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宜被st的原因(st新海是国企吗?)

2023-11-23 09:44:26 59 0

st新海是国企吗?

st新海不是国企。

st新海全称是新海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1日,注册地位于苏州工业园泾茂路168号。主营业务: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IDC业务、锂电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股票于2006年11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内地有海鲜养殖上市公司吗?

是的,中国内地有许多海鲜养殖上市公司。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海鲜养殖上市公司:1. 海康威视(股票代码:002415.SZ)- 中国最大的水产品养殖企业之一,专注于虾和鱼类养殖。2. 金枪鱼集团(股票代码:603363.SH)- 主要经营金枪鱼和其他海产品的养殖、加工及销售。3. 龙净环保(股票代码:601200.SH)- 公司主要从事海产品的养殖和加工,并提供相关环保技术和服务。4. 广宇发展(股票代码:600064.SH)- 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加工和销售,产品包括鱼、虾、蟹等。5. 新希望六和(股票代码:002650.SZ)- 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产品涵盖鱼、虾、蟹等。这些公司在海鲜养殖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些例子,并不是详尽无遗的列表。

那些被“ST”的照企,上半年过得到底咋样?

截止到8月31日,众LED上市企业半年报已陆续披露完毕。在众多LED上市企业中,飞乐音响、德豪润达、勤上股份、奥瑞德、雪莱特、新海宜6家“*ST”或“ST”照企上半年业绩备受关注。究竟,它们上半年营收如何?今年能否实现“扭亏为盈”?本期,关注!

*ST飞乐

半年营收10.93亿元

 

8月29日,*ST飞乐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表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93亿元,同比去年下降2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29亿元。

 

据公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冲击,照明行业盈利压力显著增加,产业链多数环节效益持续承压,*ST飞乐现有主营业务风险加剧,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报告期内,*ST飞乐进一步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资产重组,调整组织架构、完善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控,创新思想观念,力争到年底扭亏为盈,使企业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ST德豪

半年营收8.74亿元

8月31日,*ST德豪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74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去年下降69.05%。

 

据公告显示,*ST德豪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LED业务同比下降77.64%,小家电业务同比下降5.08%所致。*ST德豪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2020年上半年国内出口行业仍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在如此严峻宏观形势下,公司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ST勤上

半年营收4.79亿元

8月31日,*ST勤上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表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79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9.03万元,同比去年下降315.46%。

 

*ST勤上表示,2020年半年度经营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半导体照明业务因受疫情影响,报告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去年同期下降27.31%,应收款项回款低于预期,公司按照当前会计政策对相关款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本期经营业绩影响较大。

ST瑞德

半年营收1.88亿元

8月22日,ST瑞德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ST瑞德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59.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74.24万元。

 

ST瑞德表示,报告期内,蓝宝石主导产品4英寸晶棒销售数量同比增加,小尺寸蓝宝石晶片销售数量同比大幅增加,4英寸晶片受全球疫情及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销售数量有所减少,蓝宝石产品的销售价格对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蓝宝石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受新冠疫情影响,热弯机、硬脆材料加工设备下游客户需求放缓,公司设备产品销售不达预期,因此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公司总体营业收入下降。

*ST雪莱

半年营收1.03亿元

8月25日,*ST雪莱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6.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7.65万元,同比去年增长88.67%。

 

*ST雪莱表示,报告期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司经营造成了不同的影响;面对快速增长的紫外线杀菌灯产品需求,*ST雪莱调整经营策略,报告期内以“紫外线杀菌灯”为经营重心,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达到66.01%;此外,受疫情及公司资金紧张等影响,公司LED与荧光灯室内照明、汽车照明、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ST新海

半年营收0.83亿元

8月10日,ST新海发布其《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ST新海营业收入为8349.7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99%,其中,LED产品营收为-1.78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0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7.68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12149.79万元。

 

ST新海表示,此次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能够实现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新海宜坚持发挥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处置低效资产和非主营资产,坚决回归主业,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传统的通信硬件业务,一方面确保数据中心规模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

推荐阅 读

◆雷士、木林森、佛照、正泰、三雄、世林…这事,你Pick谁?

