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医药生产什么产品(未名医*是主板上市吗)

2023-11-24 08:58:20 59 0

未名医*是主板上市吗

未名医*股票代码002581,是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非主板。

科兴生物与科兴中维的关系?

科兴生物和科兴中维是兄弟,同一个大股东控股,未名医*持有26%科兴生物的股权,是科兴生物的第二大股东。科兴中维只有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没有疫苗的生产和销售。科兴生物则负责疫苗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也参与了研发。这就是这两大公司的关系。

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有限公司是1992-12-18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高新北二道18号。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192210976J,业法人王梅,目前业处于开业状态。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经营生物工程产品(包括基因重组小容量注射剂)(凭深南环批[2008]51784号生产,《*品生产许可证》粤20110141经营,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从事货物、技术进出口(不含分销、国家专营专控商品)。^。本省范围内,当前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业信用查看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未名医药前景怎么样?

核心竞争力:规模优势公司本部是一家拥有十余年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验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首创“废气氢氰酸法”生产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新工艺,属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公司目前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总产能国内排名第一,也是全球主要生产供应商之一。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医*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第一个产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是世界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品,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率先产业化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公司子公司天津未名,拥有国内规模最大、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组成的干扰素冻干粉针剂和预罐装玻璃注射器注射液生产线。核心竞争力:品牌优势公司产品“恩经复”在全国生物制*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曾先后获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06)、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007)、福建省著名商标(2010)、厦门优质品牌(2012)等一系列荣誉。在神经创伤治疗领域,恩经复已奠定了“安全有效”的学术地位,还被收录到卫生部医政司《临床路径治疗*物释义》系列丛书,在神经外科、骨科、皮肤性病科神经损伤疾病相关病种的治疗方案中,更进一步确立了恩经复对神经损伤的的治疗作用。核心竞争力:市场渠道优势公司本部目前已与全球主要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用户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成为先正达、拜耳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供应商,与新和成、新华制*、联化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名医*有限公司坚持以办事处为主,代理商为辅的营销模式,组建和培育了自己的营销团队,具有较强的终端医院掌控能力,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本部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公司本部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氢氰酸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省氢氰酸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子公司未名医*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物研发体系,建立了多个生物*物研发平台,现有6,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大量进口精密仪器设备,主要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系列产品、细胞因子和多肽*物的研究。

未名医药核心产品收入5年下滑85%销售费锐降32%仍“吞噬”全部营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金度

一个月内,未名医*(002581.SZ)“莫名其妙”收获8个涨停板,让企业站在聚光灯下。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5年来,未名医*营业收入减少78.1%,净利润陷入“饥一顿饱一顿”模式。其中,公司核心产品恩经复营业收入5年间减少了84.78%,严重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

此外,2020年年报显示,未名医*的销售费用达2.86亿元,同比下滑32.24%,但与2.77亿元营业收入相比甚至超过了941万元,占营收的比率为103.40%。

股价异常时股东减持

净利陷入“饥一顿饱一顿”

新产品未列出营收数据

更多精彩新闻请扫描下载

长江商报新闻APP

长江驱动力 经济风向标

独家深度推荐:

袁隆平“卖名字”促杂交水稻走出国门 隆平高科继承遗志力圆“覆盖全球梦”

美的集团136亿两轮回购股价仍跌20%何享健抛16亿增持计划或为市值管理

云南富豪任怀灿踩“环保红线”6年不改财富跌落旗下七彩云南IPO仍无进展

华谊兄弟49亿豪购酿苦果 三年累亏62亿债务达30亿

泛海控股巨亏46亿又遇债务纠纷 卢志强百亿回血难解渴急寻“白衣骑士”

“1亿发债8000万买回”的未名医药:大存大贷,业绩暴降,实控人股份全部冻结

-Tips:下载【市值风云APP】,精彩内容抢先看--

作者 |文行者

流程编辑| 小白

前言

A股市场有一个人,曾经历过两次失败的IPO,失败原因皆因上市前临门一脚被人举报。而在三闯IPO终获成功之际,却在上市后的第三天自杀。

他就是万昌科技原实控人高庆昌。

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对其自杀行为心生疑窦。

更奇怪的是,万昌科技上市后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却在上市三年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将壳资源卖给未名医药,变身医药厂商;更有外资股东在复牌前低价出货,早早放弃了股价翻倍带来的红利。

2019年8月底,未名医药负成本融资折价购买自家债券,在A股市场中尚属首次,一时间引起市场热议。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还有哪些奇特之处呢?

