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是哪一年开始有的(这4个真相,让你重新认识味精和鸡精!)

2023-11-16 19:31:45 59 0

这4个真相,让你重新认识味精和鸡精!

提到味精,很多人会下意识的抵触:味精吃多了会变傻,长期吃味精导致脱发,味精加热后会致癌……味精听起来就像是“全科毒药”。

我们身边的食物,总是或多或少搀杂着这种“精”,有的人为了健康,炒菜甚至从不放味精。

吃多了会致癌!

谷氨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也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构成蛋白质的谷氨酸呈结合态,不具有增味特性,乳制品、肉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结合谷氨酸。

游离状态的谷氨酸则有提高味觉的特性,因此被提取纯化制成了味精(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即谷氨酸的钠盐)。

我们平常认为的很多味道“鲜美”的食物,如西红柿、豆酱、蘑菇、青豆、嫩玉米等,往往富含游离谷氨酸。

肯定不是。虽然「无毒无害」,但是味精和鸡精含有大量钠盐,过多食用对身体是没好处的。每次在外面餐馆吃完饭,我们都会觉得渴,更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味精放多了。 

高钠饮食容易带来肥胖,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尽量在家里吃饭,少放盐和味精、鸡精,是保证健康的重要一步

吃钠过多有四宗罪:

来源:丁香医生编辑:杨萌

推荐阅读

趁热好治病—江西省中医院2017年"三伏贴"开始预约!

夏季,这4件事会耗干你的阳气,尤其是第三件!

夏天不能错过5种瓜,白菜价买到养生补品!

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六大伤害的你身体绝对吃不消!

一张食用油“健康榜单”!营养专家手把手教你挑油

走路才是最好的药,但姿势走不对,效果全作废!每个人都要好好看看!

夏季是最好的补气血季节!10个标准测试你的气血足不足?

高温预警!请收好这份中暑急救锦囊!

小小一粒,药食两用,肝肾同补,从上到下养全身!

一块洗碗布上竟有362种细菌!这是病从口入的“最佳”方式

视频|国家级名老中医谈养生!一年的养生看这个就够了!

为什么很多中餐会放味精?

为了提高菜品的鲜味,菜的味道好了,生意就会火爆哦!

荣耀中先生是从哪一年开始创业的?

荣耀中先生从1984年开始创业,1984年的时候荣耀中参与到河南南乐一个小村庄科技扶贫的项目中,在此研制出了鸡精的雏形,并发现了鸡精的潜力和市场前景,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为什么有袁罪溶价的人煮菜时不加鸡精或调味精?

个人习惯嫌握问题.有的人做菜的时候不放味精或鸡精,就感觉菜没有味道,什么味道都没有.再一点就是宽者姿,味精吃慎绝多了对骨骼不好,对小孩子尽量要少让他们吃那东西!鸡精是不是对骨骼不好我就不太清楚了!

地球上什么时候生产出味精(味素)的?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人体自产谷氨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  亚洲菜向来用天然海草,比如海带的清汤,提高汤中的鲜味。诸如味之素等味精制造商,使用经过挑选的谷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养基中生产谷氨酸。这些细菌通过其所能分泌谷氨酸的能力进行筛选。之后谷氨酸从液体培养基中被分离出来,提纯,制成其钠盐,谷氨酸钠。[2]

太太乐哪一年发明的鸡精?

1989年,太太乐鸡精工厂在上海建成投产,并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让十三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作为复合鲜味料,鸡精在鲜度上高于味精80%,在营养上、口感上优于味精,在溶解性和安全性上胜于味精,成为一种更新换代产品。

鸡精是那来自年有的?

鸡精在20年前左右才有的,不过味精就有100年的历史咯

九零年代都有什么调料?

海天酱油、李锦记酱油、厨邦酱油和欣和酱油等。

此外,像味精鸡精鲜味王生抽醋等调味品在那个年代仍然很常见。在9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多数地区都使用传统的粤菜调料,如味精、鸡精、鲜味王生抽醋等。

味精吃多会致癌?鸡精更健康?是时候揭开它们的真面目了

关注好豆君,做菜不用愁↑↑↑↑

而要想吃得有滋有味,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少不了的——调料。比如家家户户必备的油盐酱醋,蚝油、胡椒、以及极具争议性的味精和鸡精.....

有的人做菜从不放鸡精味精,因为有说法称: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

相对而言,鸡精比味精更健康,要吃就吃鸡精!

鸡精味精都不好,都不要吃了!

......

