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导致股票跌破发行价
你好,股票破发原因: 1.大盘长期下跌人气低迷。在大盘下行、低迷情况下,破发现象经常出现,特别是一些业绩差的个股甚至出现“破净”。但是若业绩正常个股大面积破发、破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大盘不久将见底了,持币者可静待市场行情出现转机后再行介入。 2.个股发行价格定价过高。正常行情时若股价跌破发行价,则说明一级市场的价格太高了,跌破发行价是必然的。这种情况对于大盘处于高位阶段发行的新股来说较为多见,如2016年港交所上市的邮储银行,2007年的上交所上市的中国石油。中石油发行价为16.7元/股,同时适逢2008年金融危机,其跌破其发行价之后,到目前为止仍未站上。对于这些发行定价过高的个股透支者切勿在上市早期介入,以防向中石油一样被深套。 而新股定价过高,一定程度上与市场中券商、投行有关。在IPO过程中,投行既可以是企业上市的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同时也可能是股东,这种直投、保荐、承销的多重角色意味着利益的直接相关。因此募集资金额越高,意味着可以获得的承销费更高,甚至有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销费。 对于跌破发行价的股票,企业的名誉会受损,不利于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资本操作。受损最严重的只有二级市场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风险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据网络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互金股谈:多只股票跌破发行价你恐惧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里遭遇的黑天鹅事件中互金领域未能幸免。因为高息、暴利催收,加上近期监管层与地区频繁出台的现金贷政策监管,让刚刚上市不久的多只互金股票“跌跌不休”,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多只股票已经跌破发行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层对现金贷监管细则的明确,多数互金上市公司会下调服务费用比例,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互金公司的业绩可能会受到影响。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监管政策的落地对于已经上市的头部平台来说是利好消息,市场出清将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这些平台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政策冲击形成的部分优质平台的价格洼地将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对比美股互金公司上市发行价,目前已经跌破发行价的平台有拍拍贷(发行价为13美元,最新收盘价为8.34美元)、融360(发行价为8美元,收盘价为5.15美元)、信而富(发行价为6美元,收盘价为5.2美元)、趣店(发行价24美元,收盘价为12.45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遭到舆论质疑与道德评判的趣店,尽管近日宣布股票回购计划,然而却没能搭建起现金贷业务的“护城河”,其市值已经从113亿美元跌到目前的41.07亿美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市值蒸发了71.93亿美元。
美股互金版块,今日仅融360股价上涨,截止收盘,报价5.15美元,上涨3%。其他六只股票全部下跌,下跌幅度在1%-14%之间,其中信而富跌幅最高,收盘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3.62%。
港股市场的互金概念股中,除云游控股下跌3%外,其他股票表现相对比较“抢眼”。
A股互金板块中,网贷天眼统计的9只互金概念股仅三元达上涨,其他8只股票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鸿特精密跌幅较大,收盘跌幅超6%。
值得注意的是,鸿特精密5日公告称,团贷网联合创始人张林与核心合伙人高管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鸿特精密拟将董事会成员由原来的9名(含独立董事3名)增加至11名(含独立董事4名)。这意味着,在万和集团与团贷网完成换股交易后,团贷网管理团队正式入驻万和旗下上市平台。
“
瞻望评级说明:
A+:估值低于市场合理水平,财务状况健康,战略方向清晰,中长期具有较好的股价表现及上涨空间
A-:估值合理,财务健康,短期难有惊喜,中长期看好
B+:未来增长战略不够清晰,潜力有待观察,谨慎看好
B-:股价已充分反映公司价值,转型前景有待观察
C+:财务表现不佳,战略方向不清晰
“
中国互金概念股最新股价情况: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网贷资讯
网贷天眼
新浪微博:@网贷天眼
为什么现在有些股票已经跌到历史新低了,还是有人不敢买入呢?
股市有这么一句话:熊市不言底。它告诉我们不要觉得股票价格低了,就是买的机会了,有可能还会继续跌一跌。
许多人也因此付出惨淡教训。股票从3元多跌到2元多,认为可以买了,结果跌到1元多。2008年,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顶尖房企,前复权数据看,万科A竟然都能从20元跌到1.85元,可想而知抄底抄不好,死的有多惨。
许多股票跌到了新低,看起来是可以买入了,但这种下跌的公司,多数是估值过高,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盈利能力转差等等的企业,这类公司在没有业绩能力转好之前,大概率是继续往下走,这种股价下跌,业绩下滑是戴维斯双杀。
当然有些股票创出新低,是白马股、绩优股,这类股值得买入,但也要注意风险,谨防业绩拐头,还有下跌的余波。像今年的老板电器,实在是惨不忍睹。
总体来说,创新低的股票不要买入,好票子那么多,何必去买烂票呢!可以稳稳赚得钱,阳光大道不走,非去走阴险小路。
股票投资需要的是正确的理念,还有反复的实践行动力。简单微信搜一搜大猫财经,学历理财知识长本事。
股票破发是什么意思?
