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6基金年底份额折算”是什么意思?
每到年底年初分级基金就会集中定期折算。分级基金的本质是分级A把钱借给分级B去炒股,分级B向分级A支付“利息”,也就是合同中写明的约定收益率。平时这个约定收益率按365天切分,一天分一点到分级A的净值里。定期折算的时候一次性把分级B之前每天付给分级A类的“利息”以母基金的形式派发给投资者,分级A净值归1。比如,假设医*A到了定期折算日,净值为1.06元,投资者拥有10000份的医*A。那么折算后投资者可以得到10000份净值为1元的新的医*A和资产净值为600元的母基金。等式的左右两边并不发生改变,即1.06X10000=1X10000+0.06X10000。定期折算前基金公司会发出公告通知定期折算基准日(T日),这一天母基金是不能申购赎回和分拆合并的,但母基金和分级A还可以正常交易。基准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T+1日)是折算日,这一天母基金依然不能申购赎回和分拆合并,并且母基金和分级A也暂停交易一天。基准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T+2日)是折算完成日,分级A上午停牌一个小时后复牌交易,母基金之前暂停的业务均恢复正常。分级A定期折算过程对分级B没有本质的影响。因为分级A的定期折算只将净值高于1的部分折算为母基金份额,并不改变分级A原有的份额数,因此分级B的份额数也不需要改变,所以分级B的净值也不需要发生折算。所以分级B在分级A定期折算期间都是正常交易的。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折价分级A定期折算前有明显的套利机会,以折价的价格买进,却可以分到一年的利息,好像可以白捡一个大便宜。事实上,这是对分级A认识不足而产生的误区。首先,分级A的价格围绕净值上下波动,折算前买入的净值已经包含了要折算出来的“利息”,价格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折价率买入,也已包含了分级A的“利息”,羊毛终究是要出在羊身上的。折算前买入的分级A折算分出来的“利息”已经包含在买入价中,并不存在显著套利机会。另外很多投资者不能理解分级A定期折算后为什么会大跌。定期折算后大跌的分级A主要是折价的分级A。长期折价交易的分级A是因为约定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折价交易。折算后,虽然约定收益率部分折算为不折价的母基金,但是持有分级A的本金部分净值虽然为1,但是因为它的约定收益率仍然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交易价格还要回落。所以本金部分和原来的总市值的差额大约就是被折算成母基金的那部分资产。
分级基金到点折算是什么意思?请具体给解释下
到点折算,也称“不定期折算”,通常分为“向下到点折算”和“向上到点折算”,是分级股基常见的一种机制。其具体含义是,进取份额净值跌至阀值或者母基金份额净值高于阀值,稳健份额、进取份额、母基金份额净值均被调整为1元,调整后各类份额数量按比例增减,稳健和进取份额按初始比例保留,配对后的剩余部分将会转化为母基金场内份额,分配给相应份额持有者。而向下到点折算中,当进取份额低于阀值后,稳健份额通过折算所获得的母基金份额可以赎回,相当于部分“封转开”,即以相对净值折价买入的稳健份额可以大部分按净值变现,获取一定套利收益;而进取份额净值杠杆将回落至初始杠杆水平,溢价率相对降低,复权价格下降,持有者将遭受一定损失。向下到点折算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到点折算机制,则母基金净值下跌到一定程度,进取份额净值可能跌至0,则稳健份额的约定收益无法实现,且继续下跌会导致稳健份额净值受损,稳健份额便不那么“稳健”了。而到点折算机制下,由于进取份额净值归1,又能继续承担支付约定收益的义务,则折算后的稳健份额约定收益仍能保证。只要投资者在到点折算发生后赎回母基金份额,则其原先持有的稳健份额净值没有受损,这样一来到点折算机制使得稳健份额基本“免疫”了净值受损的风险。
基金折算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明?
1、基金折算即基金份额折算。基金份额折算是指在基金资产净值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调整基金份额总额,使得基金单位净值相应降低。
2、份额折算后,基金份额总额与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数额将发生调整,但调整后的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占基金份额总额的比例不发生变化。份额折算对持有人的权益无实质性影响,具体内容详见各基金份额折算有关公告。
3、基金份额是指向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表示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对基金财产享有收益分配权、清算后剩余财产取得权和其他相关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凭证。
4、验资结束日为基金份额折算日,基金管理人将通过基金份额折算,使得验资结束当日基金份额净值为1.0000元,再根据当日基金份额净值计算投资者集中申购应获得的基金份额,并由注册登记机构进行投资者集中申购份额的登记确认。
在现在的利率市场下,稳赢未来是否有优势?
