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在哪里?哪里城市?
“胜地原争重”,关于杜牧诗中《清明》杏花村所在地的争论较多,尤以安徽贵池和山西汾阳为最。目前诸多学者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杜牧《清明》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在贵池,或杜牧在贵池作《清明》诗,而后村以诗名。其主要论据有:一、有文献记载,古迹佐证。明、清以来的《池州府志》、《贵池县志》、《杏花村志》、清代官修的省级地方志《江南通志》,对此都作了肯定的记述。这些古代地方志,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不足”。明嘉靖二十年(1545)《池州府志》:“杏花村在城西(按:指池州城)里许,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旧有黄公酒垆,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清版《杏花村志》还说:“吾池杏花村,自昔开荒,于唐始著,贤刺史好游,特长吟歌。雨中所见以纪事,有行人取道,看遥指道村里,求沽于悬帘……”。清光绪九年《贵池县志》还收录了宋人曹天佑游贵池杏花村的诗,诗云:“久有看春约,今才出郭行。杏花飞作雨,烟笛远闻声。旧迹寻何处?东风暖忽生。酒垆仍得醉,倚待月华明”。宋代,贵池杏花村仍有“杏花飞作雨”的盛况,可见这个村庄开发历史的久远了。唐宋之后,自明至清,历代留有杏花村遗迹更多,州(郡)县官员相继在此筑亭、建坊,比较著名的有“杏花村坊”、“牧童遥指处”,“杏花亭”、“黄公酒垆”等,至今杏花村古井尚存。二、与杜牧年表一致,唐会昌二年(842)至大中元年的6年中,杜牧先后在黄州(湖北麻城)、池州(安徽贵池)、睦州(浙江建德)三个地方任刺史,以在池州任职的时间最长。他从会昌四年(844)至六年(846),在池州度过了三个年头两个春天。因此,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对杜牧在池州的活动记述颇多,所收集他在池州出游、送别、会友的以及处理政务的诗文,远远超过其他地方。三、与东南气候、景色吻合。贵池濒临长江南岸,气候温湿多雨,清明前后,细雨纷纷,正是《清明》诗第一句所描写的景象。山西晋中的气候,虽然也偶有象刘、文二人所说的“春雨细”,“野烟和”,但因其是内陆性气候,每年经常出现的则是“清明长明”、“谷雨不雨”的景象,“雨纷纷”是不常见到的。杜牧的另一首诗《江南春绝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之句,《清明》诗与他的这首诗在意境和风格上比较,几乎是一脉相承,写的都是江南春色。关于汾阳、贵池杏花村之争,新版《辞海》可供研者去辩析。《辞海》1979年版1257页“杏花村”条目全文:杏花村,(1)在安徽贵池县城西,向以产酒著名。《江南通志》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2)在山西汾阳县东部,相传自南北朝以来,即以产汾酒著名,享有“甘泉佳酿”之誉。
这个杏花村是在什么地方?
杏花村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南部,距离市中心约40公里。这个村庄以其美丽的杏花景观而闻名,每年春天,数千株杏花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粉色的海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除了杏花,村内还有着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味的农家菜肴,深受游客的喜爱。总之,这个杏花村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旅游胜地。
杏花村的属于哪个省的?
安徽杏花村位于长江南岸的贵池县城之西,向以产酒名闻遐迩。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你真的知道杏花村在哪儿吗?
也许,只有杜牧和给他指路的牧童才知道“杏花村”的真正地点。
数十年来,天南地北有十多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这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竞争最为激烈。他们绞尽脑汁引经据典、创作歌曲,甚至对簿公堂。
他们都知道,这能给它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一切,都源于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西汾阳:最早注册“杏花村”商标
山西省的杏花村位于汾阳市区以北15公里,这里也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的产地。
汾酒,也因此被称为杏花村酒。
在山西旅游政务网上,杏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官网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当年的小牧童仿佛正向世人讲述着杏花村千百年来酒肆林立的繁荣景象。现今的诗酒之乡杏花村不仅是中国酒和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个特殊的旅游好去处。
在当地人心中,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就在汾阳。
早在1957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 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以下简称“杏花村汾酒公司”)就已在酒类商品上获准注册“杏花村”商标。20年后,经该公司的使用和宣传,“杏花村”被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2000年5月,杏花村汾酒公司成立“杏花村”酒都旅行社,承接观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预订等业务。
据《山西日报》报道,1995年,该省评出十佳旅游景点,这其中就包括酒都杏花村。
安徽池州:与汾阳争夺商标使用权
安徽池州人则认为,“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在池州。
杏花村旅游网上的资料显示,位于池州西郊的杏花村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名扬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录中国《四库全书》。世人誉杏花村为“天下第一诗村”。
