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升值对在中国做进口商品的影响有哪些?是好还是坏呢?
美元升值,说明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了,说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这抬高了进口的成本,当然不利于进口了
美元升值对在中国做进口商品的影响有哪些?是好还是坏呢?
美元升值,说明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了,说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这抬高了进口的成本,当然不利于进口了
担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伤及中国贸易?其实这大可不必
摘要:近期国际市场美元跌跌不休,人民币对美元强势上涨,上周五(1月12日)已升穿6.50,最高触及6.4580。虽然笔者认为,人民币升贬值和中国的外贸规模的变化并不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但最近还是有朋友担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伤及中国贸易,其实这大可不必。
舆论最关心的是中国的出口是否会因人民币升值而遭殃,因为教科书里一般认为本币升值会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导致竞争力下降,结果就是降低出口额。我们先看一下现实的数据,就会发现实际生活远非如此简单。
人民币对美元在2005年之后是大幅度升值的,中间虽然有过阶段性的回调,但升值的大趋势一直延续到2013年,但在这9年当中,除了2009年,我国出口规模都是增长的。2009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雷曼倒闭诱发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全球贸易萎缩,中国也未能幸免,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但中国的出口萎缩幅度还是小于全球总体萎缩幅度的(当年中国出口萎缩16%,全球出口萎缩22%)。简而言之,在人民币对美元几乎单边升值的那段时间里,中国的出口规模是扩张的,而且扩张的速度很快。
人民币2014年开始贬值,但当年的贬值幅度较小,2014年中国的出口还是扩张的,增长了6%。人民币从2015年开始快速贬值,延续到2016年底,但这两年中国出口明显萎缩,萎缩幅度分别高达3%和8%。
到了2017年,人民币开始升值,中国的出口再次恢复增长,全年涨幅大约8%。
所以,从宏观数据上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对中国的出口规模似乎没有负面影响,而贬值也对中国的出口没有正面影响。
请大家一定注意,笔者在这里说的是宏观数据,不是从具体的某家出口商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如果有部分出口商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导致出口额下降,这是一定存在的情况,但这并不是全中国的普遍现象。
可能有敏锐的朋友会想到,之所以中国的出口在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期间仍然能够扩张,是因为全世界的市场行情比较好,如果全球市场是快速扩张的,那么其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效应可能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效应,所以不能说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没有负面影响。
的确,2005-2013年,除了2009年,全世界的出口规模的确是扩张的,可以说中国出口的扩张和全世界出口市场的扩张是步调一致的。但也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指出,就是2005-2013年,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出口的增长速度,差距最大的一年达到了15个百分点,其他年份也大多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所以即使考虑到全球市场扩张的影响,也很难得出人民币升值抑制中国出口的结论。
也有不少舆论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阶段,中国的出口数据是极端不真实的,甚至有人认为至少30%以上的出口是虚假的,原因是出口企业向海关高报出口规模,以便掩盖美元内流,进而获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
如果上述因素真能导致中国的出口规模被大规模夸大,那么合理的推论应该是,随着人民币贬值行情的到来,中国的出口规模会迅速萎缩。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正如前文所说,2014年人民币开始贬值,但2014年中国的出口还是扩张的,增长了6%。人民币从2015年开始快速贬值,延续到2016年底,这两年中国出口虽然萎缩,但萎缩幅度并不那么触目惊心,分别为3%和8%。尽管如此,2016年的出口规模仍高达2.1万亿美元,比2012年的还高出了2%。无论怎么看,都很难证明“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规模被大幅夸大”这种猜测的合理性。
笔者再一次强调,在人民币升值阶段,肯定存在部分出口企业通过高报出口以便获得更多的美元流入,在结汇后赚取人民币升值和高利率的双重收益,但从全国数据看,这种行为导致的出口虚高并没有大家想象得严重,不能简单地将个体行为等同为群体行为。
一般思维逻辑上,汇率升值会降低出口商品竞争力是没错的,但为什么在实际数据中体现不出来呢?原因在于影响出口的因素除了汇率以外还有许多,比如竞争对手的汇率水平、生产效率、贸易壁垒、出口商价格谈判能力、进口国更换贸易伙伴的成本等等。
