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什么时候分红?
基金分红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基金分红是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进行分红的。当基金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收益分配条件时,基金管理人可进行收益分配,将基金投资实现的利润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可享受基金的分红收益。
当基金收益达到一个标准时基金管理人可以进行分红。
中邮核心优选基金多久分一次红利
该基金分红没有确切日期。中邮核心优选基金(590001)2006至2007年度收益不错,分红较频繁,近几年收益相对一般,就没有再分红了。
农行定投买哪种基金好
对于稳健一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分红次数最多、走势平稳、风险较小、的混合型的华夏回报基金即可。定投以后修改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这样以后会比选择分红会有更高的收益的。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可以选择股票型的银河主题股票、中邮战略新兴、广发聚瑞股票定投较好。
基金一般多久分红?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分红每年至少一次,基金分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再投资。 一般来说,基金分红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基金当期收益先弥补上期亏损后,方可进行当期收益分配;
2.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3.如果基金当期出现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中邮基金会不会被清盘
你大可放心,中邮基金是不会被清盘的!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若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基金清盘的条件相对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基金作为理财产品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中国目前基金的基民数量非常庞大,一只基金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其次,虽然简单按照净值推算,由于拆分或者分红的影响,不排除有个别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已逼近或已跌破5000万元的可能。即使某只基金的规模一度降到5000万元以下,只要不是连续60日出现这个状况,就不符合被清盘的条件。符合其中一条就可以清盘了。在去年的单边大牛市中,中邮基金公司旗下的两只基金令人瞩目。当时,中邮核心优选基金一举夺下2007年基金收益率亚军宝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高达191%,仅次于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时过境迁,中邮系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却由最赚钱基金沦为最亏钱的基金,其起伏之大也一时成为业界焦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邮基金的跌势“惊人”。据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8月1日,中邮核心成长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44.87%,中邮核心优选基金净值增长率为-44.83%,排名均在股票型基金中靠后。而就在去年,这两只基金还是基金净值增长的前几名。在今年来看,中邮基金的基金经理因为仓位控制不当,导致基金大幅下跌,成了排行榜的倒数!在今年市场环境和2007年截然不同的背景下,中邮仍保持着牛市投资思路,一是保持高仓位,二是持仓组合调整过于被动,最终导致了业绩的巨大滑坡。目前看来,近期中邮基金是很难起死回生,但是个人也并不赞成急于赎回基金!因为你没赎回,毕竟只是账面的亏损,一旦赎回,亏损就成了事实!现在股市动荡,如果你并不急着用钱,建议还是长期持有,毕竟基金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理财活动。投资的本质实际上是对市场中那些中长期的战略投资品种的布*把握,借助专业优势,挖掘优质上市公司,坚定、持久、持续地跟踪,并根据行业或者公司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所持有的证券品种进行调整优化,这样才能实现比较稳健的投资业绩,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频繁地买入卖出基金,即使是一个专业投资者,也难以成功把握住每一个波段,更不要说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要通过波段操作在中长期都能实现好业绩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样做不仅要付出不低的申购赎回费,还有可能踏空行情而错失基金业绩大幅上涨的机会。在此给你提出两点建议,相信不会显得多余:1、当你由于客观需要准备赎现时,当时的市场价格已开始向下,你的赎回价未动是你最满意的。