股票破发通常指的是新股的破发,意味着在股票发行的交易日股票的价格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至其发行的股票价格以下了。
即使是新股中签了的投资者,持有的也是最低的发行价筹码,仍然避免不了由于股票下跌带来的经济损失。
什么原因会导致股票跌破发行价?
破发股,就是股价跌破发行价的股票。破发股一般比较少见,除非公司出现本质的变化或者面临退市的风险,否则破发时恰好是不错的买入机会。破发股就是股价跌破发行价的股票。一级市场,通常也叫做发行市场。二级市场通常也叫做交易市场。股票的发行价即在一级市场的认购价。当二级市场低迷时,股价有可能会跌到发行价以下,即破发。
一是发行价的每股收益基数。
就如同苏泊尔一样,如果扣除补贴收入,以同样的市盈率发行,发行价只有8.01元。
所以简单以报表的净利润作为基数存在一定隐患,容易为企业所利用。
二是发行市盈率。
一些行业当前正处于行业景气高峰,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可能会下滑,就如同长丰汽车一样,虽然公司在2003年的净利润为34783万元。
但由于行业高峰的过去,公司在2004年半年报的每股收益已开始下滑,即便按照2004年中期简单乘以2,公司在2004年净利润也不过只有27760万元,业绩的下滑意味着仍以过去的市盈率作为基数难以反映公司未来股价的风险。
所以,发行市盈率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来确立。
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要降低发行市盈率,因为主板平均市盈率已不足30倍,如果发行市盈率达到20倍,然后再摊薄,这样新股市盈率已高于平均市盈率,本身就蕴藏着风险。
跌破发行价,估值腰斩,股票认购不及预期……高调上市的小米为何被市场冷落?
今日(7月9日),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权的新股小米(01810-HK)将会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所谓同股不同权,指的是其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发布文件支持同股不同权,小米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采取同股不同权的公司。
小米上市开盘报16.6港元,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排名显示,7月9日上午,雷军个人财富达到124亿美元,全球排名115,逼近李彦宏的140亿美元。
根据小米招股说明书披露,雷军总计持有小米31.41%的股权。以目前小米540亿美元市值来算,雷军持股市值约170亿美元。未来小米的市值如果能够突破1500亿美元,雷军则有望问鼎新首富。
绿皮 小米上市跌破发行价,资本市场对其股票认购反应冷淡
此前在小米公布认购数据当日,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公开招股首日,恒生指数跌破29000点关口。此外也受到外围市场影响,近期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科技股同样大跌。而六月以来,港股也一直跌跌不休。
对此,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大市不太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
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
开盘股价跌破发行价,小米上市之时,外部资本环境并不是太好,截至目前,小米整体估值约3718.9亿港元(约561.74亿美元)。
公告显示,小米公开招股部分共收到10.35亿股认购申请,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可认购股数1.09亿股的约9.5倍。国际配售部分共收到23.98亿股认购,相当于国际配售可供认购股数的110%。整体来看,小米此次全球发售共获34.33亿股认购,相当于发售量的1.57倍。
9.5倍和1.57倍均属于轻微超额认购,相较于此前阅文在港股上市时超620倍的认购情况,资本市场对小米的认购反响比较平淡。
雷军在昨日发布的公开信中表示,有十几万投资者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
除此之外,小米的估值也在启动上市这段时期不断下调。从最高的20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700亿美元,600亿美元,再到今日的500多亿美元。
对于雷军、对于外界来说,小米的价值远不止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小米股票值得买入,他们看好小米未来的成长,认为值得作为长期投资。
对于小米降低估值的做法,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也公开发文称,奉劝后面的独角兽们:向雷军学习!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的事情!去股市割韭菜的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
绿皮 硬件商or互联网公司?资方如何看待小米影响其估值
估值被腰斩,显然雷军和小米投资者们不能满意目前的结果。是资本市场看不懂小米,还是雷军自视过高呢?
