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系股票有哪些
国*、天坛、一致、现代
国药股份和中国医药这两个上市公司是什么关系?
二者作为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但二者的控股股东都是国资委下的企业国*股份控股股东是国*控股,中国医*控股股东是中国通用技术
2018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评析
作为以“权威、科学、严谨、全面”为特色的医药信息服务专业平台,医药地理致力于为国家政府机构和医药行业企业提供权威的决策参考依据以及快速准确的业界动态。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EHS专业委员会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培训/经验交流/资料分享
关注
2018年是贯彻d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行业政策密集出台,重磅改革不断落地,对产业整体带来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2018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复星医药首度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10强,位列2018年度百强榜的第7名。复星旗下的复星凯特、复宏汉霖居功至伟,复宏汉霖开发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是中国首个研发并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物。
百强企业作为医药工业的中流砥柱,凭借合理增长的研发强度、国内外认证的生产质量、显著优化的运营效率、开放互补的产品结构、求新求变的企业战略五大发展驱动力,在当前快速变革的产业环境中扬帆借风、顺水行舟,引领医药企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规模稳定增长集中度显著提升
2018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目标,在各工业行业中位居前列。百强企业一方面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营业务收入集中程度显著提升,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另一方面则一改近年来趋于稳定的榜单排名,位次更迭较剧,侧面反映出当前市场格局的快速变迁。
▍百强区间集中门槛相对平稳
不同于百强企业整体的高增速,2018年榜单门槛仅有2.0%的小幅提升,由上年的25.6亿元增至26.1亿元。逐年放缓的门槛增速,提示尽管百亿层级企业动能十足,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但更多的医药企业仍处于爬坡阶段。本年度百强共有13家企业处于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下区间,榜单后段竞争激烈,新晋的9家企业能否进一步提升排名仍需面对市场的考验。
布局优化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重研发促进成果转化
2018年百强企业研发费用稳步增长,平均投入4.6亿元,强度达5.4%,相较上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97%的研发强度,百强企业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研发费用的逐年攀升,充分体现出中国药企对研发的重视和热情。对比百强企业在过去三年的表现,研发费用年复合增长率为23.9%,研发强度年复合增长率为9.6%,呈现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匹配的增长水平。重点企业方面,本年度首次出现研发强度大于15%的百强企业,并且是3家企业同时突破,分别为江苏恒瑞、南京先声东元和北京四环;同时,研发强度大于10%的企业为9家,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3家。高研发投入增速,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9上半年十大热门医药政策盘点及研判
《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摘要
《中国制药EHS管理指南》征集意见
美国医药工业EHS管理考察报告
全球CRO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安监局到企业去到底检查什么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8项必查
西安杨森安全管理实践
EHS管理体系初探
药厂的防爆安全设计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手册
汛期安全生产那些事儿
制药企业化学反应风险控制
职业健康体检常见问题对策
优秀EHS经理必备技能和素养
全球CRO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药CMO&CDMO行业发展概览
EHS典型事故案例及管理经验分享
2019上半年环境执法典型案件及启示
关注我们
吃了安徽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味地方丸腰更痛了,三次证实,是何因?国药准字Z20044598,日期非喷码的
很简单,你不是阴虚,不适合。那就不要吃了,试试桂附地黄丸
海南国药控股的公司有几家?
