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强行推广电子支付,一夜间现金变废纸...
说到神秘的印度,
想到的不外乎是夸张的人口
和挤爆火车的场景,
甚至是能够问鼎世界级杂耍团式的国庆大阅兵
而就在2016这个'魔幻现实主义元年'的尾巴上,
印度阿三又不失时机的给我们送来了最新鲜热乎的段子。
这次让印度人民上头条的不是载歌载舞的生活,
而是在银行门口排起的长队。
原来,让大家排队的原因是,
总理莫迪为打击贪污腐败,
所以勒令全印度民众使用电子支付,
同时废除了一系列的纸币。
这才导致印度人民需要排队换钞。
说到这个印度总理莫迪那可不得了。
不但一国大权在手而且私交甚广,
这不,基友名单上马云赫赫在目。
早在2015年,马云就曾飞新德里跟莫迪会面私聊近50分钟,
后同年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企业家圆桌会”中与马云窃窃私语,
且谈话内容并未对外界公开。
但即使两人是好基友的关系,
马云也没有把当年支付宝线下推广的烧钱大法传授给他,
否则就不会有接下来'惨绝人寰'的故事了。
为了刺激阿三们快速抛弃现金,
莫迪还狠增了电子支付的折扣和减免刷卡手续费,
同时还在没有任何预兆的前提下,
一举废除了印度500和1000卢比的大额纸钞,
现金!!直接作废啊!!!
据说被废除的卢比面额相当于中国50和100面额的软妹币,
总共占据整个印度流通货币的85%以上,
总额高达2200亿美元。
看到总理的大动作,
单纯的阿三们其实是有点蒙圈的。
废除纸币?要知道对于阿三们而言,
接近95%的线下市场交易都在使用现金。
要知道像中国这样体系庞大的市场现金交易比例也只在30%左右。
在印度这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
生活中90%的交易都在通过现金完成。
而且也只有一半人,拥有存款账户,
拥有信用卡账户的人更是少,只有1/7,
——所以一开始阿三们是拒绝的。
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阿三们的预料
一共是300万卢比现金(约合人民币30万元)
同时还有人在另一家珠宝店里,
一口气花了20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00万元)买了一大块黄金。
把两个店主高兴坏了
途中觉得身体不舒服的店主去了趟医院。
结果买单的时候让人无语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新鲜的300万卢布全部用不了,钱被禁了。
就这样,阿三们终于开始慌了!
手上的钱咋办?
要砸手上了!?
总理一看这个情况也不太科学,
于是再次发布了一条新指令——以旧换新
『在12月30号之前,阿三们可以拿着500跟1000面额的卢比旧钞去银行和ATM机上登记兑换新钞,或者把这些钱存入银行也行』
恩这看起来没毛病,
但新bug出现了。
全印度一共加起来只有13.4万家银行网点和21.5万台ATM机,
再加上新发行的2000元纸币尺寸不一样,
所以全印度大概只有40%的ATM机可用。
印度人口将近13亿,
——也就是说,
平均3000个阿三要共享一台ATM取款机。
所以就有了以上阿三们在银行门口大排长队的景象。
阿三们为了存钱换钱,
常常需要等待好几个小时。
更更可怕的是,
就算能排到兑换也有限制。
因为在政策发布6天后银行ATM机已经被'洗劫一空',
银行告知兑换额度是每人每天4000
取现的限额是每人每天2000。
废钞事件除了引起了阿三们生活上的混乱以外,
还极大的影响了夫妻感情的和谐以及家庭安定。
印度家庭主妇大多有藏私房钱的情况。
一位名叫InduMehra的印度妇女就偷偷攒了10年的钱。
在废钞政策下,
她不得不把这些钱拿去银行,
从而导致自己的“私房钱“暴露。
丈夫发现后非常震惊,
并且表示很难理解,并且很心塞。
总之,现在的印度已经变得相当混乱,
所谓人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01. 有钱被偷走,自杀的
一个印度妇女把毕生积蓄放在麻袋里
在银行排队准备换新钞,结果全部被小偷偷走
最终选择自杀....