事实到底如何?今儿就重点和大家说说这“两精”的真相~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

早前,一直有说法称味精里添加了有毒添加剂,吃多了会致癌。

这可吓坏了不少人,纷纷将味精纳入调料黑名单,做菜煲汤再也不放味精了。

然而,味精简直比窦娥还冤,它很安全,不致癌!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进入胃以后,受胃酸的作用变成谷氨酸和钠分别被人体吸收。谷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一样,可以构成人体组织的蛋白质,钠也是我们身体需要的元素。

而味精致癌的说法源于:

谷氨酸钠加热至120℃以上时会失水,变成焦谷氨酸钠,此时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对人体有些不良作用。

而这个焦谷氨酸钠,就是传说中的致癌物质。

事实上,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焦谷氨酸钠致癌。

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认为,味精是一种食用安全的物质,除两岁以内婴幼儿的食品之外,可以添加于各种食品当中。

另外,所有的致癌物质,最终会不会致癌,与人体摄入的量有很大关系。

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味精摄取的明确限量:每人每公斤体重,每天谷氨酸钠的摄入量不超过120毫克就是安全的。

以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计,只要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超过7.2克,便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健康的影响。

而7.2克味精比膳食指南建议的6克盐的摄入量还多,很显然,它的日常用量基本不大可能达到7.2克。

味精其实是天然食品?

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炼出谷氨酸钠,第二年,铃木三郎助将其商品化,取名为“味之素”,开始销售,这就是最原始的味精。

最开始的时候,用面筋作原料,加入盐酸水解生产味精,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木下祝郎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

后来,发酵法后来居上,取代了水解法,但是两种方法生产处的味精成分是一样的。

国外一般用糖、蜜作为原料,我国用粮食作物,比如大米或是玉米来生产味精。

所以说,味精是利用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淀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种天然食品,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化工合成制品。

鸡精是升级版的味精

自从有了味精致癌论后,许多人都对味精产生了恐惧,但做菜不放味精,又有些人觉得不鲜。

于是,鸡精便诞生了,它有着和味精一样调鲜作用,却宣称比味精更健康。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鸡精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液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而是升级版的味精,它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和盐。

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在此基础上,鸡精还加入10%以上的盐及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是味精的换代产品。

由于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因此它与味精的安全性相仿。

鸡精VS味精,到底选哪个?

在鲜味方面,鸡精调鲜效率更高

味精可使菜味鲜美,但味道较单一。

与味精比较,同样的用量,鸡精煮出来的菜,味道会更鲜美一些。

做菜放了鸡精后,就要少放盐

鸡精本身含有10%的食盐,如果在炒菜和做汤时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相应减少。如果已经加到合适的咸味,再放鸡精,对于需要控制盐分的人来说,可能会不利于健康。

鸡精味精虽无毒,但烹饪有讲究:

(1)谷氨酸钠在高温时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容易失去鲜味。因此,烹调时不要加入味精鸡精后长时间焖煮,或者爆炒,应在菜肴快出锅时加入。

(2)不宜在烹调酸性食物中添加鸡精味精,如糖醋鱼或排骨、醋熘白菜等,因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热,更容易产生焦谷氨酸钠,使菜肴走味。

凉拌菜可以使用,但宜先溶解后再加入,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为80多摄氏度,低于此温度难以溶解。

(3)孕妇应少吃或不吃味精和鸡精,婴幼儿也应尽量不吃味精和鸡精。

自制天然的增鲜剂

不想吃味精和鸡精,那有什么办法给食物增鲜呢?

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天然食物自制味精,不但能起到增鲜提味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营养,值得一试!

将虾皮用流动的清水洗3次以上,将锅烧热不加油,放入虾皮小火炒干后晾凉,用擀面杖磨碎成末即可。

在盆中放水加入适量淀粉,放入蘑菇清洗后,掰成块状,用微波炉烘干后晾凉,用搅拌机磨成粉末即可。

由于黄豆有豆腥味,把黄豆放入锅中翻炒可去除腥味,晾凉后用搅拌机打成粉末,可用于烹饪肉类的食物中替代味精。

将干贝香菇洗净,掰成小块,热锅烘干后晾凉,加入少量冰糖用搅拌机打成粉末即可。

味精和鸡精是安全的调味品,它能让食物变得更鲜美。在日常烹饪中,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一点,完全没问题。

做菜时,可以用味精替代部分盐,保证菜品风味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钠的摄入。但是,同样也不要吃得太多。

鸡精跟鸡有关系吗?

如果是按国家的规定,正规生产的鸡精,它和鸡和鸡还是有一点关系的。它是以味精、食用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干燥加工而成,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

简单的说: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助鲜的核苷酸制成的。可以用于使用味精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羹、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鸡精虽然鲜美但几乎没有营养。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