海南国*控股有多家公司,以下是其中几家的介绍:1. 海南国*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是中国国*集团旗下的重要子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从事医*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分销业务,包括*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2. 海南国*制*有限公司:是海南国*控股下属的制*子公司,专注于*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品,在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3. 海南国*医*有限公司:这是海南国*控股的医*销售和分销子公司。该公司负责国内各类*品的销售和渠道建设,为*品制造商提供市场推广和销售服务,覆盖了全国范围。4. 海南国**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海南国*控股控股的制*企业,主要从事处方*、非处方*和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完整的*品生产线、严格的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并注重新*研发。5. 海南国*医学研究所:海南国*控股的医学研究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新*研发、*物临床试验、*理学研究和*品注册等领域,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发展提供科研支持。这只是海南国*控股的部分子公司的介绍,他们在医*产业的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并持续致力于创新和发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7000亿巨无霸诞生!国药集团第7家上市公司亮相,国药控股、国药现代……整合布局曝光
精彩内容
4月26日,国药集团官网发布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当日,国药一致、国药股份等国药系上市公司的股价大涨。近年来,国药集团营收屡创新高,2019年超过4000亿元,2020年超过5000亿元,2021年则突破7000亿元大关。旗下有1600多家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国药现代、中国中药、太极集团7家上市公司,员工总人数20万人。随着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国药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与未来整合布局也浮出水面。
国药集团组织架构
文末附国药集团所属主要单位、企业
国药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情况(单位:亿元)
国药控股:收入突破5000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药控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国药控股主营业务保持稳步增长,仅两年时间收入规模从4000亿元到突破5000亿元,增速超过10%。国药控股董事长、执行董事于清明表示,在药械流通领域将不断优化网络覆盖能力和运营效率,加大服务基层、服务民生的水平,提升业务粘性;零售领域进一步加大内生增长和外部并购力度,积极布局产品及服务优势显着的DTP药房、医保统筹药房和双通道药房等,满足基层慢病、重病、特病需求。此外,加快整合供应链领域的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依托各类业务的协同赋能,构建创新孵化平台。在衍生服务、器械制造、化试工业等重点领域,强化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储备,推动技术迭代和业态升级,为企业发展夯实中长期的增长动力。
医药分销:规模优势不断显现,服务转型深化合作。2021年收入3899.55亿元,同比增长11.96%,增长主要是内生性业务扩张和网络下沉,直销业务和源自非省会城市的收入占比持续增长。其中,基层市场业务持续拓展,各省、市、自治区的终端网络覆盖超过50万家。此外,还抓住集采带来的行业转型机遇,通过持续挖掘配送网络的规模优势,积极承接集采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推动药品流通向全国化、集约化服务转型。
医疗器械:收入高速增长,产业布局逐步延伸。2021年销售收入1081.29亿元,连续两年增长约200亿元,而收入占比也不断提升,从2020年的19.04%上升到2021年的20.14%。目前,业务已覆盖335个地级市以上地区,对医疗终端的直销收入规模超过1000亿元,市场份额稳居医械流通行业前列。器械制造作为集团中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不断加强业务探索和开拓,与业内伙伴深化合作,产品已经从百余品规的医用耗材逐步延伸到医用内窥镜整机系统等具有较高科技壁垒的医械品类,并积极顺应国产替代的发展趋势,寻求自主品牌的建立推广,稳步打造器械业务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国药控股在2018年首次披露医疗器械收入情况,2019年增长超过40%,2020年收入超过800亿元,2021年则突破1000亿元大关。
医药零售:店铺数量突破万家,专业服务提升壁垒。国药控股凭借“批零一体”的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不断深化全国采购、物流资源的统筹调配,积极探索业态转型,持续推动医药零售板块的高速增长,2021年收入290.59亿元,同比增长20.26%。集团充分发挥专业药房和传统药房相互协同的业务优势,在不断完善零售药房的网络布局的同时,重点拓展医保统筹药房和双通道资质的药房门店,着力提升零售店舖的专业药事和营销服务能力。截至2021年末,国药控股的零售门店总数达到10259家,其中,国大药房8798家,专业药房1461家。双通道药房总数达到403家,覆盖全国25个省份。此外,还重点落实零售业务同业竞争的整合清理,业务定位持续聚焦优化,区域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未来,国药控股将持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着力推动供应链模式创新和业务转型,打造科技型、创新型综合服务能力,构筑具有前瞻性的竞争优势和壁垒。一是提升份额丰富品类,业态转型挖掘潜力;二是应对变革整合市场,深化服务完善布局;三是提升定位丰富业态,技术赋能促进协同;四是加速科技创新步伐,落实企业发展后劲。
中国中药:业绩再创新高,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全国落地
中国中药业绩摘要(单位:亿元)
中国中药2021年营业收入190.53亿元,同比增长28.7%;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16.2%,业绩再创新高,各细分业务板块均有双位数增长。一方面是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可控性及便利性等优势明显,市场认可度继续提升,推动业务稳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成药业务逐步恢复,重点临床品规销售额保持增长。此外,中药饮片、中药大健康产品、国医馆综合服务开拓新业务助力增长;中药材综合业务加大推进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拓展道地中药材经营业务,对外经营发展迅速。
2020年中国中药的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2021年再创新高,同比增长超过30%,占总收入比例70%。中国中药表示,集团紧抓中药配方颗粒标准转换过渡期,积极组织国标和省标品种的上市备案、跨省备案和产销协同,全力以赴保障中药配方颗粒全品种供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领导者地位。同时,还对江阴天江和广东一方实施股权和业务结构的优化重组,进一步释放两者市场竞争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药在2019年中报开始,从中药配方颗粒板块划分出产地综合业务板块,产地综合业务2020年收入已超过3亿元,而2021年则实现翻倍。
