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
股东权益合计包括哪些科目?股东权益合计包括?
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等!资本公积来源一般为资本溢价或捐赠形成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转增资本!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二)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特点,这一篇补充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财报注释,重点关注其他综合收益。
资产负债表T字表格式,左边增加记借,右边增加记贷。
“财务报表是企业和外界交流的工具,复式记账法一种完美无瑕的语言。如果准备分析企业运营情况,就要学习如何分析财务报表,沃伦·巴菲特就是这样做的。”
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需要认真阅读财务报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般披露如下:1、上一会计期间会计科目的情况。
2、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情况,具体增加或减少的会计内容。3、所有者投入或减少资本情况,具体增加或减少的会计科目和变动原因。4、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情况,包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5、当年利润分配具体方案。6、高危行业企业或保险企业的“专项储备”科目余额提取和支出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说明:1、所有者权益合计是公司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加负债是公司总资产。2、在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披露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3、虽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已经展示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但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仅展示科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等,但未直观说明科目变动情况,所以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具体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说明,可以了解股东权益情况,投资机构需要重点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对投资收益的价值变动情况:
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核心是“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因为“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一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主要组成部分。2、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情况很重要,反映企业账面实现但尚未实现的盈利,比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交易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企业管理层是可能调节利润的,企业可以使用该会计科目做报表。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清晰列示了科目余额变动原因,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的变动和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的变动。其他综合收益、利润表净利润、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或减少、对所有者的分红、盈余公积转增股本、专项储备的提取和支出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的变动,提取盈余公积、以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的变动。4、股份支付涉及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影响当期利润,可以在股份支付记入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反映。5、其他综合收益很高,不管正或负需要认真分析,该科目可以是金矿,可以是陷阱,主要是该科目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权益法下在被投资企业重分类后变动损益、自建房地产或房地产存货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一般企业该科目的金额应少比多好。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统计,反映企业净资产构成和变动情况,在利润表中对应损益变动。
团体专场培训、提升整体数据分析能力,请联系
1、QQ:2410165729
所有者权益合计怎么表示?
所有者权益合计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余额合计数。
股东权益合计包括哪些科目
股东益包括实缴股本和留存收益。股东益是指股份公司的所有者益(即净资产值),或公司资本。
财报知识摸一摸:所有者权益之其它科目
日拱一卒,每次学懂一项财报知识。
有些财报科目不是很重要,一般教科书或财报上也很少涉及。但投资者如果不明白它们是什么,就容易在阅读报表时产生未知的恐惧。就如同什么也没有的黑暗,依然会让我们恐惧一样。
就像学英语,词汇量匮乏时,面对一篇英文文章,我们的内心是打鼓的。
反之,我们积累的词汇量越多,阅读英文文章就相对越顺滑、理解起来越容易。
阅读财报亦如此,我们学明白的财报知识越多,在阅读财报和分析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障碍就越少,阅读和理解速度就会越快、越顺滑。
——财报箴言
关于所有者权益表里的科目知识,方木已分享过两篇摸摸文:
所有者权益表中,还有其他几个科目,本文继续来分享对余下几个科目的解读,包括:
库存股是因为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购买自己的股票后(术语叫作"回购"),暂时没有来得及处置造成的。
公司回购股票常见有三种目的:
①股权激励,主要用于公司董事、管理层(不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及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通常针对难以用计件或工作时长计量价值的岗位。
②注销,回购并注销的价值很难一概而论,对于公司长期股东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回购价格高低。
③私有化退市,国内股市不常见。
2014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回购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的复函》后,要求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尚未达到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也计入库存股。
如果大家看财报够细致的话,就会发现财报里「库存股」科目是这样的:
问题来了:
「资本公积」科目下方“减:库存股”是什么意思?
