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成创新610910净值多少
大成创新成长混合(基金代码160910,中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积极的投资者)2015年10月12日单位净值为1.0200元;而今天的基金净值需要等到晚上才会更新。
基金的累计净值在一个时间段变少,是否说明该基金已处于亏损?
可以分两种方式,一种是买卖场内交易型基金,除了节假日之外,每周1-5的交易时间是上午9:30分-11:30分,下午1:30-3点钟。场外申购和赎回在网上随时都可以进行操作,不过如果在交易时段的下午3点钟之前按当日的净值算,之后按第二天的净值算。
太惨了!上半年280只基金份额腰斩大量基金跌破清盘线!
【导读】截至6月底,超过200只公募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线,基金迷你化加深之下,清盘压力也日益增大。
中国基金报刘宇辉
今年上半年,不少打新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出现较大规模的净赎回,多达280只基金半年净赎回比例超过50%,惨遭腰斩,不少基金近乎被赎光。基金数量大幅增长和基金规模整体缩水,使得基金平均规模继续下跌,截至6月底,超过200只公募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线,基金迷你化加深之下,清盘压力也日益增大。
280只基金半年净赎回超50%百只暴跌八成!
不少基金出现惊人赎回是上半年基金行业最令人关注的大事件,其中以打新基金、债券基金和部分货币基金最为集中。根据天相投顾对上半年基金申购赎回情况的统计显示,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上半年分别净赎回2917亿份和2323亿份,成为上半年基金赎回的两大主力品种。
而从单只基金份额变化看,可谓冰火两重天。共有多达500只基金上半年净赎回比例超过30%,呈现大赎回态势。其中,多达280只基金半年时间份额缩水过半,以打新和债券投资为主的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基金成为大赎回的重灾区。超过100只基金半年净赎回超过80%,即6月底份额只有去年底份额的两成。
公募基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赎回比例是极为罕见的。基金君注意到,不少基金去年底还有几十亿份,但到了今年6月底,往往已经只有几千万份,机构资金大赎回过后,这些基金只剩下一点零头,并几乎全部沦为迷你基金,运作艰难。
分析人士认为,出现这种异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去年基金公司大量发行了以打新为主要策略的绝对收益基金,迎合机构理财资金的需求,但今年开始打新规则变更,打新基金优势几乎丧失殆尽,打新收益一落千丈和去年比不可同日而语。在这种情况下,机构资金纷纷大举撤资酿成批量基金巨额赎回惨剧。
清盘危机!逾200只基金跌破清盘线
一方面是打新混合基金和部分货币基金的大赎回,另一方面则是股市下跌和基金数量继续猛增,使得基金平均规模继续走低,基金迷你化加深。
日前公布完毕的公募基金年中规模显示,截至6月底,3000余只公募基金总净值规模为7.96万亿元,平均规模超过25亿元,但如果剔除掉其中230只货币基金4.23万亿元的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总净值规模仅有3.73万亿元,非货币基金平均规模仅为13.11亿元,再创新低。
从各类基金规模分布看,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其中有116只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大关,而这些百亿基金甚至千亿基金大多数为货币市场基金,汇添富医疗服务、易方达新丝路等是少数几只百亿主动偏股基金。有三分之一的基金净值规模介入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而接近2000只基金净值规模在10亿元之下。
而以2亿元的成立门槛为界,截至6月底,共有786只基金净值规模跌破2亿元大关,进入典型的迷你基金行列,迷你基金数量占比达到四分之一。这当中共有229只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红线,占基金总数的7.5%。
而在这些跌破清盘线的基金中,有54只规模不足2000万元,规模比清盘线少了六成,属于“深度跌破”。规模最小的三只基金净值分别只有73.51万元、143.27万元和249.69万元,如果没有新增资金流入,清盘或许是这些重度迷你基金最终的命运。
按照现行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根据基金君统计,今年上半年共计有9只基金因为触发清盘条款或通过持有人大会表决而终止合同,另有3只基金正在就清盘议案进行持有人大会表决。由于规模跌破清盘线基金数量过于庞大,基金清盘压力山大,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僵尸基金走上清盘道路。
这些基金公司迷你基金最严重
最后,附上各家基金公司今年中期旗下规模不足5000万元基金情况。其中,天弘基金去年集中发行了10余只发起式指数基金,受到股灾影响,目前多数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华安基金、鹏华基金和信诚基金迷你基金数量也较为集中,处置压力较大。指数型基金是重灾区。
我们还有这些小伙伴
《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标。
159只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医药、价值风格基金出人意料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
今年以来,指数涨而基金不涨几乎成了基民的心病。
3000点买的基金,到了3400点却依然亏损,这样的现象也数不胜数。
但在这样剧烈分化的市场中,却有一批基金悄悄地创了新高。
甚至于,今年创历史新高的基金还为数不少。
那就和投资报一起来看看,其中有没有你的那只基金吧!