此外,中国中药积极发力终端市场,发展国医馆特色服务。其旗下8所已运营的国医馆大力发展特色专科、理疗康复和家用健康三线业务,同时,国医馆与其他业务板块积极联动,促进如道地药材、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等自有中医药产品在终端的宣传和应用。2021年营收达1.45亿元,同比增长36%。
未来,中国中药将继续立足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优势,推进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GACP)基地建设,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综合运用各饮片生产企业属地化优势,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把握中药颗粒试点政策放开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地位;积极应对中成药集采等政策,研究推动中成药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变革;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与购买行为,做好产品和国医馆业务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明确产品定位和服务结构搭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国药一致:持续推进“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批零一体、产融双驱”战略
国药一致营收构成(单位:亿元)
国药一致2021年营业收入683.58亿元,同比增长14.60%;净利润13.36亿元,同比略有下滑。其中,分销业务营业收入468.33亿元,同比增长14.03%;国大药房营业收入224.78亿元,同比增长15.64%。利润下降一方面是下属子公司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品牌使用权及销售网络)的减值准备,另一方面是零售板块2021年新开设直营门店1155家,新店前期投入较大,效益暂未显现,以及受行业政策、疫情等多重影响,盈利空间缩小。
医药分销领域,国药一致主要立足于两广,并且规模领先。截至2021年年末,二三级医疗机构1092家;基层医疗客户7870家;零售终端客户(连锁药店、单店、医院自费药房)6414家。
医药零售领域,国大药房是国内销售规模领先的医药零售企业。截至2021年末,国大药房拥有门店8798家,布局国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覆盖华东、华北、华南沿海城市群的药店网络,并逐步进入西北、中原和内陆城市群,销售规模超过200亿元。
未来,国药一致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目标,围绕客户价值,以“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批零一体、产融双驱”为核心发展举措,构建基于全渠道、全品类、全生命周期的“1-2-6”数字化医药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内生与外延并重发展,保持行业规模领先;对标一流管理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调结构促转型,构建价值驱动的新商业模式;分销聚焦“一体两翼”战略,持续转型创新发展;国大药房快速做大规模,深耕市场提升效益;批零一体全覆盖推进,多种模式探索运作。
国药股份:努力成为中国特色医药产业的领航者
国药股份2021年主营业务情况(单位:亿元)
国药股份2021年营业收入464.69亿元,净利润17.54亿元,业绩均有双位数增长。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商品销售、产品销售和仓储物流三大板块构成。其中,商品销售即国药股份本部和子公司国控北京、国控华鸿、国控天星、国控康辰、国药前景、国药健坤、国药空港(一部分)、兰州盛原和国药新特药房,属于医药商业业态,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产品销售即控股子公司国瑞药业和国药特医,主要为医药工业业态;仓储物流即控股子公司国药物流和国药空港(一部分),主要为医药专业第三方物流业态。国药股份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后疫情时期公司稳定基础核心业务,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发展模式。
国药股份的麻精药品业务在特殊药品市场及渠道中依然具有稳固的核心竞争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公司在巩固麻药经销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麻药营销体系建设,引进相关麻经品种作为全国总代理,使业务保持两位数的稳定增长,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承担中央医药储备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国药股份在专业零售药房实现“零”的突破,2021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特药房正式注册,今年1月完成首单DTP药品销售。新特药房是公司SPS+专业药房在北京的首次落地,未来将从专业药房、诊疗服务两方向探索零售终端服务模式,为公司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国药股份指出,以构建特色+医药健康生态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努力成为中国特色医药产业的领航者,以一大核心主业,稳抓四大业务板块,布局六大特色领域,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一大核心是药械流通服务;四大主业恒强发展,实现直销N个百亿级、分销百亿级、麻药百亿级、工业八十亿级的战略目标;六大特色是布局特色领域,即口腔业务、专业零售、诊断试剂、物流服务、营销服务和医疗服务,逐渐布局医药健康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进军大健康领域各相关细分行业。
国药现代: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化学药健康产业平台优势
国药现代2021年主营业务情况(单位:亿元)
国药现代是国药集团旗下统一的化学药工业平台,在后疫情时代,公司优化产品布局,加快推进一致性评价,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保持营收稳步增长。2021年营收139.45亿元,同比增长11.06%。其中,原料药市场行情总体上扬,在抗感染类原料药价量齐升的拉动下,公司多个产品销售增幅明显,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重点产品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营收同比增长16.58%。而制剂产品营收同比增长7.24%,主要是公司积极应对集采,提高中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标内标外市场协同布局,进一步挖掘渠道潜力。
研发创新方面,国药现代紧密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定位,从治疗领域、产品管线、产业化能力等方面考虑,持续聚焦五大重点治疗领域,2021年研发投入5.9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开展一致性评价品种56个(97个品规),其中13个品种(14个品规)完成申报,4个品种(11个品规)获批过评,多个品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BE试验。此外,公司持续推进新品开发,2021年申报生产5项,包括获得化学药生产批件2项。合作创新方面,公司积极探索研发模式转型,以上市许可持有人转让方式引进4个新品种,2个品种(4个品规)已完成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实现研发成果快速转化落地。
