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中国航来自天工程最新发展的有关资料,写一段话,作简要报道。
国家航天**长孙来燕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另外,过去我们搞卫星以试验为主,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卫星的应用效益。比如最近我国回收了一颗育种卫星,装载了200多公斤农业种子,它们比地面种子的培育时间缩短两到三年,这样对增产增收、提高农作物抗灾害能力都会起到作用。孙来燕表示,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力,很重要地反映在其能进入空间的能力上。我们现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但它有污染,也有毒。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竞争。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构。孙来燕表示,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我们现在的计划还是按照进度一步一步地走。随着我们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经完成了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后卫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探测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什么时候“落”、“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是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间表。
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预报时间表(仅供参考)
转载自太空网,(此表仅作参考,实际发射时间以官方发布为准)
近40次发射任务,毫无疑问,保成功仍然是今年的重头戏。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什么时候有航天飞机?
好象没有时间表!新闻背景:中国为什么不造航天飞机而造载人飞船目前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共有3种: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其中,航天飞机综合运用了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飞机技术,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既然航天飞机代表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先进水平,以跨越追赶方式进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何还要从载人飞船起步呢?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航天界就造载人飞船还是造航天飞机曾进行过广泛深入的比较论证,最终,载人飞船方案成为唯一的胜者。为什么载人飞船独受青睐呢?科学家和设计师们提出了他们的理由。一是我国已经拥有研制和发射飞船的技术基础和条件,而不具备研制航天飞机的优势。比如,对长二捆运载火箭进行适应性改造,就可以发射飞船;我国在卫星返回技术和防热材料研制方面经验丰富;通信卫星和导弹控制技术为突破飞船的运行、返回控制技术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二是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相比,结构复杂、技术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研制航天飞机不仅要靠航天技术优势,还要有航空技术优势,我国在先进飞机制造领域还不具备如此复杂的技术能力。即便是科技力量雄厚的美国,研制成功的航天飞机至今还有许多技术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投入使用以来已造成两次重大事故和14名航天员遇难。而载人飞船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研制周期短,从1971年6月苏联联盟11号飞船坠毁以来,至今未发生重大事故。三是载人飞船的研制和运行成本低,更符合中国国情。我国研制的多用途载人飞船既可运送航天员,又可向未来的空间站运输物资,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使用,它的留轨舱还能承担科学实验任务。而航天飞机无论是造价、发射和返回着陆场建设费用,还是运行和维修费都相当昂贵。四是有利于载人航天分阶段持续发展。掌握载人飞船技术对于研制空间实验室十分有利,而且飞船与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对接后还可以作为一个舱。目前,我国实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的后两步――建设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只能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深入的比较论证,中国科学家们最终达成了共识,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即从载人飞船起步。
“十三五”中国航天日程已排满,“太空之家”新居倒计时
上方“军工观察”可以快速订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在国际上有种说法,航天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美国前总统约翰逊也曾多次表示,航天第一,什么都第一,航天要第二,什么都第二。
这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获得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必须得有过硬的航天技术。目前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就三个国家:美、俄、中。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军工行业里为数不多的敢让许多国人拍着胸脯,直言骄傲的事情。
昨天7时30分28秒,世界众多媒体和科学家们在酒泉发射中心就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装载有“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585秒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天内,将完成交接,宇航员正式进入“天空二号”,展开为期30天的太空实验和空间技术验证。
这些实验,包括包括脑机交互研究、植物栽培、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轨飞行对航天员视功能影响研究等,以及会向地面直播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养蚕、双摆、聚合物薄膜实验。
这些实验以及长期驻留技术、生命保障系统等将为之后太空活动提供数据资料验证。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装载了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这些载荷的应用,将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这一次航天载人飞行是时隔3年之后的一次应用性飞行,它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德国之声”援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育林的话称,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试验的任务即将完成,随着下一步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到时候,飞船发射不像现在隔几年发一次,而是一年发几次,航天员将定期往返(太空)。”
这一年,着实作为航空航天史上活动最为密集的一年,已经发生15次重大专项任务或首飞任务。每一次飞行,都是对过去航空航天活动的一次突破。
已经完成航天工程任务如下:
据悉,今年将展开20多次太空发射任务,年底至少还有5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世界上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将于下个月择机发射。
这次外媒对神舟十一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盛赞不已:“中国航天崛起”、“新太空之国”。
BBC随后报道,指出中国为此年度投入到太空计划中的预算为22亿美元。尽管投入比较大,但仍然不足美国的七分之一。从数量上看,中国的发射规模直追美俄。美国2013年进行了19次成功的太空发射,当时中国发射规模14次;如今在数量上,与美国的差距微乎甚微。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被业内认为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走”关键一环。接下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访问天宫二号,为其补加推进剂并验证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技术。只要明年空间实验室任务一完成,我国就进入了空间站建设阶段,真正进入“空间站时间”。
这个时间比较巧合的是,目前美俄等共同管理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用,如果中国载人航天计划顺利,2024年以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太空站的国家。
为此,十三五”期间,我国太空发射任务进入紧张筹备期,有媒体报道,年均发射任务将达到20次,中国从载人飞船、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等多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太空发射任务的时间表已经排满。
据公开资料了解,2017年,预期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2018年将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空间站核心舱的建设是空间站建设的重要起点;
2022年前后发射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可达一年以上。
同时探月工程方面: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2018年将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
火星探测方面: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预计2018年发射高分七号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
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将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登月、太空漫游的梦想,成为中国航空航天史上攻坚验收的最后阶段。