02. 还有枉死的
还有一个刚刚把家里田地卖掉的农村妇女自杀了。
钱本来是用来给自己生病的丈夫治病的,
结果废币政策一出,
妇人以为自己辛苦的血汗钱都成了废纸,
无奈之下也选择了自杀。
03. 更有连续熬夜猝死的
69岁年迈的老大爷连夜排队换新钱
突发心脏病,暴毙...
04. 最最正能量的是因公殉职的
银行小哥因为上门换钱的人实在太多
最终劳累过度因公殉职…
截至目前为止,
此次废钞事件已经直接导致了超过50人的死亡,
该数目超出今年死于印巴冲突的人数。
相比之下,印度农村的情况更惨。
总理宣布废钞的时机正值播种季节,
大批的农民都因为缺乏现金
因而连买种子的钱都拿不出来。
于是伟大的莫迪总理再次放水:
——农民伯伯们可以使用旧币购买种子哟!
那么问题来了,
2016年度最难证明题出现了:
——如何证明我是农民?
请踊跃作答。
终于,在生活和工作都被废钞政策严重扰乱下,
被逼无奈的阿三们气愤得跑去焚烧莫迪的画像以泄恨。
总理一看,妈呀大家怎么火气这么大,
可千万不能影响我的粉丝数量啊。
情急之下,
莫迪抬出了自己90多岁的老母亲,
让其坐在银行门口排队等待换新钱。
这无疑是在表白躁动的阿三们,
看!总理的母亲都来排队换钱,
尔等就不要再瞎JB逼逼了。
然而事情还没完,
眼看民怨沸腾
其它政d也来扎堆凑热闹。
看总理却一副我行我素的强势领导做派,
国大d领袖甘地果断的抓住了这次搏眼球的好机会
爆料莫迪在2013年至2014年中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
贪腐了4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
消息一出,
印度小粉红们沸腾了:
总理竟然黑了这么多钱!!
说好了打大老虎呢,
最大的老虎原来是总理自己啊!(吃惊脸)
莫迪也蒙逼了,
心想:感情不是你们执政黑钱的时候了是吧!
迫于印度小粉红的邪恶力量,
莫迪搬出了司法部长为自己发言:
『看像恒河一样“圣洁'的总理,怎么会黑钱?都是假新闻,大家散了吧!』
这修辞手法绝了,
出神入化啊有没有。
其实,莫迪之所以推行电子支付
其实完全是'一番苦心'。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印度的“黑色经济”总量约等于整个泰国,
印度本土上存在着大量的贩毒、走私、贩卖军火、行贿受贿等非法行为
并且这些行为几本上都通过现金交易实现。
同时现金交易还导致了偷税漏税行为的产生。
为了打击贪污犯罪,印度推行了电子支付。
但值得一提的是,
在整个废钞的过程中,
有个阿三家里大概有2万亿卢比,合约294亿美元的现金!!
感情这货直接在家藏了两万人民币亿!!?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要抓的大老虎?
要知道,
莫迪的好基友,
公认的亚洲首富
马云的身价也只有285亿美元!!
'无现金社会梦' 何时实现?
虽然废钞以来状况频发,
噪点不少,
但却还是小有成效的。
Paytm作为印度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
目前已有超过400万人开始使用Paytm钱包.
且每天平台上处理的流水也有大约35亿美元,
同时存在该平台账户中的资金已经增长了10倍。
看似情况一片大好啊!!
印度终于要领先欧美,
直接进入无现金时代了!!
but,真的是这样吗?
在全世界范围内,丹麦是最有希望成为无现金交易社会的。
这得益于丹麦国家的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丹麦作为人均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之一,
从2015年起就在致力于努力摆脱纸币束缚,
力争在2016年用银行卡和移动支付彻底替代现金交易。
为什么是丹麦?
