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姜振华:浪潮智慧城市的做与不做
▲点击上方 雷锋网 关注
如何走出济南这个“试验田”?
文 |王刚
在阿里/腾讯/华为/平安等厂商环伺、神州/东华/软通等公司固守的智慧城市领域,浪潮也形成了一定的独家特色。
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表明,作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服务器厂商浪潮来说,服务器业务真的只是开胃菜,这家巨头本身也在酝酿一场大转型——其中“智慧城市运营商”的说法就从其口中亮相在世人眼前。
具体措施上,浪潮有5个抓手来做智慧城市市场:一朵云、一个数、一个口、一个运营商、一个生态。
浪潮的政务云在国内一直处于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已实现在22个省123个城市的部署,并且浪潮云也有意冲击IPO;数据运营上,浪潮在政府行业做了多年,整合能力很强,加之“国产服务器”的标签加身,也一直深受政府行业厚爱。在入口上,浪潮构建的是“爱城市网”,把各类政务官方做了打包,让使用过程不再低效。
在近期,雷锋网独家专访了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智慧城市总经理姜振华,与他探讨了智慧城市领域中浪潮的做与不做、选择与放弃以及看到的新趋势。
华先胜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达摩院AI中心负责人
IEEEFellow
浪潮集团副总裁
浪潮智慧城市总经理
姜振华
姜振华认为,浪潮的核心能力是技术与平台,不会去碰智慧城市中设备的部分;在合作生态中,浪潮和伙伴们都清晰界定了各自的边界,彼此不会有利益冲突。而在未来,浪潮将巩固在政务数据领域的优势,并将继续踏出“试验田”,走向全国。
以下为独家访谈内容,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雷锋网:做智慧城市,阿里是强调产业AI,华为是重点推ICT能力,百度可能更多围绕自动驾驶,而电信运营商主要做网络部署。浪潮做智慧城市,最主要的几点差异化在哪里?谈谈要点。
姜振华:3点。
1、提供计算的算力。在这一点上,BAT、华为都会选择与浪潮来合作——浪潮服务器覆盖率国内第一。
2、提供数据的能力与数据的平台。整个社会中,价值密度最高的是组织数据(政府保留的数据),浪潮服务政府多年,对政府数据的理解很深刻,这块能力对于政府做城市规划、管理和运营都有帮助。另外浪潮还会提供大数据平台。
3、集团重视,当做生态去推去运营。在合作上,既有平台与平台间的合作,也有产品与产品间的合作。总体来看,和行业几家友商间没有特别多的直面的竞争。
雷锋网:我们了解到浪潮智慧城市的重点是聚焦在政务和工业,事实上是这样吗?
姜振华:两个端来看。
一个端是提供两种服务:为居民提供服务,为政府提供服务(帮政府梳理需要服务类型和开放数据的数量)。浪潮是牵动两头的角色。
另一个端是智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网联平台VSP、交通大脑平台TSP、城市感知平台CSP。这些平台能承载城市的数据资源,其目的是实现政府数据可见、可用,做智慧化的一些场景的建设。
雷锋网:目前看到浪潮智慧城市的很多医疗、金融、教育、水务、环保都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利益冲突?
姜振华:应该是没有。
这些能源、环保领域的合作伙伴,他们本身也面临转型。在以往,他们的业务模式是自下而上都做,从开发、设计到应用,但现在不做了,因为人力成本太高了,加上信息化更新速度加快,其反应速度并不会很快跟上。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本身也需要有数据平台帮他们落实转型诉求。这导致的结果是,这些厂商的毛利实际在增加。
之所以说和合作伙伴没有冲突点,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浪潮现在保留的所有行业线都是在国内覆盖了2/3市场的,这些领域合作伙伴不会涉及,就算涉及也是和浪潮一起做。
具体来看,就互联网+政务服务来看,政府强调“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渝快办、粤省事都做的不错。但是其实还有个市场,就是线下的服务大厅里面的智能设备(预约、挂号、评价、查询等),浪潮是不做的,都是交给合作伙伴来做,浪潮只做数据平台和业务平台。
雷锋网:行业模块开放出来了,就市场份额而言,浪潮与合作伙伴各自占有什么样的比例?