小米上市前夕,雷军发表公开信。雷军在公开信中表示,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上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
在港交所敲钟后,雷军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雷军表示:“我觉得小米需要大家更长时间来理解。小米的竞争力在哪?为什么八年里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小米是新物种,具有很强的颠覆性和竞争力,这才是小米力量的源泉。”
所以,影响小米估值的关键在于市场如何看待小米。
CDR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1146.25亿元和344.1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48亿元、2.33亿元、39.45亿元和10.38亿元。
从收入结构上看,小米虽然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但硬件收入占比极高。而从其估值上看,资本市场明显也把小米当成硬件公司。
在采访中,雷军表示:“这八年来,极其创新的公司形态出现在市场上,大家很难看懂,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如果跟现有的东西一样,就很难有颠覆性。”
其实,为了避免外界对小米认知上的偏差,雷军在IPO启动之初就郑重其事地承诺:今后小米的硬件综合利润率,将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将全部退还给消费者!
从模式上看,小米和乐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软硬结合”建造起一个生态系统。其实,放长远看,做生态的方向没有错,只是贾布斯的步子迈得太快太大,一下子资金断裂全盘崩塌。而雷布斯显然也吸取了这些教训,虽然他曾说小米的估值要达到腾讯乘苹果,他的目标定得很高很大,但不得不说,小米这八年走得还是挺踏实的。
雷军说:“小米是八岁的孩子,还需要成长,未来可持续空间很大。小米是我创业的最后一家公司,我一定会做好。”
在提到自己的偶像时,雷军表示他佩服的是柳传志和乔布斯,前者是他20年前开始做CEO时学习的榜样,后者是引导他成就一番事业、追求伟大的梦的人物。
乔布斯创造了苹果的商业奇迹,但即便如此,苹果目前绝大部分利润也是靠硬件实现的,而雷军能够创造苹果都没有创下的商业奇迹吗?至少从目前来看,他还远未走到那一步。
文 |小料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商务合作】
新股开始跌破发行价了,要注意一级市场的风险丨理财应健中
本文可听可读,音频为沪语,更多应健中老师普通话课程,可前往“一财知道”
新股上市仅两日就跌破了发行价,这个记录发生在本周三,那个从新三板转板过来的久日新材(688199),收盘66.35元,跌破66.68元的发行价。在笔者码字之时,近期上市的新股中,离发行价很近的公司还有:渝农商行,最低价7.45元,离发行价7.36元只有0.09元,其他科创板近日上市的个股几乎已经统统破发。说句不中听的话,股价靠守是守不住的,放下也许更踏实一点。
新股破发,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偏高才是祸首
一般来讲,新股定价通常可分为四个步骤:主承销商给出估值范围——研究员根据主承销报告出具定价报告——机构根据研究员报告向主承销商出具报价范围和申购数量——主承销商和企业确定新股发行价。而机构研究员主要就是根据主承销商出具的这份投资价值报告来了解。
据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主承销商给出的估值会高于行业平均估值,而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融资额度还会刻意提高估值范围,以此来提高在路演时研究员心中的目标价。此外,对机构研究员来说,如果给公司的报价过低,那么以后去上市公司调研或许就不会被接待,因此给出的估值范围都会和主承销商给出的范围相差无几。
破发这个词,流行在10年前。当年市场的主基调是市场化发行,采用机构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那时的新股询价比现在疯狂得多,机构们一起哄,发行价最高达到过148元,发行市盈率普遍在50至80倍,最高为130倍,那时的新股申购既要股票市值也要冻结资金,这样的发行方式直到破发来临才消停,破发的典型版本是那个华锐风电,发行价90元,上市开盘87元,最高88.8元,将新股申购者全线套住,上市第一天能够割肉而跑,那是逃顶高手,华锐风电上市以后的故事已经不重要了,近10年来一路下跌到如今的1.04元,这才是真正的故事……
10年前新股上市后留下的一地鸡毛导致了对发行方式的改革,那就是取消瞎起哄的询价,改为现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IPO的规则,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的延期三周发行。
股市就是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个计划式定发行价的方式实施了10年,新股再度被上市后N个涨停所疯狂炒作,于是改革再度掀起,科创板打破原有规则,放开了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到目前为止,科创板的发行市盈率基本上在50至60倍左右,已上市的公司最高市盈率在2145倍,最低19倍,仅4个月,这样的定价机制在市场规律的制约下面临考验了。
