险公司约定好的保障金额,与保费相关,保费越高,保额就越高,从交保费的第一年开始,就参加计算利息分红,而不是在合同到期后才开始分红。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泰康汇赢年金的优势在于每年给付生存金直到105岁,首年及缴费期间给付两类特别金,且60-80岁给付3次祝寿金,可用于教育、养老、财富传承等人生规划,既保障财富安全,又保障人生风险,如果被保险人身故,万能账户还将作为理赔金给受益人,同时还自带投保人保费豁免。2、泰康汇赢年金虽兼顾保障和理财,但偏重理财,保障功能弱,在保障身故和保费豁免方面,比起其他保险产品来相对差强人意。3、泰康汇赢年金是一个分红型理财产品,它有着年金产品的通病,保费都不便宜,根据费率表的数据显示,倘若缴费20年,每年需要缴纳的费用为1万元(保费为10000元,对应保额为8770元),总计为20万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康参考资料来源:泰康保险集团官网-泰康
2022年最新不同公司分红保险方案对比,附带五个常见方案案例
如果您想了解加拿大的分红保险,您应该多对比不同公司的产品,而通过某家公司的保险顾问是无法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给予中肯的意见的。最好的方式则是通过保险代理人broker,一次性给出各家公司的报价和方案进行数据上的演算。
但通常对比不同公司的方案,您可能使用的方法是错误的。
商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定价,而当我们把分红保险也算一种消费品时,我们可能在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价格也就成为我们判定的重要依据。
当然如果您不考虑分红型的保险,只考虑纯粹的保险,或者临时的保险,在同样保额的前提下,对比不同家公司的保费,基本就差不多了。
比如,Canadalife公司的UL100万,每年只需要付18000。
而sunlife公司同样保额100万,每年保费要付20000.
显而易见,Canadalife在这种产品上性价比可能更高。因为您的收益无论是哪家公司,最终都是这100万不变的金额。而保费越少就应该越划算。
但如果您担心,确定的保额会因为未来几十年后的通货膨胀产生价值的极大贬值,就需要选择分红型保险,可以获取未来分红,增长保单价值。保险的分类与介绍,可看文章《保险如何投资,避税?这些问答很重要》
在对比分红保险时,我们的对比方式可能会很不一样。
比如:45岁女士,不吸烟,30万的保额,10年付清。五家公司的保费为:
Sunlife,18385
CanadaLife,18651
Manulife,20751
IA,16344
Equitablelife,18047
如果只是到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IA公司的方案是最好的。这也是很多保险选购时人们进行的比较方式,这种方式的不变量为保额30万,变量为保费,通过对比得出保费最便宜的一家公司。这种方式有何问题呢?
问题就在于,这个30万的保额,不能称为是不变量,因为分红保险的保额每年都会受到分红而提高。而这位女士很大概率获得保额赔偿的时间段为80-85岁,那时各家公司的变化差距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看下图
以现在的分红率演算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各家公司在65岁,75岁,85岁时各自的到手收益的保额。
IA的保费虽然最便宜,但85岁只有94万,
Manulife最贵,但85岁已经有118万。这之间有整整24万的差距。而投入的总保费只有4万多的差距。这时你还能说IA是最划算的方案吗?
有人说,但是有的保险太贵,负担不起怎么办呢?很简单,降低起始的保额即可。
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为,保费不变,比较方案各个时期的现金价值和保额。
我们都用投入20751一年,作为不变的前提。10年付清,各家公司可以买到的保险不一样。
我们来看一下前15年的 现金价值哪家公司最好
前15年的变化非常有意思
前5年,Manulife的现金价值完全超越其他公司,原因是其他公司都有两种分红保险产品,一种是前期低后期高的,另一种是前期高后期低的。这里比较的是前期低的产品
而Manulife只有一种产品,所以前期也高,后期也不低,所以很贵。
5-10年,涨幅最快的公司是IA,迅速占领第一位。所以有些人付完钱就想使用保单的情况下,IA是最合适的。
10-15年,涨幅最快的公司是sunlife,现金价值翻了一番,基本和IA的价值一样。
这三个时期,可以看出不同公司的不同分红策略。
Manulife一开始最多,IA付清后最多,Sunlife黄金增长期在10-15年。
15年后各家公司的价值基本已成定*,我们对比一下65岁,75岁,85岁时期的现金价值
Canada
life
Equitable
life
最终的价值
第一,SunLife
第二,EquitableLife
第三,IA
第四,Manulife
第五,canadalife
如果按照这个预期的话,选择了Canadalife,65岁需要用钱时,现金价值只有29.3万。而投入同样多的Sunlife,可以有34.5万。
当然这里面还有,对于公司的期待,公司的运作策略等等因素需要考虑,只看数字是不够的。
65岁,75岁,85岁的保额(死亡赔偿金)对比如下
Canada
life
Equitable
life
排名基本跟现金价值一样。
在85岁这位受保人过世时,当初的30万起始保额有什么意义呢?这么多年的分红累积的保额已经翻了3,4倍了,当初执着的用最少的保费买到了30万有什么优势呢?
也许不同公司的人会争辩,这些数据是不确定的,比较有什么意义呢?没错,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为分红率未来不确定,今天我们不详细讲各家公司分红账户对于未来的预期对比。但在不确定的因素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的找到一些可以对比的依据,不是吗?如果什么都不确定,就什么都不分析的话,是不是选购会有点冲动呢?
以这种比较方式,送上5个常见案例:
案例一,50岁男性,10年付清,每年投入3万
案例二,55岁夫妻,10年付清,每年投入3万,联名保单(都过世才赔钱)
案例三,40岁女性,20年付清,每年投入1万
案例四,15岁女性,10年付清,每年投入1万5
案例五,8岁男性,20年付清,每年投入5千
所以,我们投保人,在拿到一家公司的报价和方案时,应该找到最科学合理的比较方式,不能单纯的按照保费多与少的区别来比较。而应该用投入作为基准额,比较未来的收益。
各家公司,为了吸引客人,都将自己的保险尽可能的设置不同的结构。比如,我们可以用同样的10000保费,买到45万的保险,比30万多了50%,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文章《简单设置一下,保额免费多了好几十万?》
本文只用于一般性信息参考,本文案例名字不是真实个人,不对任何人完全或部分依据本文内容从事的任何事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任何责任,具体问题请私下咨询。本文内容版权属于昊诚财税规划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