姜振华:合作伙伴占的比例一定是越来越大的。
合作伙伴第一考虑的是自身技术产品怎么转型,第二考虑的是寻找有持续化、粘性化的客户,第三考虑的是利润怎么获取。
在生态里,合作伙伴是不着急变现的,因为一个订单来了,大家是能够看到预期的,加上未来各个城市间的模式可以复制,以前一个城市的业务,未来可能是10个城市同时在做。
既然选择了合作伙伴,浪潮就不能在某个环节屏蔽掉合作伙伴,而是让它全程参与。目前有两个思路在同时进行:合作当地企业(工程、集成、研发),另选全国大的行业企业(能源、国土、水利、能源),互为生态。
雷锋网:如何面对持续投入和短期盈利的选择?
姜振华:这是“做与不做”的问题。
持续性的投入肯定是有的,但是浪潮只做技术的投入,不做工程和智慧设备的投入。
目前,对于浪潮来说,智慧城市还是一个持续投入的领域。硬件+软件+人力,其中人力成本占到80%以上。我们希望做到的是让政府看到我们的模式,并且认可。作为政府,很了解一个企业在发展初期的潜力,尤其是浪潮在各地开始落地地方性公司,政府每年都会给激励的资源注入。
雷锋网:现在政府+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者联合体,是新加坡模式吗?
姜振华:不是。
这种政企结合的模式早几年在国内也有人提,但是从社会的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来说,并没有真正落地去做。
现在不一样了,而且,多方参投入股的联合体公司在未来可能是一个趋势。但是,在参与中间大家要划清边界,不仅是分分蛋糕,而是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哪、优势在哪、资金在哪,有了这个才能和政府的需求进行匹配。
以近期8.7亿资金的“成都智慧绿道”为例,有腾讯投资、腾讯云、华体、东华软件4家公司联合来做,大家的同质化不是很多,角色定义非常清楚,这种模式就很好。
雷锋网:“设计、建设、运营”一直是城市三部曲,为什么浪潮提出加入“投资”这一步?
姜振华:基建方式不一样导致的。
以前基建是“铁(路)公(路)机(场)”,现在是新基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具体下来就是智慧路灯、智慧楼宇等。传统的建设要做七通一平工程,要大量投入,现在智慧城市里其实也要做。
这个过程中,浪潮需要一些金融机构进来给项目做融资,确保项目在快速时间内出成效,对城市产业结构有所提升。一种做法是政府直接出资金来做,另一种是浪潮和金融机构先做,政府补偿。未来城市建设中用到资金流转的地方会特别多。
雷锋网:浪潮做智慧城市,经常能拿到一些地市政府的“特许经营权”。能否适当解释下?
姜振华:这是一个标准名词。
“特许经营权”代表的是政府的部分资源是授权给你运营的,但是有期限。因此,“授权的运营”就是“特许经营”。只是大家对这个词汇比较敏感。另外,现在授权的数据源也是具有属性,并不是某个政务系统所有数据对你开放。
2019年7月12日-1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承办的第四届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导,将开设「智慧城市」专场,探讨未来城市顶层设计、城市云计算、数据治理、城市AI视觉智能等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与场景实践。
目前,已确认参与演讲的企业有阿里、腾讯、平安、华为、科大讯飞、商汤、云从、碧桂园服务、银江股份、澎思科技、千视通等企业,嘉宾均为CEO、VP、CTO、首席科学家级别,干货解读与成功案例将第一时间呈现。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微软恢复销售华为笔记本;富士康否认撤离大陆;任正非:华为100%没有后门
▎实录|任正非对话两位美国思想家:华为是打不死的鸟
▎特朗普的硅谷“捉妖记”
▎华为高管证实鸿蒙OS数月内就绪MateX或推迟到9月上市
浪潮智慧城市——城市运营界的“老司机”?