加上由于大部分的基金不象股票那样容易套现,赎回的手续办好后,直至你拿到现金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基于上述原因,投资者如果能预计自己需要现金的日期时,最好提前一个月便开始考虑赎回计划。2、除以上的个人因素外,市场的变化亦是构成基金赎回的原因之一。由于基金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工具,不太适宜作短线投机。假若市场发生短期的波动或调整,市场的长期走势并没有改变的话,你大可不必急于兑现手中的基金。因为扣除掉赎回费用后,你未必有机会以有利的价格买回。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你也不妨果断一点,卖出所持的基金,除了市场走势促使你"换马"外,即使有同类基金的表现比你手中的基金要好,也可考虑"换马"。因为从长远来说,每年增长高出2%,10年就会有接近22%的差别。无论作为何种投资,大多数投资者都有一个倾向,就是希望能够很快获利回吐,没有耐心等待利润慢慢增长。另一方面,当大市走势与投资者的预料相反时,往往又舍不得壮士断臂,结果损失日甚。说真的,身边有很多朋友以高位买入基金,今年亏损都比较严重,但是不要频繁地因为有亏损就赎回,既然也是亏了,不如当作长期投资,等下一个牛市的来临好了。
【人物专访】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在喧嚣中保持定力做最擅长的事
上海证券报 记者孙旭
周克的
“执念”
做人直接,做事执着,
周克给人的印象大气坦荡
在其执掌中邮基金的十年间
总经理周克的“执念”
也逐渐融入公司文化
成为中邮基金的内生气质
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诸多症结由此浮出水面。基金圈记者就宏观经济的变迁与资本市场的变革采访了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在他看来,回避拖延不是出路,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并用“发展”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公司筹备之初,资金紧张是头等难题,周克力促股东坚持投入,并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我觉得(成立基金公司)这事儿能成,前景广阔而且非常有意义。既然认定要做,就一定坚持做到底。”
这“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间,中邮基金走过弯路,周克并不讳言,并自陈那段日子是自己在中邮基金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2008年,中邮基金遭遇投资重压,“投资者亏了钱,周总整宿整宿睡不着觉,身体状况也明显下滑”。但周克立下军令状:“但凡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把投资者的钱赚回来。”
倔强的周克带领团队开启了艰辛的投研再造。多年后,中邮也以过硬的成绩不断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
2013年至2015年,中邮基金凭借旗下主动偏股基金整体三年期平均124.74%的收益稳居同业前列,其中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累计485.65%的净值增长率排名三年期权益类基金产品第一名,中邮中小盘和中邮核心优势分别以累计三年194.05%和160.85%的净值增长率,入围三年期权益类基金产品排名前二十名。
业绩上的起色并未让周克放下自己的“执”。作为一名有大胸怀的资管老兵,资本市场的暗流涌动,基金行业的发展瓶颈,都促使他不断上下求索并仗义执言。
去年8月,市场巨幅调整,人心浮动。周克疾呼:“现在已不是做多做空的问题,而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护股民基民利益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勇气和信心问题。公私募应该勇敢站出来主动做多,避免千股跌停的局面不断发生。”
面对人才流失的行业症结,周克直言:“基金经理频频奔私,问题还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如果能在公募平台的优势基础上,嫁接‘私募式’的激励机制,我相信问题可以解决。”
于是,当不少公司的管理层还在与股东方疲于博弈,周克以“一言九鼎”的勇气推进公司机制变革,中邮基金一跃成为业内首家以基金经理命名工作室的基金公司;2015年末,中邮还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公募基金公司。
十年生聚。没有人会质疑,中邮基金这一路的成长与蜕变,那个执念实干、拒绝花哨的周克是最关键的因素。
站在十年的节点,周克的“执”还在继续。
资本市场的变革给公募行业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包括更多的方向、选择甚至诱惑。谈及公司未来的走向,周克的选择很简单:脚踏实地做好专业投资。
“做公募就是好好做投资,老百姓赚不到钱,玩再多的‘技巧’都白搭。”选择各有不同,在周克看来,选择“专注”很重要。
因为专业,所以专注。很多研究华为的人,将其“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的理念视为公司发展的圭臬,这与周克的“执”似乎不谋而合:坚持战略聚焦、持续战略投入、实现战略突破。
中邮基金总经理
周克
面对问题迎难而上面对喧嚣保持定力
