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要用百分数么(流动比率公式是什么?)

2023-11-26 11:25:42 59 0

流动比率公式是什么?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制造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这是因为处于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制造业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要与同1L平均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等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还要结合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构成情况来进行。3,流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4,流动比率表示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

流动比率指的是什么?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制造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这是因为处于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制造业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要与同1l平均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等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还要结合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构成情况来进行。3,流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4,流动比率表示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

流动比率592%是好还是坏呢?

你好!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债权人角度来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从企业经营的流动比率,意味着机会成本增加和获利能力的下降。打字不易,采纳哦!

流动比率分析怎么写?

根据流动资产与流动债务的对比可以分析出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一般来说; 流动比率2 ,资金流动性好 ;不同行业的流动自查比率是不一样的。流动比率是公司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流动比率的指数能够清楚地说明公司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公司资金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重要因素,一般会维持在200%左右,比率越高的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越能得到放贷人信任。

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对流动比率的影响?A下降B上升C不变D同比例下降请问选哪个?说明原因

A下降呗。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增加,接下来~~~你懂得

常用的11个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但是以金额表示的各项会计资料并不能说明除本身以外的更多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需要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会计资料加以适当的重新组合或搭配,剖析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观察其发展趋势,推断其可能导致的结果,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1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使用比重法时,应注意只是同类性质的项目之间使用,即进行比重计算的各项目具有相同的性质。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重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不能计算的。如计算某一负债项目与总资产的比重,首先,负债不是资产的构成要素,因而,理论上讲,就不能说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也不能计算负债对资产的权重。只有同类性质的项目才可计算权重。

其次,以某一负债项目除以总资产,也很难说明这一负债的偿债能力。总资产不仅要用于偿还这一负债,而且要偿还所有负债。最终这一负债能否偿还,还要看资产与它的对称性。如果资产用于偿还其他债务后,没有多余,或虽有多余,但在变现时间上与偿债期不一致,这一负债都是不能偿还的。

在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于计算:各资产占总资金资产的比重;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各所有者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各项业务或产品利润、收入、成本占总利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比重;单位成本各构成项目占单位成本的比重;各类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利润分配各项目占总分配额或利润的比重;资金来源或资金运用各项目占总资金来源或总资金运用的比重等等。

2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应在两个场合适用相关比率法: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如销售收入与存货。

整体而言,相关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几种:

①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也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反映,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②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称资产周转率。

资产管理效率是通过周转额与资产额的关系来反映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③反映企业权益状况的比率。

对企业的权益主要是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权益使得企业所有者能够以有限的资本金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所有者权益资本越多,则其债权就越有保证,否则债权人就需负担大部分的经营风险。这样,对于债权权益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总资产中负债的比率;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其投资收益状况,主要包括价格与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与市价比率、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比率等。

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也称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过企业的利润与周转额和投入成本或占用资产关系来反映的。《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了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总资金利润率等几个指标。

⑤反映企业偿付债务费用的比率,也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比率。

该比率是通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数与长期资金运用数,以及短期资金来源数与相应的运用数的比较,评估两方的相称性,揭示营运资本增加的结构性原因。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说,比重法和相关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计算各种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确定各项财务和经营结构,或会计项目结构,那么,因素替代法就是对其中的综合性指标或项目作进一步的内部结构分析,即对影响或决定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各项因素及其对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影响程度作出测定和评价。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深化结构分析:对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现举例说明:

①对综合指标构成因素的分析。

综合性财务或经济指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多的项目,对这类指标进行分析就是要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

②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的分析。

财务报表项目通常受多项构成因素的影响,对财务报表项目构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确定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项目总结果的影响程度。

【例】某企业2012年度的A商品销售额计划数为1000万元,实际数为1200万元;计划销售量为100000件,预期平均售价为100元;实际销售量为125000件,实际平均售价为96元。如果采用因素替代法对影响销售增加200万元的销售后价格因素进行结构分析,其结果如下:

①计划销售额:

100000×100=10000000(元)

②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增加销售额:

125000×100=12500000(元)

12500000-10000000=2500000(元)