一、未名医药借壳上市

1、反向收购

未名医药(002581.SZ),成立于2000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曾用名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昌科技”),原本做的是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的生意,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药业。

万昌科技当时是国内最大的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生产供应商,上市后业绩表现得还不错,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且连续盈利,却在上市三年后,也就是2014年4月份宣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引起舆论沸腾。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卖壳要么经营不善,形势所迫;要么是外来资本收购条件优厚,利益所趋。而万昌科技的大股东在盈利稳健时将控制权拱手让人,且受制于股权锁定期无法立即套现,这种操作实在让人怀疑。

2015年9月,万昌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被反向收购,控制权发生变更。未名集团(全称为“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母公司,潘爱华及其一直行动人杨晓敏、罗德顺、赵芙蓉成为了万昌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同年,公司改名为山东未名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未名医药”)。

未名医药借壳上市后,因主营业务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的研发生产转向生物制品,被划分到医药制造业。

2、股权结构变动

未名医药在上位后重点干了两件事,一是掌握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把董监高通通换了一拨(真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二是业务板块的调整,把母公司项下的全部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划转至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未名天源,由其承接原万昌科技的所有经营活动。

从此,未名医药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经营格局,由全资子公司未名天源主营医药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业务,由全资子公司未名医药有限公司主营生物医药制造业务。

在未名医药参控股的公司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科兴”),曾连续两年导致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个后面再讲。

二、业绩突变

1、营收大幅波动

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业务是万昌科技的老牌业务,未名天源承继了原万昌科技的所有资源以及十余年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验。

没想到该业务板块在权力易手后日渐颓废,再无往日盛景。

2018年5月8日起未名天源更是全面停产。虽然未名天源所处良乡工业园地块被列入淄博火车站南广场改造项目第二批搬迁范围,但是截至2018年年度审计报告日(2019年4月23日)公司都未收到正式的征迁通知。

在这之前就早早停产、遣散工人,恐怕就不是一句政府征迁需要所能解释的了,更何况2017年度未名天源还宣布完成了技术中心升级改造和苯并二醇项目的投资建设。

总体来看,未名医药借壳上市后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净利润更是高达4.17亿元。

多少人经历辉煌之后只能惨淡收场。未名医药的辉煌止步于2016年,2017年公司的业绩略有下滑,2018年则直接进入亏损状态。

单位:万元

关于2018年未名医药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在年报中指出,主要是由于在国家整体医保控费、招标限价等多项医改政策影响下,整个神经生长因子市场出现了下滑趋势,公司的业务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下行压力。

此外,2017年以前公司的净利润不断创历史新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看着同样让人赏心悦目。不过,2018年未名医药的业绩变脸有点大,净利润亏损近1亿元,同比下滑123.60%。

2、业务分化

虽然未名天源的停产有政府要求原因,但是未名医药业绩的严重下滑真的能全部归咎于客观原因吗?

分行业来看,2016年未名医药的生物制品制造业收入达到了8.8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2%;2018年营收却是大幅下跌,同比下降27%。

分产品来看,未名医药借壳上市后,恩经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安福隆(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成为了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

恩经复是未名医药的主打产品,所创造的销售收入占未名医药总营收的比重长期高达60%以上。2018年,恩经复和安福隆两者的营收合计占到了总营收的95%。

3、毛利畸高

尽管未名医药的销售业绩不容乐观,但是销售毛利率依然保持在高位。

在公司还叫万昌科技的时候,其销售毛利率就比同行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被并购后,主营业务性质发生了变化,毛利率升至80%以上,仍比同行高出许多。

(备注:由于未名医药在2015年内行业分类发生变化,上图分别取对应行业的财务指标中位数代表行业水平,下同。)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并不止未名医药一家生产,除了未名医药的恩经复之外,还有舒泰神药业生产的苏肽生,丽珠集团生产的丽康乐,海特生物生产的金路捷,等等。

这些上市公司的影响力不输给未名医药,而且,从同规格产品的价格来看(网查价格),未名医药并不占优势。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未名医药取得超乎同行的毛利率?