未来,现代制药以高质量打造“化学制药为主体、生物制药和大健康为两翼的战略格局”为重点任务,以创新发展和深化改革为内在发展动力,强化战略引领和价值引领,着力做好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开放合作、提质增效,致力成为创新驱动型的,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制药企业。
4月28日,国药现代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容生制药的注射用阿昔洛韦以补充申请获批过评,成为该产品第3家过评的企业。今年以来,国药现代捷报频传。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咪达唑仑注射液获批上市,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头孢克肟胶囊等过评。
天坛生物:持续推进血液制品业务做大做优做强
天坛生物2021年主营业务情况(单位:亿元)
天坛生物2021年营收41.12亿元,同比增长19.35;净利润7.60亿元,同比增长18.94%。业绩增长主要是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产品销量有所增加,同时,对所属子公司增资,营收和利润均有所增加;通过强化控费降本,深入挖潜增效,有效推进提质增效工作;通过深化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生产成本,降低成本上升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公司拥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等14个品种,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均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规模优势明显。
目前,天坛生物拥有单采血浆站(含分站)总数达82家,其中在营单采血浆站(含分站)数量达58家。2021年,实现采集血浆1809吨,采浆规模保持国内领先,此外,公司坚定不移推进终端医院网络建设,扩大进入终端的数量和比例,根据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对医院进行分类,加强重点区域核心医院的进入和推广工作,覆盖终端总数达31881家,同比增长22.68%,其中药店覆盖12809家,同比增长45.51%;进入标杆医院29家、重点开发医院30家,基本覆盖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各省市地区重点终端,终端数量持续位居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大型血液制品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目前已形成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等企业为行业龙头的新局面,而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整合和集中,集团化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天坛生物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推进公司血液制品业务做大做优做强,将公司打造为中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血液制品企业。
近日,天坛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所属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再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此次是对原证书期满后的重新认定。今年3月,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也再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太极集团:打造“成渝双城圈”大型医药基地
太极集团2021年主营业务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太极集团正式融入国药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药集团后,对非主业和非盈利项目按战略规划进行清理,并拟暂停部分项目,在扣除上述因素后,主营业务经营业绩与上年相比有较大改善。资料显示,太极集团是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科研等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集“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医药工业方面,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76.91亿元,同比增长4.55%。太极集团坚持主品发展战略,加强规模型产品销售,积极带动其他产品销售,销售排名前100位的品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增幅超过30%的品种有34个,单品销售过亿元的产品有13个。
医药商业方面,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72.96亿元,其中,医药批发59.89亿元,医药零售13.07亿元。一方面公司下属医药商业企业通过拓宽渠道,多元化经营,启动商业板块子公司改革整合,增强内部合力。另一方面积极完善供应链建设,引进国采品种,累计获得前五批国采品种137个在不同区域的配送权。不断丰富经营品种,与多个品牌厂家开展合作,先后引进130多家供应商,新增动销品规2461个。开拓医院网络,新开发等级医院55家,基层医疗机构260家。此外,完成全业态物流业务整合,桐君阁物流公司成为重庆首家同时拥有药品三方和医疗器械三方资质的公司。
今年1月,太极集团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公司“一主两辅”的发展路径,打造具有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多优势的现代中药为主,打造以麻精药为特色的化药、生物药生产基地及川渝地区医药商业领军企业为辅。太极集团表示,公司聚焦医药健康主业,在基础管理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实现科研发力、源头把控、生产智能、终端连横、营销突围,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的“成渝双城圈”大型医药基地,成为国药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增长极。公司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扩张,力争“十四五”末营收达到500亿元,净利润率不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并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
券商分析指出,太极集团2022年轻装上阵,主营业务已有改善;国药入主完成,治理整改初见成效;工业板块聚焦主力品种,销售稳步增长。据太极集团2022年一季报显示,营收35.05亿元,净利润1992万元。
附:国药集团所属主要单位、企业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国药集团官网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
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国药集团和国药医疗是一家吗?
