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样样丟,晚立秋样样收”,2023年立秋是早是晚,答案来了
三伏天又被人们称为“苦夏”,人们会出现胃口下降、身体疲倦、精神不振的现象,因此人们都希望凉爽的秋天赶快到来。
但是立秋后天气就立马凉爽了吗?答案是“不是”。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这里的“一伏”就是指“末伏”,进入立秋还有炎热的末伏阶段,像今年8月8日立秋,而末伏的时间为8月月10月~8月19日,立秋后还有12天的伏天。
“立秋暑未消,秋老虎驾到”,立秋后还有一段炎热的天气,我们把这段炎热的天气称之为“秋老虎”,秋老虎持续的时间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如果秋老虎持续的时间短,那么秋天就会比较凉爽;如果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那么秋天就会非常炎热。而秋老虎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由“副热带高压”来决定,立秋后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会逐渐南移,如果南移的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又向北移,那么在高压控制下就容易形成晴朗少云的高温暑热天气,虽然已经是秋天,但是天气依然闷热。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22℃以下时,才算进入秋天。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会关心秋天热不热的问题;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粮食的收成问题。在农村有句老话叫“早立秋样样丢,晚立秋样样收”,这句话是啥意思?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的时间都会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立秋的阳历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每年立秋的农历时间却不一样,有的年份在农历六月立秋,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立秋,如果立秋的农历时间在六月份,那么就是“早立秋”;如果立秋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份,那么就是“晚立秋”。
2023年立秋交节的时间在8月8日,这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二,很明显今年是“早立秋”。作为对比,2022年是七月初十立秋,属于“晚立秋”;2021年是六月二十九立秋,属于“早立秋”;2020年是六月十八立秋,属于“早立秋”。
当然有的人还会根据立秋当天的具体时间来划分,如果是中午12点以前立秋,那么就是“早立秋”;如果是中午12点以后立秋,那么就是“晚立秋”。2023年立秋交节的具体时间为8月8日02时22分41秒,根据这种划分方法,今年也是“早立秋”。
这里的“丢”和“收”是指粮食收成的好坏,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是“早立秋”,那么粮食的收成会相对差,秕谷会增多;如果方当年是“晚立秋”,那么粮食就容易大丰收。
那么这句农谚有没有道理呢?农谚都是我们老祖宗长期劳动生产经验的总结,有句老话叫“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牛”,说的意思就是,如果是早立秋,那么到了秋天冷天会来得会比较早,秋天会相对凉爽,而如果是晚立秋,那么预示着到了秋天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也就是说秋天来得早,意味着冷天来得也早;秋天来得晚。意味着冷天来得晚。
如果是“早立秋”,冷天来得早就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积温不够,农作物正常生长时间缩短,就容易出现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的现象,粮食的产量会降低;而如果是“晚立秋”,那么说明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天气,农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粮食作物就容易大丰收。
农谚还说“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粮食成丘”,意思说的都一样,都是说“晚立秋”更加容易粮食大丰收。样样收、样样丢、颗粒无收、粮食成丘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粮食收成的好坏。
农民靠天吃饭,在古代粮食一旦减产就容易引发饥荒,因此老话“早立秋样样丢,晚立秋样样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重视农业生产。当然粮食要想高不能全部指望天气,如果不施肥、不管理,那么粮食也不能丰收,现在的天气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农民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公秋爽,母秋凶”,2023年哪天立秋?是公秋还是母秋?早了解
立秋虽然是秋季的开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点,但是立秋并不代表酷热的天气已经结束,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降到22℃以下才算进入凉爽的秋天,这个时间节点一般在秋分节气前后。
我们老祖宗把一切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东西分为阴和阳,如上为阳,下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暑为阳,寒为阴。
立秋是非常重要的节气,我们老祖宗又根据阴阳学说把立秋分为“公秋”和“母秋”,老话说“公秋爽,母秋凶”,说的意思是,如果立秋属于“公秋”,那么就预示着立秋后天气会相对凉爽;如果立秋属于“母秋”,那么预示着立秋后炎热的天气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说明立秋后天气很热。那么,2023年立秋是公秋还是母秋?