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口,诸多症结由此浮出水面。在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看来,回避拖延不是出路,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并用“发展”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当宏观环境的变迁使得资管行业面临更多的诱惑乃至挑战的时候,周克的选择却显得有些“固执”。在中邮基金成立十周年之际,周克对公司未来的规划非常简单:立足投资和风控的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对经济转型遇到的阻力迎难而上,对资管行业发展面临的喧嚣保持定力。周克自陈这种态度源于其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我们的宏观环境和现实国力能够支撑起经济的转型,没有必要也不能回避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资本市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资产管理机构依然可以从投资这一主业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在服务投资者的同时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谈经济
发展中出现问题发展中解决
转型洪流荡涤之下,在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厥功甚高的传统经济模式的诸多症结日益浮现。
周克开门见山:“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但绝不能回避问题。”
“像钢铁、煤炭这些行业,曾经为中国经济做出过很大贡献,这是客观历史;但发展到现阶段,也确有许多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通过转型发展来跟上时代潮流”。
以煤炭为例。周克表示,过于依赖单一的发展模式,使得一些煤炭大省在过去十年都沉睡在“把煤挖出来,然后卖出去”的路径中,失去了原有的创新活力:“煤炭之前,山西经济的名片是‘票号’,是金融;如果说失去了煤炭,山西就无路可走,我觉得这是在侮辱山西人民的智慧。”
在周克看来,以目前中国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现有的综合国力,完全有条件克服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而如果一味回避拖延讳疾忌医,使得经济症结不断积累,则会大大增加解决问题的成本和难度。
“不改革,可以填窟窿,但窟窿永远填不满;改革,阵痛会有,但长痛不如短痛。”基于上述认识,周克认为,在转型期浮现的诸多症结需要用“发展”的手段加以解决。
“尤其是在产业升级方面,文化传媒、体育、大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周克以文化、体育等产业为例:“这些产业在中国的GDP占比与国外比较相去甚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使得这些产业的消费需求面临爆发式增长,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
谈市场
满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改革才能成功
经济模式需要升级,资本市场同样需要改革。在周克看来,资本市场的改革需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满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改革才能成功。”周克说。
以注册制改革为例。在周克看来,目前中国市场散户化特征明显,很大比例的投资者缺乏对企业优劣的辨别能力,在此背景下过于仓促地推行注册制,或将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进而对市场信心产生影响。
“尽管核准制会产生一些问题,但它通过监管者建立起的‘防火墙’,能有效降低存在‘门槛硬伤’的企业对投资者产生的潜在风险。在目前市况下,这应该是更优先的选项。”周克认为,待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接近成熟市场,投资者具备了更高的理性辨别能力,讨论推进注册制或许更合时宜。
从必要性和可能性角度出发,周克建议,可以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标准、规范特定行业并购重组行为等纳入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关注领域。
“有些上市公司先是一味‘圈钱’然后又疯狂减持,对于这种不思实干的行径,是否可以考虑在现有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硬性分红的标准,让上市公司充分重视通过分红等方式让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周克表示。
在他看来,现在诸如TMT等一些新兴产业,很多人认为估值非常高;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在盈利之后、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定期拿出一定比例分红,相信很多投资者就会对这样的估值更容易接受。
又比如,时下有些公司不是按照正常收购途径去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是醉心于“跟风”炒作,进行单纯以提高估值为目的的兼并收购继而减持变现,甚至导致一些被收购资产价格虚高。
周克认为,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规范亦有必要:“我们欢迎顺势而为转型突围的公司,但对于那些缺乏实干‘诚意’的兼并收购意图,市场应该说‘不’,因为这不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
