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发布“医械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等25巨头一季度财报公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最新活动
●金砖之旅,抢占未来|2022AfricaHealth助您深耕非洲医疗市场!
● 医疗器械洁净厂房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培训班
● 【福利·线上培训】微生物实验室管理
本期资讯导读
【政策新闻】
● 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系统正式上线的通告
●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
【行业资讯】
●国家医保局开会:第三轮国采,确定!
● 科创板发布:医疗器械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
● 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等25大巨头:第一季度财报
政策新闻
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抢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体系完善、协作紧密、竞争力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2021年,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为805亿元;一批细分领域优质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类企业1800多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近百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拥有一类产品备案3937个,累计参与制定医疗器械国际标准17个、国家标准78个。
(二)存在问题。一是源头创新能力不够强。二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CDMO)等公共服务平台不能满足企业在检验检测、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产品注册、定制化生产等方面的需求。三是优质产业空间、符合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园区还不够多。四是我市在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养、临床资源、注册咨询、示范应用等产业配套方面还存在短板。
(三)发展机遇。一是前沿技术突破加快,生物材料、传感技术、信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二是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医疗器械注册持有人制度、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分级诊疗等政策相继出台,行业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三是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深圳,将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四是我市上游产业基础良好、配套完善,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等优势产业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三)产业链条优化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四)监管机制规范高效,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二)补齐产业公共平台短板。
(三)构建多梯次企业集群。
(四)加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
(五)完善产业配套设施。
四、重点工程
(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
(二)重大公共平台补链工程。
(三)企业梯次培育工程。
(四)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工程。
(五)产业配套提升工程。
五、空间布局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布局在南山、坪山、龙华、光明和盐田五个区,呈现出“南研发、北制造”的特点。南山区定位为总部引领区,集聚了一批医疗器械企业总部、高校和研究机构,将吸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及高端人才集聚发展。坪山区定位为综合发展区,围绕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打造坪山产业加速器二期园区、深港生物医药基地等优质产业空间,布局重点细分赛道,开展小型质子治疗仪等重大项目。龙华区定位为制造承载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作用,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专业园区及医疗器械CDMO平台。光明区定位为创新先行区,依托重点企业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制造完整产业体系。盐田区定位为应用示范区,依托重点企业攻关国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核心技术,推动体外诊断应用示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资金支持。
(三)加强人才保障。
(四)加强空间保障。
(五)加强跟踪评估。
(六)加强政产学研联动。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系统正式上线的通告
为进一步落实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深化“互联网+监管”工作,提升监管效能,广东省“智慧药监”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系统已完成系统建设和测试,正式版将于6月10日正式上线。全省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可通过登录广东省智慧食药监企业专属网页(https://qy.gdfda.gov.cn/)-点击【数据报送】-【法人登录】-【医疗器械】菜单进行医疗器械生产品种信息上报、医疗器械企业报告信息(停产(复产)、重大事项改变)上报。
全省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按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认真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相关材料,并对上报材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负责。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如遇系统操作和技术问题,可致电(020-37886123)或加入QQ群(719256878)进行咨询,相关政策问题可联系省药品监管局医疗器械监管处。
特此通告。
附件:1.用户手册2.常见问题解答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2年6月7日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
为贯彻实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落实《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国家药监局组织对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4〕234号)、《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5〕158号)等文件进行修订,形成《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请将意见反馈至电子邮箱:fdamd@shandong.cn。
反馈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19日。
附件:
1.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2022年6月1日
行业资讯
国家医保局开会:第三轮国采,确定!
会议中,陈金甫强调,要深刻把握当前医药集中采购改革阶段性特征和外部性挑战,按照“紧盯量、立足统、同标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牢牢抓住“量”这个基础支点,以系统观念统筹集采改革和价格管理,坚持国家组织集采和省际联盟集采同等标准推进,不断强化平台支撑功能,扎实做好第七批药品集采、骨科脊柱耗材集采、重点省际联盟集采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虽然字数很少,但是信息量巨大。会议的重点应该是推进高层领导工作的部署,以及具体项目的落实。
这显然是第三轮骨科高值耗材国采即将实质性启动的一个强烈信号!