这就要说到「库存股」所扮演的角色了。
举个例子:公司按照10元回购了1亿股股票,用于注销。
理论上,公司支付10亿元现金回购1亿股后注销,公司资产减少10亿元现金,同时股东权益里减少1亿元「股本」和9亿元「资本公积」(若「资本公积」不够,继续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仍然满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会计恒等式。
实务中,资产已经实实在在少了10亿元现金,但在履行注销程序前,股东权益里的「股本」和「资本公积」却还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就需要在股东权益里设置一个科目暂时存放这个-10亿元,而「库存股」扮演的就是这个-10亿元的角色。
总结一下,公司回购股票,直接将花费的总金额计入库存股。比如按照10元回购了1亿股,则「库存股」科目记录10亿元。
但「库存股」不享有分红权,也没有表决权,它不是公司的资产,而是「股本」和「资本公积」的抵销科目。
财报中的“减:库存股”就是这个“抵销”的意思。
股东权益里的「专项储备」科目,是要求从事高危行业的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及类似性质的费用。
股东权益里的「一般风险准备」科目,是金融机构为了预防可能产生的亏损而额外准备的一笔钱。
两项都是特殊行业为特定用途提取的专用款。
这个「其他权益工具」科目是2014年新增的,记录企业某些融资工具的账面价值。
关键词:融资工具、账面价值。
例如:优先股、永续债、可回售工具、可转债(权益部分)、期权、认股权证等。
也就是说,这个科目记录的融资工具,主要是企业出于融资目的,而对外发行的一些金融工具,它们都带有权益性质,但是不包括普通股。
???敲黑板、划重点:
这个「其他权益工具」科目,和投资类资产里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名称相似,但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里的「其他权益工具」是一个权益科目,它是本公司发行的,除股本之外的其他带有权益性质的融资工具,比如优先股、永续债、可回售工具等;
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一个资产科目,它是本公司投资的其他公司股权。公司投资其他公司的股权分为三类: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这个「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这些“融资工具”往往同时具有“负债”和“股票”的双重特点。
根据不同的合同约定条款,企业可能将其归入“金融负债”,也可能将其归入「其他权益工具」,甚至部分归入“金融负债”,部分归入「其他权益工具」。
具体划分的基本原则就是看下面2条:
①持有方是否共担风险,即:持有该“融资工具”产品的一方,是否承担了企业经营风险及股价波动风险;
②企业是否有强制兑付义务,即:发行该“融资工具”的企业,是否承担了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强制义务。
具体一点来说:
如果企业为该产品承担了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强制义务,那就属于“金融负债”,反之就是「其他权益工具」。
换言之,企业未来即使情况不妙,也需要支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偿还本息的,就是“金融负债”。反之,持有人和企业共担风险的是「其他权益工具」。
如果该产品最终需要用可变数量的企业股权交换,就是“金融负债”,反之就是「其他权益工具」。
举个简化的例子:
2020年某日,小米集团通过协议向某甲融资1000万元,约定以2021年6月30日小米集团的股价,发行等值1100万元的股票偿还。
这意味着届时股价若为10元,某甲将得到110万股;若股价为5元,某甲得到220万股。这就属于用“可变数量的企业股权交换”,不管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市场股价波动如何,某甲都要拿到1100万元。
这对于小米集团而言,就需要分类为金融负债,属于小米集团欠某甲的钱。
反之,若约定2021年6月30日发行110万股偿付。这意味着某甲承担了小米集团股价波动的风险和收益,小米集团将其记录为「其他权益工具」,是某甲对小米集团的投资而不是债权。
随着时间推移或合同条款相关事项的变化,「其他权益工具」或“金融负债”两者之间可能会发生重分类。
重分类被要求不影响当期利润表,具体规则如下:
①「其他权益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时,以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为“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原「其他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股东权益。
②“金融负债”重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时,以“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为「其他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
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并非全部由上市公司持股100%,因而持有剩余股权的个人或单位,便被称为“少数股东”。
少数股东股权对应的净资产,在合并资产负债表里称为“少数股东权益”。
因为该科目由合并控股子公司的行为而产生,所以母公司报表没有“少数股东权益”科目。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关于这个科目,有一点需要注意:
投资人一般习惯将所有者权益称为“净资产”,但事实上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拥有的净资产,只是所有者权益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科目数字,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
本文完。
PS: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其实所有者权益表里还有一个「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这个科目还是有点意思的,不过为控制篇幅,方木后续会单独分享哈。
欢迎大家讨论和交流关于财报知识和阅读财报遇到的相关问题。
点击上图?进入本文视频号进行留言讨论。
小院将在18:00开始回复在视频号里的留言。
企业资产信息里,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什么?
所有者权益合计是指:报告期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合计金额(填报注意单位:元或万元)
财务报表里的所有者权益合计是什么意思
财务报表里的所有者权益合计是所有权权益所有科目期末余额相加的数据。资产负债表里的所有者权益合计=资本公积期末余额+盈余公积期末余额+法定公益金期末余额+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实收资本期末余额,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让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返滑信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股份制企业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漏轮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股份制企业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哪些科目?
所有者权益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其他资本公积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和一般的所有这权益有啥区别?
拿到一张报表,先看表头,看看是不是“合并报表”或者“合并数”,有的话就属于合并报表,没有的话一般是指单个公司的报表。1、合并报表相当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集合,在合并报表里,所有者权益被分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比如,A公司持有B公司60%的股份,这60%的权益计算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里,剩下40%是其他人持有的,与母公司的股东无关,计入到“少数股东权益”里。2、单个公司的报表只有“所有者权益”一项,没有少数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