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榨菜什么时候归入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
乌江牌榨菜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众多榨菜品牌之一。是涪陵榨菜的一种。
乌江榨菜利润?
去年单季度业绩来看,一季度涪陵榨菜实现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3.81%;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35.15%。
二季度,营业收入5.59亿元,同比微增0.56%,实现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减少16.18%。
三季度,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7.64%,净利润2.03亿元。
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哪个好吃?
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都是老品牌的,相比之下,涪陵榨菜要更好吃一些,由于涪陵榨菜味道稍微偏咸一点,无争榨菜偏淡一点,所以涪陵榨菜偏淡一点,更耐吃,无将榨菜虽然说价格比较高,但是一包吃下去基本上不会感觉到有咸味儿,这说明乌当榨菜在这方面是为了能够多销售才会做成比较淡的咸味,而涪陵榨菜缺按照老的公园来坚持百年的创作不会变
为什么脆辣贡条卖的比乌江榨菜贵??
可能它的配方不同。他们厂家收费的标准要高一些。主要就是这些吧。望采纳
乌江榨菜的三榨是什么意思啊?
三清三洗: 一清一洗,翡翠洗:精选上品“乌江翡翠头”,以清洌的泉水清洗表面风尘,还原翠玉本色。 二清二洗,去盐霜:将初腌榨菜,以清泉浸去多余盐霜,确保复腌之时风味饱满,层次分明。 三清三洗,黄玉洗:将成型榨菜,起筋去皮,再以清泉浸洗至通体宛如黄玉之色。 三腌三榨: 一腌一榨,榨龙骨:将初腌翡翠头堆成盘龙状,榨得菜芯韧性十足,咬劲十足。 二腌二榨,榨龙髓:将复腌榨菜以竹器压榨,榨得菜芯内开出层层龙鳞纹,加入秘制天香其味自然入骨入髓。 三腌三榨,榨龙涎:将腌成之榨菜再次压榨,榨出鲜、香、嫩、脆层次分明的绝妙滋味。望采纳
乌江榨菜在榨菜中的地位?
“乌江”榨菜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榨菜品牌。是涪陵榨菜中最知名的品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菜(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历来被列为素菜佳品。其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鲜脆爽口,回味悠长。
涪陵榨菜还敢涨价吗?
财报拆解,公司研究。数据说话,实事求是。
作者 | 李萧楠 来源 | 有数DataVision
关于涪陵榨菜,有两条人们熟知、却又不完全正确的理论。
第一条:低收入农民工是榨菜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有专门的“榨菜理论”:根据涪陵榨菜在全国各地区的销售额变化可以推断人口流动趋势。第二条:榨菜业绩的增长,代表了“消费降级”的趋势。
但事实上,涪陵榨菜能成为一家半年赚五个亿的上市公司,靠的恰恰是上面两条另一面:白领与农民工一样,都是涪陵榨菜的主要消费群体,另外,涪陵榨菜的价格其实一直是在提升的——业绩升级和消费降级没有半毛钱关系,有的真就是(涨价)半毛钱的关系。
7月30日,涪陵榨菜发布2022H1财报,报告期内营收14.22亿,同比上涨5.58%,净利润5.16亿,同比增长37.24%,净利率36.3%。
这是什么概念呢?金龙鱼H1营收1194亿,净利润高达19个亿。也就是涪陵榨菜用金龙鱼1/84的营收,创造了金龙鱼1/4的净利润。
涪陵榨菜过去四年里的营收涨了65.7%,其中有三年的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可以说增长得非常稳定。但稳定的背后却也存在隐患。
通过对涪陵榨菜H1财报的分析,本文将尝试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榨菜的消费逻辑是什么?
2.涪陵榨菜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3.为什么说涪陵榨菜存在隐患?