不是一个公司,国*股份属于国*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它的子公司之一。国*股份全称为国*集团*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医*公司,于1999年12月21日由中国医*集团总公司发起并组建成立,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请问南京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有哪几个连锁店啊?
2
闲话国企(二九)——中国医药集团组织架构、中国医药集团子公司目录、国药集团子公司汇总清单、国药集团包括哪些子公司?
目录
01、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上海市黄浦区】
02、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北京市朝阳区】
0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医工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04、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国药国际-北京市朝阳区】
05、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06、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
07、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制药-上海市浦东新区】
08、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09、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
10、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
11、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东城区】
12、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广州】
13、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坛生物-北京】
14、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中央医药储备单位,拥有集科技研发、工业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医疗健康、工程技术、专业会展、国际经营、金融投资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旗下有1600余家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中国中药、太极集团、九强生物8家上市公司,员工总人数21万人。
2021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超7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前100强,位列世界医药企业第1位。医药科技研发领域拥有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中国中药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5个国内领先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机构。
国药集团累积获得药品生产批件3260余件、布局在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三大板块,目前在研的一类新药品种20个,其中10余个一类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研制疫苗有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手足口病的发病、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等。
医药工业制造领域拥有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四大工业板块生产企业100余户。全系统可生产药品品种1550个(3203个品规)。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使用药物共计105个品种,集团可以自主生产91个品种。
生物制药板块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生产企业有17户,覆盖人用疫苗、血液制品、医学美容、动物保健、抗体药物、医学诊断六大生物制品领域,拥有98条GMP生产线,可生产50余种疫苗产品,供应85%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拥有58家单采血浆站,医学美容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7%。
化学制药板块以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生产企业有26户,建立了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代谢及内分泌用药等生产基地,核心产品硝苯地平控释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头孢呋辛系列产品、头孢克肟系列产品等畅销海内外。
现代中药板块以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生产企业有56户,打造了一条包含中药种植、科研、生产、销售的完整中药健康产业链,在全国众多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布局了药材基地和中药产业园,生产1600多个成药品规,拥有“冯了性”、“安宁”、“同济堂”等15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以及“仙灵骨葆胶囊”、“颈舒颗粒”、“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等全国独家基本药物,使传统中医药得以发扬光大。
医疗器械板块以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生产企业有4户,积极拓展智能高端医疗器械制造领域,重点布局体外诊断试剂盒、医用耗材、医用防护物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线。
医药商贸流通领域构建了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等中国医药产品分销零售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医药商贸板块。
中央医药储备板块一直承担着国家抢险救灾药品、生物制品、化学药品、中药材、医疗器械的中央储备和紧急调拨、供应任务。
物流与分销配送板块包括5个枢纽物流中心,43个省级物流中心,460多家地级市物流中心。
零售连锁板块包括“国致药房”、“国大药房”、“金象大药房”、“乐仁堂”、“大德生”、“天益堂”、“凝德堂”等品牌在内的10000多家零售连锁药店。
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打造了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国药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国药东风总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国药北方医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国药同煤医院等为核心的医疗健康产业平台,建立了全国性医疗集团、区域医院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的三级医疗体系,拥有包括7家三级医院、21家二级医院在内的129家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近2万人。
医药会展板块培育了“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等30个展会品牌。