总之,汇率是波动的,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也会根据汇率变化调整自身行为,汇率只是影响贸易的因素之一。至于汇率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贸易,这十分难以测算,但从2005年以来的出口总量数据看,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制约因素。
我们现在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监管当*敢于旁观人民币对美元如此强势的升值了。对于监管当*而言,汇率的点位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汇率市场没有单边恐慌,市场交易正常运行,国际收支安全没有受到明显冲击,同时出口规模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当前的汇率水平是安全的,汇率政策是稳健的。
此外,人民币当前只是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总体汇率水平是平稳的,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升穿了6.50,上周五最高触及6.4580,逼进了2017年9月6.4350的前期低位,但同时美元指数也跌穿了91,和2017年9月91.0的前期低位基本持平。所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其实是相当平稳的。
笔者曾经多次指出,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并不重要,监管当*也没有必要给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波动幅度人为设置上下限,只要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就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综合自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内所述观点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美元升值对中国股票市场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头响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美元升值,意味着FED开始升息,也就是美国就业市场等经济面复苏都得到确认,这对全球经济都是个好消息。但可以肯定地是,如果连美国都开始回收流动性了,中国不可能不收,这对全球股市都不是好消息。A股港股也不例外,回调再说难免。美元升值,对大宗商品可能会有一定打压,但不会太大,因为基本面的需求应该会增加,因此,能源行业在经济复苏后,其长期价值较高。另一方面,美元升值,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我国对美国出口更容易,但对欧洲和日本出口将更难,你可以看下哪些行业出口美国多,出口欧洲少,这些行业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总体说来,美元一直升值可能性不大,在外来1-2年内还会存在波动,所以行业长期利好无从说起。
美元升值对国内的影响
美元升值,本币贬值打个比方:(不计通胀)以前一美元换10块RMB,你拿10块也就是1美元可以买10个铅笔;现在一美元可以换20块RMB,你就能用一美元买20个铅笔。这样出口的东西多了,企业利润也就多了。相反的,如果美元贬值,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输出的东西越多,说明创造的越多,更利于你的生产规模的扩大,货币并不是创造的价值,造的东西才是创造的价值,货币只是抽象的表象了这种价值!来源:环球外汇网
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区别?
可算等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问题
但凡提到本币升值,都应当有一个对手货币,比如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人民币兑日元升值了,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了等等等等。单纯说人民币升值,一般意义上都是指兑美元,因为现在美元霸权,大家都把美元当做标杆。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是1元人民币能够兑换处多少美元,其价格走势就是汇率走势,如果上涨,则代表人民币升值,因为兑换的美元多了,自然代表人民币更值钱了;如果下跌,代表人民币贬值,因为兑换的美元少了。
提醒,我们常说的人民币汇率,指的是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并非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就是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1美元能够兑换多少人民币,上涨,代表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因为美元能够兑换的人民币多了;下跌同理。
资本伯乐论坛,友情回答。
美元升值对在中国做进口商品的影响有哪些?是好还是坏呢?
美元升值,说明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了,说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这抬高了进口的成本,当然不利于进口了
美元升值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美元升值好呀,说明我们的产品又可以向世界低价倾销了,我们的产品劳动力成本低了,价廉物美,老外抢着来下订单,我们的工厂就生意红火呀,工人的工资就有了保障,就业率就相应提高了。全国的公司和工厂都赚了老外的钱,国家经济不是就上去了吗。相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才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种制约!