编者荐语:
小保圈授权薛琛转载
小保圈——保险人的闺蜜圈。保险人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为保险人提供优质内容。
1
今年各大保险公司的开门红都有点波澜不惊,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因为中国经济减速,无风险利率下行,以前确保收益的高利率年金险陆续下架,而年金险本是每年开门红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4.025%的停售刚打完一波,再推的新产品可能看起来没有老产品好,自然气势有所消减。
央行周小川行长讲了一句话,“中国可以避免快速进入到负利率时代”,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背后却意味深长,他本意是要给中国当下趋缓的经济增速打气,但也意味着,中国进入到负利率时代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负利率并不可怕,利率下降意味着货币的机会成本下降,投资收益率下降,那么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会下降。90年代有8-10%的存款利率,但伴随的是物价的急速上涨。
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经济的爆发性增长,GDP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所以觉得货币贬值是必然,房价翻倍是必然,但是以后,可能我们的观念要转变了。
不愿意转变,市场也会慢慢扭转你的观念。
2
如果你了解一下无风险利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开支付宝看下余额宝的收益,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是2.24%,而两三年前还有4-6%的年化收益率,说明货币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已经腰斩。
钱放在银行收益太低甚至没有收益,人们自然会去寻找收益更高的替代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担投资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既能照顾到本金安全,又能博取较高收益的设计是现在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周期内普通消费者会乐意接受的一种产品形态。
前段时间,友邦中国开发的一款年金险“稳赢未来”正是这样的产品。
如果你能够看明白这款产品的逻辑,你会发现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年金险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成为唯一好的产品,很多公司会跟随推出自己的投资连结产品。
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没有风险给你4-5%,你会觉得收益可以,不必要去冒风险去博多那么一两个点;如果没有风险只给你1%甚至没有呢?那么跟资金白白放在那里贬值相比,很多人就会选择承受高一点风险。
所以利率高,大家投资债市或者储蓄;利率低,大家会投资股票/基金。
固定收益类保险产品,像传统年金保险、终身寿险等,保险公司得到的保费收入是不能拿来投资股市的,这种产品的利率跟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是同进同退的关系,一旦央行利率继续下调,这样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下降,那么保险公司必然会去设计高预期收益的投资产品。
浮动收益的产品有分红、万能和投连三种形态。分红保险的投资渠道跟固定收益类保险类似,投资标的受限,能做风险投资的就是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
万能险对客户而言仍然是无风险的,保险公司是可以拿去投资有风险的项目,但是保险公司完全承担了风险,所以分配给客户的利益水平也就跟分红险差不多。
稳赢未来是投资连结账户,所以产品比较复杂,对业务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投保也比较麻烦,需要客户配合双录。如果受点麻烦能够买到好的产品那也是值得的,关键我们要把它搞清楚,然后才能给客户讲清楚。
3
这个产品分为三个合同,我们简单看一下《友邦稳赢未来年金保险》和《友邦附加稳赢未来两全保险》的利益演示,然后重点讲一下投连险。
(以下所有数据以30岁男性投保基本保额10万,15年付费为例。)
年金+两全合计每年保费为24,260元,缴费15年,第六年初开始每年给付年金7,200元,被保人满65周岁当年给付207,200元(其中200,000元为两全保险的满期金),当年现金价值386,900元;而后每年给付9,000元至105岁,保单第75年度末给付109,750元。
在Excel中列出现金流算出的IRR如下图所示:
IRR计算表(隐藏了第17-35行)
附加两全保险的现金流很简单,付6200元*15年,满期给付20万,得出的IRR为2.85%。
两个产品合并计算利益的话,六十五周岁时IRR为2.54%,105岁满期时为2.91%。(看计划书的时候有个地方特别留意,65周岁当年年金或满期金一列给付是207,200,而同时现金价值一列为394,100,这两个数字是不能同时存在的,也就是不能累加起来,一旦给付了20万满期金,现金价值会相应减少20万。如果这个地方你错加20万,IRR就变成了3.75%。)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收益率不算高,但是综合比较了各家保险公司的年金险,在前一波IRR为4.025%的年金险停售以后,这个IRR处在中上的水平。以友邦的品牌美誉度看,给出这个保证收益率非常不错了,更何况,还提供了一个免初始费用的投资账户对年金做投资增值。
对标去看平安人寿的开门红年金产品金瑞人生20和财富金瑞20,IRR分别是1.12%和1.57%;中国人寿的开门红产品悦享生活和鑫享至尊,IRR分别为1.32%和1.37%。
4
《友邦稳赢未来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这个产品前五年付费每年2426元,从第六年开始,上述两个产品的年金和满期金自动转入作为追加保险费。
本产品提供五个账户供客户自主选择,这五个账户的历史收益可以在官网查到。
投资单位价格走势图
我们看过去12个月(也就是今年的年化收益率):
货币市场账户增值1.87%;
稳健组合账户增值10.49%;
优选平衡账户增值15.52%;
增长组合账户增值20.49%;
内需精选账户增值22.75%。
我不是说建议大家把房子卖掉去炒股,这是两种完全不同风险的投资品,我是想说从宏观上看,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资金会向股市流动,但这个时候对大部分人而言参与股市最好的方式是购买基金而非自己做散户去股市里与虎谋皮。据说散户炒股十输一赢,因此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才是最好的选择。
5
当我们的年金进入投资账户,友邦如何打理我们的资金呢?