▲点击上方 雷锋网 关注
文|王刚
来自雷锋网(leiphone-sz)的报道
“智慧城市”这个词提了很长时间,但由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前几年未得到真正的深度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变得举步维艰。而随着BAT、华为、浪潮、平安等交相辉映地发布着各种交通大脑、各种感知大脑之际,城市的运营与建设有了更多的入口。
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
Cloud
BigData
AI
AR/VR
4DPrinting
5G
IoT
QuantumComputing
BlockChain
作为中国以服务器起家并稳居世界销量前三的浪潮集团而言,可能服务器只是“开胃菜”,但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一直强调,浪潮其实是面临着一场大的转型。
(图片:雷锋网摄)
怎么转?
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向“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向城市的新型运营商转型,构建市场主体与数据的新连接。
“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把这个概念推向了一个高潮。而在此之下,框架、思路和技术平台又显得何其重要。本文将着重探讨浪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一些做法及整体布局。
浪潮在对智慧城市的整体顶层设计之初就确立了三个大脑的建设目标,三个大脑即交通大脑、政府大脑、感知大脑。
交通大脑以监控技术为核心,旨在为交通指挥系统创造良好的运行平台;
政府大脑以便民服务为核心,让政府沉睡的数据活跃起来,用灵活行政带动城市灵活运转;
感知大脑以IoT为核心,将各种公共设施连接起来,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让城市不再神秘。
而将这三者合一,就是城市大脑。与阿里和腾讯等公司强调的城市大脑的概念不同,浪潮并不追求在初期就将环境和能源等概念杂糅进来,而是以逐层推进的方式,让城市运营的概念更加清晰。
那城市大脑如何做?这就关联在行动方面,也就是具体措施上。浪潮主要有四个抓手:一朵云、一个数、一个口、一个运营商。
一朵云是浪潮云。浪潮云的优势在政务云,部署在22个省份和123个地市,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一个数是政府数据运营。浪潮本身的大数据技术深度整合政府数据。
一个口是智慧城市新门户——“爱城市网”。当前各类民生应用独立且分散,民众使用效率低,“爱城市网”简单理解就是把各部门官网打包在一起。
一个运营商就是浪潮倡导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智慧城市是稳定持续的发展,这么一个角色在未来不可或缺。
雷锋网认为,浪潮的云优势之一在于其服务器提供的计算能力。根据Gartner公司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调查报告,浪潮服务器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蝉联中国市场第一。至少在这一点上是BAT无法撼动的。
此外,由于信息时代大量数据产生(据悉20%来源于互联网,64%来源于政府),对于政府数据的分析和结构是考验城市服务商的关键,至少在目前相对不透明的政府层面,其数据依然是金矿。在这个基础上,浪潮持续助力国家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目前已帮助71个部委、32个省级行政区梳理65万条目录,数据的共享开放变得简单。
智慧城市建设重在智慧应用,浪潮不仅做应用,更侧重做应用的资源池。这里有个独特的案例就是济南市的“一平七通工程”。雷锋网了解到,“一平”指的是大数据运营平台;“七通”则是以下7个应用(目前已全部启用)。
群众办事一站通:整合汇聚各部门信息资源,搭建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办事少跑腿;
市民出行一路卡通: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改造,建设交通大脑,提升交通态势掌控、指挥调度、管控疏导、交通信息互动及应用服务能力,实现“平安畅通,和谐共融”。目前,已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路口1000余处,人民日报点赞济南“会思考的信号灯”;
居民健康一卡通:以公民身份信息为核心,推进社会保障卡与居民健康卡等多卡融合,全民健康信息一卡通用。
公共安全一网通:通过视频解析大数据平台,实现事先预警、远程治理、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护和重点场所行业监管等功能,目前已覆盖96所学校,为15万名家长提供孩子进出学校的信息推送及视频查看服务;
和谐社区一格通:构建起“全市一张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并为市民提供“随手拍”服务,使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爱城市网一点通:全天候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开通63项线上便民服务,服务全市近150万市民;
金融服务一贷通: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高效便利的金融贷款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变,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上线三个月以来,已成功为735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近亿元。
相互搭配,干活不累。
实际上,雷锋网采访到了浪潮智慧城市负责人姜振华,他给出了这个回答。
“作为智慧城市来讲,原来从地方政府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国家部委组织的示范试点逐步地进入了国家的层面,大家都在说进入了新时代。”
浪潮怎么做的呢?