谈行业
在喧嚣中保持定力做最擅长的事
当然,宏观环境的变迁、资本市场的变革,都会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包括更多的方向、选择甚至诱惑。
谈及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周克的选择却很简单:脚踏实地做好专业投资。
在周克看来,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投资和风控,所谓的“跨界”和“创新”可以尝试,甚至可以通过子公司多元推进,但母公司还须立足主业,做好“投资这件事儿”。
“基金公司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通过投资为老百姓赚钱的,那些以规模为导向的‘跨界’和‘创新’最终是很难有长久生命力的。”周克表示:“干公募,赚钱是硬道理。”
从过往历史业绩看,周克所言是有底气的。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5年,中邮基金凭借旗下主动偏股基金整体三年期平均124.74%的收益稳居同业前列,,其中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累计485.65%的净值增长率排名三年期权益类基金产品第一名,中邮中小盘以累计三年194.05%的净值增长率,以及中邮核心优势以累计三年160.85%的净值增长率,入围三年期权益类基金产品排名前二十名。
然而从根本上,周克的底气来源于其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就如同我们的宏观环境和现实国力能够支撑起经济的转型,没有必要也不能回避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样,我们的资本市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资产管理机构依然可以从投资这一主业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在服务投资者的同时实现自身长远发展。”周克表示。
在他看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资产管理行业承载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理念、实现百姓财富梦想的重任,最终的落脚点依然在投资,在这方面行业发展大有可为。
谈公司
不忘初心,专注为投资者赚钱
今年5月,中邮基金成立满十周年。周克表示,过去十年,中邮走的就是一条踏实做投资的专业道路,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走这条路。
“这是我们的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专注’。”周克说。
目前,中邮基金已成立了邓立新投资工作室、任泽松投资工作室、许进财投资工作室和张萌投资工作室,将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的关系从雇用变为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周克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事业部的模式为具有鲜明投资风格、业绩行业领先的基金经理打造“投资工作室”,建立“多元精品店”资管平台。
这并不是终点。工作室制度落地的同时,周克还在努力与股东方和监管层沟通,希望最终引入股权激励,抑或促成工作室独立,以子公司的形式实现员工持股,从而打造比肩私募的激励机制。
事实上,专注于投资、通过机制变革推进投研升级的战略选择,已经初见成效。统计显示,2015年中邮基金以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43.89%、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61.74%、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11.35%、货币型基金平均收益3.65%的综合得分,排名公募收益能力榜第二名。
值得一提的是,从单位管理费(基民利润/管理费)角度看,去年中邮基金的单位管理费高达24.17元,即中邮每收取1元管理费,就为基民创造了24.17元的收益,位列行业第三,被誉为“业界良心”。
当在境内股债市场的投资已站稳脚跟,中邮基金也开始将投资的视野延伸至海外。
周克介绍说,中邮将通过建立香港子公司和申请QDII资格,开展境外资金募集、投资顾问和海外投资业务。资料显示,公司去年九月已注册成立香港子公司——中邮创业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于今年4月获得第一号(证券交易)、第四号(就证券提供意见)及第九号(提供资产管理)牌照。
“中邮基金所有的业务,都是立足于‘我们是专注做投资的’这一根本去推进;中邮所有的举措,都是围绕‘给投资者挣钱’这一初心去展开。”周克说:“面对问题迎难而上,面对喧嚣保持定力。
相信走过十年历程的中邮基金,会在下一个十年走得更稳,更好。”
中邮基金到底怎么样?