简单讲一下稳赢未来的投资策略。
稳赢未来提供了五个账户,投保人可以自主决定把资金配置多大比例到哪些账户里面,这五个账户的区别也只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和股票或股票基金配置比例的不同。
比如说货币市场投资账户,100%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内需精选投资账户则股票类资产配置不低于80%,剩下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他三个账户在这二者之间。
像上面的例子,10万基本保额每年可得7200元年金,这7200元年金将分12个月分批买进资管团队搭配的股票投资组合。即便是专业人士操盘的股票基金,同样会有价格上面的波动,那这笔钱通过定额定投的方式进入投资账户,等于是将基金价格的波动做了一个平滑的处理。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定期定额的方式类似于银行储蓄的“零存整取”。所谓“定期定额”就是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例如每月25日)以固定的金额(例如500元)投资于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它的最大好处是平均投资成本,避免选时的风险。
定额定投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定期投资,积少成多。投资者可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闲散资金,通过定期定额投资计划购买标的进行投资增值可以“聚沙成丘”,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
第二、不用考虑投资时点。投资的要诀就是“低买高卖”,但却很少有人在投资时掌握到最佳的买卖点获利,为避免这种人为的主观判断失误,投资者可通过“定投计划”来投资市场,不必在乎进场时点,不必在意市场价格,无需为其短期波动而改变长期投资决策。
第三、平均投资,分散风险。资金是分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有高有低,长期平均下来比较低,所以最大限度地分散了投资风险。
第四、复利效果,长期可观。“定投计划”收益为复利效应,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定投的复利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展现,因此不宜因市场短线波动而随便终止。只要长线前景佳,市场短期下跌反而是累积更多便宜单位数的时机,一旦市场反弹,长期累积的单位数就可以一次获利。
那稳赢的投保人需要做什么呢?你什么都不用做,不用担心基金公司暂停申购,不用担心哪个月忘记定投,投保人只需要在年金险的缴费期每年按时交足保费,年金追加投连账户完全是自动进行的。
如果你的客户是收入不稳定的生意人,完全可以推荐他趸交保费买一个稳赢未来,就这么交一次钱,未来几十年有个团队每月每月帮他定额定投,客户完全可以乐享其成。
可能什么时候遇到大的行情,连菜市场的大妈都在讨论要去股市开户的时候,客户只需要登录一下易服务APP查一下自己赚了很多钱的那个账户,点一下卖出落袋为安即可。
有稳赢,投资就是这么轻松。为啥?因为这个产品设计的就是本金百分百安全,还有啥不放心去投资的呢?
