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中外合资和外资这三者,都各有什么优势?
单纯以上类别外资企业好享受所得税2免3减半有的地方对外资企业还有土政策
为什么今天超声电子封盘?很多来自股也是。
因为他们的专家认为现在大盘暴跌是牛市的调整,他们认为过几天还会迎来第二头牛,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他们的专家预测的准对广大股民来说是件好事!如果预测不准,那就悲剧了!
北上资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关注?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感谢题主邀请,我是专注A股短线观察的超短一哥。
关于题主问题,我有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来解释北上资金是什么
大概5年以前,A股陆续开放了“沪股通”和“深股通”,向香港放开直接投资A股的通道,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外资通过香港通道买入A股的,我们称为北上资金。
由于北上资金每天的成交回报,都会公开展示,成为了A股少有的明牌资金,因此从一开始就被很多热爱数据分析的投资者所关注。
开始的时候,北上资金规模较少,并且正好赶上2015年的牛熊转换,因此风格以短线为主,并且操作上追涨杀跌,市场笑称外资也玩不转咱大A股!
转折点是2015年中后段,北上资金累计持股超过千亿,并且专门针对A股特有,外盘稀奇的品种进行长期持仓,波段操作,一时间“价值投资”开始抬头。
其后累计流入
2016年突破2000亿
2017年突破4000亿
2018年突破8000亿
2019年突破1万亿
特别是在2018年,北上资金经受住了大盘下跌的考验,依然坚定买入A股。
几十年来,A股炒新、炒小、炒消息,像北上资金这样长期坚定投资方向,并且长线明牌的投资风格是绝无仅有的。
很多投资者从最开始的怀疑,到最终看着股价飞上天,茅台一手10多万,散户再也买不起的时候,才开始相信“价值投资”是真实存在,并且能够盈利的。
再来谈谈北上资金的实际影响:
数据上,北上资金多年持续买入,但到目前为止不过1.6万亿持仓而已,对于总市值64.2万亿的A股来说,它也不过只是个散户而已啊!
为什么能让盘面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这里对于北上资金的理解,其实是有误的。
第一 北上资金目前只公开了累计流入数据,但是5年来,北上资金热衷的价值白马普遍涨幅不小,流入的资金确实只有1.6万亿,但持仓市值应该会大很多才对,保守估计,目前持仓市值应该已经超过3万亿。
第二 北上资金并不能购买所有A股,而是只能买“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标的,目前这两个板块的总流通市值为42.69万亿。
此消彼长之后,北上资金在A股相应股票的流通占比已经接近10%,标准的主力等级。
第三 由于投资风格以中长线,价值投资为主,并且短线波段精准,因此与其它类型的外资,如富时罗素,QFII等高度重合,因此明面上是实力已不容小觑的北上资金,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外资的合力。
如何参考?
在我们日常交易中,北上资金的流入流出,可以作为仓位参考,调仓方向可以作为市场短期风格参考。
在我的交易体系中,常以北上资金持有个股数量占流通盘的比例大于2%为标准,认为该股有希望获得市场合力进攻。
关注我,每天更新#北上资金持股报告#
最新一期内容如下:
6月24日,北上资金流入A股38亿,持仓达流通盘2%以上股票数量483家,增加3个,并且调仓明显!
新增进攻仓位13家:东华软件、瑞贝卡、游族网络、东诚药业、一汽富维、超声电子、葵花药业、顺网科技、中国软件、新乳业、英科医疗、精研科技、卫光生物。
退出进攻仓位10家:西山煤电、天风证券、财通证券、华东医药、中关村、宏大爆破、台海核电、龙马环卫、岱美股份、天宇股份
从成交回报来看,市场依然以低位补涨轮动为主,预计后市会进一步缩量,并且指数整体调整已经不远。
短线风险加剧,建议休息!
超声波设备厂家有哪些?