这个产生了白雪公主的童话般的国家的特点首先是人少,
然后是数字化程度高。
银行卡支付早已成为丹麦的主导型支付方式。
在2012年丹麦就已实现了84.2%的交易均通过银行卡完成。
就连丹麦这样的发达国家想要进化为无纸币国家都很困难,
更何况是天天只喜欢载歌载舞的印度人民。
实际上,印度人民实现电子支付的难度比想象中更大。
皮尤机构的一份报告称,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两百多万人可以实现电子支付。
印度还要攻克另外一个严峻的课题,
——那就是电力。
印度的实际用电情况是,
只有78.7%的人能用上电
对于一个人口总数接近13亿的国家而言,
也就是说,可能有3亿人连电是啥都不知道
以下是印度实录,欢迎脑补。
黄昏降临在印度东部比哈尔邦的一个村庄里,
村民们开始忙碌晚上的家务事。
妇女们排成一行行走,
用自己的头部来运送一捆捆的动物草料。
其他人则在晚饭之前将水牛赶回家。
在全世界没有没有通电的13亿人口中,有四分之一
——大约3亿——生活在印度农村,比如比哈尔邦。
印度次大陆的夜间卫星照片说明了一切:
这个国家的一大片区域依然处于黑暗之中。
接下来,是废钞新政最后一个的一个bug
那就是,近40%的印度人,即4.8亿人
连银行什么鬼都不知道
就是完完全全的文盲,
还是个连身份证明都没有文盲。
试问,一群没有见过电!
大字还不识一个!
的人要如何执行新政?
唉,眼看这个载歌载舞欢乐不断的国家就这样倒了下去,
莫迪你这是何苦啊...
虽然在新政的带动下,
几乎所有银行都出现了排队开户办卡的状况,
电商平台在线支付率短时间内超过七成,
多家电子钱包及支付平台下载使用人数屡创新高,
每日流水成倍增长,
'印度支付宝'Paytm每天增加50万新用户。
网络接入比例和支付速度,
POS机覆盖程度等因素,
仍旧让电子支付普及进程仍面临阻碍。
but阻碍电子支付推广的真正元凶真的是纸钞吗?
废除大额钞票势在必行,
无论是顺应时代潮流,抑或是防腐败。
只不过在实行的时候,
许多问题还没考虑好如何应对就开始下手,企图一夜吃成胖子,
总归是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一亿卢比等于多少人民币
6973987人民币(网上价)
1块钱人民币等于低均切多少卢比?
40000巴基斯坦卢比=3879人民币40000毛里求斯卢比=10234人民币40000尼泊尔卢比=3978人民币40000斯里兰卡卢比=2540人民币40000印度卢比=6366人民币40000印度尼西亚卢比=30人民币
一亿卢比等于来自多少人民币?
100000000印度卢比=10239300.2187人民币1人民币=9.7663印度卢比
这两张好像是印度尼西亚的,是卢比吗?值多少人民币?就几块钱吧
1000核人民币7毛左右2000就是1.4元左右。在印尼,习惯上吧1000当1块,2000当两块用。
65亿卢比等于多少人民币
目前最新的人民币与韩币汇率如图:所以6500000000元韩元=34450000元人民币。韩元:韩币的基本单位是韩元。韩国的货币单位为"원",汉字写作“圆”,拼音以“won”表示(₩)。有时候亦沿用旧称“円”(원,hwa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krw。
1000巴基斯坦卢比汇率价多少?
今日巴基斯坦卢比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为:
1巴基斯坦卢比=0.03135人民币
根据今日汇率,1000巴基斯坦卢比可兑换31.3500人民币,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印度币与印度卢比有什么区别,5万印度币是多少人民币?
印度卢比是印度法定货币。今日印度卢比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为:
1印度卢比=0.088000人民币
根据今日汇率,50000印度卢比可兑换4400.0000人民币,
印度神片再现江湖,勒索*杀人*出轨*搞笑一次给足
今天这部电影,要再说句老话了:
看电影是私人的事,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因为,本片的豆评也就6.6分,IMDB也就7.1分。
如果按照我们对印度神片的标准来看,这个参考分数未免低了。
但是,小丑个人对于本片,给四星。
上一次,小丑聊到,这些年咱看过的印度电影,题材还是很丰富的。
今天这部电影的题材,则是偏娱乐化得多了:
犯罪,喜剧(黑色幽默)。
本片的犯罪内容,是勒索。
看到这个词,您头脑里面是不是出现了绑架,警匪,成百上千万,撕票这类关键字眼?
这回,您想错了。
本片中,勒索的最大金额也就12万卢比,相当于1万来块人民币。
但勒索的次数有N次,直接或间接卷入其中的人超过5个。
数目不多?
可是,如果这些人不是组团集体执行勒索,而是各自作战的情况下,这就不算少了吧?