4、销售费用激增

(1)销售费用比重畸高

原因之一恐怕是异乎寻常的销售费用。

当公司还叫万昌科技的时候,销售费用还不到1300万元(2014年);但是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药业转变为医药制造业,未名医药的销售费用就猛增到3.47亿元(2015年),从此居高不下。

可怕的是,2018年销售额大幅下降,销售费用反而创造历史新高,金额高达3.95亿元,占到了营业收入的59%;2019年销售收入更是占到了营业收入的64%。

药企的销售费用原本就比一般行业要高得多,未名医药的销售费用占比更是远远高于同业药企。

(2)不言而喻的学术推广费

根据2018年年报,在销售费用中“市场开发与学术推广费”高达2.7亿元。

市场开发费一般包括广告费、宣传费、交际应酬费等。学术推广,一般而言是召开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及交流会,帮助医生准确了解药品适应性和作用机理,在临床上使用起来更有针对性,这是得到手握处方权的医生群体认可的重要途径。

由于处方药要由医生出具处方才能销售到患者手中,学术营销模式备受药企青睐。

且不论药企的销售费用比重普遍远高于其他行业,单从未名医药市场开发与学术推广费金额来看,这项开支恐怕早已变质。

2018年年报披露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高达8.57亿元,而同年公司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职工薪酬和税费方面支付的现金合计才2.56亿元。

具体地,“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除销售费用外,竟然还有高达4个亿往来支付的现金。

里面到底是个啥风云君也不好臆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三、大存大贷

近期爆雷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均存在“大存大贷”的财务特征,广为投资者诟病,这一现象在未名医药的财报中也同样存在。

1、账上躺着十几亿

2018年年报显示,未名医药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46亿元,同时,在“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还列示了1.3亿元的定期存款。

至于这项定期存款为何放在其他流动资产,财报未作说明。

从历年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的情况可以看出,未名医药是相当有钱,除了2016年外,公司这些年账上躺的钱都超过了当年的营业收入。

单从金额来看,2018年货币资金平均余额(期初与期末余额的均值)是营业收入的2.3倍。

话说未名医药咋这么有钱呢?

不算2015年合并范围的扩大,这些钱主要来源于两次募资,一次是2011年的IPO,另一次是2017年发行了总额8个亿的“17未名债”——由于募投项目没怎么落地,钱也就放账上了。

此外,财报显示未名医药受限的货币资金很少,最多的时候才三百多万。也就是说,公司有大把的钱可支配。

2、放着存款不用,借款不少

2014年及以前,公司都没啥借款。

公司的借款的增加,是从2017年开始的。2017年,未名医药发行了一项公司债“17未名债”(没错,就是因低于票面价回购引起网上热议的那个),发行规模为8亿元,拟用于公司参与收购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补充流动资金。

当然,这事儿最后黄了,潘爱华和尹卫东两个人也闹翻了,科兴控股股权之争的大戏读者们可以上网搜索查看。

不过,事儿不成,发债的钱也退不了。

同年,未名医药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借款1亿元,由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这个钱到底是用来干啥的,财报上没说。

3、利息收入相对较低

一方面,未名医药每年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均高于有息负债期末余额,且差额巨大,说明公司的资金是充裕的;另一方面,有息负债伴随着的是利息支出,而存款利率是低于借款利率的。

未名医药的这波操作实在让人费解。

同时,风云君发现未名医药的利息收入与存款金额不匹配。

2018年度,未名医药可支配资金(货币资金+其他流动资产定期存款-受限资金)的平均余额为17.42亿元,利息收入3,256.37万元;反观2019年上半年,可支配资金平均余额14.84亿元,半年的利息收入就有3,337.47万元。

2019年上半年未名医药账上躺着的钱比2018年少,但是半年的利息收入反而超过了2018年全年。

四、其他问题

1、对北京科兴的投资收益

未名医药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被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就在于参股子公司北京科兴不配合审计,未名医药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无法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支持。

未名医药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2018年度对北京科兴确认了1.26亿元的投资收益。而2018年未名医药的净利润为-9,255.68万元,该项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的影响重大。

此外,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也无从知晓。

2、商誉减值

未名医药借壳上市后,就将原万昌科技项下的全部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划转至全资子公司未名天源,同时,因反向购买形成的商誉也转移到了未名天源。

2018年,因未名天源停产,对全部商誉计提减值损失,金额高达1.62亿元。同年,未名天源将设备作价入股淄博鲁华天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3%;鲁华泓锦控股52%。

未名天源,你这是要放弃老本行啊?