这也就是后人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论证当时耗资数百亿美元工程的最大意义:推动信息时代的进步,并将先进的航天技术推而广之,普及开来。
人类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实现了首次登月计划,美国为此10年准备期间投入的账面额为255亿美元,而实际上耗费的资金更高。这一巨大的登月计划因为资金的无底洞颇受当时舆论的苛责,最终让政府搁浅了再次登月计划。然而航天工程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大大超乎人们想象。
看似庞大的吞金工程背后,有着和普通人千丝万缕的关系。“阿波罗”登月计划带来的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技术不仅使得美国军工企业受益匪浅,如波音和通用电气等直接受其航天科技的发展;另外技术的军转民,更是催生了一批美国高科技企业,如IBM、惠普、微软、Sun、AT&T和高通等美国商业公司都是或多或少受此恩惠而发展起来的,这些技术对当时美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繁荣功不可没。现在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一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既改善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也造福了世界经济和全人类,其深远影响不可估量。
甚至连我们信用卡刷卡机使用的软件,赛车手和消防员穿的液体冷却福都得益于太空技术的民用化。这也目前美国航天局NASA,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开始剥离一些外围的、技术含量不甚高的太空运输业务,交给商业公司运作,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高精尖太空技术任务中来:譬如登陆火星计划。
有研究专家为此感叹航天科技自身带来的社会效应之大;有数据清晰简单地形容这一“杠杆”效应:政府每往宇航局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7至8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如果这个比例可以描述时下的中国,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投资的中国航天工程每年将为中国带来的社会效益高达上百亿美元。
然而眼前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如何将航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技术成果转化民用,惠及到普通百姓,阿波罗登月计划也许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猜你喜欢:更多军工领域相关信息
沸腾了中秋夜的天宫二号,有这七大问题值得你关注
发射在即天宫二号身负哪些不能说的秘密
把无人机当成鸟,“天空之眼”雷达失聪了?
军工圈人人都在说的伺服系统究竟是什么?看这篇帖就知道了
别忘了关注“军工观察”哦!
点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版权所有问题,请联系后台三丰君;如有转载,请申请授权!
中国载人飞船计划提出时间?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始,随后成为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第三个玩家。这个格*,目前仍未被第四个国家打破。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现两个突破:载人火箭长征2F和实验性质的飞船测试,仅飞行21小时。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实现一个突破:飞船大幅改进和长时间稳定的飞船导航制导与控制。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实现一个突破:经过两次测试后,正式将飞船定型。
中国登月时间??
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按照嫦娥工程进度,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中国的航天计划使于几几年
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什么专业?楼上专业点好么?航空是航空,航天是航天,不能混为一谈,lz问的应该是航天,也就是在大气层外面的,拿证和就业的话北航,技术和爱好的话哈工大
神舟9号运行时间表?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航天发射时间顺序及地点?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展历程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天员: 杨利伟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
着陆时间: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着陆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05时58分10秒
着陆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天员:无人飞行器
神舟九号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着陆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天员:景海鹏、刘 旺、刘 洋(女)
神舟十号
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着陆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草原上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舟十一号
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景海鹏 陈冬
神舟十二号
发射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中国有登月计划吗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成功发射。在标志中国航天开始走向深空的同时,也激起国内外更多的关注和遐想。针对中国对月探测下一步战略的种种猜想,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中国尚无载人登月的计划和时间表。 ■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 自动返回地球的返回器 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 第一步,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探月三部曲实际就是三期工程。 一期工程“绕月探测”2004年通过国家立项。此次嫦娥一号发射探测执行的就是此项任务,将实现环绕月球飞行,对月球进行综合性探测。这将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追逐地球以外的星球。根据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可以自动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它将在月面收集月壤和岩石,带回地球后供科学家开展深入科学研究。 ■“载人登月”时机尚不成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权威专家也普遍表示,载人登月工程的实施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科学需要、工程投入等,从目前看,时机“尚不成熟”。 国防科工委的消息表明:我国尚无“载人登月”的计划和时间表。可以肯定的是,在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后,探索的视野必将投向更长远的目标。 “从人类月球探测的发展过程来看,要经过探、登、驻三个阶段。在完成探月任务后,一定会考虑进行载人登月。没有这种长远发展的意识,探月就成了一个孤立的事件。”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 “但是,载人登月工程难度大、风险高、投资高,光靠头脑发热和主观愿望是不行的。”栾恩杰说,“工程的实施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科学需要、经济预算、科学能力等。从目前看,谈论载人登月为时过早。”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即使从科技能力的角度看,中国距离“载人登月”的路还很长。掌握足够的运载技术是人类“进入外太空”的基本条件,但在这方面,我国现有技术能力远远达不到载人登月的要求。 ■我国火箭运载能力 还不能将航天员送往月球 国防科工委的情况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12种型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大的推力可以把9吨重的载人飞船送到300多公里外的轨道上,可以把5吨重的卫星送到3.6万公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但这一运载能力与实现“载人登月”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透露,目前我国正加紧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可以把25吨重的航天器送到近地轨道,能把14吨重的航天器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但专家表示,新一代火箭的研制需要数年以后才能完成。而且,即使是新一代火箭仍不具备将航天员送往月球的能力,或者说只能为航天员提供载人登月的“单程票”,能去而不能返。 运载能力的短缺只是一个方面。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从载人航天到载人登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包括航天员的出舱、飞船的对接、月面返回、月面生存等。“这些条件我们目前尚不具备,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我国毕竟是第一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对月球的了解还有限。只有在一步步地完成、消化绕月探测的成果之后,下一步的科学研究、需求才会逐步展开。 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载人登月”工程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只有在基本完成“绕”、“落”、“回”三个阶段的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并且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船交会对接这些关键技术后,再结合未来我国的国情国力和国际上月球探测的发展情况,才会择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