工程技术板块——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方面,与美国强生、百时美施贵宝、德国费森尤斯卡比、瑞士龙沙、日本大冢、沃博联集团等国际著名医药企业合作,建立了26家合资企业,在境外设立和收购20多家企业。
金融投资融资领域拥有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先后投资入股恒瑞医药、西安杨森、宜昌人福药业、九强生物等。
国药集团长期担任着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麻醉药品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多个协会的会长单位。
国药集团子公司——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合资企业——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苏州胶囊有限公司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青岛华钟制药制药有限公司
华钟高科医药(北京)有限公司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控股北京华鸿有限公司
VCP药品股份公司(越南)
主要研发机构——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
中国中药研究院
中国医疗器械研究院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公司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捷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医药设计院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月在上海成立,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旗下包含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股份)、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一致)两家A股上市公司,共有千余家分子公司。现已成为中国药品、医疗保健产品、医疗器械龙头分销商和零售商,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国药控股在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中位列第22位,分销网络在19个省排名第一,在7个省排名前三;零售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257个地级市。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零售行业销售规模名列榜首的医药零售营运商。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13个省、区、直辖市经营“国大”、“一致”、“大德生”、“乐仁堂”等品牌的1773家零售药店,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全国药品零售连锁网络。
公司旗下国药控股一心制药有限公司、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苏州致君万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控控股深圳中药有限公司、国药乐仁堂河北药业有限公司7家以生产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止咳药、中成药为主。
公司所属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化学试剂经营企业。产品用于生物技术、环境测试、药物研发、质量检验、教育实验等多方面,在上海、北京、沈阳、西安、苏州、成都、太仓等区域建有分、子公司,拥有沃凯、SCRC、沪试、京试、申玻等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及自营进出口权。
公司旗下的国药控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集产品销售代理、配送、连锁经营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医疗器械企业。
公司旗下的御佳医疗服务有限公司正专注于医疗服务领域拓展,通过投资收购、开发自营或重新定位目标单科连锁医院。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始建于1919年,前身为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是我国最早从事传染病细菌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生产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直属卫生部领导,现为世界500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是全亚洲产品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集科研、生产、销售以及研究生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下辖上市公司天坛生物以及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等13家二级子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单采血浆站,每年用于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投浆量超过2000吨,共计100家子公司,员工12249人。
中国生物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拥有10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100余人的质量管理团队,拥有5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端人才。
中国生物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覆盖人用疫苗、血液制品、医学美容、动物保健、抗体药物、医学诊断六大生物制品领域。人用疫苗可年产50余种,居全球第六位,提供超过80%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年血浆采集量超过1500吨,在产血液制品11种;作为国内唯一经政府认证批准的肉毒毒素生产商,医美产品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向社会提供动物疫苗及相关兽用生物制品。
中国生物拥有人用疫苗研发中心、血制研发中心、诊断海外研发中心、抗体研发中心、动保研发中心、医美研发中心等六大研发中心,以及灭活疫苗技术平台、联合疫苗技术平台、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平台、抗体工程技术平台、基因重组技术平台、血液制品综合利用技术平台、动物疫苗研发技术平台等七大技术平台。
目前,中国生物共有科研课题187项,其中创新性产品70项,改良型产品30项,己上市产品类似药85项,创新型产品布局接近40%。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附条件上市;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基因重组疫苗也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医工总院”)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物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和服务、药学领域研究生培养。前身为1957年创建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半个世纪以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始终是我国医药行业领域里的科研大院和技术创新基地,向全国制药企业提供众多的药物品种、工艺改进和技术服务。