159只“老基金”
今年净值创历史新高
六里投资报统计显示,截至5月30日,在今年之前成立的主动型权益基金(今年一季报股票仓位高于50%)中,有372只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在今年内创下历史新高。
这其中,有213只基金成立于2022年,对于这些成立时日尚短的基金来说,净值的历史新高说服力有限。
不少新基金的净值在市场反弹中走高,而在后续的震荡中,净值又跌回了水下。
相比于新基,成立一年以上、完整经历了2022年下行市场的“老基金”们再创新高显然更有说服力。
投资报统计显示,159只成立于2021年底前的基金在今年创下了复权单位净值的历史新高。
创新高基金今年涨幅前20名,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5.30,制图:投资报,下同。
七成新高基金2022年
跌幅在10%以内
从这159只“老基金”的整体情况来看,想要不断创下净值新高,一大“法宝”就是要跌得少。
绝大多数今年的新高基金,在去年都没有遭受太剧烈的“毒打”——
七成以上的新高基金2022年全年的跌幅控制在了10%以内,
甚至有57只基金去年全年是正收益。
这57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有5.5%,有40只仍实现正收益,几只负收益的基金跌幅也不大。
而去年跌幅在10%以内的58只新高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也有4.2%,其中39只今年以来为正收益。
这些创新高基金也不全靠单压AI赛道,比如今年非常受市场追捧的周海栋,他管理的4只基金在今年3、4月份可谓连创新高。
华商甄选回报、华商新趋势优选等4只基金在去年就均为正收益,华商甄选回报更是全年收益率高达20%。
在去年年报时,周海栋的第一大重仓为有色金属,同时增加了在计算机和医*两大处于历史底部板块上的配置。
今年以来,计算机迅速上涨不说,医*也有所反弹,而周海栋拿得最重的紫金矿业在四月份差一点突破股价前高。
可以说,周海栋的基金净值新高是行业与选股上的共同作用。
19只基金
V型反弹创新高
也有19只基金,即便去年跌幅超过20%,但凭借今年的涨幅,依然爬出了“深坑”,实现净值的重登顶。
可以说,去年跌得多的基金今年还想创新高,重仓TMT几乎是必然。
这些跌幅超过20%的基金普遍在2022年内回撤巨大,其中几只基金净值跌幅甚至超过40%,距离腰斩仅一步之遥,
而腰斩的基金不说创新高,想要涨回原点就要100%的涨幅。
而今年能实现如此巨大涨幅的板块,也只有AI相关的TMT和电子行业。
投资报统计的数据显示,这19只基金,除西部利得2只基金之外,其余17只基金在2022年年报时的第一大重仓行业都是TMT三大行业或者电子。
而西部利得的这两只基金,在今年AI崛起后也迅速向TMT上切换,到一季度时,这两只基金的重仓就都已经换成了TMT。
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大基金公司旗下的文体主题基金。
比如唐能管理的银华体育文化;
这只基金在去年跌幅高达35.61%,但由于重仓股几乎全在计算机和传媒领域,今年净值可谓一路飞速上涨。
如果计算这只基金从去年10月低点到今年4月高点的净值变化,这只基金的涨幅高达90%!