对了,“涪”的发音是“fu”而不是“pei”。
农民工靠啤酒解乏,白领喝星巴克提神。但在佐餐这件事上,榨菜却是一致的选择。
什么是佐餐?就是你需要找点东西凑合着把饭快点咽下去。因此佐餐食品有两大特征:便宜、便捷。这两大特征则分别对应着农民工和白领这两大消费人群。
低收入的农民工需要便宜的榨菜来帮他们控制生活费用,这一点很好理解。而都市白领需要便捷的榨菜来帮他们快速进食:涪陵榨菜七成以上的销售来自于县级以上城市——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吃饭的速度也要被纳入996的安排。
总归一句话,榨菜之下众生平等。而对榨菜的偏爱,本质上是现代中国人对于“重口味”的不懈追求。
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一半都以重口味著称,近年来川菜更是凭借火锅横扫中国,螺蛳粉、辣条、酸辣粉、火鸡面等重口网红食品亦屡屡出圈。
甚至三十年前康师傅和统一进入大陆市场时,统一就因选了清淡口的发育路线致使开*失利,被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吊着打了二十多年,直到同样重口的老坛酸菜横空出世才扳回一*。
一言蔽之,中国人对于重口味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隐形刚需。
就佐餐和口味而言,榨菜和泡菜同属于酱腌菜。从酱腌菜市场规模增长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仅有个位数低增长的市场。
网上有个很有意思的“电梯理论”,大概是说只要你身处电梯当中,那么无论是做俯卧撑还是站着不动,都不影响电梯将你带到顶层。
涪陵榨菜就属于那种在电梯里持续搭梯子的选手——行业在涨,它自己也在涨。但从酱腌菜市场的规模来看,它的增速其实已经有所放缓。
涪陵榨菜得找到自己的增长逻辑。
涪陵榨菜最玄妙的营收增长动力,就摆在它的包装上。
榨菜可以分为包装榨菜和散装榨菜,前者按包卖,后者论斤拿,目前二者的市场比例大概是六四开,涪陵榨菜做的就是前者。
包装榨菜相比散装榨菜和泡菜,在卫生和零售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也更容易标准化,因此多年来包装榨菜一直在吃掉散装榨菜和泡菜的市场份额。
但这并不是涪陵榨菜最大的增长力,一言以蔽之,涪陵榨菜的营收,基本是靠涨价带动的。
由于涪陵榨菜的龙头地位,它是有定价权的。
由重庆涪陵区国资委实控的涪陵榨菜,手握最优质最成熟的榨菜原料青菜头的供应市场,通过价格保护机制与当地农民利益相绑定,继而把控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且涪陵榨菜市占率近三成,是业内的绝对龙头。
金龙鱼一定很羡慕涪陵榨菜,因为同样是原材料占成本大头的行业,涪陵榨菜既能把控原材料价格,又能决定销售价格,而金龙鱼二者都不行。
事实上,从在2008年到2018年,涪陵榨菜的产品直接或间接提价累计已达12次,旗下70克包装的乌江榨菜出厂价由0.5元上涨到了2元。
所谓的间接涨价,其实就是在包装上做文章——比如2012年,同样是1元/包,容量却从100g变成了80g,两年后,1元就只能买到一包60g的榨菜了。
如今新式茶饮通过少加一点小料实现变相提价的手段,涪陵榨菜早就熟稔于心了。
涨价终究是有尽头的:如果说前几次涨价,还可以说人们对五毛一块的增加不敏感,但是涨价逐渐背离了“便宜”这个榨菜的特质。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涨价已经开始导致销量的下滑。
2020年,80g主力产品通过规格调整为70g,尚能取得12.5%的销量增长,2021年,当部分产品出厂价上调3%-19%之后,销量下滑了1.7%。
说白了,榨菜其实是一种伪刚需,之所以能涨一点价,是因为还与“刚需”搭边,但涨价的多了,“伪”的特点就逐渐显露,自然也就不会有更多人去买了。
涪陵榨菜半年报里提到,占当期营收10%以上的主要产品售价涨幅超过30%。价格继续涨,销量则继续跌:榨菜销量同比下降了9.97%,反而是萝卜和泡菜,销量分别上涨了25.93%和10.91%。
白领确实是不在乎贵个一两块,但是当榨菜的价格已经快要赶上泡面,谁还愿意去当冤大头呢?
从半年报上看,涪陵榨菜的净利润有5.16亿,同比增长37.24%,为4年来最高。但这个数据背后,有“虚胖”的成分。
为何净利润的增长水平能高出营收这么多?是成本骤降、毛利率飙升吗?
恰恰相反,今年的成本涨了快二成,毛利率也下降了近五个点。
营收没怎么变,毛利率还降了,为什么净利润反而能够暴涨?
因为涪陵榨菜直接砍了四成的销售费用。
被砍的部分主要是品牌宣传费和电商费用。其中互联网公关费用从7221万砍到了2711万,梯媒和央视广告更是直接归零。
疫情承压之下钱难挣,缩减品宣这种难以量化、看不到直接收益的项目倒也好理解。
但也不能直接说人家躺平了,毕竟降本终归是为了增效,因此其他同样能够增效的款项也不能砍,比如“职工薪酬”一栏就增长了38.5%,财报解释为主要是销售一线员工数量的增长。
相比电梯里的广告,还是“人肉销售地推”来得更直接和有效。
涪陵榨菜真正的问题在于,它可能正在自毁根基。
如前所述,榨菜消费的核心逻辑是“便宜且便捷的重口味”,因此如果有一天,榨菜不再便宜,或是不再重口了,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都失去了消费它的理由。
而为“迁就”现代人低盐的健康需求,今年涪陵榨菜将主要产品升级为“乌江轻盐榨菜”,减盐30%。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H1销量从7.32万吨变为6.59万吨,同比下降近十个点,产销率也成为近四年来最低水平。
原因就在于,为了“健康”而“减盐”在根本上或许就是一个错误的思路。
因为如前所述,榨菜的核心消费逻辑是“便捷而便宜的重口味”,现在涪陵榨菜为了“健康”,把自己变得不重口了,就等于是在动摇自身的产品根基——你能想象卫龙为了“健康”把辣条里的油和盐去掉、海底捞为了“健康”把自己火锅里的牛油清干净么?