科创板在市场化定价基础上出现“破发”是正常现象。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港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接近15%,2018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称雄全球,与之对应的则是近半新股首日“破发”。
在2009年至2012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过程中,大量新股“破发”也曾出现。可见只要采用市场化定价机制,就无法回避“破发”这一话题。
科创板因机制建设到位,所以更有效率地实现了价值回归和价格发现。比如市场上一轮集中‘破发’前后经历了一年半左右时间,而科创板三四个月就实现了,说明机制更有效率。科创板前五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每个交易日涨跌幅放宽到20%,这些都促使市场价值发现过程提速。
注册制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将定价权交给市场,融资者和投资者自行决定市场的定价,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下新股开始破发,这是市场行为所决定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更何况与10年前的那波破发潮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更不必惊慌失措。
遏制市盈率偏高
科创板的整体发行市盈率的确相对更高,以破发的昊海生科为例,其发行市盈率达42.2倍,但同期行业市盈率仅为33.07倍;而久日新材的发行市盈率达42.16倍,超过行业市盈率40%。
50家科创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1.32倍,同样对比不限制发行市盈率的2010年,中小板公司当年同期市盈率仅为54.59倍,不过彼时创业板市盈率高达70.45倍,仍然高于如今的科创板。
科创板股票的破发,将对科创板新股的询价定价虚高的问题带来遏制,此前中国证券业协会曾就科创板投价报告的问题上对券商提出约束,目的就是遏制部分券商在投价报告中的夸大陈述、过高判断企业价值等问题。
统计显示,目前的50家已上市科创板公司中,多达28家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其中10只超过200%,最高的微芯生物则高达511.85%;部分公司股票会在上市后数日持续出现上涨,令不少投资机构望而却步。
在投资人士看来,科创板估值的下降能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今年四季度,IPO速度加快了,破发并不奇怪,作为投资者没人规定你必须去买股票,也没人规定你一定要去申购新股,所以,投资者对一级市场也要有风险意识,不能将新股“拉到篮子里就是菜”,当年华锐风电那样的一级市场风险也许还会再现,投资者应该多留点心,不要掉进坑里。
作者:应健中
编辑:王颖、侯忆枫
监制:王俊稷
主力为什么会拉升股价,散户为什么容易在高位被套?
主力为什么会拉升股价,散户为什么容易在高位被套?
谢谢悟空诚邀。(原创)欢迎您!阅读、点赞、评论、互动、转发、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大家好!我是祺乐融融,很高兴与大家相约悟空问答。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主力为什么会拉升股价,散户为什么容易在高位被套?”。我们都知道,要想在股票市场中盈利,只有靠做多挣钱,即低买高卖(低吸高抛)赚取差价。下面我将问题分成两步进行回答。“主力为什么会拉升股价?”,其意图不外乎以下原因:拉高出货。大家都知道在股票市场,任何买进其目的都是为了卖出。主力将股价拉高,为出货腾挪出空间,获利出*也不例外。抢筹建仓。大家都知道在股票市场,主力较散户历来是先知先觉,有许多时候突发利好来临,容不得主力慢慢建仓,为分得一杯羹极速抢筹,也是迫不得已。试盘拉升。大家都知道在股票市场,主力在个股建仓完成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快速脱离底部的拉升动作,其后将有一个横盘震荡(或快速回落)的洗盘整固过程,之后在真正启动前,主力仍会有一个为测试洗盘效果、市场浮动筹码的试盘拉升。其目的就是为未来行情顺利向纵深发展扫清障碍奠定基础。吸筹砸盘。大家都知道有时候超跌股票的股价,已经很便宜且交投清淡趴在地板不动,这时主力若想吸筹十分困难,怎么办?先激活股价拉一波,让散户交出部分带血的筹码,然后再用获得的筹码,砸盘将股价砸到更低的地下室,最终满足吸筹的需求。吸筹砸盘的目的就是通过“拉升--吸筹--砸盘”以获取更加廉价的筹码,为日后获利赢得空间。
接下来再谈谈“散户为什么容易在高位被套?”。大家都知道散户作为股票市场的最小单元,基本都是单兵作战,许多人不清楚“先保本,后获利”是股票市场生存的基本原则。他(她)们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没有良好的投资心态,没有严格的操作纪律和执行力,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或盈利模式),没有预期的“止损”风控概念。所有的“没有”让他们在股票市场将“贪婪恐惧、心态失控、赌性十足、盲目追涨”等人性弱点展现无遗。上述原因使得“散户容易在高位被套”,而操作的随意性更为“散户容易在高位被套”增加了概率系数。今天的悟空问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新股纷纷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
僧多粥少呗
为什么有的股票开盘就破发,中国股市不是溢价发行吗
这是市场比定价低所致,发行价定的高于市场预期很快就会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