2010年,浪潮开始发力云服务;
2012年,浪潮涉足大数据;
2013年,浪潮把济南政务云打造成全国第一个政府采购服务的商业模式;
...
2018年,政务云部署在22个省份和123个地市,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作为运营来说,智慧城市的运营商要做成一个管家、保姆,首先要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找问题,这是一个根本。
“市场化运营重要的是有实体,这个实体是一家公司,但是不要小看这个公司,本地化的、以企业主导的、政府督导、生态参与的公司,智慧城市的重点项目才能够落地。”姜振华如此表示。
实际上,据雷锋网了解,济南市已经和浪潮合资成立了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而姜振华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负责建设运营济南智慧城市。而在济南的落地,不仅帮助市政府推进城市治理服务、民生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服务,也为浪潮赢得了良好口碑——这张智慧城市的牌会尽心尽力去打好。
老百姓没有感受到智慧,这可能是最大的通病!
即便城市在设计之初考虑了传递温暖,但是当市民感受不到,又该如何破解?在浪潮看来,追根溯源还是政府体系的委、办、局自行其是。现在“爱城市网”APP已在各地开始运营,城市的公共服务最大程度的实现统一,市民办事更加方便。
市民是如何参与的?除了办事更快,只跑一次,在共享共建上市民也更愿意出力了。为了更好的激励,浪潮推出了“五彩石计划”,协助政府完成城市建设,会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概念上类似比特币)。
雷锋网记者此前考察过武汉市的便民服务工程——市民之家,而“爱城市网”则可以形象理解为线上的“市民之家”,成为找政府办事的首选地带。
孙丕恕还会觉得,真正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自我定位成“管家”。
“以前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好了,招标完了,完成项目就跑了。现在不是了,现在从规划、融资、建设、运营,是四位一体的。政府是城市的管理主体,在主体领导下,城市运营商当好管家就够了。”
当前,浪潮不仅在国内会承建浙江舟山的放管服信息系统,在国外,浪潮也正在做相关智慧城市的工作。俨然也成为运营政府数据的“老司机”,怪不得孙丕恕会高喊:“政府数据运营,找浪潮。”
理性的想一想,济南的成功不是完全可复制的模式。在政府的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浪潮在济南有着先天优势。只要再把眼光放远,脚步踏出“试验田”,这种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雷锋网大招募开始了!如果你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感兴趣,对采编、运营、品牌等职位感兴趣,请猛戳 招聘启事
◆ ◆ ◆
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是一个什么概念?
夜幕降临,路灯便会亮起来,连排灯火在道路上蜿蜒,绚烂夺目。近期,很多市民欣喜地发现,家门前的路灯不仅外观变美了,而且变得“机灵”起来,每盏灯的光线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灯杆上还加挂了亮晶晶的显示屏,不时变换画面,会“眨眼”、能“变脸”。全光谱氙气节能路灯照明结合景观亮化,形成了道路、公园、楼宇、场馆特色景观带,对外展示城市形象。人多繁华的地段,采用红、黄、紫光,多光源、多层次,彰显城市美感,车少人稀的地方则多采用白、黄光,步调一致,凸显素雅意境。带给市民游客的,除了光明,还有温暖的记忆。山东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主推的氙气智慧路灯采用大功率氙气灯光源加单灯控制系统,在满足道路照明功能基础上,完成了公安“雪亮工程”、交警杆体设备、标识标牌以及显示屏等合杆,强弱电实现了分箱管理,为了进一步拓展功能,替无线5G微基站留下了端口。通过LED显示屏,发布公益信息,跟网络结合,可实现车辆检索、停车诱导。今后,通过加载传感器,改善信号传输,可实现车路协同、智慧停车功能,功能进一步拓展后,氙气智慧路灯可以在无线网络基站、汽车充电桩、多媒体播放器间随意切换,可实现节能与智慧同步升级,担挑起精明的“城市管家”重任,正式宣告进入数字城市照明系统2.0时代,并由此开启“智慧城市”之路。今后,山东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将助力更多城市建立健全智慧、绿色、低碳、创新、高效的数字城市照明体系,推进城市照明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点亮每一盏灯,让城市的夜色更加明亮多彩,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浪潮信息公司概况?