◆商家大佬刘同光:疫情下,这三类商家注定遭淘汰!会是你吗?

◆最近,灯饰圈都在关注这件事!你还不知?

“专网通信”骗局余波:又一上市公司与隋田力多年合谋造假手法曝光,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2014年开始联手隋田力造假

虚增利润总额5.63亿元

或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责编:张骞爻

校对:高源

欢迎扫码下载e公司APP

●一手信息     ●一线互动

   ●一键发布     ●入驻资本圈

 ▲小手一点,全新体验!▲

我选基金定投每月3000,目标5年。请高手指点下~!

2010-03-05公布净值:---元前一日净值:1.1592元增长率(较前一日涨跌幅):---投资风格:成长型类型:契约型开放式申购费率上限:1.5%赎回费率上限:0.5%状态:开放申赎基金经理:项志群基金管理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摩领先基金(233006)持仓前10位股票代码股票名称占持仓比例相关资讯600487亨通光电6.01%股吧行情档案002215诺普信5.49%股吧行情档案600993马应龙4.68%股吧行情档案600252中恒集团3.54%股吧行情档案600703S*ST天颐3.42%股吧行情档案600511国*股份2.84%股吧行情档案002089新海宜2.83%股吧行情档案600256广汇股份2.82%股吧行情档案601169北京银行2.68%股吧行情档案000426富龙热电2.61%股吧行情档案资料截止至最新报表大摩领先基金(233006)增长率排行查看全部开放式基金增长率排行项目最近三月最近六月最近一年今年以来成立以来增长率---------4.28%15.92%股票型排名---------1147这属于成长性基金,定投5年的收益比较难预测,主要看5年后股市的运行点位,如果在高位运行,收益就高,在低位运行,收益就低,但一般平均每年谋取10%左右的收益可以做得到的。

量子技术上市公司有哪些

量子技术上市公司还是很多的,下面列举几个:1、ST新海(002089)公司深耕专网通信领域,积极布*IDC、CDN和大数据领域,拓展云安全,构建“云生态圈”。公司专网通信业务增速快,已经成为第一大业务,未来有望保持50%以上高增速。其产品采用自组网、量子通信加密等先进技术,并通过总参信息化部的认证。2、中国海防(600764)2019年年报披露:公司拟联合中船重工旗下电子信息板块骨干研究所第七一七所、七二二所、七二四所,以中船重工-中国科大量子导航联合实验室、量子通信联合实验室、量子探测联合实验室为依托,分别设立量子导航、量子通信、量子探测技术研究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3、中国联通(600050)中国联通积极开展基于量子通信领域的网络技术研究、示范和应用,推动ITU-T成立量子保密通信焦点研究组,在北京-雄安之间建成国际首条试商用量子加密干线,实现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等多项应用,获得2019年世界信息社会峰会最高奖项。4、东方通信(600776)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通信”),前身企业创立于1958年,1990年以来引进摩托罗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形成了中国移动通信主营业务,不断引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潮流,1996年成功改制上市,成为上海股市同时发行B股和A股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上市公司。5、华工科技(000988)华工科技依托十几年来积淀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光通信技术、信息追溯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帮助实现物、设备与人理加智慧的互联。在智能制造领域,华工科技深刻把握工业制造领域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与行业伙伴一道,践行为制造的更高荣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海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隋田力惊天骗局(三):中天科技陷增长之困?警惕贸易冲规模的伪成长

来源:新浪财经公司观察

再深扒:到底谁可能是骗子?关于隋田力的上市公司骗局

写在前面的废话

悬疑电影拍摄常用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手法,同时对多个情节进行倒推,在倒推过程中提供不全面或者模糊不清的线索,而自以为聪明的观众很喜欢这种所谓的智力挑战的刺激,推理层次(或者瞎蒙内容)越多,对电影的评价也就越高,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评价为低智商;而现在媒体报道文章写作也会采用这样的手法,以激发读者寻求刺激的心态,但结果往往是导致更多读者云里雾里。