最早中国超声行业以军工为首,发展超声波主要用于军事,超声波进入民用后,以医院为主,用于探测。工业用超声波大致在七十年代,用于清洗,焊接,萃取,而后逐步发展延伸其他用途。在上市公司中,为我们熟知的是广东汕头的超声电子(000823),前身是国营汕头无线电厂,原先是医用超声研发,1997年挂牌深交所上市,其应该是中国第一家超声波全概念公司,主要是液晶显示器,超声印制板,在超声波清洗领域,很少涉足。在超声波领域中关联的还有两家万讯自控(300112)上海子公司研发射频导纳和超声波仪表,卫士通(002268)成都子公司研发超声波手机技术,但在超声清洗领域好像没有进行研发制造。
纵观中国目前超声波清洗机厂家,因为切入点门槛较国外低,发展也较快,目前总体分为三大块,华南版块的深超,华东版块的无超,华北版块的鲁超,各具特色各领风*。深超细腻适于极精密产品的清洗,鲁超粗犷适于普洗,为无锡雷士为代表的无超,两者兼而有之。无锡雷士超声成立于1997年,前身是无锡金樱超声波厂,在超声波清洗机行业中占比越来越重要。
写在开立医疗低迷的时候
核心观点:
1:公司是超声设备国内有潜力去冲击高端市场企业之一(另一家是迈瑞医疗),内窥镜软镜更是当前国内的领先企业。内窥镜行业考虑到所在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公司是市场龙头,竞争格局非常好。
2:公司目前估值不高,90亿-100亿总市值,并在当今白马还是估值比较高的情况下,公司不管是概率和赔率都是很不错标的。
3: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业绩不好,财表难看并不是杀逻辑所为,并没有破坏公司中长期竞争力。
4:从行业层面来说,开立医疗所在彩超和内窥镜都是空间非常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也还非常大,看好国内中高端彩超和内镜国产替代的趋势。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看好开立这家公司的成长性会给打开,并有希望成为大市值公司。
1:公司基本信息
开立医疗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超声和内窥镜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涵盖超声诊断系统、电子内镜系统两大产品线。2002年由“中国超声之父”姚锦忠创建,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陈志强(董事长)和吴坤祥(总经理),持股都为24.43%,是一致行动人。(对于创始人不是实控人,是因为09年姚锦钟先生逝世,其妻和女儿把股权转让给了陈志强和吴坤祥),开立的创始人团队都是来自汕头超声研究所。汕头超声研究所在1983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B型超声诊断仪,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超声仪器和换能器的厂家。所以开立在超声的技术上并不差。
2:财报分析
(人个做的简易报表)
*初看公司的报表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很平庸的公司经营水平,很多人简单看了下就不想看下去了,并没有去了解报表数字背后的真实原因。
*营业收入在2018年后就止步不前的原因有几点:公司19-20年超彩并没有实现增长,高端彩超S60并没有放量,19年还在推广期20年又来了一个新冠疫情扰动,内镜业务预计受影响较小,但营收占比相对较低,不足以弥补彩超业务下滑对业绩的冲击。
*销售净利润不属于公司的正常水平,从迈瑞医疗和祥生医疗(科创板超声公司)的数据来看这两年都在30%左右。我倒挺期待公司这方面利润率回归正常。
*在所有指标中,最亮眼的就是研发费用,占了营收的20%,这并不多见,可以看出开立是一家研发驱动型公司。截至2020年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47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5.72%。
*销售费用率在30%左右,倒不能说是高和低,但公司销售费用的每年都在增加并没有带动营收的增长。从我了解到的信息来说开立的领导都是技术出身,对销售、渠道管理能力比较弱。我找到公司的解释是,销售费用率高的原因是近三年在大力发展内镜业务,增加了市场开拓成本,而内窥镜的销售渠道与原超声业务并不能共用,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3:业务分析和竞争格局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开立医疗主要由超声、内镜设备、内镜耗材三部分组成,彩超业务收入比例达到67.43%,不过内窥镜这两年发展得很快,这一块是未来我们重点关心的地方。
一、超声业务
超声是可以看到采集血流运动和人体器官组织成像的设备临床上,超声广泛用于心脏病学、胃肠病学、泌尿科和妇产科的诊断,小时候我们常听到的B超就是超声的一种,现在在大型二三级医院基本上已经被淘汰。彩超全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更强大,图像更清晰。
发达国家超声起步早,存量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增量主要来源于新品的替代,因此仅维持缓慢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医用超声诊断系统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目前是在100亿(人民币)左右。从格局上看,老牌的G(通用)P(飞利浦)S(西门子)三巨头中的GE和飞利浦凭借产品性能和品牌优势保持较高市场份额,而西门子则先后被东芝和日立超过,而国内的迈瑞和开立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跻身到了世界前列。