同样的例子还有蔡嵩松管理的两只基金——诺安优化配置和诺安积极回报。
这两只基金在2022年跌幅也在-25%左右,但今年借数字经济与AI之力,净值一路猛涨,诺安积极回报更是一度成为今年涨幅最高的基金。
医*基金逆势创新高
文体主题基金的大涨引人注目,但少有投资者注意到,有些医*基金也在不知不觉中创了历史新高。
事实上,如果把今年创新高的159只基金在2022年报时的第一大重仓行业拉出来看,其中有27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是医*。
当然,这27只基金并非全部都是医*主题基金,有全市场基金将医*作为第一大重仓行业。
先来说医*主题基金。
马牧青管理的建信医疗健康行业、易小金管理的财通资管健康产业等,在今年都实现了正收益,基金净值也都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涨势最猛的医*基金,非红土创新医疗保健莫属。
这只基金去年取得了1.85%的正收益,今年以来又实现了41.01%的回报。
从持仓来看,重仓中*是这一基金能实现高收益的主要原因,而中*可以说是去年下半年医*板块反弹以来“最靓的仔”。
从去年9月份低点反弹以来,中*指数涨超45%,在医*诸多子行业中一枝独秀。
而从2022年年报来看,红土创新医疗保健的持仓中,中*的持仓达到了七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红土创新医疗保健的基金经理盖俊龙并非纯粹的医*基金经理。
盖俊龙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红土创新优选,是一只全市场基金,过往持仓上更偏重制造业,基本没有在医*上的持仓。
这只基金的过往业绩也不错,从2018年12月起至今任职年化超20%。
另一位共管的基金经理廖星昊是医*研究员出身,2021年11月加入共同管理这只基金后,基金开始转向现在重仓中*的风格。
从图上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廖星昊任职后,红土创新医疗保健的超额收益开始了稳步上行。
当然,也有一些基金,不靠单压中*也涨得很好。
比如易小金管理的财通资管健康产业、张韡管理的汇添富达欣、万民远管理的融通鑫新成长,
这些基金在持仓的子行业上都相对均衡,即便有少数的中*持仓,占比也不算高。
易小金的财通资管健康产业在2022年和今年以来都是正收益,在医*基金中属于非常不错的成绩。
此外,还有一些全市场基金在医*上的配置非常重。
比如于洋管理的富国阿尔法,根据2022年年报持仓,第一大重仓行业即为医*生物,配置的权重超过40%。
于洋过往也是富国基金旗下优秀的医*基金经理,目前虽然管理全市场基金,但医*仍在其核心能力圈中,
除了在中*上有所收获外,于洋还重仓了同花顺、中国移动和金山办公,可以说是同时踩上了AI、中特估、中*的节奏。
价值型基金创新高
不仅靠中特估
隐藏在诸多新高基金中的,除了医*,还有价值风格的基金们。
包括姜诚、鲍无可、徐彦、丘栋荣、林英睿等几位价值型基金经理,旗下都有基金在今年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价值风格基金今年创新高的理由可能和市场的普遍认知有所不同,这些基金的收益来源有不少都与中特估关系不大。
先来说林英睿,林英睿的基金新高仿佛“蜻蜓点水”,不是连续突破,而是净值在高位震荡。
从林英睿的持仓来看,无论年报还是一季报,林英睿的持仓中航空股占大头,还有一部分银行。
无论航空还是银行今年的表现都欠佳,尤其是航空股的股价跌幅都不小。
之所以能力挽狂澜甚至创新高,主要在于其持仓中有一部分的传媒,在今年贡献不小。
比如林英睿创新高的这两只基金,广发聚富和广发价值领领先都重仓了华策影视,华策影视的股价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高点时涨幅超70%。
可以说,林英睿的这两只基金能创新高与重仓股中的传媒不无相关,反而与中特估关系不大。
除了林英睿,景顺长城的鲍无可也在传媒上多有重仓。
从年报持仓来看,鲍无可的组合中,传媒的权重排在第二位,通信排在第三位,这两个行业上占比都达到了10个点以上。
同时,从个股方面来看,鲍无可不仅搭上了TMT的势头,同时也踩在了中特估的风口上——
鲍无可重仓的中国移动、中石油、中海油都是典型的中特估标的,今年以来都涨幅不小。
