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元论?什么叫二元论?(一元论还是二元论--我们该如何判断?)

2023-11-25 09:23:45 59 0

一元论还是二元论--我们该如何判断?

在临床诊断中,一元论是常常被提及的临床诊断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临床现象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可能存在二元论和多元论,那么我如何来判定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呢?是否有一些规律来帮助我们的判断呢?

第一,如果短期内出现多种临床表现的要尽量考虑一元论。典型的案例是在第一个案例体温单--一个被我们遗忘的临床信息表之一中,这位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肾功能损害,不明原因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电解质紊乱,病人在短时间内出现多个脏器损害,这种情况要首先考虑用一元论来解释。

第二,多系统损害有相关性,但化验室检查明显异常,不能用常见疾病来解释的,要考虑一元论。例如哮喘、鼻炎、皮肤损害,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在这一案例中,患者先后出现哮喘、鼻炎、可疑荨麻疹,似乎是过敏性体质的正常表现,相互之间也有相关性,但是实验室检查中嗜酸细胞异常增高是难以用这些疾病来解释的,因此要将神经过敏疾病统一成一个全身性疾病来考虑。

第三,多系统损害表面上看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但可能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疾病所引发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所导致的,例如在这个年轻女孩的咳嗽为什么治不好?案例中,一个年轻女性出现高血压、心衰和糖尿病这些表现,似乎不完全相互可以解释,但通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发的全身缺氧变可以用来解释这些现象了。

当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一元论,毕竟临床的情况千变万化,有时候要善于分析。例如在心衰患者咳嗽持续,我该怎么办?一例中,患者在心衰症状整体改善的情况下,咳嗽反而加重;在哮喘、鼻炎、皮肤损害,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一例中,也是皮肤病变好转的情况下,咳嗽却并无改善,都要考虑其他原因诱发的咳嗽,需要我们仔细问诊和查体来发现问题所在。这就是我总结的二元论的一个特征:当整体情况好转,但某个症状反而加重,不要勉强用一元论解释,而是要考虑其他病因。

二元论另一个常见的场景是*物的不良反应和附加损害,例如肺炎病人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温一度正常,后来又再度发热,而精神和全身状态良好,炎症指标又没有增高,要考虑*物热,特别是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这类青霉素类*物。

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么?

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马原哲学学说,是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唯物辩证法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一元论有两大类: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通俗地讲,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它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源对立哲学观点。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和一元论相对立。二元论实际上坚持意识脱离物质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或者意识,两者中之一;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世界的本源。只要弄清了到底谁对谁错,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也就澄清了。物质和精神是哲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传统哲学中的一些不实之词必须予以彻底纠正或清除。否则,哲学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么?

一元论就是认为世界存在一个本原.二元论就是认为世界存在两个本原.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相同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不同点:(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哲学中的一元二元论指什么?

就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的问题。

一元论和二元论分别是什么?

一元论与二元论(MonismandDualism)关于对世界本原认识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

一来自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全处什

1、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是肯定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有一个是第一性另一个是第二性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2、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一元论与二元论

文|《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基本概念

一元论与二元论

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哲学学说。一元论主张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只有一个统一的本原。一元论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看作是两个同时存在、各自独立的世界本原。

 

一元论一词源于希腊语móros,意为纯一、唯一。德国近代哲学家C.沃尔弗(1679—1754)首先从哲学的意义上使用此语。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有统一的本原,但在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二者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西方哲学史上,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的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者。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统一在精神的基础之上,物质是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一元论者。

 

二元论一词源于拉丁语dualis,意为“两个”,由英国的托马斯·海德(1639—1703)在《古代波斯宗教史》(1700年)一书中首次使用,指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者对立的教义。沃尔弗第一次使用此语指称精神与物质二者的对立。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而不是一个本原,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精神和物质二者性质不同,彼此平行,互不相干。笛卡儿哲学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二元论把意识和物质的对立绝对化,把精神现象看作和物质一样是从来就有的,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时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看待物质和精神的作用时,把精神说成是积极的、能动的,把物质说成是消极的、被动的。所以,如果要在两个本原中再确定“终极本原”,二元论最终会倒向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不能归结为其中的某一形态或某一层次。世界的统一性是在客观实在性基础上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必然会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小程序已上线

新用户扫码立享7天免费体验

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

一元论: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凡肯定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的,属唯物主义一元论;凡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精神的,属唯心主义一元论;凡认为物质或精神统一为另一实在者,是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属中性一元论.

二元论把世界本源归结为两种互不干涉的本源的哲学学说。人类哲学史上持有这种学说的人很少,最著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但一般哲学史研究还是把柏拉图放在唯心主义范畴研究)和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至少不完全能)认识这个世界,这是很多科学家,无神论者的哲学观。比如当代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是不可知论者,一般中国大陆哲学研究者将不可知论视作唯心主义认识论来批判。但实际上“不可知论”的合理性谁也不能否认,由于器官结构和其它认识*限性,人类在很多问题注定是无知的。因此不可知论者一般都否认“先知先觉”的存在(当然中国人对此有抵触情绪),是近代自然权利论的重要哲学依据,为人类思想进步的贡献不可估量。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什么?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1、认知世界的观点不一样

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二元论: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

2、包含的理论不一样

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元论: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

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是本体论的分支的一个哲学学说。简单来说就是物质和能量是一体两面。一元论又细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是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1、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

2、任何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如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差别的二元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一元论和二元论是哲学上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它们在宇宙、人类、自然、精神等方面的看法上存在着区别。

一元论是指认为宇宙、人类和自然只有一个根本的原则或本质的哲学观点。在一元论看来,宇宙、人类和自然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一个唯一、绝对、无始、无限的原则或本体构成的。这个原则或本体通常被称为“一元”,比如在儒家思想中,天就是一元。一元论的代表性哲学流派有儒家、道家、佛教等。

相反,二元论是指认为宇宙、人类和自然存在着两个根本的原则或本质的哲学观点。在二元论看来,宇宙、人类和自然是由两个对立的原则或本体构成的,这两个原则或本体之间相互对立、互相制约、互相转化。常见的二元论观点有:物质与精神、好与恶、存在与非存在等。例如在柏拉图哲学中,存在着物质世界和理念世界这两个本质不同的领域,即是一种二元论。

总的来说,一元论强调宇宙、人类和自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将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其内部的联系和统一;而二元论则强调宇宙、人类和自然的对立性和分离性,将其看作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强调其相互制约和互相转化。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