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股票为什么一路狂跌
为什么股票一路下跌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牛市太猛.大炒特炒;2.水分.泡沫过多;3.天灾人祸不断.拖累经济健康发展;4.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影响。使新兴的中国股票一路下跌。我们要有信心.中国的股市一定会健康发展的。
港股复盘,科技股走低,京东健康跌超5%;地产股跌幅居前,龙湖集团跌近10%;比亚迪电子涨6.11%;京城机电股份涨14.38%
截至收盘,港股恒生指数跌2.05%。
0020,商汤-W,跌6.25%.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赋能百业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AI新规为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公司已推出可信AI基础设施。
地产建筑业股:
6098,碧桂园服务,跌9.61%.提供住宅物业管理服务。中金发布研报称,展望下半年,地产销售弱复苏背景下,考虑物企自身基本面周期位置,头部物企利润兑现于此前指引区间中为大概率事件,整体向上或向下预期差均相对有限。该行认为,下半年板块走势或难言与港股或地产beta脱钩,但自身成长周期及稳健现金流业务模式亦有望对稳健型标的估值形成一定支撑。
0960,龙湖集团,跌9.91%.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
2007,碧桂园,跌8%.
可选消费股:
0493,国美零售,跌5.71%.经营及管理电器、电子消费品零售门店及电子产品在线销售网络。公司股份将于2023年7月18日上午9点起复牌。
1316,耐世特,涨5.06%.全球汽车整车制造商间开发、制造及供应先进的转向及动力传动系统。
0921,海信家电,涨5.63%.冰箱、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冷柜、洗衣机、厨房电器等电器产品以及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综合热管理系统的研发、制造和营销。原集团常务副总裁于芝涛正式接任海信集团总裁职务。随着于芝涛身份的确定,海信集团董事会和经营层均完成彻底交棒。
公共事业股:
1071,华电国际电力股份,跌5.26%.建设、经营发电厂,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及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国海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煤价下跌火电板块业绩改善,展望2023Q3,煤价有望平稳运行,火电发电量有望提升,火电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修复,此外,国家气象中心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将迎来全国大范围高温天气,火电发电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科技股:
医*股:
6618,京东健康,跌5.64%.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房。公司宣布旗下京东家医产品实现升级,上线“老人全年照护”服务。京东健康方面表示,这也是经过两年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能力升级到体验优化之后,京东家医最为重磅的一次新产品发布。
工业股:
0187,京城机电股份,涨14.38%.气体储运装备制造。
京东健康刘强东个人占多少股份?
京东健康于2019年5月10日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医*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等,运营模式有三种,分别是自营、在线平台及全渠道运营。股东信息显示,京东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京东健康81.4%股权,刘强东持股比例不详。
京东健康股价腰斩,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砺石
砺石导言
从高峰到谷底,互联网医疗只用了6个月时间。
自互联网医疗行业诞生以来,政策因素一直是驱动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三巨头对医疗领域的布局与扩张也与之密不可分。
2013年属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元年。在此之前,互联网先后进入到纸媒、通讯、零售、金融、教育领域,不断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因此,万亿容量的大健康市场被视为彼时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
不过,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行业早期发展一直受制于政策的相对真空与监管的反复。业内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早期企业选择主攻医疗信息化领域,并未涉及到诊疗、药品销售等核心领域。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将“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作为主要任务,并提出“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阿里巴巴率先闻风而动。2014年1月,阿里巴巴斥资1.71亿美元控股中信21世纪股份有限公司(00241.HK),而后更名“阿里健康”。此后,马云提出著名的双H战略——Happiness&Health,将大健康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的两大产业之一。
2014年,当泰州市领导找到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探讨打造“医药城”项目时,刘强东派出的第一支调研队伍得出的结论是:“政策没有,风险太大”,“没法做”。
不过,刘强东并没有理会这一调研结论,反而推动大健康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线进行运营。如同自营物流业务一样,刘强东的战略眼光在互联网健康领域同样得到验证。
2014年5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并首次探讨放开网售处方药。7个月之后,京东拿到药监局下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证)。至此,具备电商基因和自营物流优势的京东,在医药电商领域开始了逆袭之旅,销售额先后超越四大传统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及益丰药房)。
一直对大健康产业情有独钟的平安集团同样不甘落后。2014年8月,平安整合平安健康险有关互联网业务并成立平安好医生,着手打造国内各类医疗健康综合服务的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2015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并开启健康商城业务。