浪潮集团作为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业务板块,形成了覆盖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数据信息和应用软件四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全面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各位大虾们有谁知道浪潮和联想的哪个好呀,它们有什么不同!谢谢呀
您好,欢迎您使用惠普产品:很抱歉,百度知道企业平台暂时没有hp服务器产品相应的技术支持。关于服务器产品问题,建议您可以直接拨打支持热线800-810-2058(不支持手机拨打,请使用固话或小灵通拨打)或400-610-2058(可手机拨打)进行咨询。如果不方便拨打电话,惠普服务器方面的问题您也可以尝试打开下面的网址,选择所使用的产品类型(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然后点击相应的产品前的+号,再点击选择【登录聊天室】进行咨询即可,http://www.hp.com.cn/chat
有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专业的研究僧筒子么
湖北武汉不断推进智能城市建设。近期在武汉举行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下简称“北斗年会”)上,武汉被确定为“北斗”产业化试点城市。北斗年会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投入应用来的次年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一旦相关应用技术成熟,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值将达5000亿元。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这次年会上表示,要把武汉建设成全国重要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基地。而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作为“大学之城”的武汉有望借此改变人才外流及科研成果本地转化不足的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大校长刘经南介绍称,丰富的科研资源是武汉成为试点的重要区位优势之一。刘经南表示,武汉有武大、华中科大等众多高校和研究所,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武汉还拥有全国最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可提供足够的人才;其次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这些交通设施在未来几年都会使用北斗卫星导航。此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将逐步推动北斗的规模化应用。武汉在2012年已宣布将投入800多亿元建设智慧城市。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称,“北斗”这样的高新产业与武汉市拥有的科教资源相结合,是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探索。但是一直来,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全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武汉,科教优势并没有最大化彰显,当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反而与广东等沿海地区联系紧密。据了解,如武大、华中科大等高校,都在广东建立研究院,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当地企业。人才流失也较严重。武汉市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22.12万人,11.2万人选择留汉就业;2011年毕业生总人数26.77万人,留汉为8.83万人;2012年毕业生为27.66万人,留汉仅为8.64万人。前瞻网了解到,近些年,武汉市逐步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陆续出台政策。2012年,武汉政府借鉴湖南长沙等地模式出台“黄金十条”,包括支持教授“下海”创业,为其保留5-8年岗位,及将成果收益权的70%乃至80%划归创业人员等一系列令外界关注政策内容。今年来,武汉市启动“留汉工程”,争取每年新增留汉大学生人数到10万人,并出台取消毕业生落户限制、新就业大学生可享公租房、服务基层可直接入编,及给予重点引进人才资助等优惠政策。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012年10月,武汉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在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成立,12月,与武汉大学共建的“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到2013年,武汉市政府与其他重点高校合作建立工业研究院也都提上日程。“从落户政策到资金支持,能想到的政策都已经公布,能不能留住人才并加快科研成果本地转化,要看政策的执行力度。”叶青表示。北京市北京东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未来科技城、北京市丽泽商务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房山区长阳镇[1]天津市天津津南新区、天津市生态城、武清区、河西区[1]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迁安市、北戴河新区、唐山市曹妃甸区[1]、唐山市滦南县、保定市博野县[1]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朔州市平鲁区、阳泉市、大同市城区、晋城市[1]、朔州市怀仁县[1]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石拐区[1]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生态科技新城、营口市、庄河市、大连市普湾新区[1]吉林省辽源市、磐石市、四平市、榆树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白山市抚松县、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1]黑龙江省肇东市、肇源县、桦南县、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安达市[1]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南京河西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盐城市城南新区、昆山市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张浦镇、南通市、丹阳市、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宿迁市洋河新区、昆山市[1]、徐州市丰县、连云港市东海县[1]