目前,联盟集采已经在许多地方陆续开展,最新的集采进度整理如下:
5月,第三批脊柱类高值耗材集采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共涉及13个产品系统。按计划,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5月11日下午召开线上讨论会,向广大脊柱类耗材企业征求对方案的意见建议,相关企业在5月15日前向协会提交意见。目前时间又过去大半月,估计正式稿已经在路上。
福建心脏介入电生理类、腔镜吻合器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要求相关企业于5月18日前完成信息维护。估计正式集采也在路上。
广东牵头18省新冠检测试剂及耗材采购联盟刚刚结束,此次中选品种包括新冠核酸和抗原检测试剂等8类耗材,其中普通核酸检测试剂单项的中选价格在每人份3.20-5.00元之间。相关带量采购周期为5月26日至2023年5月25日。
四川牵头30省联盟口腔种植体集采。4月25日,四川省发布《关于开展第二轮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近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拟对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系统项目进行比选,基本明确了带量产品为两类:口腔种植体和牙冠。
科创板发布:医疗器械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
近日,上交所发布:为细化明确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情形,支持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规模的“硬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详见附件),现予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指引》在前期审核实践基础上,结合医疗器械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行业监管要求,对申请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医疗器械企业,从核心技术产品范围、阶段性成果、市场空间、技术优势、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细化规定。主要包括:一是细化核心技术产品范围。申请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应当属于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范畴,主要包括先进的检验检测、诊断、治疗、监护、生命支持、中医诊疗、植入介入、健康康复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基础材料等。二是明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具体要求。申请企业应当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产品已按照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成产品检验和临床评价且结果满足要求,或已满足申报医疗器械注册的其他要求,不存在影响产品申报注册和注册上市的重大不利事项。三是关注市场空间的论证情况。申请企业主要业务或产品需满足市场空间大的要求,并应当结合核心技术产品的创新性及研发进度、与竞品的优劣势比较、临床需求和市场格局等,审慎预测并披露满足标准的具体情况。四是要求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申请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应当结合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的对应关系、核心技术先进性衡量指标、团队背景和研发成果、技术储备和持续研发能力等方面,披露是否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五是提出信息披露及核查要求。申请企业应当客观、准确披露核心技术产品及其先进性、研发进展及其阶段性成果、审批注册情况、预计市场空间、未来生产销售的商业化安排等信息,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同时,中介机构应对相应内容作好核查把关工作。
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等25大巨头:第一季度财报
雅培(Abbott)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为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公司净利润为24.4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6.5%。按业务划分,营养业务营收为18.94亿美元,同比下跌7%;诊断业务营收为5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制药业务销售额为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医疗设备销售额为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7.4%。第一季度中,与新冠病毒检测相关的营收为33.04亿美元。
美敦力(Medtronic)公布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80.89亿美元,同比下降1%。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9%。全年公司净销售额为316.86亿美元,同比增长5%;。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50.39亿美元,同比增长40%。
丹纳赫集团(Danaher)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为76.8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8.58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6.8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61亿美元。
强生(Johnson&Johnson)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销售额为234.26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51.49亿美元,同比下降16.9%。按业务划分,制药业务销售额128.69亿美元,同比增长6.3%;医疗技术业务销售额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5.9%;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额35.86亿美元,同比下降1.5%。
西门子(Siemens)公布截至2022年3月底的第二财季业绩。当季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3.9亿欧元降至12.1亿欧元。营收增长16%,至170.4亿欧元。其中,西门子医疗(SiemensHealthineers)营收54.6亿欧元(约58.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9.65亿欧元,同比增长38%。季度利润8.75亿欧元,上年同期为6.37亿欧元,同比增长37%。
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总营收为118.1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9.06亿美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22.1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3.37亿美元。其中,生命科学业务收入42.31亿美元,实验室产品和服务收入54.42亿美元,专业诊断业务收入14.82亿美元,分析仪器收入15.18亿美元。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10%,受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Ocrevus和治疗血友病的Hemlibra等药物的销售,以及美国对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的强劲需求。该公司一季度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149.3亿瑞郎增至164.4亿瑞郎(约合171.7亿美元)。诊断部门在疫情的推动下营收从去年同期的43.3亿瑞士法郎增长至52.9亿瑞士法郎(约55.13亿美元);制药部门的营收也从106亿瑞士法郎增加到111.6亿瑞士法郎。
碧迪(BD)公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二财季业绩。季度营收为50.1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9.07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4.3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77亿美元。
费森尤斯集团(FreseniusSE&Co.KGaA)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销售额97.2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当季EBIT利润9.96亿欧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当季净利润4.62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其中,费森尤斯医疗业务销售额45.48亿欧元(约48.9亿美元),同比增长8%。费森尤斯卡比业务销售额18.47亿欧元,同比增长5%。费森尤斯赫里奥斯诊所业务销售额29.31亿欧元,同比增长11%。费森尤斯奥美德销售额5.13亿欧元,同比增长8%。
通用电气(GE)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170.4亿美元,同比持平。按业务划分,通用电气航空业务营收为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医疗业务营收为4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可再生能源业务营收28.71亿美元,同比降低12%;能源业务营收35亿美元,同比降低11%。经调整后的非GAAP利润为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史赛克(Stryker)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销售额42.7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9.53亿美元;净利润为3.2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02亿美元。
飞利浦(Philips)表示,受全球零部件持续短缺和大规模召回呼吸机的影响,该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核心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约三分之一,从上年同期的3.62亿欧元降至2.43亿欧元。季度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38.3亿欧元增至39.2亿欧元(约42.13亿美元)。在可比基础上,该公司销售额下降了4%。净亏损为1.51亿欧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4000万欧元。
百特国际(BaxterInternationalInc)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销售额37.0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9.46亿美元;归属于公司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1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98亿美元。