2018年4月底,《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规定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并且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七个方向;2018年7月,关于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的三份管理办法和规范出台,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利用互联网开展诊疗的范围是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但必须依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配套政策落地之后,行业进入到良性发展阶段,三巨头也迎来快速发展期。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成功在港股融资11亿美元,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为了需求更加快速的发展,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从京东集团拆分并启动融资,2020年12月,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京东健康营收分别为55.53亿、81.69亿、108.42亿、193.83亿,四年内收入增长近4倍。
2016年和2017年,阿里健康分别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现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和蓝帽子保健食品业务,以此进军医药电商领域。2020年,阿里健康GMV达到1232亿元,在三巨头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
由于基因的不同,相比京东的直营模式,阿里健康更倾向于打造一个B2C+O2O的医药健康产品销售平台。截至2020年末,阿里健康年度活跃消费用户已经超过2.5亿人,在三巨头中同样位居第一位。
除政策因素之外,医疗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则是互联网医疗快速爆发的底层逻辑。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匹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资源匹配效率、改善行业供需关系也就被广泛看好。
不过,当阿里、京东互联网巨头跑步入场之后,却发现医疗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非仅靠技术、资本可以弥补,尤其是医生这一关键要素被垄断在公立医院领域,外力很难撬动。因此,网上卖药就成为目前所谓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
2020年,阿里健康实现营收总收入155亿元,但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达到97.8%,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2%;同期,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6.5%,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业务占比也达到54.1%。
因此,所谓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的另一面,只是三家穿着白大褂的电商。
除了“网上卖药”单腿走路之外,盈利模式问题也是互联网医疗巨头们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
在行业发展早期,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主攻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就面临到盈利挑战,因为出诊信息、预约挂号等服务虽是刚需,但却是以免费形式为主,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当互联网企业进入之后,虽然在流量上取得了更快的突破,但如何向C端客户收费却并没有解决。一方面,医疗行业是一个强监管行业,有关诊疗、药品销售等范围均受政府限制,互联网医院诊疗业务模式一直难以走通;另一方面,医保支付这一环节尚未打通,患者支付比例较大,成为互联网医疗向患者收费的又一大难题。此外,公立医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互联网医疗企业向B端收费也并不现实。
数据显示,2014-2016年财年,阿里健康营业收入分别为2748万元、2974万元和5659万元,亏损金额分别为3920万元、8122万元和1.92亿元,整体处于营收体量不高且入不敷出的状态。
因此,“互联网+”在其他行业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复制到医疗行业,互联网医疗特殊性开始被各界所认识。
2018年之后,网售处方药等政策落地给互联网企业带来营收上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成本的高企,企业经营仍然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其中,平安好医生在2015-2020年期间累计亏损47亿元,2020年亏损更是达到9.4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2014-2020年财年,阿里健康共亏损约7亿元,盈利状况同样不乐观。
行业的亏损似乎成了常态,以至于京东健康上市之初就因为“率先实现盈利”而受到市场追捧。
2020年,京东健康实现净利润7.49亿元,阿里健康实现净利润3.58亿元,平安好医生亏损9.48亿元。从三巨头净利润数据不难算出,即便是股价腰斩之后,互联网医疗估值仍是数百倍的水平。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近10年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与政策存在种种反复与顾虑,行业发展仍然难以摆脱政策驱动。此外,头部企业虽然在流量和营收规模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盈利能力仍然存在欠缺。因此,最新消息利空只是互联网医疗板块遭到重创的一个导火索,此前预期过高所导致的股价虚高才是三巨头市值缩水三分之二的根本原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过去20年,互联网技术重塑了无数传统行业,也深刻改变了我们生活、消费以及娱乐方式。不过,除了购物、社交、餐饮、出行等已经完全被“颠覆”的行业外,一些传统产业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被互联网所攻克,它们也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巨头所角力的重点。
医疗产业无疑是一个典型未被互联网真正攻克的堡垒。迎来新冠疫情这一剂“强心剂”之后,人们习惯上已经将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并称为互联网医疗“三巨头”。但随着三家公司经营数据可以看到,线上药品销售仍是“互联网医疗”的主战场和代名词,无论是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两个“穿白大褂”的电商,亦或是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都各自面临着收入结构单一以及盈利艰难的困境,“巨头”之论似乎为时过早。
为什么利率上升股价下跌
答:国际上美元上升时,股价会下降。
京东健康值得打新吗?