③由于平均售价下降而减少销售额:

125000×96=12000000(元)

12000000-12500000=-500000(元)

④两项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2500000+(-500000)=2000000(元)

可以看出,A商品销售实际超计划200万元的原因是: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250万元,平均销售单价降低使销售额下降50万元。

4单一分析法

单一分析法是根据报告期的数值,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好坏的一种方法。单一分析法也要有判断标准,这些标准一般来自分析者的经验和财务分析基本知识,如通过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判断。

5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的变化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判定企业的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通过比较,要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性和企业资金投向的安全性,说明企业是否在健康地向前发展;通过比较,既要看到企业的不足,也要看到企业的潜力。比较的对象一般有计划数、上一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

6框图分析法

框图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历史水平、计划数等用框图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来说明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由于框图既可以反映绝对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对值,而且简明、直观,目前这种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7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某项指标的最高水平数值,然后假设在该项指标达到最高水平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各影响因素又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较充分地发挥企业潜力。因此,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企业潜力的预测分析。

8趋势分析法

财务报表的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数额,以求出其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如下:了解引起变动的主要项目;判断变动趋势的性质是有利或不利;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9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指仅就同一会计期间的有关数据资料所做的财务分析,其作用在于客观评价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但这种分析所依据的资料和所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企业各项业务的成绩、能力和发展变化情况。

10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指将当期的有关会计资料和上述水平分析中所得的数据,与本企业过去时期的同类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以分析企业各项业务、绩效的成长及发展趋势。通过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及其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须把上述的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积极作用。

11具体分析指标

具体分析指标,是分析比较的基础,可归纳为以下3大类:

①绝对值指标

绝对值指标是指通过数值绝对值变化就能说明问题的指标,如企业净资产、实现利润等指标。绝对值指标主要反映指标的增减变化。

②百分比指标

百分比指标一般反映指标绝对值增减变化的幅度或所占的比重,例如固定资产增长率、流动资产率等指标。

③比率指标

比率指标一般揭示各项目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流动比率、经营安全系数等指标。

流动比率要不要乘以百分率?

流动比率需要乘以百分率的。

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这两个财务比率时,都需要利用的指标是()

这个两指标是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那就两个可能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偏低,或者流动负债偏高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流代承开字附台突地探动比率(),反映连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问和还侵计故证。如果比例过低...

越高

丈量税收深度的百分比

丈量税收深度的百分比

 

本文编号230726

在企业所得税疾驰的列车上,我们一路前行,沿途的风景总能带来惊喜。旅途中我们经历了对「生命密码」的破译,对「人格画像」的勾勒以及对「辐射范围」的探索。美妙的奇遇为我们留下绚丽的风景,这一切都成为了探索企业所得税道路上独一无二的记忆,我们也在旅途中不断的读懂它。

然而前行的脚步并没有停歇,我们正沿着旅途的轨迹奔赴下一个黎明。在蒸汽涌动的烟尘里,一束闪耀的光芒不断向我们靠近,光芒的背后隐藏着丈量企业所得税深度的神秘力量。

01 拧出税额的利器

税率无疑是企业所得税生命图景中最为闪亮的存在,它是所得税诞生之前生命最后的裂变。简单来说,是税率最终定义并维系了企业所得税的存在。

税率,这一计算税额的终极尺度,通过自身的百分比定义了税额。税率的伸缩诱发税额的变化,牵动着企业所得税内外的能量震动,继而影响周围的税收磁场,税率的临门一脚为税额的计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税率这个所得的守望者,静静的凝望远方,它期待与所得的相遇。当所得携带着自身捕获的原始信息奔涌而来时,税率终于等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此时,税率内置的基因将被启动,深深地嵌入到所得当中,成为拧出税额的利器。而税额则通过税率这枚利器不可避免的从所得中流溢而出,税率的「拧出效应」,最终构造出了税额,税率拧出的力度直接影响税额的多寡。