倪淑慧熊爱宗:新一轮美元升值的原因及影响
《世界知识》杂志创刊于1934年9月16日,上世纪50年代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以“平实理性看世界”的宗旨,分享国际时政观点,解析中国外交声音。期待与广大读者、作者和合作者互动交流。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倪淑慧熊爱宗:新一轮美元升值的原因及影响
2022年9月28日,美元指数突破114大关,年内涨幅超过20%,创2002年5月以来的新高。强势美元下,主要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一些发达经济体货币跌幅甚至超过新兴市场经济体。截至9月底,在发达经济体货币中,日元、英镑和欧元兑美元汇率纷纷跌破20年甚至30年以来低点,年内贬值幅度分别达到27.3%、22%和16.3%。在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中,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大,但整体而言对美元呈现升值态势,年内升值幅度分别为26.7%、4.6%和2.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呈现贬值态势,汇率年内跌幅14.1%,但低于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兑美元的跌幅。
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和美联储大幅加息促使美元升值
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看,美国经济目前的状况并不足以支撑本轮美元的持续升值。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疲弱,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年率下降1.6%,二季度下降0.6%,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美国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与此同时,美国饱受通胀困扰,从2022年3月开始通胀率一直在8%以上。
因此,本轮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首先应归结为地缘政治冲突下全球避险情绪上升。今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带动全球避险情绪高涨,国际资本持续增持美国资产,推高了美元指数。乌克兰危机爆发当天(2月24日),避险指数VIX(如果VIX高于20,意味着恐慌情绪开始进入市场)暴涨至37.8,后续虽略有起伏,但多在30左右徘徊。从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看,2022年3~7月,海外私人资本对美国长期、短期证券、银行存款的净流入额达到5254亿美元。这表明海外私人资本增持美国资产的意愿持续走强。
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也是本轮美元升值的主导因素。为控制国内通货膨胀,2022年美联储开启大幅加息模式。在9月22日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年内累计加息300个基点,是自1981年以来最高频率的加息。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已经由年初的0~0.25%上升到3%~3.25%。美联储大幅快速的加息进程,大大提高了国内利率水平和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截至2022年9月底,美国三月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年初的约0.1%上升至3.3%左右。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使得持有美元更具吸引力。
强势美元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走势出现差异
本轮美元升值与以往不同的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对美元贬值的幅度超过了新兴市场经济体。从一些发达经济体来看,外生冲击、更脆弱的经济基本面和缓慢加息进程,使得其汇率跌幅更大。
乌克兰危机引发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对一些发达经济体冲击更大。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欧洲国家和日本对能源依赖更强,能源价格上涨使这些国家进口和生产成本飙升,导致其深陷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之中。2021年,欧盟27%的石油、41%的天然气、47%的煤炭均来自俄罗斯,日本近88%的能源依赖进口。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下,2022年3月,欧盟能源价格同比增速高达44.3%,之后也基本维持在40%左右;2022年4月日本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从年初的0.5%攀升至2.5%,结束了30年的通货紧缩,进入通货膨胀时代。在今年俄罗斯能源供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当北半球冬季能源的需求达到顶峰时,欧洲市场天然气市场供应量将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届时,欧洲或将实行能源配给,实体经济面临更大冲击。
一些发达经济体更为脆弱的经济基本面,也推动了其货币大幅贬值。能源危机在削弱发达经济体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将其拉进国际收支逆差的深渊。2022年以来,欧盟19国贸易收支持续出现逆差,1~7月逆差额合计达1773.9亿欧元;2022年8月,日本贸易逆差达2.8万亿日元(约203.5亿美元),创40年以来新高。欧洲国家和日本国际收支逆差扩大,也加剧了这些国家货币的贬值。
在美联储大幅度加息压力下,一些发达经济体脆弱的经济基本面不但无法支撑其货币币值,还大大限制了其加息进程,这也使得本国货币持续贬值。受限于脆弱的经济基本面,欧央行过去11年一直实行货币宽松的政策。然而,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和近来高企的通货膨胀使得欧央行进退两难。7月21日,欧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结束了11年的宽松货币政策,9月8日更是史无前例地加息75个基点。英国自2021年12月以来已经进行了七次加息,上调政策利率至2.25%。日本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则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国家在加息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以及日本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分化加剧了其货币的贬值。
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来看,其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规模和对外贸易韧性对本国货币形成较强支撑。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充足,使其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本国汇率相对更容易。比如,为抑制汇率大幅波动,印度央行持续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韧性对其货币形成强有力支持。依托能源大国的特殊地位和能源价格上升,今年俄罗斯贸易盈余持续增加。1~7月,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激增至167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00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顺差也维持在相对高位。2022年7月,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达1012.7亿美元。贸易韧性对俄罗斯和中国的货币汇率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美元升值将强化世界经济衰退预期