立秋分为“公”和“母”被人们赋予了动物的概念,在我国民间关于立秋是“公”是“母”有三种划分方法:
方法一:根据立秋交节的农历月份来划分
我们把太阳运动的轨道叫做“黄道”,把黄道分为24个等分,每个等分15度,每1等分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当太阳达到黄经135度时就进入立秋节气,每年立秋的阳历时间都是国定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
但是立秋所对应的农历时间却不一样,有的年份在农历六月立秋,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立秋,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六月份,那么就是“公秋”;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七月份,那么就是“母秋”。
今年8月8日立秋,对应农历六月二十二,很明显是“公秋”,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立秋后会相对凉爽。农历六月立秋说明立秋早,秋天来得早意味着冷天会来得早,我们自然会感觉凉飕飕;农历七月立秋说明立秋立得迟,秋天来得晚意味着冷天也会来得晚,我们自然会感觉比较热。
每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时间几乎都不一样,这主要与闰月有关,农历全年有354天,但是有闰月的年份农历全年有384天,今年由于出现闰二月,导致立秋立得早。
方法二:根据立秋当天农历时间的单数和双数来划分
在《阴阳学》中,把单数视为“阳”,把双数视为“阴”,而阳为“公”,“阴”为“母”,如果立秋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立秋的农历时间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
今年六月二十二立秋,“二十二”是双数,很明显根据这种划分方法是“母秋”。
方法三:根据立秋是“午前”和“午后”来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也非常简单,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前”,那么就是“公秋”;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后”,那么就是“母秋”。
老话说“早起秋,凉悠悠;晚起秋,热愁愁”,说的就是,如果是早晨立秋,那么预示着秋后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是下午立秋或者晚上立秋,那么预示着秋后天气会比较热。
今年立秋交节的具体时间为8月8日02时22分41秒,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前,很明显根据这种划分方法今年是“公秋”。
我们会发现关于“公秋”和“母秋”的三种划分方法,结果有互相矛盾的地方,那么哪一种划分方法更加科学呢?根据农历日期单双数来划分,我们会发现立秋的农历时间一天之差就会有2种结果,这种划分方法比较*限;而根据“午前”和“午后”来划分,可能立秋的时间相差几个小时就会有2种结果,很明显没有科学根据,根据近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立秋的时间在“午前”或者“午后”与立秋后气温的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根据农历月份来划分“公秋”和“母秋”是最科学的,老话说“六月秋冷飕飕,七月秋热死牛”、“六月秋,暮飕飕;七月秋,热到头”,如果是农历六月立秋(公秋),那么预示着立秋后的天气会相对凉爽。
那么立秋后天气热好,还是天气凉好?老话说“六月秋样样丢,七月秋样样收”,立秋后秋收作物正处于灌浆乳熟期,阳光强烈、气温高非常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立秋后天气热非常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饱满,因此农历七月立秋对农民来说是好事。
总结,农谚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对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不过如今全球气候多变,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老话可能就没那么准了,像今年受厄尔尼诺回归的影响,专家预测今年或将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些老话也在警示我们要重视农业生产、要多关注天气的变化。
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秋是什么时候是几点钟
现在立秋
2023年来自立冬是几点几分几秒
导读:立冬时节是俨然一副为明年来春的生长积蓄力量的模样,而习惯上,民间也喜欢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那么一般来说,2023年立冬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2023年立冬是几点几分几秒。2023年立冬是公历2023年11月8日0点27分,农历癸卯年九月二十五号。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该时间点是公历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间,也就是说,太阳在黄色经度处为225°。冬季开始后,中午的阳光持续时间会缩短,太阳的高度会持续减少。中国人把立东视为冬天的开始。立冬简介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立冬气候特点立冬节气,气温下降变化明显,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立冬民间习俗贺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立冬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作重要的节日来庆祝。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补冬立冬后,就意味着这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一起煮来增加*补的功效。祭祖祭天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年风调雨顺
2023年立秋是哪一天
2023年立秋的时间是:2023年8月8日。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暑热天气就此结束,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之后还有处暑节气。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节气起暑气渐退。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俗话说“早立秋凉爽爽,晚立秋热晃晃”,也就是说,如果立秋得早一点,天气很快就会变凉爽,如果立秋比较晚,气温就会持续热下去。一般来说,立秋都是在农历六七月之间,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算是“早立秋”,如果到七月才立秋,当然就算是“晚立秋”。2023年立秋时间是农历的六月廿二,因此。2023年属于早立秋。立秋的风俗1、立秋祭祀该习俗始于周朝,立秋这天,由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本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2、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3、“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或者取西瓜和烧酒放一起,民间认为是好预兆。
2023年凌晨立秋是好还是坏?