健康很重要,但说难听点,我都吃榨菜了,你觉得我还会在意健康么?
当本应重口的榨菜不再重口,不再能让人在五分钟内狂干一大碗饭,拥有充分选择权的白领们自然失去了选择涪陵榨菜的理由。
总结一下,榨菜市场的增长逻辑在于其是最便宜便捷的重口味获取方式之一,且商业层面上容易被标准化、规模化。
但它的竞品颇多,且不论预制菜,还有方便面这个天敌,因此从长远来看,靠涨价带动的业绩恐怕难以持续。至于“健康”的转向,那更是和重口味佐餐的特质南辕北辙。
哪家预制菜敢谈健康?
尾声
在上文里,我们解释了榨菜市场为什么增长、涪陵榨菜的利润率为什么这么高。但更值得探讨的一个点或许是:为什么我们会对“榨菜市场规模成长”这件事感到诧异?
在高档写字楼里喝咖啡的年轻白领们难以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吃榨菜。因为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榨菜代表的是重盐重口,是不健康。
但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好吃”都是现代人类非必要性饮食的第一需求,因为唯有“好吃”带来的多巴胺疯狂分泌能够抚慰我们疲惫的心灵,至于什么“绿色”、“健康”都得往后稍稍。
人们喝元气森林一定不是因为它“健康”,而是因为它所标榜的“健康无糖”能够让你无负罪感地获取多巴胺——不然大蒜汁也很健康,怎么不见多少人喝?
不管是榨菜还是日韩泡菜,核心食用场景都是佐餐下饭,这种酸酸咸咸的味蕾悸动天生令人胃口大开,恨不得狂干三大碗饭。
无论是当下已经退潮的新消费,还是仍在牌桌上的老口味,我们都相信人类对于“吃”这件事的根本性需求是很难改变的:未来几十年里仍然会有便宜便捷的重口味佐餐品的市场,只不过是不是榨菜就不好说了。
宣布涨价后市场反响“冷淡”,涪陵榨菜为何“涨价难”?
“榨菜是酱菜中的一个小品类,成长空间不大,已经触及天花板,而涪陵榨菜作为市场的龙头,市场份额增长有限。”
在近日的机构投资者调研中,涪陵榨菜就产品提价和终端价格管控问题表示,“价值匹配价格”以及“携手经销商……推进渠道布局……同时有力实施价格管控”。
机构投资者之所以关注涪陵榨菜产品提价一事,是因为涪陵在一个月前刚刚对部分产品提高出厂价,到如今,按理说,其经销商应该会将终端市场的反应反馈至厂家。而涪陵榨菜的回答并没有涉及终端市场的反应情况以及公司将如何调整提价策略。
走访北京石景山的一家大型生活超市发现,涪陵榨菜旗下主要产品乌江品牌榨菜70g装的价格和之前的价格一样,仍为2.5元/包。随机走访几家北京不同区域的大小商超,上述产品价格基本在2元~2.5元/袋之间。这反映出,涪陵榨菜尽管在出厂价方面做了调整,但零售终端并没有同步涨价。对此,有机构投资者指出,榨菜属于非必须消费品,选择性也相对丰富。如果乌江涨价明显,消费者很可能会退而求其次,选择鱼泉、六必居等其他品牌。
机构除了关注出厂价涨价以外,还关心涪陵榨菜新产品的拓展情况。涪陵榨菜仅表示“适时推出新品”。但据了解,涪陵榨菜近几年的新品尝试效果甚微。
14年涨价13次,越卖越贵的涪陵榨菜,要“歇菜”了?
你吃过涪陵榨菜吗?
如果对它没什么印象,那乌江榨菜你应该觉得熟悉不少。
在超市售货架上随处可见、很多家庭有事没事都会囤上几包的乌江榨菜,就是涪陵榨菜旗下热卖的系列产品之一。
榨菜炒肉丝、鱼香肉丝、鸡蛋榨菜......这些妈妈的经典拿手好菜里往往不会少了它的身影。
学生d或打工人在经济拮据时还可以直接开一包来拌个饭泡个面,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便宜。
正宗地道,便宜好吃,正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涪陵榨菜的初始印象。
然而在14年间,涪陵榨菜却提价了13次,从几毛钱到现在的3块左右,曾经便宜的涪陵榨菜,越来越不便宜了。
涪陵榨菜频繁提价合理吗?