美元升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加剧全球贫困和全球贸易萎缩。一方面,美元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关键进口食品和燃料变得更昂贵,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存压力。比如严重依赖外国粮食供给的非洲国家尼日利亚,2022年8月的食品通货膨胀率高达23.12%,这使得该国低收入水平人口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全国贫困人口激增。另一方面,美元持续升值将会加剧全球贸易萎缩。美元持续升值使得很多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大幅上升,这必将减少进口商的进口需求。根据测算,若美元对所有其他货币升值1%,世界贸易总量在一年内将下降0.6%~0.8%。
将推高全球债务违约风险,严重时将引发债务危机。美元持续升值将通过增加债务余额和融资成本两个渠道提升债务国家的债务违约风险。据IMF统计,2021年末新兴市场经济体外债总额达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8%,外债占GDP比重达29.7%。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数据,2022年3~7月,新兴市场经济体股票资本连续五个月出现净流出,合计超300亿美元。7月6日,斯里兰卡宣布国家破产,成为2022年首个主权债务违约的新兴市场国家。后续预计美元升值的影响将波及更多国家。
美元升值叠加美联储加息将可能使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对美国而言,美元升值叠加美联储加息,推高了短期国债收益率,引起国债收益率倒挂(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长期国债收益率),这不但会增加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将强化经济衰退预期。对全球而言,美元升值叠加美联储加息已将不少国家推向衰退边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球1/3以上的经济体将在今年或明年陷入衰退,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今年的3.2%下降至2.7%。世界银行也发布报告指出,明年全球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衰退威胁。
如何应对美元升值对中国的影响
考虑到美联储将继续实行强硬的货币政策,预计美元指数年内或将维持高位,不排除仍有上行可能。当前,美联储抑制通胀的效果仍然不够明显,因此还有进一步激进加息的可能。9月美国CPI同比尽管回落至8.2%,但如果剔除食品、能源,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反而走高至6.6%。
受美元指数上升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了7.0关口。对中国而言,美元升值的主要影响包括:短期资本流出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新兴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带来的中国海外资产安全问题,以及全球经济衰退下国际收支锐减风险。对此,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一是以我为主,实施“宽财政和稳货币”政策,保障经济基本面,为人民币提供根本支撑。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并不高,应继续实施宽松财政政策刺激内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生产和出口,减少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需下降冲击,避免国际收支大幅下滑,全力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
二是试点价格型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手段,避免人民币大幅贬值。应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市场,以避免增加单边贬值预期;可以利用基于货币或外汇市场的价格工具,使得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更接近宏观审慎。
三是寻求全球债务治理合作,全力保障海外资产安全。中国应在多边框架下加强与其他债权人的合作,努力争取债务规则制定权,扩大中国在全球债务治理领域的影响力。
最后要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加大人民币对外投资和产品供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市场主体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以此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美元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美元加息了,很多机构,大V出来解读,什么缩表,逆回购,大多数小白一脸懵逼,作为普通投资知识的黑马,我将用最简单的话把美元加息的前因后果,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可能的应对方式讲清楚。
一 为什么要加息?
时光回到2008年,美国引发次贷危机,从而引起全球金融危机。
发生金融危机了必定经济增速放缓,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美国开始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指鼓励老百姓多借钱,利息非常低,比如借十万美元一年只需要1000美元利息,很多人一看每个月才还100美元都不到,这么低?那我也买辆车嗨一嗨。当所有的人都去银行借钱消费的时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利息与居民消费,企业生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从2008年开始直到现在过去10年了,美国一直在执行这样宽松货币政策,所以美国国内资产的价格泡沫又比较严重了,比如美股就一直在高位,其投资价值远远比不上A股。所以必须要给经济降温,挤挤泡沫了,于是开始执行和上面描述的相反的过程。
这就是加息,也就是银行的存款利息逐步的提高,一直到今天提高到1.75%-2%的利率水平,而且可能还会加到2.5%左右。
那这有什么影响呢?三个方面:1 老百姓更愿意把钱存起来了,因为更划算了,这样一来市场上的钱就变少了,钱就变的很紧张,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偏紧。2 当市场上钱越来越少,自然借钱的利息也越来越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变高了,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了,3 因为借钱消费越来越贵,所以老百姓消费意愿降低了,企业生产的东西就卖不出去了,所以就会降价。
几个方面相互作用,于是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了,但是挤出去了泡沫,经济的整体风险降下来了。
美元这二年一直加息,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也就是说资产的价格没有降下来,比如债券和股市。一般情况下,当银行加息债券也会加息,他们基本是同步的,而且债券必须比银行利息高一点,否则谁买债券呢?还不如直接存银行,对吧,但是美国的债券利率一直没有提高,所以逼得美元一直小幅度加息,直到今天。
二 加息有什么影响?