2023年的立秋时间是在8月7日凌晨1点16分左右。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秋天的开始。在农业生产方面,立秋标志着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是农民们收获的季节。在气象学方面,立秋也标志着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从传统文化和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凌晨立秋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代表着季节的变化和气候变化。如果您是农民或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立秋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和安排;如果您是普通人士,那么可以把立秋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制定新的计划和目标,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伏天也分“公母”?如何区分的,2023年三伏天是公还是母?早知晓
导语:你是否听说过三伏天的“公母”之分?三伏天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气,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炎热的夏季天气。但你知道吗,根据历法的规定,每年的三伏天还分为“公伏”和“母伏”,本文将为您揭秘如何区分三伏天的“公母”,并告诉您2023年的三伏天是属于哪一类。
三伏天是指夏至后的连续三个十天,通常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但在传统上,人们将这三段时间进一步细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所谓的“公伏”和“母伏”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来划分的。如果“立秋”前后的十天全都属于三伏天,那么这段时间就称为“公伏”;而如果“立秋”后的十天全都属于三伏天,那么这段时间就称为“母伏”。
根据2023年的农历和历法计算,今年的立秋日期是8月8日。根据上述规则,我们可以判断出2023年的三伏天属于“母伏”。具体来说,今年的初伏开始于7月29日,中伏开始于8月8日,末伏开始于8月18日。
初伏、中伏和末伏各有其特点。初伏天气闷热,为夏天最炎热的时段;中伏时蒸热难耐,常常是夏季高温的巅峰期;而末伏则是夏季天气开始逐渐凉爽的阶段。
结语:
三伏天的“公母”之分在中国历法中有其规定和计算方法。通过对立秋日期前后的连续十天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三伏天是属于“公伏”还是“母伏”。虽然2018年的三伏天属于“母伏”,意味着立秋后的十天是三伏天,但不论属于哪一类,三伏天都意味着炎热难耐的高温天气。所以,无论你是要远离炎热,还是要在这段时间里好好享受夏日的激情,重要的是做好防暑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2023年的三伏天属于“母伏”,从7月29日开始的初伏到8月18日结束的末伏将是一段炎热的时期。希望大家能够在高温天气中做好热量控制,多喝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这个炎炎夏日的美好时光。
我就知道你“在看”
2023年立秋几点几分
2023年立秋从北京时间8月7日16时9分开始,结束时间为9月7日1时16分。 在农村,人们开始收获丰收的果实,来年的种子被精心收集,村庄被装扮的五彩缤纷。即将到来的秋收季节,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城市里,人们也开始感受到天气的转变。人们的着装日渐清凉干爽,有了一些秋天所独有的异香。人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为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里,秋天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季节。这是一个丰收和收获的季节,是人们可以回归自然和反思自己生活的时候。2023年的立秋几点几分已经宣告秋天的到来,让我们好好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吧。
2021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几点立秋?
2021年立秋具体时间是阳历8月7日下午两点五十三分四十八秒(星期六)。依照立秋交节在12-24点为晚立秋的判断方法去判断,2021年属于晚立秋。而按照古人的阴历六月称为早立秋来判断,2021年为早立秋。2021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2021年立秋具体时间是阳历8月7日下午两点五十三分四十八秒(星期六),而农历为辛丑年六月二十九。其实每年立秋时间都差不多都在阳历8月7日-9日交节,像2020年立秋日也是8月7日和2021年一样。2021立秋开始时间:2021年8月7日,14:53:482021立秋结束时间:2021年8月23日,05:34需要注意的是,过了8月23日立秋结束时间,就代表已经进入了秋天了。但立秋并不意味着天气会凉快起来,根据2021的三伏时间表来看,8月7日孩处于中伏阶段,这也意味着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2021年是早秋还是晚秋?2021年立秋是晚秋,一般立秋节气开始的时间在0-12点,就是早立秋;如果开始的时间在12-24点,那么就是晚立秋。而2021的立秋在阳历8月7日,当天交节的时间节点又是14点53分48秒。很明显的是在12-24点之间,这要是依照立秋交节在12-24点为晚立秋的判断方法去判断,2021年属于晚立秋。早秋晚秋的另外一种说法:古人的推算立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当时是没有阳历的,只能按阴历走。而每年的立秋多发生在阴历六七月之交,因此就把在阴历六月称为早立秋,而阴历七月则为晚秋。若按照古人这样的方法来判断,2021年为早秋。从日期上来看,2021的今年立秋交节在阳历的8月7日,当天对应的是阴历六月二十九,属于赶在阴历六月末最后一天交秋。
2023年立夏是几点几分几秒2023年立夏时间
导读: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分别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从气候特点上来说,一般立夏之后,也代表着夏天悄然来临,这个时候气温也会随之升高,但若是2023年立夏时间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23年立夏是几点几分几秒。2023年立夏是5月6日14点18分34秒,农历癸卯年三月十七号。立夏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的由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由此可见,立夏的由来和立夏时的习俗活动,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是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立夏后雨水多吗立夏过后雨水逐渐变多。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立夏民间有趣的习俗1、斗蛋游戏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斗蛋游戏。2、做夏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3、迎夏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4、秤人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5、食面食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