近期,榨菜行业里的老大哥涪陵榨菜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涪陵榨菜上半年实现营收14.22亿元,同比增长5.58%;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37.24%。
(图源涪陵榨菜2022年半年度报告)
而细究一下便会发现,这可观的37.24%的净利润增速,却主要是因去年同期基数较小、上半年宣传成本缩减和产品提价才达到的成绩。
这份看似光鲜瞩目的成绩单,其实也不尽如人意。
从2008年开始,涪陵榨菜就已累计涨价13次。14年来调价13次的高频率,难免让人产生疑问:榨菜变得越来越贵了,这合理吗?
涪陵榨菜曾对产品提价做出解释,称是基于主要原料、包材、辅材等成本持续上涨,及公司优化升级产品带来的成本上升,而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
(图源微博@老板联播)
这么看来,涪陵榨菜的涨价是迫于生产成本提高的无奈之举吗?
在2016-2018年间,涪陵榨菜就曾靠着提价,连续3年营收增速超过20%,净利润增速超过50%。
这似乎让涪陵榨菜吃到了甜头,在2020年它又通过减少部分产品的克数来缩减成本的投入,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去年11月,涪陵榨菜又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提价,各品类上调幅度为3%-19%不等,而这次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却并不怎么买账了。
且与前两年相比,涪陵榨菜的营收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其部分产品在短期内也陷入了销量受阻的困境。
虽然涪陵榨菜也有采取过提价以外的方式来寻求突破,比如去年走起了“健康路线”,推出乌江轻盐版榨菜新品;与五芳斋联合推出榨菜月饼礼盒作为营销手段;以及持续推进前些年就在开拓的萝卜、泡菜业务......
(图源微博@乌江榨菜)
但这些举措所带来的作用并不明显,在上半年榨菜仍占了涪陵榨菜营收来源的87%,且因产品提价的影响,榨菜的销量还下降了近10%。
(图源涪陵榨菜2022年半年度报告)
提价策略“失灵”?消费者不买单了?
作为业内的龙头企业,涪陵榨菜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国民度,其产品更是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偶尔以生产成本为由进行提价,消费者尚能接受。
因为人们对榨菜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贵了几毛钱大多数人买完之后估计都没反应过来,可能隔了一段时间才后知后觉,原来这个牌子的榨菜又涨价了。
但涪陵榨菜的提价就像是在反复试探消费者的价格底线和脾气,一涨再涨,隔一段时间就又来“跃跃欲试”,看看你还能接受多高的价格。
从近两年涪陵榨菜的营收增速放缓可见,频繁的涨价,已让消费者的购买欲消减,涪陵榨菜的提价策略似乎开始逐渐失灵了。
毕竟涪陵榨菜也并不是什么刚需,当不断提价的涪陵榨菜与其他榨菜被同时摆在超市货架上,出于价格的考量,消费者购买时斟酌着选择其他榨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因价格而被劝退的消费者也会逐渐增多。
且榨菜所面向的消费市场和使用场景,显然也不需要它去做什么花里胡哨的包装,甚至于对榨菜口感味道的改良,消费者可能也并不会买账。
对于这种从小吃到大的牌子,多数人想追求的可能只是以前的那个味道。
所以依赖频繁涨价来推动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终归不是长久之策。
况且,在提高价格的同时,若是产品质量没有跟上,只会更加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前段时间,#消费者曝称乌江榨菜里吃出脚指甲#这一话题上了热搜,虽然后续官方解释称“公司生产技术人员研判其为榨菜原料青头菜的根茎”,并与消费者进行了沟通,消除了误解。
但在产品质量与产品价格的平衡这一块,涪陵榨菜也还需继续加强。
因为当它的价格越涨越高,消费者对它的要求和期待也会随之提高,若是不能保证质量随着价格的增长得到提高,便容易使自己陷入舆论危机。
更何况,许多人一开始选择涪陵榨菜可能就是因为它“便宜好吃”“物美价廉”的口碑,如果它的价格逐渐脱离消费者的预期消费范畴,你觉得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它还能保持原有的优势吗?
-END-
给大家准备了更多佳选好物
点击图片直达购买页面▼
你喜欢吃涪陵榨菜吗?
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是一家吗
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是一家。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众多榨菜品牌之一。是涪陵榨菜的一种。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菜(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历来被列为素菜佳品。其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鲜香脆嫩,回味悠长。榨菜有颤历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做汤棚凳。优质榨菜外表呈青色或淡黄色,表面附有辣椒粉涂染的红色,有光泽,菜体脆爽,气味浓郁鲜香。涪陵榨菜集团已拥有9家子公司、8家生产厂,榨菜、茄和搜泡菜年生产能力20万吨,市值超300亿元,是我国酱腌菜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