京东健康于2019年5月10日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依托京东集团,在医*健康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基础上,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产业布*,成为健康产业的旗舰企业。目前已在香港上市,不用打新了。
【行业分析】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股价大跌
2022年6月22日消息,今日港股互联网医疗股集体暴跌,截至收盘,京东健康股价下跌14.83%,阿里健康股价下跌13.85%,平安好医生股价下跌5.95%。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历时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已正式截止。此次新增的第八十三条中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并指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并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管理、配送管理等制度。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
对互联网医疗板块来说,今天不是一个好日子。
这一规定被广泛解读为“国家拟禁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暗示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将遭受沉重打击。政策是股市的风向标,不安情绪发酵下,今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从开盘就开始下挫,一路跌到收盘。截至收盘,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这对儿互联网医疗板块的“少林武当”双双跌超13%。
板块下跌源于政策误读?
医药电商业务模式的构建以及业务的推动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早在一个月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就已经发出,但在当时只引起了市场的有限反应。如果再向前追溯,其实已经讨论了很多年。
不少观点认为,此次互联网医疗板块的下跌主要原因是对于政策的误读。
有分析称,“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的规定并不等于“国家拟禁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其真实的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自营和第三方平台的界限,而不是考虑“一刀切”式的整改。
也就是说,国家希望现在的电商平台要么进行自营药品销售业务,要么做一个第三方平台,不能混淆。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政策实施之后,其实并不会对企业和行业造成实质影响。因为大多数平台的第三方业务和自营业务实际上分别由不同公司管理。
例如龙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电商自营均依托线下连锁药房资质开展经营。京东健康在平台上进行的“自营药品”是通过线下主体“青岛安吉堂大药房”来销售;阿里健康的线下主体则为“广州五千年医药”。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医药电商自营比例较高,对他们而言,基于现有的模式,该企业未来的业务模式肯定还是以自营为主,未来可能的影响只是在于将第三方的业务剥离出去。例如根据2021年财报,京东健康全年收入307亿元,其中以京东大药房为主要载体的自营收入为262亿元,占比超85%。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
但如果某一家平台的业务占比较为平均,那么政策落地对现有模式产生影响就会偏大,需要在两种经营模式中择一主攻。
而且,上述分析都是建立在政策确定如此的“假设”情况下。后续政策(送审稿,正式稿)的态度更为关键。2019年出台的新版《药品管理法》就出现过“波折”,二审草案中一度新增规定“网售处方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但最终通过的《药品管理法》却为网售处方药“开了口子”,只禁止了部分药品的网络销售。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再退一步,正式政策也是如此,也有执行力度的严格与宽松之分。从监管角度看,此次政策更多体现线上/线下监管的公平性,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指出,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是连接处方和供药的重要枢纽,是保障线上处方药合法销售的重要防线,负有对进入平台的药企药店、配送物流等监管责任。
“强化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主体责任,有利于处方药网络销售行为的规范,有利于处方药销售的安全保障,有利于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他说。
(正文结束)
港股早盘单边下跌,刘强东低位减持,京东健康大跌逾10%!比亚迪销量超预期!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5月4日,虽然隔夜美股收高,但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今日港股低开低走,截至午间收盘,恒生指数跌1.33%,国企指数跌1.95%,恒生科技指数大跌3.11%。
个股之中,京东健康下跌逾10%,近日遭刘强东减持884万股套现近4.4亿港元。阿里健康、三叶草生物、复星医药、平安好医生等跟跌。