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诸暨市、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镇海区、杭州市拱墅区、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含海曙区、梅山保税港区、鄞州区咸祥镇)[1]、宁波市宁海县、临安市昌化镇[1]安徽省芜湖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黄山市、淮北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1]、六安市霍山县[1]福建省南平市、平潭市、福州市仓山区、莆田市、泉州台商投资区[1]江西省萍乡市、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新余市、樟树市、共青城市[1]、上饶市婺源县[1]山东省东营市、威海市、德州市、新泰市、寿光市、昌邑市、肥城市、济南西区、烟台市、曲阜市、济宁市任城区、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1]、潍坊市昌乐县、平度市明村镇[1]河南省郑州市、鹤壁市、漯河市、济源市、新郑市、洛阳新区、许昌市、舞钢市、灵宝市[1]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江岸区、黄冈市、咸宁市、宜昌市、襄阳市[1]湖南省株洲市、韶山市、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浏阳市柏加镇、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岳阳市岳阳楼区[1]、 长沙市长沙县、郴州市永兴县、郴州市嘉禾县、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1]广东省珠海市、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坪山新区、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乐从镇、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1]海南省万宁市重庆市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两江新区、永川区、江北区[1]四川省雅安市、成都市温江区、郫县、绵阳市、遂宁市、崇州市[1]贵州省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贵阳市、遵义市(含仁怀市、湄潭县)、毕节市、凯里市[1]、六盘水市盘县[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含鱼峰区)、桂林市、贵港市、[1]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1]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芝地区[1]甘肃省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陇南市、敦煌市[1]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1]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含大武口区)[1]、银川市永宁县[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奎屯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伊宁市[1]2012年试点扩大范围常州市试点新增新北区[1]武汉市试点新增蔡甸区,2012年试点含江岸区沈阳市:新增沈河区、铁西区、沈北新区,2012年已批复浑南新区[1]南京市:新增高淳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2012年已批复河西新城区(建邺区)[1]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新增洋湖生态新城和滨江商务新城,2012年试点含梅溪湖区[1]佛山市:新增南海区,2012年已批复顺德区、顺德区乐从镇公开数据显示,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9年的205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556亿元,年均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9年的71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353亿元,年均增长24%。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09年的74亿增长到2012年的169.7亿,年均增长32%上。“北斗”产业化试点落户武汉,无疑会推动相关研究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产业升级转型。到2015年,广东全省信息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水平迈进世界先进行列。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数据和商业智能试点示范应用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普及,信息化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信息化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更多关于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楼主可去百度搜索前瞻产业研究院满意的话采纳下谢谢了记得采纳哦我是NBD
浪潮工业互联网怎么样?
很不错。
浪潮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很不错,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本土顶尖的大型it企业之一,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四大产业群组,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在全球“来自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激促下,我国很多地方纷纷提出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
B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在当下城市建设大环境下的火热与流行,随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当下“智慧城市”实践多处于概念构建期,强调“智慧城市”的实践,即建设“智慧城市”。由此可知,建设“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应B项。A项仅仅提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偏离了文段中“建设‘智慧城市’”这一主题,仅论述“智慧城市”的概念问题,排除;D项中“媒体”并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03亿中标,7个月后被废!浪潮的这一智慧城市项目怎么了?