这也是鲍无可管理的全部六只基金都能够在3、4月份屡创新高的原因。
另外,全部在管基金都创了历史新高的一位基金经理是大成旗下的徐彦。
这是一位价值型老将,在选股上灵活度很高,持仓中甚至有寒武纪这种未盈利的成长股。
从持仓行业来讲,徐彦的持仓是比较分散的,
仅第一大行业交运配了10个点以上,第二大行业通信、第四大行业电子只有7、8个点。
但这三个行业中,徐彦所选择的标的都在今年表现较好。
比如交运中的广深铁路,今年以来涨超50%;
通信中的中兴通讯,徐彦同时买了A股和H股,均涨超30%;
电子中的寒武纪更不必说,涨幅近300%,还有买得更重的工业富联,涨幅也有近80%。
可以说,虽然是价值老将,但徐彦的6只基金全部连创新高和中特估关系不大,主要是选到了牛股。
176只指数基金净值创新高
TMT、中特估ETF成大赢家
今年之前上市的指数基金中,有176只创下基金复权单位净值的历史新高。
如果同样去掉2022年成立的基金,创下新高的指数基金仅剩61只。
这61只创新高的指数基金基本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类与TMT相关,
游戏传媒、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指数基金今年涨幅普遍名列前茅。
另一类则与中特估相关,
比如央企共赢ETF、红利低波50ETF、央企创新ETF,
这些指数基金的涨幅虽不如TMT巨大,但同样有不少基金创下历史新高。
而除去这两大类以外,我们从今年新高的指数基金中也能看到一些特别的面孔。
比如,易方达旗下的标普信息科技LOF。
这只基金跟踪的是标普500信息科技指数,包含所有标普500成分股中行业为信息科技的公司。
也就是说,相当于对美国最为顶尖的IT公司进行了指数的跟踪。
从其今年一季报持仓也能看到,这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包括苹果、微软、英伟达、德州仪器、超威半导体等,
这一轮AI行情中最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均在其中。
开年以来,这只指数基金几乎一路走高,今年以来收益达33.64%,复权净值也已经突破了此前在2021年年底的高点。
另外,从ETF这个品类来看,今年之前上市的ETF中,有75只创下ETF收盘价的历史新高。
如果同样排除掉2022年上市的ETF,创下新高的ETF还剩34只。
而今年表现最好的ETF几乎被TMT包揽。
3只游戏ETF涨幅均超70%,传媒ETF涨幅也有40%,3只云计算ETF涨幅有36%,4只大数据ETF的涨幅也都在20%以上。
相比之下,即使是涨幅最高的文体主题主动基金也要较游戏ETF逊色一筹。
可以说,TMT相关的ETF成为了今年最大的赢家。
-结语-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投资报发布的、未标原创的,可直接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和作者。
大成创新今年分红每股分多少?
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大成创新今年的分红每股为0.5元。原因是公司在今年实现了良好的业绩表现,在财务方面也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因此可以给予投资者高额的分红回报。据我所知,这一分红数额也是公司历史上分红数额较高的一次。此外,这次分红也反映了公司对股东的信心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股东要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收益。同时,也建议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进行谨慎投资。
大成创新基金1.232元买了10000元现在出来还剩多少钱
目前价格0.738元,较你的那个价格跌了5毛多,亏损达到40%,估计你这一万也就剩下6000多点而已了。可见基金投资的风险。
2007年8月22日大成创新成长基金净值是多少
大成创新成长混合基金(160910)2007-08-22基金净值1.2190元。
大成创新基金如何?