汉瑞祥(HenrySchein)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销售额31.7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9.25亿美元;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1.8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6亿美元。
波士顿科学(BostonScientific)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销售额30.2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7.52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97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27亿美元。
欧麦斯-麦能(Owens&Minor)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营收24.0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3.26亿美元;净利润为2928万美元,上年同期为6959万美元。
爱尔康(Alcon)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销售营收21.8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9.3亿美元;净利润为1.6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400万美元。
3M公司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季度净销售额88.2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8.51亿美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12.9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24亿美元。其中,健康保健业务净销售额21.2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0.69亿美元。营业利润4.4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64亿美元。
奥林巴斯(OLYMPUS)公布财年业绩(2021年4月-2022年3月)。财年营收8688.67亿日元(约67.8亿美元),上年为7305.44亿日元,同比增长18.9%。财年营业收入1538.98亿日元,上年为819.85亿日元,同比增长87.7%。财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57.42亿日元,上年为129.18亿日元,同比增长796%。
捷迈邦美(ZimmerBiometHoldingsInc)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净销售营收16.6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01亿美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142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98亿美元。
富士胶片集团(FujifilmHoldings)发布2021财年财务报告。公司全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实现销售收入25,258亿日元,同比增长15.2%。营业利润为2,297亿日元,同比增长38.8%。其中,医疗健康事业领域,销售收入为8017亿日元(约62.5亿美元),同比增长38.4%。高性能材料事业领域销售收入为6,272亿日元,同比增长10.8%。影像事业领域销售收入为3,334亿日元,同比增长16.9%。商业创新事业领域的销售额为7,635亿日元,同比增长0.2%。
泰尔茂(Terumo)公布财年业绩(2021年4月-2022年3月)。财年营收7033.03亿日元(约54.86亿美元),上年为6138.42亿日元,同比增长14.6%。财年营业收入1159.6亿日元,上年为983.86亿日元,同比增长17.9%。财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88.13亿日元,上年为772.68亿日元,同比增长14.9%。
迈瑞医疗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约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0.10%;净利润21.05亿元,同比增长22.74%。
佳能集团(Canon)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度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4.4%,为8793.50亿日元。打印业务领域,营业额对比去年同期增长7.5%,为5048亿日元。影像业务领域营业额同比增长5.8%,达到1572亿日元。医疗业务领域营业额同比下降5.0%,为1182亿日元(约9.22亿美元)。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业务领域营业额同比增长高达1.0%,为1258亿日元。
博士伦(Bausch+Lomb)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8.8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81亿美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20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700万美元。
往期推荐
了解更多
在线学习
END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规则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市场有两种预披露的方式——“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还有一种是正式报告的“财报”。业绩预告主要是对公司当期净利润情况的大概估计。业绩快报比起业绩预告就更加全面详细,一般都披露公司主要的财务数据,相当于一份准年度正式报告。而有关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披露规则都会有所不同。对于主板企业,业绩预披露并非强制制度,部分特殊情况下需要预披露,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要求有所不同,下面分别进行介绍。上交所主板:A:业绩预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1.31日之前)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半年报和季度报告业绩将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业绩预告。1.净利润为负亏损的2.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3.实现扭亏为盈不存在上述三类情况,上市公司可以不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对于半年报和季度报告,也不作强制要求>B:业绩快报按照要求公司如果已经汇总完成当期财务数据,但因为年报还没有编制完成,可以先行对外披露业绩快报。制性披露>深交所主板:A: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第一季度、半年度、第三季度和年度)出现以下情况的,应当进行业绩预告:1.净利润为负2.实现扭亏为盈3.实现盈利并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4.期末净资产为负5.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千万元如果需要披露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的时间要求为:1.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当年的04月15日前2.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当年的07月15日前3.三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当年的10月15日前4.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次年的01月31日前B:业绩快报鼓励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披露前,主动披露定期报告业绩快报。主板业绩快报不是强制性披露>好了,看完上述主板规则后,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对于主板企业只有在业绩出现较大变动的时候,才会强制披露业绩预告,一般来说是非强制性的。故我们可以看出,当公司强制性披露时,非好即坏;而公司没有进行强制性披露时,相对来说业绩还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出现大幅波动。我国的A股市场除了主板,还有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板块业绩预披露的规则。中小板:A:业绩预告公司应披露半年度、前三季度、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第一季度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披露第一季度业绩预告:1.净利润为负值2.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3.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业绩预告的时间与主板相同;中小板业绩预告是强制性披露的,全部上市公司均要进行业绩预告,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B:业绩快报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在3-4月份的公司,应在2月底之前披露年度业绩快报;鼓励半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在8月份的公司在7月底前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在3月份之前的公司可不披露年度业绩快报,否则需要强制性披露年度业绩快报;半年报和季报业绩快报不是强制性披露的;创业板:在进行注册制改革之后,创业板公司不再强制要求披露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但是若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要在1月31日前披露年度业绩预告:1.期末净资产为负2.净利润为负值3.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4.实现扭亏为盈5.其他情形:出现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科创板:A:业绩预告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披露业绩预告:1.净利润为负2.实现扭亏为盈3.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如果科创板上市公司预计半年度和季度业绩出现以上情形之一的,也可也进行业绩预告。若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后,预计本期业绩与业绩预告差异幅度达到20%的,应当及时披露更正公告。B:业绩快报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如果科创板上市公司预计不能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的,应当在该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按照《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披露业绩快报。
科创江与费板一季报披露规定?