3月16日,无锡市**采购中心发布关于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系统)的终止公告:2022年3月14日接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关于项目终止的函》,由于“采购人因政策调整等重大变化取消采购任务”,根据《**采购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之规定,本采购项目废标。
而在此7个月之前的2021年8月27日,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发布的该项目中标公告显示,该项目以1.03亿的价格中标,中标供应商联合体主体为: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具体如下——(内容来源:无锡**采购网公开发布信息、智慧城市行业动态等)
需求公示
据无锡**采购网资讯,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分别于2021年01月11日、2021年03月26日两次公开向社会征集采购需求意见。
第一次需求公示
2021年01月11日
购买服务范围
围绕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中的软件服务开展采购,主要包括智能物联网城市大脑,及智慧社会市域治理子系统和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子系统两大类应用等,其中:
1、智能物联网城市大脑:包括购买政务云服务及建设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新型智慧社区应用及“我的经开”应用,其中:
(1)云基础设施及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包括购买政务云服务,用于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及相关应用,政务云服务期为3年;建设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如物联感知接入平台、视频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时空云服务平台、数据湖服务平台、中枢系统平台、应用开发使能平台、经济运行辅助决策平台、微程序应用开发平台、城市网格基础平台、中间件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数据服务。
(2)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包括建设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的软件功能如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城市运行决策分析、城市运行监测预警、数字驾驶舱、可视化支撑平台、跨部门协同联动应用。
(3)新型智慧社区应用:主要建设新型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其中包括建设智慧d建平台、智能化社区综合管理、智能化社区物业、智能化社区服务等功能。
(4)“我的经开”应用:包括建设政务服务、政民互动、交通服务、社保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城市资讯、社区服务9大功能栏目,同时还可根据项目需求通过微程序应用开放平台对接全市需求。
2、智慧社会市域治理子系统:包括建设网格联动子系统、应急管理指挥子系统(包含融合通信平台)、以及安全综合监管子系统。
3、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子系统:包括建设智慧城管神经元、智慧城管治理赋能系统、智慧城管事件处置系统,如资源处置监管、智能派单、城管事件闭环处置;智慧城管事件监管系统、智慧城管“数字驾驶舱”应用等。
采购预算:17110万元
第二次需求公示
2021年03月26日
经开区以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使命,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为导向,以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为目标,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产业发展高端化等多方位协同发展。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总体蓝图构建如下:
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中的技术服务采购内容见下表,投标人须对下表中所有采购内容报价并提出对应技术方案。采购内容及介绍:
序号
采购内容
采购内容介绍
1
政务云服务
采购无锡市**电子政务云服务,采购政务云服务期限与本项目服务期限相同。无锡经开区不另建政务云。
投标人须按需配置云资源,按照经开区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提出所需政务云资源采购数量、使用计划、单价以及整体报价。
2
物联感知接入平台
建设全区共享共用的城市物联网管理平台,对城市部件有效感知、监控和管理,实时获取设备状态信息,满足安全监管、交通、应急、环保、城管等各类各部门智能感知终端统一接入需求,为城市“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感知平台采用“云边端”协同模式。
3
视频云服务平台
建设全区视频大数据平台,扩大视频资源接入范围,实现全区视频资源的全面整合、高度共享。提供视频结构化分析、人像识别、行为监测等功能,对全域视频监控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各类城市管理事件的识别和预警,更好地满足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视频处理需求。视频平台能无缝对接上级视频平台及本级、上级业务系统。
4
大数据中心
基于政务云计算存储设施,建设大数据中心,负责各类全量数据的采集、共享、清洗、治理、标准化,实现智慧城市数据集中的“采、治、管、用、控”,实现
对数据的全程监控和数据溯源。支持批量、流式、ML及AI处理,满足各业务系统运转的各类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5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统一汇聚和共享经开区各类地理信息资源,提供各种GIS功能,为各个部门提供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
6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与示范应用
建设一套服务于智慧城市计算的人工智能算法仓库,并开发若干示范应用。人工智能应用运行在大数据中心相关设施与平台上。
7
应用集成“中枢”平台
以业务为导向,建设应用集成“中枢”平台,支持通过业务协同网关,实时接入部门、市区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部门、市区数据实时在线、系统互通;通过数据接入及实时订阅体系,实现跨部门、市区数据即时流动、数据协同。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业务协同。