近期9家上市公司爆雷事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对此报道也很多,也被写成了悬疑小说。笔者也确实花了一些时间,把各类信息按时间顺序做个归纳,并做些深挖和个人猜测。让我们一起放空,从头开始扒。

 

一、最早的游戏伙伴:吴光胜的深圳华讯、隋田力的上海星地通

2014年底,央企恒天集团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恒天天鹅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华讯”),第二年,深圳华讯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将其通讯卫星及军工业务注入恒天天鹅公司,并随即将其更名为华讯方舟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的ST华讯。

深圳华讯在刚入主恒天天鹅时被深交所要求提供其2014年度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深圳华讯在延期之后终于提交了一份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笔者总结摘抄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新增银行借款和新增货币资金总额均约10亿的情况下,忽略稍有变动的其它资产和负债项目,聚焦主营业务活动相关的项目,其中,流动性资产从上年度16.5亿突然增长到46.7亿,规模实现3倍的增长,增长量为30.2亿,而同期流动性负债增长了28.1亿,形成了2个亿的利润,但诡异的是,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同期内增长仅0.1亿,而营业成本增加了1亿。也就是说,营业收入没增长,但是流动资产增长了3倍,流动资产总额比营业收入还高1倍。

以笔者在制造业运营管理经验和浅薄的财务管理知识,不难看出其中虚增业绩的猫腻,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幸好深圳华讯并非上市公司,只是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而履行有限披露义务,所以安然无恙;2016年,深圳华讯还让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成了其子公司即ST华讯的财务顾问。

而自此之后的四年,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星地通”)一直出现在ST华讯的预付款供应商清单中,且一直位列第一,在2016年达5.4亿元,而同时期,ST华讯的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8.8亿元激增至15.1亿元,翻了一倍,而自2018年开始,其对上海星地通的预付款开始减少,营业收入相应地开始萎缩,因最近3年的巨额亏损,2020年6月,ST华讯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在这四年期间,ST华讯以其前五大客户信息构成商业秘密不予公告,直到2020年上海星地通从其年报预付款清单中消失后,涉密的重大客户也同时消失。

深交所曾对ST华讯的年报多次进行问询,后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回复称其已无法判断ST华讯对上海星地通预付款项余额的恰当性,ST华讯才在2020年11月不得已自行公开承认其子公司南京华讯利用虚假合同虚增2016年及2017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其中,2017年期末应收账款超过8亿元,竟然高于其当年营业收入;应收账款涉及富申实业公司、南京第五十五所、南京普天通信、中电科技等客户,富申实业公司位列第一。

而该子公司南京华讯100%股权也正是深圳华讯在2015年置换到ST华讯的资产的一部分。所以,笔者有理由相信,上海星地通和深圳华讯在2014年之前已经联手操作,操作载体正是深圳华讯当时的全资子公司南京华讯。

2014年,中国的股市已经开始疯狂,彼时的华讯没有理由把自有资金借给别人去炒股,况且,此时其已经在筹划从恒天集团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也需要大量的现金,这个从其上述财务报告中的巨额银行借款看出,所以,深圳华讯没有理由以媒体所称的贸易型融资(下面会单独解释贸易型融资的含义)的方式向上海星地通出借资金。

所谓融资性贸易,也可称为贸易型融资,指企业之间表面上签订贸易合同,实质上是为了某一方拆借资金,根据拆解资金来源而分为两个类型:

如果合同的一方拿着贸易合同去找银行借款,属于增信型的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合同行为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很容易被认定为涉嫌骗取贷款罪,且一旦发生纠纷,各方均因恐惧于承担刑事责任而选择私下博弈,权利救济很难通过法律途径实现,所以,除非上海星地通打算自杀式骗取银行贷款,但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已经排除。