根据《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1号—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及其修正》第四条规定,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晚于4月10日,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晚于7月15日,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晚于10月15日,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晚于1月31日。
中证1000来自与创业板有重叠吗
上甲·期货&衍生品服务平台打开下载中证1000有创业板股票吗?期货小管家10-2614:06来自福建中证1000指数基金而言,期货期权产品的推出,投资者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对冲等交易,而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也可以通过对冲、偏离等策略构建更多的投资策略,为基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可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而资本市场之所以看好中证1000,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背后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中证1000有创业板股票吗?中证1000有创业板股票吗?有的,中证1000指数中有243家是创业板公司,创业板含量非常高;其中还有67家科创板公司,即“双创权重”已近30%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18%。所以,这些规模小、有活力、优秀的公司,正是未来投资的潜力。以上就是中证1000有创业板股票吗?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中证1000指数的推出弥补了小盘股衍生指数的空白,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小盘股属性认知,提升了投资者对于指数投资多元化的需求,作为跟踪一大批上市中小企业股价表现的指数,相关基金及衍生品也可分享中小企业的成长红利。特别说明:以上所诉点均不代表平台意见,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相关商品中证IC22126096.2-0.63%+自选中证1000IM22126497.0-1.03%+自选风险提示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信息、资料及图表等信息进行交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与本网站无关,风险自担。评论0暂无任何评论~最新文章财经每日通6分钟前203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记者24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港口岸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长江干线港口布*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混动车将告别上海免费绿牌新能源多种技术路线加紧“抢跑道”】根据政策要求,上海对于混动车的免费绿牌支持将于今年年底结束。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沪上多家新能源车4S店,在买入绿牌混动车的冲刺阶段,各大新能源汽车门店销售百态尽显,有的抓住最后关头招揽客户,有的因上牌时间紧迫或产品售罄已暂停接单。随着政策的调整,车企们也面临不同的选择,加紧“抢跑道”,或调整混动车在不同地区的销售策略,或加入纯电领域的竞争。财经每日通6分钟前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会员都下滑了近期,包括爱奇艺、腾讯(***.hk)、芒果超媒(***.sz)等长视频平台相继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在广告业务受大盘影响呈下滑态势外,会员业务也纷纷增长放缓。长视频平台上线十多年来,头部公司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走向会员数破亿,并历经内容优化、商业模式更迭等一系列的变迁,目前会员增长进入一轮瓶颈期。国内股市重点关注【三大股指缩量震荡多个板块逆势走强】周四,沪深两市全天高开低走,三大指数均小幅收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89.31点,下跌0.25%;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15%和0.21%。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萎缩至7480亿元,北向资金逆势净流入12.36亿元。盘面上,赛道股延续反弹,钠离子电池板块领涨。房地产板块受利好刺激震荡反弹。“中字头”股票则迎来调整,计算机、传媒、军工等板块跌幅居前。财经每日通7分钟前储能板块景气度提升今年表现最好的概念之一,储能题材近期持续反弹。昨日,储能指数收盘上涨1.78%,科力远、建投能源、振邦智能、通润装备、鹏辉能源等多只个股涨停。据统计,今年以来,泰州地区的家用储能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700%。机构表示,展望未来,欧洲、中美等国家地区新增表前储能装机规模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20%。A股市场上,部分储能概念股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券商2023年策略陆续出炉A股估值修复受关注】临近年末,多份券商202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陆续出炉,对明年A股市场指数走势、板块配置、资金面等多方面进行研判。