关于未名天源停产的事项,2018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表明:

(1)淄博市政府于2017年底启动淄博火车站南广场改造项目,未名天源所处良乡工业园地块被列入第二批搬迁范围;

(2)由于公司生产所用主要原料之一氢氰酸的上游供应商中石化齐鲁分公司腈纶厂南厂停产,公司主要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氢氰酸无法采购供应。

因而公司从2018年5月8日起实施全面停产。

不过,2018年年报显示,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征迁通告属于广义通告,截止审计报告日未名天源未收到正式征迁通知等信息。此外,氢氰酸并不属于垄断行业,相关生产企业遍布全国各省市,以原供应商停产为由未免过于牵强。

3、CMO生产基地迟迟未投产

根据2018年年报,未名天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在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合肥未名,投资兴建CMO项目。

医药CMO(ContractManufactureOrganization),即医药生产外包服务,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包括临床和商业化阶段的药物制备和工艺开发,涉及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以及包装等服务。

从产业链上来看,CMO上游为精细化工行业或生物制剂行业,主要将化学原料等生产成中间体或制剂及生物药原料,服务于下游制药公司。

未名天源转行干起了医药服务,在逻辑上倒还能理解。只不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2018年8月,未名天源全资下属子公司合肥北大未名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未名”)购买安徽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未名”)尚未安装的全新医药生产设备793台套,含税交易价值人民币13,688.01万元。

同时,合肥未名受让及承接安徽未名医药CMO生产基地之在建工程项目,合同总价人民币20,206.99万元。

上市公司花了3.39亿元从未名集团买来设备及CMO生产基地的在建工程项目。截至2018年底,CMO生产基地工程进度为90%,到了2019年上半年,项目的工程进度为92%。

CMO生产基地进度缓慢,迟迟未能投产,显然跟公司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提及的“可以加快CMO生产线的建设,节约时间成本,尽旱形成生产能力”是矛盾的,这也难免让人怀疑这项关联交易可能存在利益上的输送。

4、股权悉数质押

2019年3月21日,未名医药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的公告,说明未名集团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177,235,124股被上海金融法院轮候冻结,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6.86%,占其所持有未名医药股份总数的100%。

根据2019年中报,不仅未名集团的股权被全数冻结,其他重要股东也未能幸免。至此,大股东和重要股东被冻结的股份合计达到了未名医药股份总数的38.57%。

控股股东股权被冻结的消息直接导致了今年3月份“17未名债”价格的暴跌,且在4月份至7月份长时间处于无量横盘状态,面值100元的债券市价在74元左右浮动。

不过,在8月28日事情发生了反转,未名医药发布《关于购买债券暨对外投资的公告》,拟使用不超过1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债券投资,通过深交所综合协议平台大宗交易购买不超过100万张(含)“17未名债”债券,购买价格为人民币80元/张。

未名医药快速在市场上吸足了眼球,“17未名债”的价格随之抬高。

未名医药折价回购自家债券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不过,公司账上躺着的钱实在太多,八千万也算不了什么吧?

结论

1亿债8000万还的未名医药,兼具了大存大贷、控股股东股权全数质押、利息收入比例相对较低等特征,还有很关键的北京科兴问题,这些都是引起我们关注的风险。

但是很多问题,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还是读者自己去分析吧。

今日市值风云app首发文章目录

《不一样的风云早报| 这些股票被纳入标普道琼斯指数(9.09)》

《风云海外动态| WeWork考虑大幅下调IPO估值;特斯拉证实将自主生产电池》

我们将逐步增加更多盘面信息分析模块;同时就相关产业政策动态、行业动态进行持续跟踪,敬请期待~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市值风云APP

买股之前搜一搜!

         下载APP继续撩...... 