以成立时间最早的“优选平衡账户”为例,这个账户2005年3月2号建立,成立之初基准价一元,当前卖出价2.75元,累计价格增长率175.28%。所有历史数据都可以在网站公开可查。
这是账户的K线图:
我们完全可以对比一下同期的上证指数,看一看友邦的投资团队的水平如何,下图是我在东方财富网截取的同时间段上证指数K线图。
很明显看到,上证指数在2008年有一个明显的高峰,然后一路跌了很多年,在2015年又一次小高峰,接下来又是一路阴跌。
中国股市的特点是牛短熊长,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半山腰之上开始追追追一路追到了山顶上,然后在断崖式下跌后被彻底套牢,很多年再也不碰股市。而通过定额定投这种方式,中间虽然经历过两次股灾,而这个价格曲线很漂亮地保持了一个大的上涨的趋势。
你不得不相信投资考验的是人性,而我们的人性在股市波动的上上下下中会被烤成渣渣。
可以算一下,从账户成立的2005年到现在将近15年时间里,增长率175.28%,1元钱变成了2.75元。
折算成年化的单利为12.5%。
折算成年化的复利大概为7%。
什么保险产品能够给到你这么高的收益呢?
什么股票基金可以给你这样稳稳的安全感呢?
6
听到对稳赢未来的一个总结,觉得很好,放在最后。稳赢未来这款产品,可以用5个数字来概括——32155。
三是三个分账户。
年金、两全和投连,年金和两全的保费可以趸交或者分三年六年十五年交;而投连只交5年,年缴保费是前两份年交保费之和的十分之一。
二是两个稳固本。
65岁时,年金险的现金价值和两全险满期金总和一定是大于等于总交保费。
一是一个赢无尽。
投连账户参与资本市场的博弈,争取获得高收益的机会。
五是五笔钱进入投连。
前五年的初始保费;第六年开始往后每个月的月度年金;65岁两全险的满期金;持续奖金和追加保费。
最后一个五是五个帐户任意选。
货币市场、稳健组合、优选平衡、增长组合、内需精选,可以按自己的风险偏好任意搭配,每年还有4次调整机会。
本文不吹不黑,也不是为友邦打CALL。小编本人在友邦就职的时候就给孩子买了当时的稳赢一生育英才(这里让我再偷着乐一下,育英才的版本在小孩18-21岁大学四年年金是翻倍给付的),并且为我很多的客户配置了这款产品,至今仍觉得这是我做得最对的事情之一。
随着年金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投资连结这种形态的保险可能会重回我们的视线并成为未来理财保险市场的主流,不要因为这个产品形态复杂而拒绝去了解,也不要因为投保时要双录就怕麻烦不愿意推广它。
好的产品值得你去麻烦这么一下的。
我买了161026基金年底份额折算什么意思
每到年底年初分级基金就会集中定期折算。分级基金的本质是分级A把钱借给分级B去炒股,分级B向分级A支付“利息”,也就是合同中写明的约定收益率。平时这个约定收益率按365天切分,一天分一点到分级A的净值里。定期折算的时候一次性把分级B之前每天付给分级A类的“利息”以母基金的形式派发给投资者,分级A净值归1。比如,假设医*A到了定期折算日,净值为1.06元,投资者拥有10000份的医*A。那么折算后投资者可以得到10000份净值为1元的新的医*A和资产净值为600元的母基金。等式的左右两边并不发生改变,即1.06X10000=1X10000+0.06X10000。定期折算前基金公司会发出公告通知定期折算基准日(T日),这一天母基金是不能申购赎回和分拆合并的,但母基金和分级A还可以正常交易。基准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T+1日)是折算日,这一天母基金依然不能申购赎回和分拆合并,并且母基金和分级A也暂停交易一天。基准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T+2日)是折算完成日,分级A上午停牌一个小时后复牌交易,母基金之前暂停的业务均恢复正常。分级A定期折算过程对分级B没有本质的影响。因为分级A的定期折算只将净值高于1的部分折算为母基金份额,并不改变分级A原有的份额数,因此分级B的份额数也不需要改变,所以分级B的净值也不需要发生折算。所以分级B在分级A定期折算期间都是正常交易的。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折价分级A定期折算前有明显的套利机会,以折价的价格买进,却可以分到一年的利息,好像可以白捡一个大便宜。事实上,这是对分级A认识不足而产生的误区。首先,分级A的价格围绕净值上下波动,折算前买入的净值已经包含了要折算出来的“利息”,价格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折价率买入,也已包含了分级A的“利息”,羊毛终究是要出在羊身上的。折算前买入的分级A折算分出来的“利息”已经包含在买入价中,并不存在显著套利机会。另外很多投资者不能理解分级A定期折算后为什么会大跌。定期折算后大跌的分级A主要是折价的分级A。长期折价交易的分级A是因为约定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折价交易。折算后,虽然约定收益率部分折算为不折价的母基金,但是持有分级A的本金部分净值虽然为1,但是因为它的约定收益率仍然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交易价格还要回落。所以本金部分和原来的总市值的差额大约就是被折算成母基金的那部分资产。
基金定期折算什么意思?