医工总院为国务院首批通过的药学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单位,现有8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000人。
医工总院拥有从新药创制到工艺研发,从原料药研发到新型制剂研发,从新药开发的平台支撑到医药工业信息服务等整个药物研发创新链的9个学科方向。为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为提升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水平、为解决我国看病难用药贵的民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国际”)是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业务涵盖医疗健康产业、国际化经营、大健康业务、免税品经营,拥有员工总人数2万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336亿元,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
作为国药集团唯一的医疗健康产业平台,国药国际积极开展医疗健康相关业务,已建立全国性医疗集团、区域医院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的三级医疗。旗下拥有医疗机构138家,三甲医院4家,医疗服务网络覆盖国内10个省区市。
例如国药中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辖下包括新乡市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和卫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医疗机构;托管了新乡市凤泉区人民医院和新航集团医院2家医院;与新乡市12家县(市)区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国药中州(新乡)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下设中州铝厂职工医院。
大力发展健康食品等功能性大健康产品,已形成保健食品、健康食品、滋补营养品、药妆和美白产品、宠物类产品、患者配方食品和特医食品等内容的七大产品体系。
免税业务已实现海陆空口岸免税渠道和直辖市的全覆盖,开创了“市内+口岸+离岛+境外+线上”全业态联动运营新格局。现有门店数28家,覆盖国内17个省区市。
国药励展(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大健康产业链(包括医药医疗、食品、化妆品、体育健身和环境健康等领域)及科研教育领域领先的展览和会议组织者,是中国医药集团和励展博览集团的合资企业。
国药励展旗下拥有30多个展会品牌,覆盖健康、美丽、幸福、教育等领域。国药励展通过全年30余场国际水准的大中型商贸展览,结合1200余场专业会议与学术研讨,为来自全球超21,000家展商提供提高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创新解决方案,全年展出面积130余万平米,吸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75万专业观众参观。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国药集团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投资平台,也是、“人工麝香”全国总经销。其前身为创立于1955年的中国药材公司,曾是中药生产、经营、科研体系的缔造者,负责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
1994年,由行政管理向经济实体角色转变,转变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独资企业。
2001年,正式组建中国药材集团公司。
2003年,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成为医药集团的全资子企业。
2007年,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正式成立,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2010年,公司恢复使用“中国药材公司”的名称,并在新一届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发展。
2013年,公司成功收购盈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大大增强了公司整体实力。
2014年6月23日,经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中国药材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药公司,正式开启了以战略驱动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2017年11月6日,“中国中药公司”正式变更为“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公司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提前实现“百亿药企”的战略目标。
2018年12月12日,公司与下属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完成职能整合,由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履行国药集团二级子公司管理职能,产权关系保持不变。
2020年10月27日,公司战略重组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中药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携手共谱新篇章。
公司经营范围覆盖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制剂、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毒性中药材、毒性中药饮片等,注重动物药材资源的合法、合理开发和应用,尤其在穿山甲、麝香、羚羊角、药用蛇类、血竭等众多资源稀缺型药材品种经营上优势明显,行业内信誉较高。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立的专业从事新型药物制剂产品制造的医药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于2004年6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现代制药)。2010年4月进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016-2017年,重组后的“新现代”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级,利润总额超10亿元,企业户数达30家,其中,二级企业17家,三级及四级企业13家。重组后的“新现代”集中众多优质的工业产品线及企业资产,聚焦“抗感染、心脑血管、抗肿瘤、麻精药物、代谢及内分泌”五大领域。
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的重庆医药设计院和武汉医药设计院两家甲级设计院组建成立的,现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医药、食品、化工、电子工程、环境工程、专用实验室、医院建筑等行业的工程技术服务,是一个以设计为龙头,为业主提供工程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专用设备安装晋城办证、工程总承包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技术服务的综合性工程公司。
国药工程在武汉、重庆、上海、广州、天津五地拥有4家子公司和3家分公司,产业链配套完整,是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公认的标杆公司和当之无愧的“国家队”。