08年上半年估计涨幅不会很大,全年可能20%左右。
大成创新成长基金股票投资比例范围为基金资产的40%-95%,是高风险性基金。
如果你是高风险投资者,可选择大成创新
买基金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定,不能只听别人说,基金不是存款,也不是股票,基金是种理财产品,每个产品的风格都不同,选择时要甚重。
基金净值怎么突然少了那么多
基金分红了工银核心价值混合a(481001)权益登记日红利发放日每份分红(元)2016-01-192016-01-200.0780
好消息来了!500多只基金把2018亏的钱全部赚回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应尤佳
在今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有3成主动权益类基金补回了2018年全年损失。在全部可比的1576只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共有543只基金已经把2018跌掉的净值给涨回来了,占比34.5%。
今年以来,受益于股票市场的持续回暖,公募基金净值持续“飙涨”,在最近两个多月时间里,涨幅最高的部分基金已经获得了超过50%的收益,相比之下,2018年是一个权益基金集体“熄火”的年份,股票型与偏股型基金无一实现正收益,全年净值回撤在40%以上的基金不少。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部分业绩出众的基金,在去年尽量“少亏”的情况下,已经完全补回了业绩损失。而成绩好的基金自2018年年初以来已赚超30%,甚至有灵活配置型基金已获得超过40%的收益。但是也有一些一些基金在去年净值巨幅回撤之下,今年净值虽有所上涨,但离填平损失依然还有很远的距离。
3成基金已“解套”
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初至2019年3月18日,在将各份额合并计算并剔除转型基金的情况下,在所有可比的23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59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25%,在可比的47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157只取得了正收益,占比约32.8%。在2018年净值下跌的86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327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38%。
总体来看,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共有543只基金赚回2018年损失,占比34.5%。
从股票和偏股型基金的整体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5.2%,而去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为-25.16%,综合下来,从2018年以来至今,收益率为-5.17%。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情况也很相近。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3.86%,而去年的收益率为-23.99%,自2018年至今,平均收益率为-4.17%。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情况更好,虽然灵活配置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略低,为19.8%,但是去年的平均跌幅也较低,为18.4%,一年多来的收益率为-2.85%。总的来看,离整体“解套”为期不远。
部分基金已取得可观收益
更重要的是,那些“跑得快”的基金收益率已经相当可观。
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4只基金自2018年初以来已经获得了20%以上的收益。其中万家消费成长的收益率最高,达到25.31%,前海开源再融资主题、中欧电子信息产业基金、上投摩根医疗健康收益率也均超过20%。
普通股票型基金2018年以来的收益排名
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成绩更好,共有8只基金自2018年以来获得超过20%以上的收益率。其中,交银阿尔法获得了30.15%的收益,是股票和偏股型基金中区间收益最高的产品。而大成景恒A、兴全商业模式优选、万家行业优选以及交银先锋也都获得了超过25%以上的收益水平。
偏股混合型基金2018年以来的收益排名
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跑出的“牛基”更多。国泰融安多策略自2018年至今回报高达40.67%,还有4只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基金以及交银科技创新也均获得了超过30%的收益。2018年初至今,共有18只基金取得了超过20%的回报。
灵活配置型基金2018年以来的收益排名
低回撤才有更好长期业绩
从这些名列前茅的基金情况来看,大多是去年跌幅较少的基金。交银阿尔法去年仅下跌0.4%,为去年的同类冠军,而今年以来该基金又已经获得超过30%的收益,因而成绩斐然。
从所有这些一年多来获得正收益的基金来看,大部分基金去年的跌幅在20%以内,只有少部分基金跌幅超过25%,而今年前两个多月的涨幅又特别高,才得以弥补回了去年的损失。所有跌幅在30%以上的基金,均未能弥补回前期净值回撤。去年还有不少跌幅在40%以上的基金,这些基金目前大多还有20%以上的跌幅,部分基金的仍跌30%以上。
一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今年股票市场开*良好,要想获得较好的净值增长相对容易。“但是去年权益类基金遭遇单边熊市,几乎可谓全军覆没。”他表示,“对于去年亏损幅度能够控制在20%以内的基金而言,今年要想弥补去年的损失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去年有不少下跌幅度超过30%乃至40%的基金,那些基金可能需要用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弥补回损失。”
他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控制回撤、尽可能降低亏损,对于公募基金的长期业绩而言尤为重要。
(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最新交易日数据为2019年3月18日数据)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