定折就是定期折算,分级A到了每年约定的定期折算日,会将约定的利息以母基金份额的形式发放给基金持有人,同时对基金的净值进行除权,就是将基金的净值降低到1元,之后再又开始从1元往上涨。
其实这个就和分红差不多,当基金净值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基金本身也达到了折算的条件,按照约定的日期便开始折算。
基金定投折算以后基金净值下跌了,但基金的份额增加了,所以总体来说基金最后的总持有份额是没有变化的。
举个例子:假设某分级基金 A 类份额与 B 类份额的份额配比为 1:1,A 类份额在该计息周期的约定收益率为5.8%。某投资人在折算基准日持有基础份额、A 类份额、B 类份额各 10,000 份,折算前基础份额、A 类份额、B 类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分别为 1.292 元,1.059 元、1.525元,则折算后三类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及投资者持有份额变化情况。
基金折算后为什么亏那么多?
因为分级基金折算时按照净值折算,而分级基金的市场交易价格一般都高于净值,折算后风险较大。比如在下跌行情中,分级基金触发下折。
分级基金(Structured Fund)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例如拆分成两类份额的母基金净值=A类子基净值 X A份额占比% + B类子基净值 X B份额占比%。如果母基金不进行拆分,其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基金。
基金的涨跌主要由什么影响,它每天的净值是怎么换算的?
基金的涨跌主要是由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涨、跌而影响的,一般看基金的十大重仑股的涨跌, *基金净值和累计净值。 基金单位[份额]净值,指每份额基金当日的价值。是基金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得出的每份额基金当日的价值。每个营业日根据基金所投资证券市场收盘价计算出基金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的各类成本及费用后,得出该基金当日的资产净值。除以基金当日所发生在外的基金单位总数,就是每单位基金净值。 基金累计净值,就是基金单位净值+基金成立以来每份累计分红派息的金额,它属于一个参照值。可以比较直观和全面地反映基金的在运作期间的历史表现,结合基金的运作时间,则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基金的真实业绩水平,盈利能力。 单位基金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累计单位净值=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分红派息金额
基金的拆分折算比例是啥意思
基金份额拆分比例=拆分日基金资产净值/拆分前发售在外的基金份额总数拆分后基金份额=拆分前基金份额×基金份额拆分比例。1、基金拆分的意思是过往业绩较优秀,基金净值较高,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心理需求,打破市场悖论,使得投资者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到好基金。基金份额拆分还能有效解决“被迫分红”的问题,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频繁买卖对证券市场的冲击。2、拆分的基金一般规模较小,拆分后规模扩大反有利基金的操作,拆分后,每份基金净值变成1元,相应份额增加,基金资产总额保持不变,资金持有人权益保持不变。拓展资料: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基金分红:根据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封闭式基金分红要求是:符合分红条件下,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开放式基金分红原则是: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一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收益分配时所发生银行转账或其它手续费用由投资人自行承担。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前提下,需规定基金收益每年分配最多次数、每年基金收益分配最低比例;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分级新规正式发布,有何变化,影响几何?