中低端超声市场国产和进口品牌的比例(%)
国产超声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1)第一梯队是迈瑞和开立。从公司研发实力、超声销售规模来说,与第二梯队已经拉开了差距。目前两家公司的产品都处于中端向中高端、高端发展的阶段;
(2)第二梯队是汕头超声、飞依诺、华声医疗、理邦仪器、祥生医疗等公司;
(3)第三梯队较为分散,主要是处于低端市场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公司。
第二梯队超声公司的简介:
(1)汕头超声:具有先进的超声技术,但目前市场地位与技术并不匹配。汕头超声作为国内老牌的超声仪器研究所,超声技术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05年汕超推出全数字彩超,在中国吹响全数字彩超普及的号角。
(2)飞依诺:在坚持高端品牌的同时,推出便携式彩超。飞依诺成立于2010年,研发速度非常快,目前已推出20多款彩超。
(3)(已上市)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超声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便携式彩超、推车式彩超、黑白超声,公司产品已覆盖30%以上的三级医院,。产品广泛应用于上述医院的超声科、麻醉科、置管科等科室。此外,在国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评比中,占据领先地位。
国产头部玩家已经基本定格,并且在低端市场基本完成了国产替代。利润最好的中高端市场仍是进口品牌主导,目前G(通用)P(飞利浦)S(西门子)的市占率是在45%,外资总体的市占率大概在70%左右,国产只有迈瑞已经成功打入二三级医院,开立市场份额4%左右,市场主要在基层医院,正处于努力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关键阶段。从几家超声上市公司历年收入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迈瑞和开立作为国产前两大超声品牌的地位稳固。
我们来看开立在超声未来的主要看点:
1:逐渐进入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
除了迈瑞的高端彩超打破进口垄断的局面,2018年开立的高端彩超S60也开始上市,价格在150万以上,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推出到放量要经历一个酝酿期,一般需要2年才产生大规模销售,预计未来也会逐渐在高端市场获得份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1920年开立业务不增长,除了经营周期,还有一个因素管理问题,因造假开立在19年遭到了总后勤部的处罚,这就造成了它在军队医院方面的订单直接没了,差不多每年的影响在3-5千万。20年又叠加疫情,给推广工作带来的不便。
更加高端的超声产品出了一个P60,属于开立第一个妇产专科超声产品,售价在200万左右,高端彩超的关键技术是进入高端超声市场的敲门砖。目前国产超声在性能方面已经和国外高端产品较为接近,硬件方面并没有太多差别,据了解国产设备可以满足除心脏科外,可以满足其它科室使用需求了。从高端超声市场来看,国产超声有了基本的核心技术,加上性价比较高,未来国产替代进口的潜力非常大。国产品牌的崛起、进口替代政策的推行,未来国产替代进口势在必行
2:营销改革
前面已经说过,开立的创始人团队都是来自汕头超声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超声仪器的厂家,那是什么导致超声业务,开立在国内给迈瑞压制,并拉大的差距呢?找了大量的信息,觉得销售是很重要的原因,在出口中开立超声业务比迈瑞没有差距国内那么大,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在国外更多的体现代理商的销售能力。
开立在国内一直都是以直销为主,代理商渠道为辅的销售模式,根据公司自己说很多员工吃掉了中间利益,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销售需要改变的重要性,19年10月已经开始调整销售结构,这方面很值得期待。
二、内窥镜业务
要是说超声业务中低端已经完成国产替代,看点在联手迈瑞进行高端国产替代,那开立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重点是接下来我们说开立第二大业务,也是市场对开立这家公司最重要的看点内窥镜。内窥镜占了营收的25%并逐年成长阶段。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细分下来软镜设备目前大概是30-40亿的市场,耗材的市场容量60亿规模,两者合计100亿。硬镜设备可能还比软镜稍微多一些,50-60亿的市场规模,然后硬镜耗材方面有100亿的规模,两者合计差不多是150-160亿。
软镜设备:
全球软镜市场超过100亿美元,巨头垄断化特征明显。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全球软镜市场规模超过110亿美元,奥林巴斯、宾得和富士三家日企凭借先发优势和成熟领先的技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奥林巴斯一家独大,占据65%的市场份额,宾得和富士胶片分别占据14%的市场份额。
