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的真实现状?
利率下降
东方园林2017-2021年毛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17年31.56%下降至2021年9.31%,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58%。由于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为PPP,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房地产行业景气下滑,导致公司应收类款项账龄加长,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同比有所增加,对公司的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2022下半年,毕业生的就业会有什么样的趋势?
毕业就失业
东方园林一年到期债务80亿现金仅9.6亿何巧女夫妇违规占资1.25亿收警示函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刘方益
易主3年来,东方园林危机并未解除。
2023年1月2日晚间,东方园林(002310.SZ)发布公告称,何巧女、唐凯夫妇因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19年度金额达1.25亿元,收到来自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的警示函。
2020年以来,东方园林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近三年合计亏损高达32.81亿元。
不仅如此,2022年三季报显示,东方园林短期借款达15.3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合计79.91亿元。同期,公司货币资金仅9.58亿元,较期初减少28.63%。
累计诉讼涉案金额达20.63亿
2023年1月2日晚间,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关于对何巧女、唐凯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
《警示函》显示,因内部管理及往来账务处理不规范等原因,形成何巧女、唐凯对东方园林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19年度占用金额为1.25亿元。截至2022年4月,扣除公司应付何巧女、唐凯股利6840.02万元后,剩余占用金额4813.61万元。
资料显示,何巧女为东方园林原实控人,唐凯为何巧女丈夫。
2022年11月30日,东方园林公告称,由于何巧女未能履行股票质押协议约定的义务,中信证券等质权人已采取了强制平仓措施,未来将不排除质权人进一步对何巧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部分公司股票进行强制平仓。
截至2022年11月28日,何巧女持有东方园林股票5.4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0.21%,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累计质押股份数为5.31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7.78%。
东方园林表示,本次减持股份为质权人对何巧女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的部分股份进行违约处置导致的被动减持,减持计划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本次被动减持股份比例较小,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影响,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警示函》还显示,东方园林会计核算不规范。对于部分PPP项目,公司参与出资设立项目公司并委派董事,公司将对该类项目公司的出资作为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依据不充分。
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东方园林、何巧女、唐凯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
同日,东方园林还公布了关于公司累计诉讼及进展的公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的诉讼涉案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20.63亿元(含公司作为原告的应收账款清收案件),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18%。
东方园林介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单项涉案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重大诉讼事项。
据统计,近两年,已经结案的东方园林作为被告的被诉案件中,案件审减率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54.7%和54.0%。
东方园林表示,鉴于本次披露的相关诉讼尚未完结,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的影响。
近三年累亏32.81亿
东方园林主营业务是生态湿地、园林建设和水利市政等设计施工,向政府提供集生态城市规划、水利工程设计、市政工程施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
资料显示,东方园林业务主要由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构成,其中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危废处置及全域旅游。
2019年4月,东方园林爆发了大面积欠薪。据东方园林此前公告数据,截至当年5月10日,东方园林还剩约4000名员工(含离职人员)的平均约3个月薪酬及补偿待发放,共计约2.39亿元。7月,东方园林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19年上半年,东方园林亏损5.5亿至7.5亿元。
2019年8月,何巧女、唐凯向朝阳区国资中心全资子公司朝汇鑫协议转让东方园林1.3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并将16.8%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朝汇鑫。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朝阳国资委成为东方园林实际控制人,东方园林成为朝阳国资中心下属首家A股上市公司。
从业绩上看,东方园林易主后,盈利能力并未明显好转。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东方园林营业收入分别为81.33亿元、87.26亿元和104.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82%、7.28%和20.18%;净利润分别为5190.52万元、-4.92亿元和-1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75%、-1048.38%和-135.32%。
2022年前三季度,东方园林营业收入达34.87亿元,同比下降54.91%;净利润亏损16.31亿元,同比下降210.68%。其中,公司生态建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占比28.10%;固废处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占比10.50%;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08亿元,占比57.58%。
这也表示,易主后的近3年时间里,东方园林亏损高达32.81亿元。
2022年三季报显示,东方园林短期借款达15.3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4.59亿元,较年初增长770.90%,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合计79.91亿元,利率区间为3.75%至7.8%。同期,公司货币资金仅9.58亿元,较期初减少28.63%。
不过,东方园林却表示,结合历史数据和债务偿还情况,公司集中到期偿付压力和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近期,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对东方园林及其发行的债券主要信用风险要素的分析,决定调整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负面,公司存续期债券“20东林G1”债项评级保持AAA。
更多精彩新闻请扫描下载
长江商报新闻APP
长江驱动力 经济风向标
独家深度推荐:
华泰证券配股募资280亿投百亿发力两融 上市12年累计融资近千亿分红仅290亿
双面吴光明控参股80家公司搭建资本帝国 鱼跃医疗净利降16%突击涨价遭品牌危机
鼎际得总资产仅19亿抛98亿激进投资 背靠中石油三季度净利仍变脸降近30%
吉利汽车发力新能源纯电动销量增369% 极氪拟美股上市有望完成7万辆年交付目标
江淮汽车亏7.8亿仍17亿收购蔚来资产 投5亿成立合资公司营收为0疑为空壳
“资本猎手”方威光环与争议伴行 东北制药靠“2元退烧药”爆红亦难解业绩萎靡
吴以岭靠连花清瘟暴赚238亿成中国“最富院士” 以岭药业年砸22亿营销疫情过后业绩或大滑坡
15家核酸检测公司IPO拟圈钱138亿 受惠疫情红利净利猛增5.5倍持续性存疑
郭广昌忍痛折价清仓中山公用套现12.5亿复星系为偿千亿负债加速减持超10公司
安奈儿前三季亏1.5亿却8天6板暴涨 王建青被指炒作股价配合1500万股减持
王健林重回“牌桌”未解万达系整体经营承压 轻资产转型落地风险陡增港股IPO难产
乓乓响保供毛利率84%畸高被指“发横财” 无视债务实控人黄建义夫妇突击分红2340万
王谭亮年收入多少?东方园林财务负责人
王谭亮:男,198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住权,毕业于天津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入职北京市朝阳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曾任北京市朝阳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融资部职员、财务部出纳、会计、财务部副经理、财务经理,历任北京市汇禾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市盈润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财务负责人职务。2019年8月加入东方园林,现任北京宝嘉恒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华夏出行有限公司等公司监事,现任本公司财务负责人。
买东方园林股票有升值空间吗
您好:可以,东方园林属于深证股票,您开通深证交易后,是可以购买的。祝好!
