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为什么这么多?10月3日起河南还有一轮大范围强降雨
今年多雨,原因何在?总导演是“副热带高压”,今年位置偏北还偏强。它给我国北方供水,却给我国南方供热,所以导致本该秋高气爽的北方秋雨绵绵,南方不仅少雨还高温不断。不过,从明天起,河南将迎来降雨间隙期。下一轮降雨已经安排好,国庆节恐怕要“泡汤”。
【暴雨】河南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黄河先后形成1、2号洪水
郑州再遭降雨,噼里啪啦,稀里哗啦。整个城市,一副“烟笼寒水”的意境。不少人感慨道,郑州的天,今年是漏了。
郑州今年多雨,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郑州市气象台统计,今年1月1日至9月27日,全市累计降水量1148.8毫米,较常年同期均值(520.6毫米)偏多628.2毫米(120.7%)。
其实,不仅郑州,河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均超过了常年同期均值,甚至超过了常年的均值。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市气象台28日先后发布暴雨预警。受近期持续降雨影响,黄河潼关水文站在27日15时48分出现502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形成黄河2021年第1号洪水。
27日晚,黄河中下游干支流发生较大洪水,经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后,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当日21时流量达到402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21年第2号洪水。
其实,在洪水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夏天以来的降水偏多的情况。正所谓“陕山豫雨涨秋池”,中国北方多雨的态势还在持续当中。
【反常】我国北方雨水天气偏多南方高温“长期占线”
那么,今年中国北方多雨的原因何在?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把眼光放远,联系南方今年的反常气候,便能找出背后“黑手”。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22日以来,四川盆地至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降雨不断,其中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单日降雨量和累积雨量都突破了9月下旬的历史极值。
上述几个省份,今年可谓是“难兄难弟”。特别是立秋以来,我国北方的多次持续性降雨过程,雨带基本都是从西南延伸到东北,所涉及的便是这几个省份。
而在往年这个时候,国庆假期前夕,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蓝气清,“晴空一鹤排云上”“寥廓江天”“万类自由”。今年,则是“冷冷清清”“秋风秋雨秋不尽”“点点滴滴愁煞人”了。
而我国南方地区,则是另一副面目。今年9月,南方“秋老虎”异常强大,江南南部、华南多地高温相较常年大幅度偏多。
高温不是暂时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持续性的,耐力久,强度大,其中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多地还出现了破纪录的高温。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广东河源、梅州等站点9月以来高温天数超过24天,打破了全国气象站9月高温日数最多纪录。而上述几个省份,则是秋天以来南方的“难兄难弟”。
【分析】拉尼娜导致副高偏北偏强副高给北方供水、给南方供热
北方像南方,南方像北方,北雨南晴的现象,其背后是什么在作怪?
其实,前几天河南省气象台在发布新一轮降雨预报时,就谈及了其中两个主要因素。目前河南正在经历的这场降雨,是受西风带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东退影响。两者共同作用下,冷暖气流交汇,水汽条件充沛,雨水倾泻而下,虽然秋意阴凉,雨势却是夏雨模样。
河南省气候中心副研级高工常军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2020年至2021年拉尼娜事件伴随的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北,强度也偏强,再加上东亚夏季风偏强,为包括河南在内的我国北方多个省份的多雨气候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今夏以来,西南涡、切变线、西风带低槽异常活跃,在它们东移的过程中,遭遇稳定而又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的阻挡,冷暖气流交汇,就会出现持续性的较强的降雨过程。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典型的天气是晴热高温;副热带边缘区域,典型的天气是阴雨连绵。这也就解释了上面所说的我国南北方气候的迥异问题。
【走势】10月3日起又一轮大范围降雨河南还将迎大降温
不过,好消息是,从明天开始,我国的降雨将迅速减少、减弱,迎来一段难得的降雨间歇期。四川盆地、陕西到黄淮一带,持续多雨的天气暂时停歇。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30日,随着南方降雨的停歇,我国可能迎来今年9月降雨最少的一天。
不过,副热带高压依然没有减弱的迹象,这也就意味着,北方多雨的态势,依然不会改变,下一轮降雨,也即将在赶来的路上。
根据分析,国庆假期期间,副热带高压还会加强北抬,南方持续高温晴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从四川盆地东部、江汉、江淮至江南、华南又将出现大范围高温。而北方又将迎来持续性降雨天气。
河南省气象台预报,29日也就是周三,河南东南部多云转晴天,其它地区晴天间多云。30日,西部晴天转多云,其它地区晴天间多云。
10月1日,西部、北部多云转阴天,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它地区晴天转多云。
2日白天,全省多云转晴天。傍晚到夜里,又一轮降雨开启,西部、西北部多云,有小雨或零星小雨。
3日,淮河以北多云转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其中北中部、西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部暴雨。其它地区阴天间多云。
4日,淮河以北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其中北部、西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部暴雨。其它地区阴天间多云。受冷空气南下和降水影响,北部最高气温21到23℃,北中部偏北风4到5级,阵风7级左右。
5日,中西部、北部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其它地区多云。全省偏北风4级左右,最高气温西部、北部降至16到18℃。
2020年和2021年雨水为什么这样多?