北大医药股票和未名医药股票的关系?

未名医*,大股东是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北大医*,大股东是西南合成医*集团(北京大学控股)、北大医疗产业集团。都是北大控股的,即北大系。

未名医药前景怎么样?

核心竞争力:规模优势公司本部是一家拥有十余年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验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首创“废气氢氰酸法”生产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新工艺,属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公司目前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总产能国内排名第一,也是全球主要生产供应商之一。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医*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第一个产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是世界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品,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率先产业化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公司子公司天津未名,拥有国内规模最大、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组成的干扰素冻干粉针剂和预罐装玻璃注射器注射液生产线。核心竞争力:品牌优势公司产品“恩经复”在全国生物制*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曾先后获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06)、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007)、福建省著名商标(2010)、厦门优质品牌(2012)等一系列荣誉。在神经创伤治疗领域,恩经复已奠定了“安全有效”的学术地位,还被收录到卫生部医政司《临床路径治疗*物释义》系列丛书,在神经外科、骨科、皮肤性病科神经损伤疾病相关病种的治疗方案中,更进一步确立了恩经复对神经损伤的的治疗作用。核心竞争力:市场渠道优势公司本部目前已与全球主要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用户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成为先正达、拜耳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供应商,与新和成、新华制*、联化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名医*有限公司坚持以办事处为主,代理商为辅的营销模式,组建和培育了自己的营销团队,具有较强的终端医院掌控能力,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本部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公司本部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氢氰酸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省氢氰酸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子公司未名医*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物研发体系,建立了多个生物*物研发平台,现有6,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大量进口精密仪器设备,主要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系列产品、细胞因子和多肽*物的研究。

安徽未名生物医*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未名生物医*有限公司是2014-03-10在安徽省合肥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龙泉路8号未名医*产业园一期北区4号厂房。安徽未名生物医*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000928791112,企业法人潘爱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安徽未名生物医*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物技术研究、生物产品及相关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工程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以上经营范围涉及许可或资质的凭许可证和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经营)。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0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安徽未名生物医*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安徽未名生物医*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公司控制权惨烈争夺战:上市公司未名医药须赔偿北京科兴生物1540万元!

好课推荐:

一、破产重整案件热点难点解析暨破产管理人实务【贵阳11月19日-20日】

二、美国沃顿商学院:律师谈判与沟通技能高级研修课程

▲美国沃顿商学院首次专门为中国律师开发的专业权威课程,直击律师执业痛点!补强律师专业商务谈判能力,实现专业法律知识与专业谈判与沟通技能的完美融合,赢得客户信任!

▲全中文授课,全部课程原味原汁专业汉化,消除学习语言障碍!

▲线上课程结合线下强大学习辅助支持系统,完美解决当下网络课程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的痼疾,整整掌握谈判与沟通技能!

▲国内线下专业课程,均由前资深法官担任导师,授课立足业务实践,高屋建瓴深入分析经典案例,全面细致解析案例内在法律逻辑和法官裁判思维,使每一位学员养成正确的请求权思维和法律思维!

▲结业颁发美国沃顿商学院课程结业证书,成为沃顿商学院全球校友,尊享名校校友深厚资源!

美国沃顿商学院:律师谈判与沟通技能高级研修课程

科兴厂房被人为断电,导致疫苗受损,北京高院终审判决:“拉闸”一方要赔1540万元!

一场始于2018年4月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两家股东争夺控股权的纠纷近日迎来了一个“插曲”。

11月5日,山东未名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名医药”, 002581.SZ)发布公告称,北京市高院出具终审判决,维持北京四中院的判决, 对于未名医药方面因为拉电闸给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兴生物”)造成的疫苗产品损失,赔偿1540.4万元。

人为断电致科兴疫苗损失“拉闸”一方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未名”)11月2日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民终34号《民事判决书》。

公告称,2018年4月17日,北京科兴生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39号的办公楼及厂房的电源,被通过位于同一地址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配电室的总控开关人为切断,造成北京科兴生物当天在产品(疫苗)和断电前已结束生产但需于2018年4月17日在线生产的产品(疫苗)损失,共计市场价值1540.4万元。