8
中间件服务平台
以技术为导向,建设中间件服务平台,提供智慧城市应用构建所需要的通用标准化运行环境基础组件与服务。实现业务应用运行环境整体技术栈的集中标准化管理。帮助经开区在基础技术组件上沉淀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最佳实践。降低后期运维管理成本,提升基础运行环境安全加固能力。中间件服务平台包括:Web应用服务器、缓存、AAA、报表、表单、流程、消息、微服务治理等公共支持服务及组件。
9
融合通信平台
建设融合通信平台,融入现代移动通讯、互联网、视频监控、4G/5G实时视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通信手段,立足于IP网络、政企专网、卫星网络与各类无线网络等通讯网络,建立集群对讲、视频通信、视频分享、视频会议、应急预案等功能的融合通信平台,主要提供实时的视频会议、语音会议、数据会议、调度指挥等多媒体通信服务。
10
可视化支撑平台
建设可视化支撑平台,便捷的可视化交互,多种数据展示模型配合数据混搭解决方案,满足各种业务需求下的交互式可视化分析应用。
11
城市大脑运营指挥平台
通过二维、三维、GIS可视化手段,从经济民生、环境生态、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集中展示,实时掌握城市态势。实现对经开区全域风险隐患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与预警,对异常情况有效预警和处置,保证城市运行秩序和公共安全。实现城市事件的跨部门联动和调度,科学预警和联动事件的处理,提高联动指挥处置效率。
12
网格联动事件处理系统
以现有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推动综治、综合执法、d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金融管理等“多网融合”,构建城乡社会治理“一张网”。
13
经济运行辅助决策系统
面向经开区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产业载体,将产业经济业务数据与企业信息、荣誉资质、知识产权、招投标信息、负面信息等数据有机融合,搭建产业经济决策分析平台,对经开区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行评估,针对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产业载体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重点企业发展变化进行监测,为产业经济政策制定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14
应急管理指挥系统
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事件的统一受理、统一分拨、协同调度、联合指挥、过程监督和考核评价,构建全面覆盖、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联动高效的城市运行协同调度指挥系统,全面提升快速响应、分析研判、动态管控、联动处置和事后评估的能力。
15
安全综合监管系统
实现对经开区辖内企业、沿街商铺、大型商业综合体、拆迁安置小区、商区住宅区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测、主动预警、在线巡查。与市相关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数据的融合,安全风险及时上报。
16
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
建设智慧城管神经元、智慧城管治理赋能系统,如智慧停车诱导、智慧环卫、无人机巡查、道路周边秩序管理、商铺管理、智慧市政、5G+智慧工地、卫星遥感违章建筑识别。建立智慧城管事件处置体系,实现处置监管、智能派单、城管事件的闭环处置。
17
新型智慧社区系统
面对社区管理的创新要求,围绕社区d建引领、学习教育、综合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建设新型智慧社区系统。对社区公共事件进行全景动态监控,实现日常事件的精细化、可视化、责任化的跟踪管理。
18
“我的经开”App
采购预算:15000万元。
项目中标
2021年08月27日
2021年07月30日,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发布招标公告,预算金额:17110万元(项目投标报价最高限价:12800万元)
2021年08月27日,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发布中标公告,供应商名称(联合体):
联合体主体: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体成员: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102808868人民币元
自合同签订生效后18个月内完成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项目一期所有建设内容。
项目废标
2022年03月16日
2022年03月16日,无锡市**采购中心发布关于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系统)的终止公告:2022年3月14日接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关于项目终止的函》,由于“采购人因政策调整等重大变化取消采购任务”,根据《**采购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之规定,本采购项目废标。
采购项目编号:XCGZX2021-0171
采购项目名称:无锡经开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系统)
编辑:晓莉
审核:陈陆军
投稿邮箱:195024562@qq.com
智慧城市属于行政管理的什么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汇聚智慧、发挥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见,认为只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实际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实行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生活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和最大化被利用,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协同作战,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管理应用。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数字产业的崛起,面临第四产业的来临,数字城市的数字管理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更加的智能化、智慧化。反思城市与人的关系,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