同时,其中有些人还兼具勒索人及被勒索人双重身份。
除了勒索,骗局,枪杀,通奸,报仇等情节也出现其中,您有没有兴趣?
片名就叫:
《勒索》
本片的主演,也是中国人民的印度老朋友了:
好莱坞的另一个汗--伊尔凡·可汗。
好莱坞电影里,他是熟悉的印度面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是中年的派,《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他是打男主的警官。
前不久,咱还看过他:
《起跑线》中,他是那个为了孩子的学位问题挤破头的土豪。
由于本片的节奏,完全是由情节推动。
所以,小丑在这里只会点到为止,不会过多剧透。
一开始,本片似乎和勒索扯不上边。
戴夫(伊尔凡·可汗)是一家卫生纸公司的职员,家里有个老婆。
但是,自从迈入婚姻殿堂,当初那点激情,已经被消磨殆尽。
每一天,戴夫都要在公司里待到很晚才回家。
回家后,妻子已经睡着了,此时的戴夫也就默默躺在妻子身边,直到第二天睡醒,日复一日。
这是一个很明显有着中年危机的男人。
他的激情,全部在公司里。
但不是工作方面,车贷,房贷,每个月各种支出,已经使他在工作上为了钱而钱了。
他在公司最大的激情,也就是偷偷拿走公司同事的女朋友/老婆的照片。
然后,一个人走到厕所,把照片挂在墙上,做什么事,你们应该能猜到了。
在城市工作的戴夫有一句名言:
婚姻是乡村的庆典,是城市的悔恨。
可是本片并不探讨这种N年之痒,革命之路的婚姻生活。
戴夫这样的状态没过多久,就给破了。
话说那天,戴夫提早回家,要给妻子带来一份惊喜。
没想到,妻子给了他更大的惊喜:
就此,故事发生了拐点。
没有当场冲进去撞破两人的戴夫,此后碰巧发现了奸夫的信息(过程略去N个字)。
然后,电影进入正题:
戴夫给奸夫发了个匿名短信—我知道你偷人老婆,给我10万卢比,不然我就把你捅出去。
10万卢比啊,也就1万人民币。
由此可以看出,戴夫真不是个做匪徒的料。
因为,他勒索的金额,也就是自己这个月需要支出的房贷,车贷,电视费等费用而已。。。
或者说,印度人其实也没有存钱的概念?
从这个拐点开始,接下去故事的发展,就越发有趣了。
所以,我不多剧透了。
只能泛泛地跟您说,这故事让我觉得充满印度神脑洞的地方在于:
这一个勒索事件,就有如蝴蝶效应中,蝴蝶振动的翅膀一般,不断往外传递。
而传递的结果是,它逐渐演变成了好几个勒索事件。
这些勒索事件,它看起来即是独立的,可却又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闭环。
用更玄乎的话来说就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我们却各不自知。
这个故事,它是颇具黑色幽默的。
某人(为防剧透)买枪之时,由于没钱,最终买了一把最便宜的烂枪。
准星如何?
也就是偏个1.5英寸就能瞄准了。
刚死了人,死者的家属就碰巧找上门来。
某人用的并不是偷偷从窗户逃跑的伎俩,而是用另一种搞笑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从死者家属面前走过去。
某人寻找私家侦探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的。
这个本来没啥,但因为没钱,他在私家侦探的搜索关键词前面,又加上一个“Cheap”。
可想而知,找来的私家侦探,必然也能搞出事情。
这些情节,在故事中就可以称之为“节外生枝”。
如果我们把这个片子看成一颗树,那么:
戴夫被戴绿帽从而计划报仇一事,可以看成培养这个故事的土壤。
戴夫发起的第一次勒索事件,则可以看成种子。
种子在戴夫报仇的土壤中,不断地生根,根茎盘旋环绕。
接着,以此为基础,再慢慢长出树干,树枝这些旁支情节。
而由于其中那些盘根错节太多,这些故事线加在一起,最终导致整棵树变得奇形怪状。
大体来说,这就是《勒索》的局。
用豆瓣网友的话来说就是:
骗中骗,戏中戏。
恩,照样,不多剧透了。
不过还想另外说点其它的。
每次出现这类印度电影的时候,总有个有趣的现象是:
有些影迷总不免感叹一番—印度电影都(快)超过我们啦。
近些年,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一批印度电影,让我们看到印度女性的地位问题,看到印巴民族问题,还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这类题材,确实是引起我们不少共鸣。
而如果放到国内,这类偏现实题材的电影,它在观众心中呈现出来的类型更多的是:
艺术片。
国产艺术片在中国市场上,则意味着票房难以有所斩获,即使口碑好,受众也不广。
中国电影市场,如今是一个颇具钱途的电影市场。
大量资本的涌入,以及票房的不断攀升,使得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票仓。
但是,钱多,票房高,不等于文化输出。
您看每年咱们的电影票房,有多少是给了外国电影?