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药投资”)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产规模超200亿元人民币。国药投资围绕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开展资金融通、股权投资等金融服务。
财务公司与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在同一办公区,2012年02月23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等。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医药公司,于1999年12月21日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发起并组建成立,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百强央企—中国医药集团旗下的首家A股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国药股份经营范围包括:批发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疫苗、麻醉药品和类精神药品(含原料药)、第二类精神药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医疗用毒性药品(注射用A型肉毒素)、麻黄素原料药(小包装);组织药品生产;销售医疗器械(Ⅱ、Ⅲ类);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
公司以经营麻特药品和高端处方药为主要特色,立足北京市场辐射全国医药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目前,公司共经营药品品规3000多个,拥有供应商600余家、商业客户7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
公司拥有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前景口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药空港(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国药健坤(北京)医药有限责任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形成了集商业、物流、工业三位一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是中央企业中国医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南区的核心下属企业,其前身是我国最早的成立于1952年的一级医药采购广州供应站,有着60多年药品经销历史的积累与传承,是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国药一致分销运营总部管控职能。
作为中国南区领先的药品分销及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公司着力打造商业分销、医院纯销、终端直销、零售诊疗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业态协同发展的企业竞争力和优势,向客户及供应商提供全面的分销、物流及增值服务。2018年实现整体销售规模超400亿元。
公司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湛江、梅州、惠州、肇庆、江门、韶关、中山、汕头、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百色、玉林、桂林等两广重要区域拥有48家子公司,并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强化二次布局。在两广区域的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医院直销市场竞争排名前3甲。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坛生物”)于1998年上市,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咨询服务。经过2010年、2017年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后,天坛生物成为中国生物旗下唯一的血液制品专业公司。
天坛生物拥有成都蓉生、兰州血制、上海血制、武汉血制、贵州血制五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在全国十四个省、自治区拥有50余个单采血浆采集基地,血液制品生产用健康人血浆的釆集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66年,天坛生物率先在国内实施低温乙醇工艺制备血液制品的产业化。目前,血液制品生产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72个产品生产文号。
天坛生物拥有一批多年从事血浆蛋白产品研发的科技人员,技术实力雄厚。天坛旗下的血液制品企业在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占据多个第一,在国内首发上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产品,率先引进血浆蛋白压滤分离工艺,建立了血浆蛋白产品、病毒灭活工艺技术验证和重组产品的研发平台。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极集团”)始建于1972年,2021年完成战略重组。公司以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为主、麻精特色化药为辅,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两大研发机构,另有以川渝为主阵地的3000多家连锁药房,业务涵盖医药研发、工业生产、医药商业、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员工1.4万人。
公司产品涉及六大治疗领域,主要有以藿香正气口服液、太罗等为代表的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以急支糖浆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用药,以丹参口服液为代表的心血管用药,以益保世灵为代表的抗感染药物,以通天口服液、美菲康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用药,以紫杉醇、补肾益寿胶囊等为代表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等,以及大健康养生产品。
集团工业
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天诚制药有限公司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西藏藏医学院藏药公司甘肃天水羲皇阿胶公司重庆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四川永天昌中药饮片公司
国药集团是我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央企医药企业,其公司、研究所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且产业链齐全涵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医院等整个行业,对医药行业就业的同学可重点关注。
以上供参考,更多职场交流,欢迎点赞、关注。
四川国药集团有哪些公司?
四川国*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化*品、中*材、中*饮片、生物制品(不含预防性生物制剂)、中成*、化学*制剂、抗生素制剂为经营业务的医*集团。
集团下属企业有:成都迪迈贸易有限公司、北京海康医*有限公司、广州荣天医*有限公司、云南文山天丹中*材有限公司、延边*材有限公司、吉林博维*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
公司主要面向全国代理销售医*集团下属30余家制*厂生产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