券商研报普遍认为,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随着宏环境和资金面改善,明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业层面,高端制造、安全、医*等投资主线受到机构高度关注。财经每日通7分钟前利好叠加11月24日,在利好消息的影响下,房地产板块开盘领涨,中交地产秒板,沙河股份、万科A等纷纷高开,但随后该板块冲高回落。港股内房股表现活跃,旭辉控股集团涨超11%,龙湖集团、新城发展等跟涨。碧桂园涨超20%,碧桂园多只债券触发临停。【腾讯大股东继续减持!一个月抛售近8000万股,影响多大?股价已反弹近40%】11月24日,腾讯控股大股东南非Naspers集团的荷兰子公司Prosus披露最新的资产情况,对比10月28日和11月23日数据,Prosus减持了腾讯7980万股。截至11月24日,腾讯收于280.4港元/股,下跌0.57%,总市值2.69万亿港元。弘期15分钟前硅铁、锰硅、沪铝和工业硅的关系是怎样的?今天带大家用几分钟了解工业硅的关联品种。在期货市场已经上市的品种里面有哪些和工业硅密切相关?有三个,硅铁、锰硅、沪铝,先说硅铁和锰硅、硅铁、锰硅、工业硅,听名字就感觉关系不一般了。再去看走势图,2021年九月份都是一起起飞的,那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很多人看到了他们都带个硅字,就觉得那大行情一来,他们同涨同跌肯定是因为硅的原因。这个还真不是,硅石是很便宜的,才几百块钱一吨。你虽然都是用硅,但对于这三个品种来说,硅石的成本是很低的,占比10%都不到。这三个品种之所以同涨同跌,并不是因为硅,而是因为它们的逻辑很像。首先,它们都是用电大户,工业硅一吨消耗大概13000度电,硅铁1吨消耗大概8000多电,锰硅吨消耗大概4600多电,都是用电大户
上交所中报业绩预告规则
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时间为8月31日之前,中报业绩预告时间一般在7月15日之前,但是对于中报业绩预告的规定各不相同。
沪市主板:可以进行预告,不作强制要求。
科创板:可以进行预告,不作强制要求。
深市主板(中小板):
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度、半年度、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一)净利润为负值;
(二)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 50%以上;
(三)实现扭亏为盈。
也就是达到要求的必须进行预告。
创业板:不作强制要求。
独家丨上交所规范科创板审计事项,财报附注不合格将不予受理
独家丨上交所规范科创板审计事项财报附注不合格将不予受理
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李维北京报道
包括已过会、已注册的所有在审项目需要按照要求补充完善申报,而新申报项目的财务报表附注未按要求进行披露则将不予受理。
围绕科创板的更多中介机构执业规范正在被监管层所统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审计机构人士独家获悉,上交所日前召集部分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针对科创板申报材料中审计报告的相关工作要求,以及申请文件中的财务信息审计需关注事项进行了通报。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审计机构人士表示,目前已申报科创板上市的拟发行人中,存在审计报告的财报附注不统一的情况。部分发行人财务报表针对资产负债部分仅列出最后两期期末期末情况,而有的则将申报期内各期的期末信息均进行了注释。
在上述通报的最新要求下,目前财务报表附注需要全部涵盖申报期范围。根据要求,包括已过会、已注册的所有在审项目需要按照要求补充完善申报,而新申报项目的财务报表附注未按要求进行披露则将不予受理。
记者从上述接近交易所人士获悉,上述通报还进一步明确了科创板首发企业提交经审阅的季度报告来满足监管的及时性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科创板企业的季报等信息补材料,适用于证监会2013年发布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以及发行部今年3月发布的“IPO审核50条”(《关于发布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的通知》)。
根据上述两项规则,“发行人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之间超过1个月的,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审计截止日后的主要经营状况。发行人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之间超过4个月的,应补充提供期间季度的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审计截止日后的主要财务信息。”
“由于许多科创板企业在今年密集申报,对于一些反馈次数较多,回复反馈时间较长,或者在获得同意注册期间耽搁时间较长的项目,确实存在补充新的会计期间数据的需求,目前对于这一要求进行了统一明确,会让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预期。”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另据上述接近交易所人士透露,上交所在上述通报中还对科创板财务信息的审计重点关注内容、与审计机构的联系机制以及未来拟额外提供的会计申报材料进行了明确。
(编辑:巫燕玲)
科创板三季报披露时间规定?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科创板上市公司需要按照季度披露的要求,披露每年的一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三季度报告。具体时间规定如下:一季度报告需在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中期报告需在每年8月31日前披露,三季度报告需在每年10月31日前披露。这些时间规定旨在确保投资者及时获取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创业板财报披露最新规则?