2000年,杏花村对古井遗址进行复建。一年后,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杏花村旅游公司”)的前身——安徽省黄公酒垆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正式申请“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注册。
此举一出,立即招来杏花村汾酒公司的不满,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两家公司为了商标使用权及归属问题不惜多次对簿公堂。
2006年9月,商标局作出裁定,核准被异议商标的注册。杏花村汾酒公司不服该裁定,于同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申请复审。
经双方多番激辩,商评委于2009年11月作出第32351号《商标异议复审裁定书》,裁定对被异议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杏花村汾酒公司不服该复审裁定,于次年1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杏花村旅游公司以第三人身份参与诉讼。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开庭审理此案,并于同月28日依法作出行政判决:维持商评委作出的第32351号裁定。
杏花村公司仍不服该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游新闻记者获得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高行终字第1086号行政判决书显示,北京高院认为,原审判决虽然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错误,但结论正确,应予维持。杏花村汾酒公司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当地媒体称此判决标志着杜牧笔下的“杏花村”一分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当地政府间都曾有积极举动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两家公司商标之争的官司背后都有着政府的积极推动。
据《池州日报》报道,为帮助杏花村旅游公司打赢官司,池州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时任池州市长的方西屏专门作出批示:“杏花村”商标问题涉及池州对外宣传形象展示,应予重视。
池州市委宣传部先后组织召开两次专题协调会,指出“依法捍卫‘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的合法使用权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该市还抽调市法院、市政府法制办、市旅游委员会、市司法局、市审计局、市工商局等部门人员组成专门应对小组,帮助其研究应诉策略,科学编制举证目录。
安徽当地媒体认为北京高院的判决“对杏花村复建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池州人民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对池州未来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高院开庭的前一个月,杏花村汾酒公司董事长李秋喜一行在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吴保安率领下了莅临池州杏花村考察访问。
据杏花村旅游网报道,吴秘书长、李董事长一行首先参观了杏花村景区,详细了解池州杏花村历史文化渊源和复建过程。池州杏花村景区董事长詹晓荣指出:山西杏花村是中国酒业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依托酒业核心,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池州杏花村为杜牧“清明”诗的诞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复建十年来,在打造“杏花村”品牌、争创国家4A景区等方面成效显著。双方均表示,应加强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携手共进。
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池州在向汾阳宣示其才是正宗的杏花村。
湖北麻城:为杏花村创作村歌
赢了商标官司后,池州杏花村并没有停下脚步。而在它的南方,还有一个杏花村与其争血统。
2015年6月,在“牧童遥指杏花村——贵池旅游”推介会上,杏花村文化旅游区、4A级杏花村旅游景区武汉市近80家重点旅行社及收客门市部负责人推介了池州杏花村。
2007年,距离武汉不远的麻城杏花村重建后开村。当地请来了全国政协委员李小琳为杏花村牌坊揭牌。
与上述两地不同的是,麻城杏花村有自己的同名村歌《麻城杏花村》。该歌由湖北著名作曲家王原平作曲,描写和还原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
2011年,《麻城杏花村》在第二届中国村歌十大金曲评选活动中荣获第四名,其作词、作曲作分别获得十大金曲作词奖和十大金曲作曲奖。
2014年2月,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据了解,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均是保存文物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该评选活动2003年启动,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具备条件者,将取消称号。
湖北当地媒体在刊发这一消息时,对杏花村的背景介绍都是“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
旅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据荆楚网报道,今年3月31日,麻城市歧亭镇人大专职副主席邹良分析称:歧亭镇的杏花村,从(杜牧写诗的)时间节点、心境、气候、地理位置上分析,都是最合乎情理的。就诗的意境而言,山西汾阳的气候环境与诗明显不符,而且与杜牧当时的行迹也衔接不上。如果说诗中所指杏花村在安徽沧州,杜牧由黄州这个三等州调往沧州这个一等州,亦是升迁之喜又何来“欲断魂”的凄凉呢?