经常看到有人评论中邮基金是豪赌。有必要给中邮以正身,有人说中邮在07年猛涨08年狂跌,09年和10年又来个轮回。其实很多人不知道06年中邮的业绩,如果你拿06年的冠军景顺内需在中邮成立以后的业绩比较就会发现中邮在那一段时间要比景顺的业绩好,只不过成立的时间短没有参加评比。再谈一下08年的业绩。相信关心中邮的人都知道中邮的灵魂是彭旭但请看07年底中邮的公告,彭旭在08年在香港大学求学,不是说彭旭在中邮就一定能逃08年的一劫,但如果他在或许不会那么残。 中邮优选每10份已累计分红12元,什么概念?如果你是认购者即使中国股市所有股票变成0元你依然有20%的赢利。可能有人拿中邮成长来说话,在股市点位那么高敢快速建仓,其实对于中邮又能怎么办呢/。?首日就配购,拿到钱除了买股票还能干什么,看看当时找关系买基金的场面你就会知道到底是谁在疯狂? 关于中邮的高仓位有人不能理解。基金经理,包括基金公司又能有多大的权力35%最多了,因为60%是下限了。况且择时本就不应该是基金的考核指标,谁能说准底在哪里,头在哪里?谁能预测到经济危机?格林斯潘都不能,贝尔斯登,雷曼都不能。如果你把60%和35%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就应该知道是谁在放火是谁在点灯了。不过09和10年的高仓位或许是被迫无耐,因为公司已经树立了一种风格,可能是公司的战略。 还有的就是最近的关于什么利益输送的问题。报此事的人纯粹是脑残,就好象说希拉里和奥巴马有染一样,说这种话是要证据的,没证据也可以说。不过谁又把它当人话呢?又说王亚伟有问题,反正一干好都不是本事都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自己想想也明白如果新的基金要建仓肯定是找老的基金的重仓股拉,他还能去拉别的公司基金的重仓股?本身基金公司内部肯定有个默切不会自相残杀吧? 看基金好坏要看他的选股能力,所谓的高抛低吸都是神话。一个能战胜指数的基金就是好基金了。没一轮熊市的好基金都不同,说明熊市的好全是碰巧了。 看看中邮曾经的战绩,从钢铁到医药,后面的话很多就不说了。
FundTalk|基金投资中的陷阱
江湖传闻:骗局千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我想说做个投资者也确实挺难的,不仅投资不一定能赚到钱吧,还得防着投资中的各种陷阱。那么今天我就来讲讲在基金投资中的各种陷阱。鉴于最近天气已经这么热,就先上九个吧:)
陷阱1:“名”不副实的基金
我们买基金的时候,很多时候会看基金的名字来做判断和选择。比如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一看就是一个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板块的混合型基金,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基本也都是属于中小创板块的,所以如果想投资战略新兴板块的,就可以买这个。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名副其实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那个富国低碳环保混合(100056),看名字总觉得应该是投资低碳环保行业的混合型基金吧,可是你看它的重仓股:
反正我是没看出来哪个是属于低碳环保行业的。如果看它去年的持仓还要神奇,一会全仓银行,一会又全仓创业板的,反正和低碳环保没半毛钱关系就对了,所以你如果你把它当做低碳环保主题基金去买就酸爽了。
同样的,举个债券基金的例子,海富通纯债债券A(519061)。这个一看吧,应该都是投资债券的,可以你看看它的持仓:
不仅有股票(南山铝业),还有转债(格力转债),比例还都不低,这算哪门子纯债债券啊,谁买谁入坑。
所以对于这样名不副实的基金,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还是要多长一个心眼,至少也得看看它的实际持仓吧,最多看完之后撂下一句狠话:算你牛,我不买。
陷阱2:保本基金一定保本么?
保本基金是今年卖的最火的基金品种了,以至于监管机构都要求基金公司非得说保本基金在极端情况下是不保本的。这个其实有点矫枉过正了,极端情况下,银行存钱还有风险呢,比如银行倒闭了。
保本基金保本还是没问题的要不就不是保本基金了。因为一般新发行的保本基金首先有担保人提供担保(一般是担保公司兜底),其次它大部分投资于固定收益品种,主要是债券,看准机会才会按照一定比率投资一些股票,再次按照一般3-5年的保本周期,基本是不会亏钱的,不赚钱倒是有可能的。
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保本基金也是会不保本的。比如你是中途买进去的,就不一定保本,所以保本基金有买新不买旧之说;比如你新发行就买了,但是持有没满保本期就卖了,也不一定保本,所以又有保本基金要买一而终之说。
陷阱3:捆绑基金经理利益的发起式基金业绩一定好?
捆绑式基金,哦不对,发起式基金以前介绍过(具体可见《与基金经理利益捆绑的发起式基金》),它要求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在拿自己的钱至少1000万认购自己发行的这个基金,而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所以理论上来说,基金经理和基民的利益因为基金经理被捆绑而一致,所以照理基金经理应该发奋图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搞好这个基金才是。
然而现实却是,发起式基金大多业绩不好,除了一只叫做国金国鑫灵活配置(760001)的,其他的亏损的亏损,清盘的清盘,骨感到简直令人销魂了。
可惜一个好好的创新品种,就这么被做烂了。
陷阱4:历史业绩好的基金收益就一定好?
基金历史业绩在我们选择基金的时候是几乎最重点被考察的一个指标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基金的历史业绩确实是能说明问题的,历史业绩越长,历史业绩越好,当然说明了这个基金运作的成功,也确实可以成为我们选基金的标准之一。
有几个“但是”需要注意一下:
但是1:需要看下这个历史业绩超强的基金是不是换了基金经理
很多基金确实历史业绩超强,累计净值超过10块的都有,但是,往往是这些基金,近年来的业绩并不好,原因很简单,因为原来的创造历史业绩的基金经理奔私去了呀,所以历史业绩作废,你需要从新基金经理上任开始观察这个基金经理是不是真的也很厉害,而往往新基金经理很多都不厉害。比如王亚伟走了之后的华夏大盘精选。当然也有继续厉害的,比如兴全轻资产在明星经理陈杨帆走后新基金经理谢治宇继续辉煌的,这很难得了。
但是2:基金经理自己本身是不是性(feng)情(ge)会大变
比如前面讲过的富国低碳环保的基金经理,去年的业绩排名第二,但是今年以来因为踩错了各种节奏而业绩大变脸,排名一直很靠后。不提也罢,我也和他无冤无仇。
总之看基金历史业绩的时候也多长个心眼吧,过去的已然过去,我们面对的可是未来,而且还是不确定的。
陷阱5:明星基金经理掌舵的基金收益就一定好?