最新规则:
1 、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 公司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及本所有关规定编制并披露定期报告。
2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在 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半年度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的 前三个月、 前 九个月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披露时间。 公司预计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的,应当及时向本所报告,并公告 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
带你了解详细的财报披露规则【炒股大讲堂之十三】
很多人因为不懂财报什么时候披露而掉入坑里,今天我们给大家科普一下如何看财报。
先看一下财务报告披露的规则是什么:
一、年报预告
比如说从1月31号开始,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所有板块,包括创业板,它的年报预告是有条件强制披露的,就是说在1月31号,如果达到以下的条件:
1、净利润为负就是亏损。
2、净利润同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什么意思?去年我赚了100万,今年我赚了150万,那么这个就是同比上升50%。那么如果今年我只赚了50万,叫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50%,这也是有条件强制披露。
3、扭亏为盈,去年我是亏的,但是今年我赚了。
4、净资产为负,这个之前大家给大家讲过净资产,净资产就是用它的总资产减去负债得到的资产就是净资产了,如果除以股本就是每股净资产,所以如果为负证明你完全资不抵债了,这个也是要必须强制披露。
5、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也就是说你上市公司一年你连1,000万挣不到,你连一个牛肉面馆可能都不如,所以你上市公司肯定有问题。
所以这5个条件就是传说中的有条件强制披露。那么如果达到这5个条件,在年报1月31号之前就必须预告。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在1月29号左右开始,你就会看见大雷滚滚而来,莫名其妙的上市公司就爆雷了。当然最后一天暴雷的最多,为什么上市公司每次都等到最后一天,这个就跟咱们上学的时候一样,这好孩子和坏孩子完全不一样,你考试的时候,你作为好学生,你刚考完试,你迫不及待的就想老师第二天就公布成绩,回去好给家里吹牛X。
但是你是一个坏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你特别希望老师最近感冒了,这个成绩不要出来,出来回家就得挨打,所以其实上市公司也是同样的心态。最后你会发现暴雷的永远是临近那几天,所以一般来说最后的那几天不要去碰你不认识的上市公司,因为很有可能就暴雷了。
暴雷的规则比如说计提了,比如说遇到突然的事情了,总之莫名其妙的每年这个时候就要暴雷,所以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说这是每年暴雷最密集的那一段,这一段只要挨过去,后面就是一个艳阳天,几乎因为所有业绩已经释放了,所有不利的消息已经出去了,不管它是利空的也好,利好的也罢,总之市场已经消化了这一段。
二、业绩快报
那么就来到了2月的这一段。之前我们讲2月份本来是要披露中小板和主板的,也是有强制披露的快报的,但是证监会感觉是为了简化上市公司的一些繁琐的流程,其实这东西其实很费钱的,你必须要找人审计,即使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审计,但是你也得组织专人的力量去编写报告,这东西很花钱,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千万。
所以交易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简化了一些披露流程,所以从一季报之后我们看到二季报的时候只有科创板,它需要有一个业绩快报或者正式年报,这个是强制披露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科创板的股票在2月28号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强制披露的业绩快报。
这时候你可能就对业绩快报和业绩预告有点摸不透,因为我们的主板披露规则分三个,一个叫预告,一个叫快报,一个叫正式的报表,预告它先于快报。
预告就是根据我目前的情况,我预判一个一季度的全年的情况,快报就是更相对准确一点,所以它的时间会晚一点,这里面披露的数据会更详尽一点,所以预告一般只有营收净利润什么的,但是快报里面可能会添杂一些比较准确的信息,但是你说准确的计划其实都不是特别准确,所以最准确的当然是报表出来之后。
所以我们看到预报都是一个区间,我可能盈利一个亿到两个亿,但是我不知道多少,因为中间有些东西没有算出来,所以当正式披露报表的时候,越接近这个下限,这个报表就越不好看,但是越接近这个上限,我如果盈利两个亿,深圳公布出来是1.998个亿,那就符合月符合预期,如果盈利一个亿,真正公布出来就是1.01个亿,这样的话这报表就相对更不好看一点。所以我们一般算业绩预告的时候,我们是采用上线的顶格去算,就说如果他公布一个报表,比如说公布盈利3-3.8个亿,那么我们去算EPS的时候,用它的市值除以预告的上限3.8个亿,那么得出它的PE。
来到2月28号就只有科创板要强制披露快报,但是有些公司它也披露,你会看到莫名其妙也披露一个,那是人家自愿,我喜欢披露,但是不强制要求你披露,就想披露,但是不强制要求。