盘面上,香港本地银行、能源等板块领涨,医疗保健、零售业、软件服务业领跌。
刘强东减持京东健康
银行股逆势上涨
京东健康早盘大跌逾10%。据香港交易所股权披露资料显示,京东集团创办人兼主席刘强东最近两度减持对京东健康的持股,涉及约884.04万股,合共套现近4.4亿港元。
其中,刘强东在5月3日以平均每股49港元的价格出售约500万股京东健康股票,套现2.45亿港元;于4月29日以平均每股50.67港元的价格出售384万股股票。刘强东的持股比例从68.94%降至68.66%。
京东健康股价从2020年12月23日的历史高点198.50港元已跌去逾七成。今年4月29日,京东健康公布,于当日回购17.8万股,每股回购价在46.35港元至47.75港元,涉资843.1万港元。今年(自普通决议案通过以来)累计购回证券数目为332.54万股,占普通决议案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的0.1%。
中泰国际研究部助理副总裁秦越认为,通常来讲,尽管回购有助提振市场信心,但大股东连续减持会增加市场忧虑。
此外,在新能源车行业面临“缺芯”难题时,比亚迪最新公布的销量成绩又一次超出业内预期。5月3日晚间,港股比亚迪股份披露4月份产销快报。4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10.6万辆,上年同期为25662辆,同比增长超3倍。今日早盘,比亚迪股份涨幅一度超过3%。截至午盘,涨幅缩窄至0.51%。
交银国际认为,一旦疫情影响减弱,比亚迪销量有望创历史新高。交银预计2022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国内的增长速度将超过电动汽车,而比亚迪将赶上这一增长步伐。
今日早盘,香港银行股逆市上行,业内认为主要与美联储加息有关。美联储即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
其中,汇丰控股自2021年三季度低点起股价累计上涨近40%,市场认为这与经济预期改善、不良压力减小、拨备反哺力度加大、息差水平乐观等相关。近日,汇丰控股公告,将对每股面值0.5美元的汇丰普通股展开回购,金额最多为10亿美元。
含A股的H股中,国联证券、东方电气、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昊海生物科技、邮储银行等早盘上涨。
国联证券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加35.2%;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20.1%。此外,4月29日国联证券公告,董事会同意公司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国联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意在资管子公司设立后,由其承继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港股或进入
价值投资长期布局“舒适期”
展望港股5月行情,兴业证券认为,“反弹+震荡+磨底”的“战略相持阶段”有望展开。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最新研判,建议淡化短期行情波动,聚焦于分辨优质资产的价值并耐心布局。近期,高层会议的积极政策信号叠加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情绪短期有望阶段性改善,但反弹持续性和力度将受制于二季度国内经济压力以及美联储紧缩引发的海外风险,因此,5月行情未必“穷”,但较难有大行情。
他表示,港股或进入到价值投资长期布局的舒适期,这个判断相比猜测短期行情波动的胜率显然更大。一方面,从历史的估值水平、衡量股债相对性价比的风险溢价指标以及横向估值比较而言,港股性价比凸显;另一方面,国内政策环境改善将逐步传导到企业基本面,优质企业的投资价值将提升。投资者可围绕政策环境改善的主线,淘金港股互联网、房地产等逆境转机的机会,但不要盲目博弈“均值回归”,而应看清投资逻辑变化之后的性价比。
光大证券认为,短期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继续承压,不过当前人民币汇率并非市场的主要矛盾。但港股当前极低的估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汇率波动影响。若疫情得到控制,港股有望温和反弹。疫情出现拐点是经济预期企稳的重要信号。
光大证券建议在行业配置方面关注:估值较低具有配置性价比优势的互联网科技股;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建筑公司以及资产质地优良的地产公司;受益于疫情拐点,需求有望复苏的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
编辑:孙 放 责编:张晓光、郭晨希
校对:冯雯君 制作:何永欣 图编:赵雁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上海:260+4722!新城发力,青浦推出22条政策大礼包!企业掀起“复工潮”!郑州全员核酸,全面激活应急体系!
俄军再动手,美方证实暂未发现俄从第三国获军援!意大利总统看不下去了!俄卢布结算系统存“漏洞”?“星链”遇上对手了……
抗疫复工两手抓!复产难否?@上市公司,这份问卷请查收
Pico上调年度销售目标,VR行业已走入爆发“前夜”?
两部门明确:推进新能源领域混改打造一批新能源标杆项目
新青年——资本市场新锐力量│龙星化工董事长刘鹏达:用心守“旧”的创新者
版权声明
好看,你就点一下!
京东市值“腰斩”,对此你怎么看?
京东未受到事件影响,运营平稳。增速明显。至于股价波动。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京东大药房上市了嘛?
京东大药房已经上市了。京东大药房是京东健康旗下零售渠道。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6618。港交所公告显示,京东健康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265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