这个也是很有代表性的陷阱,俗话说选基金即选基金经理,所以基金经理选对了基金的业绩不会太差。真是这样么?
我举个新鲜的例子,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000404)的基金经理宋昆,去年这个混合基金以170%+的收益排名第一,够好了吧。那你买他的别的基金试试,比如2015年5月发行了一只由他掌舵的叫做易方达新常态混合(001184)的基金,募集规模60亿+,结果是这基金最低跌到过4毛9,现在还不到6毛。
你们经常说我粉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590008)的任泽松,那我今天黑他一下。他的这个基金确实是近3年最好的,但是也是2015年5月发行了一只由他掌舵的叫做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001227)的基金,募集规模近80亿,业绩如何呢?最低跌到5毛8,目前也就8毛4。你怎么看?
所以不要随便迷恋哥,哪怕是春哥。
陷阱6:7日年化收益很高的货基不一定值得买
虽说我从来不买货币基金,但是我知道还是有很多小伙伴在买的,要不余额宝依附的天弘基金也不会继续排名第一了。在买货基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看下图:
咋眼一看,这收益率厉害啊,年化收益率都超过10%了,还是回撤为0的货基,还不赶紧买。但是,你知道这个7日年化收益率是怎么算出来的么?
上公式: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7天的收益率的一个简单年化,这能代表什么呢?答案是不能代表什么。你看前一个图最后一列这些7日年化收益率很高的货基今年以来的收益基本都是1.5%左右,所谓的7日年化收益率很高只是浮云,甚至买了之后的收益率只会更低,因为前面7日已经高过了啊。
张宇说,都是月(nian)亮(hua)惹的祸。
陷阱7:分红越多的基金就越好么?
很多人总觉得分红多的基金更好一些,然而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分红并没有直接关系。分红只不过是玩了一个“小把戏”,无非就是从你左口袋到右口袋而已,投资者可能没想到的是,在实施分红的同时,基金必须卖出一定量的股票,这样很有可能就会丧失之后的上涨机会;而如果大家都在分红,股票的抛压就会加大。所以结论很简单:分红多少和基金好坏没有关系。
实际上牛X的人一般不分红,近的有任泽松的590008从来不分红但是3年历史业绩最佳,远的有巴菲特的公司从来不分红结果现在每一股涨到21.6万美元。好吧,我一股也买不起。
关于分红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基金分红为哪般》,有兴趣可以看看。
总之,分的红多了,也就不是红了。
陷阱8:净值越低的基金就越好么?
这个我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买基金价格高好还是低好?》,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结论是净值高低和投资基金的实际盈利(或损失)没有半毛钱关系,有关系的是投入的本金和每日涨跌幅。实际上,净值高的基金反而更值得买,因为说明基金经理运作有方啊,高是可以更高的。相反,净值低的基金,低也是没有下限的。
其实有个道理你肯定懂:便宜没好货。买基金也通用。
陷阱9:QDII基金一定要配置么?
我大A股今年真的不太争气,所以QDII基金今年火了,不管是港股基金还是美股基金,以及黄金和油气基金,总之看着哪个都比A股的基金来的好,国外的月亮似乎还真的比国内的圆。
但真的是这样么?当然不是。
QDII去年的平均收益是-3.48%,像黄金,石油这种全年跌幅在15%左右。香港的指数跌的也很惨,鉴于是同胞我就不说有多惨了。
对于长期的投资来说,我个人觉得中国市场就有点像A股中的创业板,代表了新兴势力,经济发展潜力大,虽然大起大落吧,但是长期看涨,所以要投当然要投中国的股市了。配不配QDII的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Itdepends,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的月饼更圆。
先讲到这吧,我好像有点理未屈但词已穷了。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这只基金怎么样~?
还是不错的基金品种。未来新兴产业是朝阳行业,所以投资这样行业的基金,相对投资回报率还是不错的。该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已经超过60%以上。
买基金现金分红,多长时间分红,在什么时候?
基金业绩好的话,一般半年分红一次,一般的是一年分一次。具体是什么时候这是不定的,看基金发布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