比较中材国际与东方园林,十二五期间哪只股票更有长线投资价值?
从长线角度讲,中材国际是今后的大牛股之一。东方园林虽然股票分了红,降低了股价,但是现在还是1百多元的高价股,涨不了多少(很难涨停),只能做一些短线持股操作。
北京东方园林现状?
利率下降
东方园林2017-2021年毛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17年31.56%下降至2021年9.31%,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58%。由于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为PPP,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房地产行业景气下滑,导致公司应收类款项账龄加长,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同比有所增加,对公司的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索赔征集】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东方园林(002310)被立案调查
索赔提示
2023年7月13日,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园林或公司)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公司简介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2日,于2009年11月27日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政园林和全域旅游等,工业危废处置业务,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案情简介
2023年7月13日,东方园林(002310)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投资者诉讼需要准备的材料
联系我们
欢迎扫码咨询
维权网站| www.zbqy-sh.com
邮箱 | yalan.hu@landinglawyer.com
地址 | 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1089号北外滩来福士东塔16层
大家觉得东方园林股票最近涨势如何?
正在关注中.
碧水源VS东方园林!巨亏50亿左右的东方园林被投资者对比质疑!
报名咨询:赵老师 17710939501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作者:筱悠
2018年起,曾经高歌猛进的环保行业因为去杠杆等因素遭遇“寒冬”,东方园林发债失利推倒了环保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步履维艰的环保企业纷纷选择“逆向混改”。
时至今日,大部分水务龙头都已引入国资四五年之久,他们的发展现状也牵动着许多投资者的心。投资者们怀着高期许,期待着引入国资之后的上市公司能够“重整山河”,但经历混改之后的水务龙头确实有着不同的发展和结*(或许还没到结*)。
近日,有投资者在平台就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向东方园林董秘提问,提问者拿碧水源与东方园林对比,指出二者混改后的差距,语气像极了平日里经常提到“别人家孩子”的恨铁不成钢的老母亲。
而在去年,也有投资者针对二者应收账款占比问题向东方园林提问:
那么,是否如投资者说的那样,东方园林和碧水源混改后的结*大相径庭!他们现在都发展得怎样?跟随北极星水处理网,我们一起来看看!
东方园林:巨额亏损,持续承压
曾经的东方园林从传统景观业务积极向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扩展,并通过自身发展与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方式,以危废处理、乡镇污水处理及综合资源利用为切入口,全面布*环保产业。东方园林以及何巧女一度是行业“神话”般的存在。
而在2018年5月东方园林发债失利后,“神话”破灭了,环保行业也开始“入冬”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投资者们跟着东方园林经历过高峰低谷,也怀着期待想让他重回巅峰,可事与愿违。现在的东方园林业绩巨亏、债务缠身、官司不断,可谓持续承压……所以投资者有了上文中的质疑。
自2019年易主北京朝阳区国资朝汇鑫近四年来,东方园林危机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有愈发扩大之嫌,自2020年起,东方园林已连续三年亏损。
2020年,东方园林亏损4.92亿元,2021年,亏损额进一步增大至11.58亿元,而到了2022年,东方园林曝出历史年度最大亏损。
近日,东方园林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亏损46亿元至5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0.70%–297.11%。
对于巨额亏损的原因,东方园林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生态业务在新项目拓展、项目施工进度等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导致生态建设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同时,为保证存量项目快速提前收尾、结算并保证收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利率,影响了生态业务利润;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受相关政策影响,公司主动控制业务规模,该部分业务营业收入下降;由于生态工程项目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账龄增加等原因,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应增加;报告期内前期收购标的企业业绩不佳,预计商誉会出现大幅减值。”
债务方面,东方园林同样承压严重,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负债总额高达330.96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不足10亿元。
此外,东方园林涉诉金额也在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2月24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的诉讼涉案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23.17亿元(含公司作为原告的应收账款清收案件),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1.54%。