▲ 图源:Pixabay

02 神秘抛物线

在拉弗曲线中,企业会相当灵敏的对税率的变化作出强烈的反应,过高的税率会导致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被严重削弱,企业为了生存纷纷减产,收入也随之减少,税源会在税率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蒸发,而计税基础也会不断萎缩,最终导致税额减少。更为极端的,当税率达到100%时,税额几乎为0。

在拉弗曲线的轮廓中,我们通常将穿越B点后的区域设定为税收禁区,这一区域是税率不能踏足的禁地,这里囚禁着高税率的亡灵。高税率会恶化经济结构,使企业陷于困境。

拉弗曲线的运行轨迹,既描绘了税率最糟糕的状态,又描绘了税率最卓越的状态。糟糕的税率具有腐蚀力,而优良的税率却具有孵化力。B点恰恰就是税率最理想的状态,它能帮助在生命浪潮中挣扎的税率找到自我,B点铸就了税率最为神圣的时刻。

我们正在试图靠近B点,不断接近这一税率最理想的状态,这一理想状态反映了人们实现多重目标的渴望:既要满足**的收入需求,又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同时还要调节经济结构的非均衡发展。

为了达到税率的理想状态,我们不能妄图将多元化的税收目标通约在一元化的尺度之上,如果税率只是僵直地一点,那整个企业所得税都将会成为一片枯索的河滩。僵化的税率会禁锢经济活动的发展,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智慧,所以在设定25%基础税率的同时,还添加了20%、15%以及10%的优惠税率。

03 来自25%的抉择

基础税率应当普遍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税率的设定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执拗与偏激不能成为税率设定的主旋律。

25%,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税率的性格。相较于高税率的强势与低税率的盲目冲动,我们看到了25%的温和,雍容自若的神采营造出了相对公平的税收环境。很显然,这种性格具有涵养税源的潜能,可以在温和的状态下放大汲取税收的能力。

除此之外,25%的设定还会受到国际税收环境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税收竞争,税负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税率恰恰是各国吸引生产要素的主要竞争工具,它无疑是产生税收虹吸效应的强力引擎。为了适应国际税收竞争,减少国际避税行为,我们将企业所得税的基础税率设定为25%,该税率在国际上处于适中偏低的水平。

▲ 图源:Pixabay

04 塑造公平的尺码

25%的基础税率固然公平,但始终受限于形式上的平等,我们必须承认,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竞赛,对所有企业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同于不平等。

然而单从「企业规模」这个角度来观察企业的性状就如同管中窥豹,以此来衡量是否给予税收优惠是不全面的。有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很强,这类企业并不是税法所要照顾的对象,只有盈利能力较弱的小型企业才是最需要给予照顾的对象。此时,税收优惠的衡量标准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

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指标,我们往往通过「资产总额」与「从业人数」来判断「企业规模」,通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来判断「盈利能力」,具体表述为——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05 平衡产业结构的先行者

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会出现失衡状况,其中「产业结构」的失衡问题成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它制约着经济的转型发展。

此时我们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它无法进行充分的自我调节。当我们按下税收调节的按钮,产业结构问题似乎迎来了转机。税收优惠,这个调节产业结构的适配器,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为了平抑产业结构的失衡,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不惜以牺牲税收为代价换取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在税收优惠的工具箱中,「税率优惠」成为了平衡产业结构的先行者,它以巨大的勇气完成了向下的跳跃,从25%到15%再到10%,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税率的温差。

跳动的税率形成向下的阶梯,塑造了驱动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温床。在行业优惠的加持下,企业与税率产生新的接触,这些税率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护甲。

06 来自源泉的预提

在经济全球化的广阔舞台中,非居民企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它执着于经济的跨国运行以及市场的交融渗透。非居民企业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进行深耕,需要设立机构场所,这些机构场所形成了以物理存在为依据的经济场域,它们根植于中国市场的泥土当中。

非居民企业通过机构场所创造出的所得与我国有着较高的经济联结度,这些企业在税收上应当表现出足够的忠诚,这种忠诚体现为税率的一致性,它们与居民企业并不存在差异,同样适用25%的基础税率。

—往期回顾—

01企业所得税的生命密码

02企业所得税的人格画像

03企业所得税的辐射范围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