于是北京科兴生物的另一股东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 科兴”)于 2018年5月11日把 未名医药、厦门未名、厦门未名委派到北京科兴生物担任董事长的 潘爱华都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双方在控股权的争夺上极其激烈。

2020年9月17日,北京四中院认为,事件起因是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厦门未名”)与香港科兴关于北京科兴生物控制权存在争议。拉闸断电给北京科兴生物造成损失,判决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生物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万元,支持了香港科兴的部分诉讼请求。

厦门未名不服提起上诉。北京市高院2022年10月31日依法作出判决,驳回 厦门未名的全部上诉请求,支持香港科兴的部分上诉请求。

北京市高院对北京市四中院查明的全部事实予以确认,认定 厦门未名关于2018年4月17日断电事故责任人是北大未名集团的上诉意见与事实相悖, 厦门未名为了达到进入北京科兴生物、控制北京科兴生物的目的,采用了要求北大未名集团断电的方式进入北京科兴生物,造成北京科兴生物疫苗损失,主观过错明显,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北京市高院认为,虽然侵权行为发生时未名医药没有参与,不是共同侵权人,但厦门未名的唯一股东是未名医药,根据《公司法》第六十三条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厦门未名在二审中提供的财务审计报表不能证明自己的财务独立于未名医药,于是法院判决未名医药对1540.4万元的赔偿承担连带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INOVACBIOTECHCO.,LTD.)是由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SinovacBiotech(HongKong)Ltd.以下简称“香港科兴”)、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香港科兴的控股方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兴生物。

未名医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有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6.91%股权,未持有美国上市公司科兴生物股权。

未享受到 北京科兴生物红利,却先赔了一笔钱,对于业绩不佳的未名医药并不是好消息。

未名医药的三季报披露,从营收到净利到现金流,全部下滑。2022年前三个季度营收近2.76亿,同比降12.75%;扣非净利6000余万,同比降82.36%。

所以未名医药在公告中称,连带赔偿预计将对公司当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争斗近5年未名医药方面索赔2亿

并要求解散北京科兴生物

那场始于2018年关于北京科兴生物控股权 的纠纷,未名医药曾在2021年报中披露。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中外合资公司,中方股东为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小编注即厦门未名),外方股东为第三人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科兴”),北京科兴生物的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

2003年中外股东签署《备忘录》约定保持中方股东在北京科兴生物董事会的控制地位。至2018年2月26日之前,北京科兴生物始终按照备忘录确定的公司治理机制运行。

2018年2月27日,外方股东在中方股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单方面更换董事,破坏北京科兴生物董事的委派规则,致使公司的运行机制失灵,公司陷入僵局。中方股东游离于北京科兴生物之外,不能基于其投资享有公司经营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股东权利,股东权益受到重大损害,中外股东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兴中维”)系香港科兴的子公司,其设立的目的仅系作为医药研发企业。

但随着新冠疫情爆发, 香港科兴、尹卫东、科兴中维在新冠疫苗研发、临床试验过程中,将 北京科兴生物的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不断输送至 科兴中维,并且通过变更科兴中维经营范围、将新冠疫苗车间建设项目建设主体由北京科兴生物变更为科兴中维等方式,使科兴中维变成与北京科兴生物经营范围基本一致的集人用疫苗科研、生产、销售于一身的医药企业,以获取新冠疫苗销售利润。

2020年10月20日,尹卫东创办科鼎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科鼎”),作为其从科兴中维获取利益的平台。2021年2月5日,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在国内附条件上市,但申请方仅为科兴中维,北京科兴生物被完全排除在外。

未名医药在其2021年年报中表示,根据公开渠道公示的数据推算,仅2021年上半年科兴中维因新冠疫苗盈利即已超500亿元。香港科兴、尹卫东、科兴中维、香港科鼎的侵权行为,已造成北京科兴生物的巨额经济损失。

为此,厦门未名作为主体起诉香港科兴方面(香港科兴、尹卫东、香港科鼎与科兴中维)索赔人民币2亿元并要求解散北京科兴生物。

官司还未开庭,前戏却已开锣。业绩不佳的未名医药在公告中表示, 公司将进一步收集证据,通过有关途径追索损失。

这个文章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文章能分享给亲朋好友看看,能帮助到更多人哦!

欢迎关注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