三、一季报预报
我们继续往下看,就来到了4月15号这边就是一个改动了。之前创业板这边也要披露,但现在不需要了,之前创业板4月10号必须要强制披露一季报预告,但是可能是深交所觉得确实没啥意思,因为你4月30号就披露报表了,你在这4月10号必须披露一次,其实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所以把这4月10号强制披露给去掉了,主要是确实画蛇添足,因为我可能我4月15号就披露一季报了,你非要让我4月10号再披露个预告,多此一举,
所以这块没了,但是现在唯一有一个深圳和上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深圳主板的和中小板现在已经合并了,这种情况下它需要有条件强制披露一季报的预告,这就是深圳和上海不一样,就上海可以不披露一季报的预告了,即使你同比下滑了,你出现了这些问题都不用管了,但是深圳需要管。所以深圳的票的4月13号4月14号,4月15号除创业板之外,你最好别碰,碰完进去,晚上一个暗雷一爆,你明天就被人摁了,业绩是市场最终的核心逻辑,所以这一块就是我们讲的深圳的规则。
四、年报披露
那么来到了4月30号,就是所有的板块的年报和一季报的核心报表了这一块,也就是说来到4月29号28号到30号的时候,这时候没有披露报表的票你千万不要碰,因为碰完之后它非常有可能变成*ST。原因就是因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你的报表造假,他会给你直接打一个东西叫做无法表示意见,如果一旦无法表示意见,那么你就直接被戴ST的帽,所以这时候是最恶心人的那三天,所以如果以后你交易的时候,这三天没有披露报表的票,千万不要看,不要买,你买进去万一一个无法表示意见,面临的就是*ST。
比如说ST易见为什么吃雷,他为什么被埋,那是因为4月28号没有披露出来报表,然后直接新ST了。这种情况你如果在这几天去买这种东西,对不起,一波送你上路。
那么当然我们来看一下其他的比如说 st华资:
这个你可以看到,4月28号披露了,然后上路了。
所以你们一定要熟记规则,在这种规则之下,你只要把这东西牢记了,最后这几天你就不会踩雷,而大多数这个新人踩雷最关键的时刻,在年报的披露和每个报表的披露时间节点,一旦你踩不准不会玩,你非常容易踩雷。
那我们来讲讲如何去看披露时间,你打开f10他这就有最新的:
他的中报披露时间就是8月30号
我刚给大家讲了,最可怕的就是年报披露,你非常有可能踩大雷,而且这种雷一踩可能就是灭亡性的,就你遇到*ST易见这样的票,你一旦踩一只,你用MACD背离,用这种傻子指标,然后你说这背离了,然后去抄底了,一个不小心就被彻底送上路了,所以之后我给大家讲关于技术指标的时候,我会让大家看到各种案例,这指标到底有多么没用,他多么没规则,就是多么在实战中没有任何价值,原因就在这儿:
就这种东西很可能背离了,但是你明知道第二天一定是暴雷的,它背离100遍也没有用,所以我们就要知道这个披露时间,那么刚给大家看了披露时间的年报部分,接下来我们就看剩下的部分。
那么首先如果把4月30日这个时间过去之后,刚给大家讲了,1月31号过去之后,因为会遇到一个空档期,只有科创板有快报,再的都没有,这种时候市场闷杀之后,因为业绩杀完之后,市场情绪是崩的,之后它就会迎来一个艳阳天,因为没有利空了。
那么4月30号之后,所有的报表和一季报一旦披露完毕之后,它也就没有利空了,这个时候就迎来了业绩空窗期,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要求去披露业绩的,当然有自愿披露的,自愿其实有些上市公司会钻空子,就是利用这种自愿玩老鼠仓,先买进内幕盘,然后发个利好,然后把你收割了,这个以后慢慢大家自己去看就看懂了。
五、中报披露
然后我们来看中报披露期,中报披露期跟一季报和三季报的披露期不是特别像,为什么?因为中报是6月30号结束的,季度就结束了,但是结束之后他给了你两个月的准备时间,7月8月,所以到8月的31号,是上市公司披露中报的截止时间,那么当然就到了8月29 ,8月30,8月31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非常恐怖的中报雷也就会在这出现。
所以我们面临中报时间段的情况下,从8月27号开始,你就要非常小心了,你就最好不要买,如果你要买,你一定要看看他是不是披露中报了,一旦没有披露,千万不要去,很有可能当天买进,晚上中报披露,然后把你埋了。
当然有没有可能遇到中报披露之后大涨了?有,但是我觉得这种靠命去搏傻的游戏最好不要玩,就是说虽然你买进去当天确实晚上业绩牛X,然后你赚了,这个是靠命玩的。除此之外就是你特别了解这个行业,你知道这业绩一定是超预期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觉得你想买是因为第二种情况,你对这个行业特别了解,但是一季报的时候行业景气度很一般,但是二季报爆炸了,你刚好在这个行业工作,你会知道这里面有预期差,你就去买,否则你不知道有任何预期差的情况下,你只能是靠命买进去了。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天即使赚了,对不起,下次你亏的时候还是靠命亏了,这就叫做凭运气赚的钱,凭本事还掉。
那么我们讲这个的意思就是说但凡到8月的27号有披露的不要去买,买完之后很有可能被兑现,即使他业绩好,也可能会出现兑现的情况。比如当时的钢研高纳,你会发现它当时出了一个业绩,但是出完业绩直接被埋了,因为它的炒作是高温合金。
在这个逻辑之下之前抚顺特钢就炒过这个逻辑,抚顺特钢之前大涨,就是因为出现了业绩,资金开始预期军工的高温合金线,然后走出了趋势。
所以作为它的对标,同样做高温合金的钢研高纳,包括西部超导,这些东西也都走出了趋势。所以你看完中报,你说因为业绩好,对不起,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我们传说中的利好出尽是利空,所以反而这东西业绩出来,你会发现业绩很好,但为什么被摁了,因为原来买进去的资金发现他没有那么超预期,记住是没有那么超预期,所以业绩一旦披露他就被埋。