但如果是合同购买方以支付货款的形式把自有资金借给卖方或卖方的关联方,则属于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在深圳华讯无资金外借的情况下,只能是下游客户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向上海星地通,但2014年,国家反腐打黑力度已经很盛,对国有资产投资和交易的管控非常严格,况且,为完成贸易型融资,参与各方须在交易环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没有真实贸易情况,该行为属于虚开增值税发票范畴,开票方和受票方均存在刑事风险,所以,国有企业的领导冒着身陷囹圄的法律风险去挪用国有企业资金为企业谋利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很大的可能是,深证华讯此时因筹划入主上市公司而需要编造一个优质资产包置换到上市公司,于是和上海星地通合谋打造一个虚构业绩的南京华讯,由上海星地通负责下游资源的开发作为题材支撑。

这是目前可猜测的隋田力最早的操刀之作,与其共享饕餮的是深圳华讯的实际控制人吴光胜。吴光胜于1997年进入武汉大学读经济管理专业,2007年创立深圳华讯,声称开始就专注卫星通信领域技术研发,但对于这样顶级的高端技术的企业,笔者翻遍了它的发展历程和背景,竟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技术核心人物,其实际业务不过是普通应用软件开发,直到2014年筹划入主ST华讯时,才有了刘盛纲这样的院士开始站台,该院士号称为中国的“太赫兹之父”,研究的是太赫兹在通讯领域的应用,一直在用“良心”呼吁中国政府加大在太赫兹6G通讯上的投入。吴光胜创业这么多年未能和刘盛纲联手,看来让刘盛纲出面给深圳华讯站台的便是隋田力。隋田力开始给吴光胜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结合后来ST华讯承认其虚增业绩的公告,以及ST华讯目前公告的涉诉情况,起码可以断定隋田力并没有对吴光胜控制的公司实施供应链欺诈。

二、同样的操作手法,更多的参与人

在操作ST华讯的同时,隋田力以同样模式操作了另一条供应链。

2015年初,隋田力控制的上海星地通和上市公司上海电气等共同成立上海电讯,当年11月开始,上海星地通又开始购买海高通信公司的股份,此后,上海电讯与海高通信两家公司,都是上海星地通的子公司,开始通过中利集团建立供应链,如果中利集团在该供应链上可以提供无法替代的核心增值功能,否则这样的供应链是难以解释的,另外,更难解释的是,海高通信一方面要求中利集团全额预付采购款,同时又向中利集团反向出借资金。

因此,笔者再深扒中利集团的发展历史。其子公司中利电子原是苏州一小网络公司,在2013年被人突然被大手笔注资,其中部分股东和海高通信以及后文将提到的新宏泰公司的股东重合,也就是说,中利电子和海高通信、新宏泰是三姐妹,后因为股权变动,ST新海和宁波鸿孜也成了她们的小姐妹。中利电子被一番业绩打扮后,其部分股权集中到中利集团,中利集团不光借此成功高价向常熟国资委转让部分股份实现套利,还让中利电子掏空腰包去支持那些待嫁的小姐妹们,首先将海高通信和宁波鸿孜纳入为供应商,给予巨额预付款以转移利益。海高通信因此被装扮一番后,2018年,由其姐妹上市公司新宏泰出面公告计划出资18亿元收购其股权,但因上交所针对海高通信大客户过于集中的问题所发起的问询函让真相差点败露,所以该收购计划终止,否则,海高通信的实控人可以从新宏泰套出18亿元,且新宏泰又可以借海高通信这个资产包再做一番业绩操作,其操作手法和ST华讯购进南京华讯、中利集团购进中利电子基本相同。

而宁波鸿孜不仅从中利电子获得巨额预付款,还从ST新海以及另一家上市公司宏达新材持续获得大额订单和预付款。ST新海宜也是因同样原因暴雷的上市公司,其操作模式和中利集团、国瑞科技等一样,向供应商预付款100%,采购的是SKD组件,然后简单加工即转卖给下游客户,增值很低,这样的业务内容在国瑞科技的上市公告中有过说明,对于上市公司可用于实现公司市值管理,为大股东套现提供套利空间,一旦套利完毕,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名单便不见了上述客户和供应商的名字,营业收入也相应暴跌,比如,ST新海宜2020年公布的营业收入只有1.6亿元。  