日企“三巨头”把守中国50亿元软镜市场,国产品牌市占率低。国内软镜市场规模预计为45亿元,同样由日企“三巨头”垄断,合计占据市场份额超过95%,国产品牌市占率不足5%,可替代空间大。
CCD图像传感技术作为内镜主要的传感器技术,被日企垄断多年,国内软镜企业起步较晚,在技术上难以突破,同时在营销渠道、内镜医生培训、售后服务上也不及进口品牌完善,竞争力相对较弱,目前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CCD供应商由索尼、松下、夏普三家日企垄断,使得日企能够在软镜领域独霸天下。其中索尼作为CCD霸主,更是软镜霸主奥林巴斯的股东。
近年来随着CMOS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凭借其的成本优势,逐渐取代CCD成为电子内镜的主流图像传感器方案。在内镜CMOS领域,国内企业豪威科技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碾压索尼。豪威科技是A股上市公司韦尔股份旗下的子公司。所以说在这关键技术上,已经不能阻挡国内软镜企业的发展了。
2018年,国产品牌开立医疗与上海澳华先后推出了新款高清软镜HD-550和AQ-200,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弯道”解决了高清图像处理器问题,分辨率达到1080p,实现了国产品牌在全高清领域的零突破。目前开立和澳华的高清软镜客户群仍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医院。
国内内镜赛道发展逻辑有二个看点:
1:内镜诊疗需求日益上升,市场持续扩容
内镜应用场景丰富,在消化道疾病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大,而内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但国内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渗透率有望提升,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不断成熟、叠加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窥镜设备有望持续扩容。
2: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CMOS的崛起使得中国自主研发高端内镜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是开启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的关键因素。软镜技术壁垒最高,是国产品牌最薄弱的细分领域,随着国产高端软镜的推出,与进口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消化内镜普及度+接受度提升”和“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渗透率提升”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
硬镜设备:
开立主要的重心放在难度系数更高的软镜上,硬镜设备公司表示不会作为目前的战略重点。(个人理解公司不是不发展,只是有个先后顺序。)
其中第一梯队的据德国卡尔史托斯、日本奥林巴斯分别占据47%、23%,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第二梯队的美国据史赛克和狼牌分别占据13%和和9%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主要包括沈阳沈大、浙江天松、青岛海泰新光等,外科手术步入微创时代,与软镜相比,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并且在相同传感器下图像质量更好,硬镜国产替代或将先于软镜一步来临。
内镜耗材:
开立在2018年以3.88亿元的对硬镜耗材厂商威尔逊进行收购,威尔逊业务主要是镜下基础类耗材,如手术刀、活检钳、圈套器等,2019年营收9498万元,归母净利为2476万元。耗材业务可与公司内镜产品产生协同,建立“内镜+耗材”的整体营销模式。目前威尔逊的耗材产品线偏低端,毛利率较低,高端耗材产品正在研发注册中,公司与日系机构合作研发高端的ERCP类耗材也可以在威尔逊实现量产。
内镜业务总结:
从整体上来看,公司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在软镜、硬镜与内镜诊疗器械都有布局的企业。公司硬镜产品仍处在起步阶段,竞争优势不明显,而耗材业务已初具一定规模。公司的发展逻辑与奥林巴斯类似,靠软镜产品打开渠道、通过品牌效应与产品协同效应带动硬镜与耗材的销售,内镜业务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内的“奥林巴斯”。
其它在研产品:
超声内窥镜:
超声+内镜有效结合,技术优势得天独厚。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原生拥有超声和内窥镜两个产品线的医疗器械企业非常罕见,这为公司在超声内镜领域的研发带来独特优势。2019年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子环扫超声内窥镜EG-UR5取得欧盟CE认证,成为第四家具备超声内窥镜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医疗器械企业,且是唯一一家掌握超声与内镜两大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2019年中国超声内镜市场规模约为15亿元,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很多三甲医院的超声电子内窥镜系统目前处于需要增购或更新的状态,其中大型三甲医院多则采购2-3台的设备,以满足日常诊疗的需求,日企三巨头奥林巴斯、富士与宾得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超声内镜作为内镜领域技术壁垒最高的高端产品,造价昂贵,进口产品(包括镜体与设备)价格在300万左右,因此在三级及以下医院开展率很低,基本在三甲医院中使用。