而2月23日,东方园林也因发债问题被出示警示函,指出其2020年12月18日公布发行公司债券“20东林G1”募集说明书时,存在部分债务违约情形。
现在的东方园林确实有内忧外患一大堆的问题待解,如果说国资与民企的协同效应需一定时间才能见效,那么被拿来作对比的碧水源便是在短期内成功实现“逆风翻盘”的典范,虽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碧水源:重回正轨,业绩回暖
碧水源曾是创业板第一白马股。2010年,碧水源股票在创业板公开发行上市。上市首日,碧水源股价达到156元,高出发行价127%,荣登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成为了两市第15只“百元股”。上市单日公司市值冲至223亿,文剑平本人也以53.11亿元的身价成为当年创业板首富,一时风光无二。
2014年至2017年,碧水源抓住PPP政策机遇,订单和销售收入稳定增长;2015年云南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碧水源共同投资成立的云南水务在H股上市,该公司也成为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PPP合作典范。
碧水源从水处理,到水生态、水系治理,进而借助资本的力量,构筑环保全产业链。
碧水源的辉煌简历以及成长轨迹曾为业界津津乐道以及效仿,作为PPP大户的碧水源凭借“跑马圈地”之势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行业浪潮裹挟着碧水源承接了大量非运营、低毛利的工程项目,由于付费机制不完善,以及PPP政策的收紧,2018年,碧水源业绩大幅回落并出现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巨大的资金压力让碧水源不得不谋求自救。而中交旗下中国城乡通过三步走实现了对碧水源的入主:
2019年1月11日,中国城乡收购时任董事长文剑平等人的股份。交易价格28.69亿,对应单价9.46元/股。自此,中国城乡控股成为碧水源第二大股东。
2021年12月28日,碧水源向特定对象、第二大股东、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发行股票,中国城乡出资35.74亿元认购碧水源4.7亿股股份并成功发行上市。这意味着碧水源正式加入了中交体系。
2022年7月,中国城乡开启要约收购,6元/股的价格收购4亿股,中国城乡至此持有33.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9年中交进入后,碧水源逐步调整战略,经过对存量PPP项目的清理,逐步走出困境,业绩开始恢复,现金流明显改善。也正如上文中投资者提问中评价的那样“在大股东中国城乡控股集团公司的帮助下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日趋合理”。
二者携手,接连斩获哈尔滨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整体招商特许经营人采购第二标段、菏泽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工程EPCO(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投资运营)项目、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防洪排涝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PPP项目、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防洪排涝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PPP项目等多个项目,协同效应凸显。
但国企入场的加持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中交和碧水源的合作同样如此,中交入主后,二者虽然珠联璧合将很多项目斩获,但碧水源的经营业绩一度并未达到预期,反而文剑平等股东因“对赌”而支付了10亿元的赔偿。
碧水源股东在股份转让时曾作出业绩承诺补偿约定,但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叠加,2021年碧水源的业绩低于该约定。2021年,碧水源营业收入约95.49亿元,同比减少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84亿元,同比减少48.93%。该业绩触发业绩补偿义务,需补偿约10.04亿元。
今年1月12日,碧水源发布公告称,根据业绩承诺方确认的2021年度业绩承诺补偿额,文剑平、刘振国、陈亦力、周念云已全额支付完毕。
2022年,许多环保企业业绩纷纷下滑,碧水源同样没有交出一份“及格”的答卷,2022年上半年,碧水源营业收入26.24亿元,同比下滑46%;扣非净利润亏损3.2亿元,同比下滑421%。
究其业绩下滑主要原因,碧水源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良业科技新增项目减少,经营业绩较同期有所下降,导致收入及利润情况同比下降。公司积极应对挑战,保障新增项目、在建项目及运营项目的稳步推进、提质增效,努力降低疫情等不利因素对公司的相关影响,争取全年整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情况有所缓解,甚至可以说实现了“逆风翻盘”。
2022年10月25日,碧水源公布2022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6.99亿元,同比增长88.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568.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1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骤增6614.60%。
2022年全年业绩如何,目前碧水源尚未公布,但从趋势可以看出,中交在碧水源谷底时的雪中送炭让碧水源开始回暖,虽然许多因素叠加使碧水源尚未重回巅峰,但“元气”已慢慢恢复,因为从根源上讲,碧水源技术优势在,且“里子”还是好的,正如投资者说的“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日趋合理”,再加之中交这棵绝佳的“大树”,碧水源的“第二春”指日可待。
结语
如果说期初国资入主能够堵住资金缺口做到“雪中送炭”,那么从长期来看,想要稳健发展,还需依靠自身技术优势、管理水平以及运营能力的,从这几点看,碧水源确实有着更显著的优势,也是在所有混改案例中和国资最为相得益彰的一个。
从国资角度来说,中交本身并不是只有央企背景的门外汉,而是在水处理领域有所涉足且坐拥西南和东北两大市政设计院的专业级选手,这对于碧水源都是大大的加持。
当然,后续东方园林和碧水源会如何发展,还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END—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