这个窟窿越扒越深,笔者实在扒不动了,就此打住。单从以上这几个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次事件并非媒体所认为的是隋田力控制上游和下游来欺骗或配合这些上市公司,而是这些暴雷的上市公司和上游供应商本是同根生,一起玩游戏。上游供应商被组装一个个优良业绩的资产包,将来进行向上市公司出售,而上市公司以供应商被客户指定为由,堂而皇之地进行100%合同预付,预付款既用来协助上游供应商实现产能投资,又可以借此流向实控人的口袋变相套现。

隋田力的不幸是因为上市公司上海电气的暴雷,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从而在性质上区别于之前那些上市公司在民间资本市场割韭菜的行为,所以,问题一下子变得严重了。

上市公司上海电气的子公司上海电讯是中利集团应收账款第一位置的客户,而上海电讯的下游客户才是富申实业等这些终端用户,这个供应链明显拉长。

上海电讯的第二大股东是上海星地通,且上海电讯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如果上海电讯直接向上海星地通的关联公司支付货款,这样的关联交易可能被一眼识破,因为上海电讯之前就曾通过宁信通公司向二股东上海星地通进行采购交易,后来停止该交易,现在自然应该做得更隐秘一些,首先要把前端供应商改成上海星地通的关联企业,其次须在和前端供应商之间增加一些环节,于是把他们的关联企业中利集团加入其中,每增加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就可以通过虚构的业绩流量增加估值,这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上海电讯第一大股东上海电气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公司业绩可以被虚增,但因为上海电讯的自有资金,连同从上海电气的巨额股东借款全部被用于预付给上游供应链,这就窃取了国有资产的蛋糕。上海电气公告的巨额应收账款,并非都是那些国企客户的未付货款,而是由对上游供应商无法收回的预付款作出的会计处理。

有人问这些预付款现金哪去了?应该绝大部分被参与游戏的大佬们分走了,还有一部分成了烂摊子的产能投资。至今还没有报道有银行涉及其中,但从常理上来说,这样的供应链操作,缺少银行票据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除非,它原本就是不正常的。

有人问隋田力现在哪去了?失踪了,但没有报道说是被公安机关采取羁押措施了,公安机关只是对整个事件进行立案侦查而已,其中涉及的犯罪行为应是琳琅满目,大概税收、诈骗、证券类均有涉及。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倒塌了。有人身陷囹圄,有人灰飞烟灭。

被st什么意思?

ST是风险警示板的股票,如果更严重则会被标注*ST,表示退市警示股票,根据退市新规规定,如违反下列条件会标记ST:

1、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

2、董事会、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召开会议并形成有效决议;

3、公司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或金额超过1000万元,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清偿或整改,或公司违反规定对外提供担保,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等;

4、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等。

st如何摘帽?

股票被ST按交易所规则有7类情况,只有当公司将ST相关风险完全消除,才能申请摘帽。这就需要看股票是因为什么被ST,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公司因为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被ST,这就需要扭亏为盈才能申请撤销ST,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情况比如受突发影响短期没法开工之类的,被ST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所有风险都消失才能摘帽。

即使都是被ST,原因不一样,严重程度也就有所不同,特别是涉及到公司的持续经营情况和内部控制问题的,需要等到等到年报披露,才能看能否摘帽。

因此,这里按是否需要等到年报披露,分成两类情况:

第一种:无需年报披露,就可申请撤销ST

1. 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或者违规担保(界定:达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或金额超过1000万元,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清偿或整改);

2. 无法正常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并形成决议;

3. 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生产;

4. 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

以上被ST的情况,只要相关风险情形已完全消除,上市公司及时公告,就能向交易所申请撤销ST,不用等到年报披露。

第二张:需要等到年报披露后,才能申请撤销ST

1. 近一年内控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或未按照规定披露内控审计报告(新规);

2. 扣非净利润:近3个会计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的,且近一年(会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反映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的(新规,扣非就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就是公司通过炒股炒楼之类赚来的钱,是不能持续的收入);

3. 公司严重失信,或持续经营能力明显有问题等其他情形(比如财务造假)。

以上审计报告有问题、财务指标有问题等情况需要审计报告、独董专项意见等文件,因此即使风险解除了,也要等到年报出了才能申请摘帽。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