人民币是和美元挂钩的,所以当美元加息之后,意味着美元的吸引力增加了,因为当你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的话,收益会更好,所以如果人民币不跟进加息的话,会有大量的财富外流,引发外汇储备减少。
这是绝不能容许发生的事情,所以严控外汇管制。
以上是不加息的后果。
那能加息吗?
不能,这个有点复杂,听我一一道来
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发行了四万亿,这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后来又用同样的方法向市场里注入了同样多,甚至更多的钱,为什么呢?就是要刺激经济不停增长,但是就像人打针一样,有了抗体,效果不好了,经济增长一直维持在6%左右。
但是因为发行了大量的货币,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呢?一是企业借走了,二是进入了房地产,所以中国房价已经逆天了,它像一个超级无敌巨大的泡沫,把巨量的超发货币资金吸引进去了。
第一个问题,企业借钱了是需要还债的,过去是借新债还旧债,但是为了“去杠杆”,银行就不借钱了,这下企业懵逼了。所谓去杠杆,意思就是整个社会的负债率,包括企业,家庭都很高了,这样非常危险,所以就不能再借钱给企业和家庭花了,怕他们还不起。
假如跟随美国加息之后,借钱成本会更高,他们借不起了那么没有钱还债了,这很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债务危机。
第二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后面最大的老板是谁?银行,过去银行的钱大部分都去了房地产市场,因为老百姓看着房子天天涨,愿意借钱买房,而银行也愿意借出去,因为这一块居民借钱是无限责任,他死了他的儿子都要还钱,因为儿子继承了房子同时也继承了债务。
一方面他们还债要大量的钱,但另一方面市场上本来钱就紧张,因为过去几年时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们没有跟随美元加息,所以造成了1万亿美元流失了,兑换**民币就是6万多亿,加上乘数效应市场上就少了30万亿人民币,于是流动性偏紧,这个时候加息就是雪上加霜。
加息之后老百姓可能就还不起钱了,所以才有弃房断供的现象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就发生很多这样的事情,因为给银行的月供太高了,承担不起,干脆房子不要了。
如果这样,银行将发生大量的坏账,而它的后面是央行在兜底。
所以肯定不能轻易加息,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
具体的数据我就不列举了,大家可以去自己查。
这一段就是加息对债务危机的影响。
三 怎么办?
不加息不行,加息也不行,央妈很苦恼。
办法一 降准
市场不是缺钱吗?降准不就有钱了?
所谓降准,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为了应对风险,央行要求银行按照存款的比例交准备金。可以把这一块的比例降下来,这不就给市场提供了资金吗?债务危机不就可以缓一缓?但是这些钱很容易流到房地产市场去,而房价这么高了,不可能在推高房价了。
怎么办?定向降准,降准后的钱不能流入房地产市场,只能流到中小企业。
办法二 加息
还是加息,没有办法,加息有什么影响?
和第一段的分析一样,只要加息,资产价格必定下降,包括房子,股市,都是利空。
但是不能让房子大跌,怎么办?房价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房价高,只有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高,于是限制卖出房子,买入后3年不准卖,这就锁死了资金。再把一部分资金引流到三四线城市,所以现在三四线城市房价猛涨,到时候也不准卖,把资金锁死在房子里面,这样房价就不会大幅度跌价。
到时候房子就变成了一个价格很高但又卖不出去的负资产。
该文应该不会推荐,所以如果你看到请把它看做缘分
原创不易,请多点赞鼓励!
更多财经内容,请关注黑马财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