2020年多雨的原因主要是热带高压造成雨水偏多。2021年雨水多一方面和副热带高压偏若偏东有关。
另一方面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也相对偏强,冷暖空气正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相遇,造成了强大的降水过程。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极地海洋水分蒸发增强将水。
今年四川雨水怎么这么多的原来自因
暖湿气流比较活跃。四川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水汽条件充足,暖湿气流不断向盆地里汇集,水汽纯并特别丰富,使得对流发展旺盛,所以降水效率很高。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肆裤唯华人民共和国23个省之一裂培,省会成都。
今年为什么那么多雨水?
今年雨水多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温度升高,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降雨量。此外,今年气压系统的变化也对雨水的分布和数量产生了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今年雨水较多。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我们可以从个人做起,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支持环保行动,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应该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新一轮强降雨要下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今年雨水这么多?
昨天的蓝天白云与36.5℃的高温,让人一时有了要出梅的感觉。实际上,只是错觉。今天,“梅姑娘”就带着大雨又回来了!
刚刚突如其来的大雨,你被淋到吗?
读者饭小月半说,他在新天地这里突然遇到了大雨,大约持续了十分钟。
杭州市气象台16时37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预警内容:受对流云团影响,预计今天傍晚到前半夜主城区和钱塘新区将出现雷阵雨,短时雨量可达大到暴雨,并伴有局地6-8级雷雨大风和强雷电,请注意防范。
根据杭州气象台最新消息,今天我市出现阵雨局部雷雨天气,局部有短时大到暴雨。8时至20时全市面雨量15毫米,36个测站降雨大于50毫米,单站最大临安昌化镇白牛村81.5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临安昌化镇白牛村33.2毫米;新安江流域面雨量10.4毫米,上游黄山地区18.2毫米,衢州面雨量19毫米,金华1.7毫米;东苕溪流域面雨量12.7毫米。
预计今天夜里全市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部分雨量中等,局部大雨到暴雨;明天上午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下午起阴到多云。
后天白天,杭州的雨水减弱,但夜里到后天又会迎来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目前来看,雨水将会一直持续到本周五!
好消息是,受雨水影响,周五前气温都不会太高。双休日的天气也不错,会以多云天气为主,但雨一停,气温又会上升到30℃以上。
杭州的梅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到现在还没有出梅的迹象,估计很多小伙伴都想问,为什么今年的雨水那么多,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未来的极端天气是不是会越来越多?中国气象报就此采访了多位气象专家多角度详解了近期南方强降雨之凶猛。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汛以来,截至7月10日,我国南方共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仅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重庆、湖南、江西、上海、广西、四川等省份共计85站的累计降水量,都超过年降水量的一半。与此同时,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另据水利部信息,6月以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
而受持续南方强降雨影响,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全线告急。
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这标志着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近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江西省气象局利用2010年以来近10年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并结合近60年气象观测数据,对江西省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变化状况进行了科学监测评估,结果显示:截止到7月8日18:00时,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
而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据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分析,引发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就是梅雨。具体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区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战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就已经入梅。由于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并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
此外,由于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4日至16日,长江流域将再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在此期间,主要强降雨区域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17日至21日,主雨带东段将有所北抬,但西段仍维持在四川盆地东部和湖北一带。黄淮中南部、江汉、江淮、江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及云南西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00毫米;其中,河南南部、苏皖中北部、湖北、四川东部、重庆、湖南西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局部可超过300毫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提醒说,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抬,长江流域防汛的压力并不会减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明显降水依然会给水位高位运行的江河库湖带来威胁。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研究员黄磊,在接受中央气象报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很难将单独的一次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南方暴雨)直接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多增强。”
以事实为例,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的趋势,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1961年至2019年全国暴雨日数历年变化图/国家气候中心
1961年至2019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历年变化图/国家气候中心
与此同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也指出,21世纪全球部分地区的高温和暴雨事件将趋多,干旱程度将加剧,威胁各国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
气候模式的预估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将显著增加,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2020今年秋天雨水为什么这么多?
今年入夏以来并非全国降水多,只是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降水多。而广东,福建和台湾的降水是偏少的。降水异常是因为副热带高压一直趴在低纬度造成的。先科普一下,这个时段的降雨,一般称为梅雨。
今年为什么雨水这么多?
1:++ 今年雨水多是因为受到季风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1.季风,也就是热带季风和西风带季风,是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雨水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季风的影响下,南方地区在夏季进入了雨水多的季节,而且这种降雨集中在几个时段,导致了雨水的集中和减少。此外, 今年气象系统特别不稳定, 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相遇产生了降水过程。2.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今年雨水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与水汽含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促进了雨水的形成。虽然使用雨水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雨水过多也有可能导致城市被淹和洪水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特别关注】刚刚,开封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今年雨水为何这么多?
暴雨橙色预警来了
河南省气象台2021年08月29日12时30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开封、许昌三地区和新乡地区东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部达10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
河南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下周继续秋雨绵绵
注意安全↓↓↓
今年为什么那么多雨水天?
亚热带和热带的气候本来就多雨
今年为什么这多雨水?
今年降雨较多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从而影响了大气环流,加剧了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其次,气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到降雨的分布和强度。例如,南海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和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台风活动相互作用,会导致南方地区降雨增多。
此外,城市化和人类活动也会对降雨造成影响,如城市化导致水文循环的改变,加剧了城市内的洪涝灾害。综上所述,今年降雨较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