《分级指引》发布,2017年5月1日施行
早在2016年9月9日,两市交易所就发布了《深沪交易所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周五两所发布的正式《指引》来看,基本上延续了《意见稿》,有几点不同:
一是增加了第六条,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或应基金管理人的申请,暂停接受分级基金的申购及分拆合并申报,或者实施停复牌;二是删除了B类份额于下折算基准日下午停牌一小时处理的规定;三是明确投资者在营业部现场以书面方式签署《风险揭示书》。另外,深交所规定发生下折算的B类份额在折算基准日基金简称前冠以“*”标识。
《指引》的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1.30万门槛限制:申请权限前20个交易日名下的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30万。不满足上述投资者适当性条件的投资者,可自主选择继续持有或者卖出当前持有的分级基金份额。(这里的证券类资产也给出了明确定义:“包括以该投资者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资金和证券。”常见的证券类资产包括证券账户内资金、股票、基金、使用证券账户内资金购买的券商理财产品)
2.份额折算:发生折算时基金公司要申请折算基准日次日全天停牌,并且在基准日当天及次日暂停办理母基金份额申赎以及分拆合并业务。特别的,下折基准日时要申请AB子基金在折算日当天从开市到10:30时间段内停牌。
3.散户面签: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开通分级权限,对普通散户,除了30万的门槛之外,还需要到证券公司进行面签,以确保分级市场的投资者基本对投资风险有一定了解。另外,指引还强调要求基金管理人和会员充分揭示分级基金投资风险,对可能或已经发生下折算且B类份额溢价较高的分级基金,基金管理人应发布风险提示公告,会员应按照交易所要求及时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加强对投资者的服务,妥善处理相关矛盾纠纷。
下面我们看一下自从2016年9月9日(《意见稿》发布之后)分级市场的表现。
从场内份额上来看,从意见稿发布以来,份额仍旧增加了30亿份(+2%),截至2016年11月25日,分级最新的场内总份额是1608亿份,其中A份额805亿,B为802亿。
自2015年8月暂停新分级审批以来,分级场内总份额增加了12%,在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分级的份额不减反增,可见其生命力够顽强。有人戏称分级是“牛熊通吃”,牛市集中精力享受B的盛宴,熊市和震荡市多去关注A的机会,两者虽然总是“相爱相杀”,但归根结底还是“团结一致”,为分级市场添砖加瓦。
表1股票分级场内总份额
日均成交量
9月9日以来,新规颁布后前一周,B的成交量有了一个明显的减少,流动性创下了历史地位,只有20亿左右,不少B基金纷纷从溢价转向折价,不过随着行情小起,B流动性有所恢复,日成交重新达到接近50亿。A在9月9日以来,成交量增加了150%,价格继续随债而动,曾一度出现“全民溢价”(两只下折分级A除外),隐含收益率也日渐下行(见表3)。
在11月份近期行情小起之后,AB表现有所改观,B的成交开始变活跃,伴随着B的折价率收窄,A溢价有所回落,但最近又呈现上扬之势。最近A市场日均成交大概在7~17亿之间,而B在20~50亿之间。最新日均成交数据,A为17亿,B为48亿。
表2A&B日均成交量
《指引》对A/B的影响几何?
对A的影响:
我们认为短期内A市场下跌概率不大。首先,A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其中保险资金占据半壁江山,这部分资金的动力来源于债市,看重的是A的配置价值而非交易价值。总结一下,A的主要持有资金仍是“随债而动”,短期内A还是与债市保持同步。另外,从近期的股市行情来看,B端一旦抬高仍将导致A端价格受到打压,即“跷跷板”效应。所以,行情来临之时,A的投机者需要谨慎,之前持有A做长期的投资者则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价值中枢还是与债市紧密相连。
对B的影响:
从2016年半年报数据来看,B市场个人投资者占到90%。30万门槛将直接导致流动性较强的“小散”无法参与B市场。毫无疑问,门槛会减弱B市场的流动性。那么30万元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意味着什么?上述数据表明,中国股市绝大是“小散”的天下,甚至10万元都会成为大户,考虑到其中投资者分级B的人又占少数,这个门槛几乎将市场上的绝大部分投资者挡在分级基金的门外了。但深交所《2015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的数据表明,在个人投资者中,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市值为45.5万元,非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市值为32.8万元。这岂不意味30万元是深交所投资者的平均水平?如何看待这两组矛盾的数据。
我们认为,上交所的数据是对全交易所开户账号的统计,当然包括很多不活跃账号,而深交所数据是抽样调查的结果,能够接受调查的,自然是活跃的投资者。而投资分级B的,是战斗在投资一线的活跃投资者,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对未来分级基金投资者的数量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另外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交易所均要求分级基金场内投资者必须到营业部现场面签《分级基金投资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个实实在在的“物理门槛”,会进一步减少投资者数量。但总体上看,市场机会或行情属性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性,一旦市场转暖,30万门槛或许不是大问题。
我们之前在征求意见稿发布时已经写明了观点,详见《敢问路在何方?——分级基金新规点评》,基本观点不变。
表3A的加权隐含收益率近期上扬,市场情绪有所减退,主要与B端的影响有关
鹏华创业B近期整体溢价率达到近7%,吸引了一波套利资金,外加上创业板行情,场内份额2个月增加6.5倍。由此可见行情对B的作用之大。(日期:2016/9/9~2016/11/25)。
表4近期B份额变化较大品种,创业B创近7倍份额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