资料显示,自杏花村纳入到麻城市旅游板块建设项目以来,下辖的5个村民小组,超过35户的新农村就有4个。不仅路、水、电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百姓依靠农家乐、生态养殖也增收了不少。
杏花村村支部书记李立明告诉荆楚网记者:“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5000元增至2015年的7000元,现在村里正在着手筹建五星级杏花村温泉养生大酒店、碑陵文化广场、养老基地和中国青年拓展基地。”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将会大力推动杏花村的旅游产业。
“杏花村”之争仍在继续。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斗全曾就此事撰文称,不论汾阳、池州还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杏花村,作为文化开发或商业宣传而借杜牧“杏花村”一用,都无不可,但大可不必为一并非村名的“杏花村”而徒费笔墨、交争不已。
(上游新闻记者王鑫编辑饶治美)
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在哪里
网址:http://www.zgkyb.com
chinaminingnews@163.com
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陋室铭》有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杏花村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聚落,却因一位大文豪的“牧童遥指杏花村”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迹。受杜牧这首《清明》的影响,中国凭空出现了几十个位于不同地域的杏花村,而且,每个杏花村的村民都会自豪地说自己的村子是“正宗”。
所谓“正宗杏花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自然是当年杜牧偶遇牧童后所见的小村。然而,时过境迁,距离杜牧造访杏花村已过了千年时光,当年杜文豪旅游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考证起来着实有些困难。
几年前《金陵晚报》大版面刊登了杏花村的原址考论,认为:南京杏花村并不是当年杜牧偶遇的杏花村,而是明朝之后才出现的“西北货”。
对于这一点,笔者着实不敢苟同,现提出一些自己的推论,以飨读者。
南京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地方志书是《景定建康志》,这部志书是南宋时期当地太守马光祖与周应合撰的,这部志书第二十三卷中白纸黑字地记录着:
“制效军寨,二所,一在城南门外虎头山,一在城里杏花村。”
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至少在南宋之前,建康地区就已经出现“杏花村”这个村子了。
遗憾的是,志书的记载比较模糊,虽然提及了“杏花村”的名字,却没有说这个小村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其实,关于杏花村的原址,我们亦可通过《景定建康志》中收录的一些信息推敲出来。
例如,该书二十二卷“凤凰台”的部分中,收录了一则杨万里的诗: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站在凤凰台上,朝着乌衣巷的方向极目远眺,有大片杏花林映入眼帘。现下南京的杏花村,位于建邺区集庆门内南侧花露岗。打开地图我们不难发现,杏花村的位置刚好在乌衣巷西侧。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年杨万里站在凤凰台看到的那片杏花林,极有可能是南宋杏花村的位置。
我们再来看看《全宋诗》中万俟绍的作品《金陵郊行》:
“快提金勒走郊原,拂面东风醒醉魂。
好景流连天易晚,来朝更过杏花村。”
这首诗进一步印证了,在宋朝时期,杏花村已非名不见经传的聚落,而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标性建筑。诗人来到南京,往往会以此为题,效仿当年杜牧之风雅。
《至正金陵新志》是一部元代的地方志书,在这部书的第十一卷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大通尼寺,即大通庵,宋咸淳元年建,郡守马光祖立石。庵本在御街南隅,刘观察虎子妇秀岩落发为尼,移庵额于秦淮南杏花村内建今寺。”
这段文字中记载的陈年旧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杏花村”这一地标再次出现在书中,足以说明在元朝时期金陵城的杏花村亦是存在的。
从上面这些志书、诗集里我们不难发现,杏花村在宋元时期均已存在,而且知名度相当高。所以,《金陵晚报》中所考证的内容不实,说杏花村是明代之后出现的这一点,可信度很低。实际上,关于杏花村原址的争议,并不是从现代才开始的。
打个比方来说,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广舆记》里,第二卷池州篇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杏花村,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不过,在同为第二卷的江宁篇里,亦出现了这样的记载:“杏花村,江宁县治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
这两段文字,均出自同一部著作。这足以证明,在明清时期亦存在“杏花村原址之争”,当时比较热门的竞争地便是江宁杏花村和池州杏花村。
我们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语出自唐朝。想要剖析杜牧当年所遇之杏花村究竟在何方,还需结合唐代的史料进行研究。
但遗憾的是,似乎唐朝时期的杏花村知名度有限,很少有同时期的文献收录该村,所以我们终究无法深挖出杜牧所见的杏花村在何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将有更多的唐代史证出土,而这些历史证物将会为我们指引千年前杏花村的所在。
参考资料:
【《广舆记》、《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
指点江山
点击文章最上方“谈笑过往”加关注,点击查看历史,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杏花村在山西的哪里
杏花村不是在山西,是在池州,池州杏花村即杜牧笔下"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所在地。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号乳山)的七绝,抒出了千百年来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诗曰:"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卷五)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而后《广舆记》《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贵池杏花村明代时就由曾出任池州的顾元镜所建。
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在哪里?哪里城市?
目前诸多学者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杜牧《清明》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县城西。杜牧在会昌四年(844年)九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唐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会昌六年九月又迁睦州刺史,在池州整整两年;并且贵池县城西有杏花村,素产名酒。所以清人郎遂写了《贵池县杏花村志》,将杜诗《杏花村》收入;后来《江南通志》亦将该诗收入,并言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贵池。贵池濒临长江南岸,气候温湿多雨,清明前后,细雨纷纷,正是《清明》诗第一句所描写的景象。清明节,春雨绵绵不绝,牧童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杏花村在那里?
杏花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
杏花村位于宫前乡,宫前乡地处三门峡市东南部,东南与洛阳市洛宁县相连。西距三门峡市区32公里,北靠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南依伏牛群山,距陕州区城区48公里。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是哪里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指的是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而且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杜牧的《清明》,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