美国电影自不必说,咱这,也已成为印度电影的重要海外票仓。
可咱自己的电影,在海外的输出,这些年其实并没有什么起色。
不说其它电影节,光看北美市场,周星驰的《美人鱼》,吴京的《战狼》这两部拿下国内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在海外的票房都不够国内票房的零头。
外国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大多印象,依然停留在《卧虎藏龙》,《英雄》那几部老片中。
而这些年的印度电影,它却能在北美市场斩获上千万美元的票房。
例如《摔跤吧!爸爸》,北美票房1239万美元;
《巴霍巴利王2》北美票房近1618万美元。
分别排在外语片北美票房榜第20位和第13位。
再按照比例来看的话,印度电影这些年在海外市场所占的收入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的20%攀升到35%-45%了。
如果从让外国观众通过电影对印度社会产生更多了解这一点上,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做得不错。
换句话说,在电影的文化输出方面,这几年我们已被印度暂时超越了。
但在制造票房方面,中国电影市场做为世界第二大票仓并非浪得虚名。
但这样的数据比较,依然也是过于简单。
因为我们虽然国产电影经常出烂片,但印度电影也不是经常出好片的(实际上北美的烂片比例年产也很高啊)。
在印度,电影一年的产量大概在1500-2000部之间。
这个数据有个需要解释的是:
印度不光有占据半壁江山的宝莱坞,还有其它4个坞:托莱坞,考莱坞,莫莱坞、桑达坞。
而由于印度的语言体系也众多,所以,有时候一部电影为了照顾更多观众,还需要制作好几种语言版本。
就如《摔跤吧!爸爸!》,在印度也就只有在4250块屏幕上映。
而这些电影中,沦为炮灰的却也是大多数,据说,也就只有5%可以回本。
所以,就收益回报来说,印度和中国的电影市场相比,远远不如。
我们再来看一种错觉。
2017年,中国大陆电影票房已经达到逾550亿元。
这其中,包括纪录片,科教片在内的过程电影,总计970部。
但是,2017年包括进口片在内,在电影院上映的新片数量一共是483部。
也就是说,有一半电影是进不了院线的。
即使如此,咱也不必妄自菲薄。
不争的事实是,每一年都会有一些质量上乘的中国电影出现。
只是,咱能看到的国产烂片数量远远大于好片数量。
于是,咱不免有种感觉就是:
中国电影大多是烂片。
而印度电影在咱的视野里面,就恰恰相反。
拿2017年进院线的电影来说,票房前20名只有一部印度电影:
《摔跤吧!爸爸!》。
这部现象级电影,口碑大好(豆瓣53万多人评价,打出了9.1分),票房达到近13亿。
但是,咱每年能接触到这样的印度电影,即使算上不在电影院看的,也不多。
于是,咱对印度电影不免也有种感觉:
以《摔跤吧!爸爸!》为品质代表的电影,就代表了印度电影水平。
而实际上,大部分印度烂片,咱并没有接触到。
所以呢,我们不必因为这样少数几部电影,就认为印度电影已经甩了中国电影几条街。
因为两者间,是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
例如上述好片与烂片接触面的比例。
还有。。。
虽然整个文化输出以及海外接受度的层面,印度做得更好些;
但!我们能看到中国特供版电影,印度影迷却看不到印度特供版电影;
其它很多方面,能比较的地方还多了呢,我就不多说了。
您懂的。。。
与其赏析电影,不如享受电影。
10万印度卢比等于多少人民币?卢比的最大面值是多少?
相当约1万人民币,卢比最大面值是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