预计2021年下半年取得国内NMPA注册证;凸阵的超声内镜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获得国内NMPA注册证。凭借内镜+超声宽大无比的护城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领先地位。进口产品的超声技术基本上依靠于超声业的合作或是收购,而超声内镜作为公司的内生产品,将享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也非常高端,售价在150—300万元,国内血管内超声整体使用率约10%,未来的潜在空间理论上可以高达几十亿,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行业,全球范围对标波科(波士顿科学),根据公司自己最新介绍目前正在做注册临床,中山医院的院士对此给予的评价很高,虽然临床还没结束,但是整体的应用图像、还有操控性等方面的效果很好,可以跟世界一流水平产品PK。
除此之外包括十二指肠镜、小儿镜、细镜、等
四:估值
在写此文时经过三个星期之久(现正值五一假期,时间比较充裕,希望在这几天写完。),中间过程中公司发布2020年报和21一季报,说到估值,这样业绩就更好理清了。
我们看到2021年一季报利润3613万,别小看这3000多万,是公司上市以来历年最好的一份一季报,而看历史业绩一季度都是公司最少的季度,2018年历史业绩,一季度才2092万,按照这种趋势今年的经营业绩超过2018年历史业绩是不成问题的。
市场也用K线进行的投票说明了态度,从20年下半年的单边下跌,到21年上半年平台整理,在到如今改变趋势。
2018年净利润是2.53亿元,我就大胆假设今年,超过2018年并在此有20%利润增长,利润在做到3亿,然后是PE层面,纵观市场给开立的PE很少低于50倍,我就以50PE来定价,3*50=150亿市值。
至于可能有人会说凭什么做到3个亿,逻辑如下:
风险点:
1:内镜国产替代过程缓慢
2:营销改革,不及预期,公司管理水平没有提升。
3:在研产品获批进度。
4:高端产品放量,是否顺利。
注明:此文是为了记录本人的投资分析和更好的研究上市公司,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此文中的很多观点,还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是本人当下的真实认知水平。请误以此作为投资依据,风险自负。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内容对你有帮忙,请帮我分享点赞在看!
上海申都超声电子研究所生产的CLT-2型超声波探伤仪有一个通道杂波多无法识别波形是何原因?恳请专家指点
这个肯定是要问厂家的。有杂波应该是硬件的问题。
超声波电子漂的原理?
这种超声电子漂是由驻波(standing wave)的声压节点(pressure node)造成的。一般由压电材料产生超声频率的振动。玻璃为反射板,没有反射的波和入射的波干涉,就没有驻波了。
形成驻波后,就产生了方向向上的声压和方向向下的声压,且呈正弦分布。方向向上的声压和方向向下的声压交错的地方为声压节点(pressure node),也就是理论上声压为0的点。
假设一个物体重力极小,那么在一个acoustic levitator中,只会受到两个方向不同的声压作用,且会停在上下声压相互平衡的点,也就是声压节点。如果重力不能忽略不计,那么物体会停在有一点方向向上声压的点,以此来达到力的平衡。这就是这种超声电子漂的原理。
柔性屏概念龙头?
柔性屏概念的股票好多:有合力泰,深桑达A,中京电子,航天彩虹,超声电子,西部材料,京东方A,天津普林,安诺其,道明光学,欧菲光,但最有潜力的应该是道明光学,不推荐股票,纯属自娱自乐
产的,深超的屏幕怎么样?
深超的屏幕一般指的是深圳超声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波屏幕。这种屏幕主要应用于医疗设备和工业检测领域,具有高清晰度、精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能够帮助医生或工业人员更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在医疗领域,深超的屏幕被广泛应用于超声检查和支持治疗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捷、更精准地作出诊断。
在工业领域,深超的屏幕可以用于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机器视觉系统、智能仪器等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总体来说,深超的屏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超来自声电子000823这个股票怎么样?
短期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建议适当减仓观望逢低吸入做个短线如有疑问可追问望采纳谢谢个人觉得可以的也可以周五早上卖本周五股指交割日对大盘会有影响稳健操作明天有机会先出来一些然后看本周有机会再低位补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