这个就是好多散户不懂的地方就是说明业绩好,为什么杀跌了,是因为之前有同类公司已经反映出来业绩的高景气,资金已经在潜伏了,而你后知后觉跑去接盘。
它也有一个中报的强制披露条件,你会发现深圳主板中小板都是有条件强制披露,其他的创业板、上海主板、科创板这些现在都不需要有条件强制披露了。之前创业板需要任何时候都强制披露,但是现在删除了这个规则,原因是出现科创板之后,创业板已经不那么亲了,所以保护科创板的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准确的认识到风险,所以就加了一个所谓的强制披露,但也仅仅只有年报了。之前你会发现创业板的中小板,创业板一直要求披露,现在把这一块就删除了,以后创业板不出预告,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中小板和主板的深圳必须有条件强制披露,那么就来到8月31号,你就会发现有密集的一个中报披露时间了,你想知道中报到底啥时候披露也可以。可以从问财上找。
比如说找2021年8月16日披露中报,你就会发现有这么一堆,你想去躲雷怎么办?把它倒出来,在你池子里做一个醒目的标记,然后一看到颜色的改变,原来这东西要披露中报我就不去了。所以以后一定要躲开密集披露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只要躲过去,你就不容踩雷了,你踩的所有雷都是因为这样东西,突发事件。这东西确实没办法说,这个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但是我们知道的规则下的东西,我们可以躲开的,这个就已经让你可以防掉90%了,剩下的10%就是天上打雷劈你的,这种东西没办法。
六、三季报
后边就来到了三季报,三季报给大家讲了,三季报是到9月30号,这个时候都是次月,给你一个月时间,你去披露次月的报表,就是次月披露一季报,就4月份,所以我们看到4月30号披露年报和一季报,那么10月31号披露三季报,这个规则跟我刚讲的中报就稍微有点不一样,中报给了两个月时间中报一年的一半时间过去了,总结时间要长一点
来到11月12月就又来到了业绩的空窗期,所以一定要在每个披露报表的当下,
10月15号,比如说13、1415远离中小板主板的纰漏,当然别的你也得考虑别的版,为什么呢?人家还有一个叫自愿披露规则,这是不强制要求你披露,但是人家要披露你也没有办法,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尽量是避免所有没有出过预告的东西,虽然是这些强制披露你肯定得躲,但是主板科创板你还得躲,为什么?人家万一想披露你拦不住,所以你们会看到有些东西明明过了披露日子了,人家怎么又披露了对吧?不该你披露了,为什么要披露?这个就叫做自愿为主。既然自愿的你还得躲,所以只要没报表的东西,你就要小心一点,开仓的时候你一定要看它到底怎么回事。
财报的披露详情就给大家讲到这,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需要有条件强制披露的5点:
1、净利润为负就是亏损。
2、净利润同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什么意思?去年我赚了100万,今年我赚了150万,那么这个就是同比上升50%。那么如果今年我只赚了50万,叫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50%,这也是有条件强制披露。
3、扭亏为盈,去年我是亏的,但是今年我赚了。
4、净资产为负,这个之前大家给大家讲过净资产,净资产就是用它的总资产减去负债得到的资产就是净资产了,如果除以股本就是每股净资产,所以如果为负证明你完全资不抵债了,这个也是要必须强制披露。
5、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也就是说你上市公司一年你连1,000万挣不到,你连一个牛肉面馆可能都不如,所以你上市公司肯定有问题。
那么科创板年报预约时间在3月和4月份,你就必须在2月底之前披露业绩快报,就是说因为这个年报是去年12月31号的事,如果有些上市公司比较积极,它的财务数据非常好算,人家可能在1月底2月中旬或者2月底之前,人家把业报表就做出来了,人家就披露了,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拔头筹,你经常会看到某某某票夺得披露的第一枪,而第一枪经常被人炒作,原因就是他是好孩子,这个垃圾是不敢第一枪的,我业绩这么差,我就不会还丢人现眼的跑第一枪,所以都是好公司去拔头筹。所以每年的第一枪你经常会发现,但凡有第一枪,基本上第二天很可能就是高开甚至涨停的,这个原因就是资金去预期它的业绩非常牛逼。
这边举一个案例就是之前的明微电子:
我们可以看到是有一个公告,刚好在6月25号的时候,上交所半年报披露预约时间出炉。从此之后在这一天6月25号之后,这个消息出现之后,明微电子从此走了一波。当时科技正在风口,资金觉得这是一个好孩子,从此之后没过两天业绩真正出现高点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好孩子愿意提前披露,因为他牛X。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科创板业绩快报规则?
科创板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进行业绩预告:一是净利润为负;二是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三是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如果科创板上市公司预计半年度和季度业绩出现以上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进行业绩预告。此外,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后,预计本期业绩与业绩预告差异幅度达到20%的,应当及时披露更正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